高校管理人员培训工作刍议
武汉大学 邓 倩
【摘 要】 现代大学的发展趋势表明,高校培养和建设一支高水平的管理干部队伍,与培养和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同样重要。本文结合我国现状和国外经验,阐述了对高校管理人员进行培训的重要性,并就培训目标、内容、方式、保障机制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高校 管理人员 培训
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要“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度”,“继续大规模培训干部,充分发挥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作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落实“人才资源是引领学校发展第一资源”的共识,客观上要求我们把教职工培训工作放在学校人事人才工作的重要位置,用切实的行动把教职工培训工作抓好。
一、全面认识培训工作特别是对高校管理人员培训的重要作用
培训是管理的前提、过程和重要手段。作为管理主体,管理者首先通过培训具备实施管理的素质、知识、技能和信息;作为管理客体,被管理者通过培训了解自身的职责、义务及掌握相应的技能,以适应管理的要求。更为重要的是,培训通过唤起教职工的主体意识和自主意识,可为教职工自主管理提供坚实的基础。培训能通过教职工对指定的、标准的信息的接受和消化,影响其认识和行为,从而达到管理的目的。培训还能通过满足教职工高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来激发教职工的干劲和热情。
培训可以加强人员调动的灵活性。教职工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越多,范围越广,越能提高不同岗位人员调动的灵活性。培训能够促进学校与教职工、管理层与执行层、教职工之间的双向沟通,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增强学校内部凝聚力,从而及时适应社会市场变化,提高学校竞争能力。
培训还是一种双赢投资,即培训不仅通过教职工自觉性、积极性、创造性的提高而增加学校产出的价值并提高效率,使学校受益,而且通过增强教职工本人的素质和能力,使教职工受益。所以说,培训是学校送给教职工的最佳礼物。
高校的主体是具有一定业务专长的教师和科研人员,目前对于他们的培训,国家和学校都足够重视,可以通过教师资格培训、教研室业务学习、学术会议交流、国内外访问进修等多种形式进行,许多高校都有专门的实施办法和经费来保障培训的有效开展。相比而言,管理人员作为学校办学的组织者,他们进修的机会、渠道和经费却明显少了很多。但事实上,高校教学科研水平与高校管理水平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管理人员水平上不去,同样会制约高校的办学水平。因此,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趋势和国内高校管理人员非专业化的现状,都要求我们将管理人员培训工作列入学校建设的常规性工作之一。现代大学的发展趋势表明,高校培养和建设一支高水平的管理干部队伍,与培养和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同样重要。
国外针对管理人员的具体培训任务是由高等学校教育学院及特设的学校管理学院负责,或由管理人员组成的专业学会、协会等机构来承担。美国有几百家高校提供侧重于高等教育管理的学历教育,培训成绩比较突出的有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全美教育协会(ACE)、美国公立大学及学院协会(AASCU)。英国第一家全国性校长培训基地——国家校长培训学院,针对学校的校长、副校长、中层领导,都有不同的培训项目。
国外对管理人员的上岗前资格培训和上岗后提升培训都十分重视。美国和加拿大都规定,入选的管理人员必须取得学士以上学位,有教师资格证书,对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教育做过集中学习研究、有五年以上教学经验,还必须参加资格培训的学习,成绩合格者才能取得管理人员资格证书,获得资格证书者方能上岗。日本对管理人员的培训,与其职务晋升直接挂钩,具有很高的权威性,以至于大部分管理人员都经过了各种不同的培训。英国1995年开始由国家教师培训署(TAT)制订并实施“教育管理干部领导与管理计划”,其目的就是为了帮助新上任的教育管理人员提高领导能力和综合管理技能。
我国的现状显然还不能要求所有高校管理人员都必须获得教育管理硕士、博士学位,目前部分高校已经要求管理人员也要获得岗前培训合格证才能上岗,但也不能算做必备条件,而且也没有推广开来。因此,我国高校管理人员培训工作应结合实际情况,根据高校建设发展和个人成长的需要设定培训目标和方式,并逐步地科学化、体系化、制度化。
二、科学构建培训的目标
(1)培训要达到的首要目标是“使人适事”,即通过培训使管理人员形成与学校要求相适应的价值观,提高觉悟、能力和水平,从而适应所安排的工作,胜任工作岗位的要求。高校管理人员的培训要将“训练人”与“为角色做好准备”相结合,既要鼓励培训者发展其智慧、个性和潜力,又要强调培训者适应所担任的角色,适应自己培训之后所要承担的工作,获得满足工作岗位需求的必备素质和技能。在接受培训的过程中,部分管理人员还可以达到提高学历学位的目标。
(2)培养创新精神。日常科研、教学和行政服务等管理工作,无需进行过多分析研究,这使得管理人员容易形成照章办事的程式思维,埋头于烦琐的事务性工作,缺乏工作创新的活力和竞争的激情。“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高校必须把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作为“人才强校”战略的重中之重,不仅要培养创新型科研教学人才,而且要把高校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加强培训,因才施教,造就一批善于治校、治教、治学的创新人才。
