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 周晓林
【摘 要】 实施岗位设置管