(3)增强团队协作精神。在现代大学的背景下,管理人员虽然必须有个人的独立思考与创造,需要增强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但工作的基本面已经更多地处在集体攻关和团队合作的基础之上,必须大力增强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我们在实际管理工作实践中不难发现,很多工作非一人之力就能完成,有的工作牵涉面较广,是需要同部门人员之间、不同部门人员之间,甚至是教师、学生之间进行配合来共同完成的。
三、合理安排培训的内容和方式
结合高校管理人员的学历发展和工作特点,应按照“在职学习为主,脱产学习为辅;自学为主,集中授课为辅”的原则来安排培训内容。一方面,要继承传统而且有效的培训方式,如培训课程、培训讲座、专题研讨会或研讨班、校内外考察调研等;另一方面,要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时代特点,创新培训方式,如角色体验式培训、案例分析式培训等。
培训大体分为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www.xing528.com)
1.理论培训
这主要指对政治理论、管理理论、教育理论等方面的培训,侧重于探寻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培训方式,在提高管理人员必备的理论素养的同时,加强其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以实现管理的科学化、系统化。这可以作为所有管理人员必修的公共课,由学校统一组织,以课程、专题讲座的方式进行学习,同时辅以研讨会、案例分析等方式,加深大家对理论的理解和运用。
2.技能、业务水平培训
这主要指精通本职工作业务,并且善于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管理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应用文写作能力、策划和组织能力、沟通和协作能力等。在实际管理工作中,最终起作用的是管理人员的行为,而并不仅仅是其本身的知识水平,所以对管理人员的培训要按照学用结合的原则,强调高学历与高水平的统一。学校可以开设关于公文写作、计算机操作、人际交往、礼仪规范、英语会话、法律知识等方面的课程,大家根据自身需求进行选修。同时,各相关职能部门对各岗位管理人员分别进行业务培训,专门讲解岗位职责、工作程序等具体业务知识,做到分类指导、按需施教。此外,还可以用角色体验的方式,自行设计新的管理工作模式、工作系统,甚至是学校改善的方案。
3.其他素质培训
这主要指通过教育、劳动实践和自我修养等途径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对管理工作也会产生影响的其他内在基本品质。这方面的培训内容比较丰富,可以有校情校史、职业道德、安全知识和紧急情况处理、压力释放、人文鉴赏等,帮助培训者培养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职业能力。这种素质培训方式也应该更加多样化,将大家的学习需求和学习兴趣相结合,可以采取互动学习的方式,进行情景演绎、实地操作,在实践中获得能力的全面提升。
四、切实加强培训的保障工作
高校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高校各级组织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研究管理人员队伍建设的特点和个人成长的规律,推进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切实保障培训的有效开展,并做好以下三项工作:
一要做好机构保障。学校可以成立由学校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的培训工作小组,总体负责培训工作的政策指导;各职能部门分管各自工作系统的专业培训;人事部门负责培训工作的总体计划、具体落实、经费管理、考核建档以及相关部门的协调。
二要做好经费保障。学校要积极鼓励管理人员参加各项培训,使培训成为一种福利,既要提供免费的培训课程,又要对培训者到校外的学习进修给予相应的经费支持。
三要做好制度保障。学校应当建立培训工作制度,把培训工作纳入学校的常规性工作日程。人事部门为参加培训的人员建立培训档案,将其完成培训的情况纳入岗位职责,并可作为年度考核的内容和职务晋升的条件。课程的选择应讲求人性化,让大家根据需求和个人时间选择培训内容,既不能因为培训耽误工作,也不能因为工作放弃培训,应该以培训推进工作的更好开展。培训考核可适当地进行考察或考试,但应以学时的累计为主,重在参与,营造一种宽松的培训氛围,让更多的管理人员在培训中获得提升。
对管理工作的推动,既要着眼于管理人员调整,更要着眼于培训,通过培训更新观念、更新知识、提高能力,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效益。只有加强高校管理队伍建设,建立高校管理培训工作,培养一支高素质、高效率、积极奉献的优秀管理队伍,才能使管理见质量、见水平、见效益、见发展,才能在应对全球化的挑战中,在与社会紧密联系中,促进高校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为高校寻求更广阔的生存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潘云,刘婉华,谢飞.高校教育职员培训制度研究与实践.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5(26).
[2]吴志功.美国教育管理培训的历史、现状及趋势.高等师范
教育研究,1997(1).
[3]周志刚,王致和.新时期高校管理干部培训浅析.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6(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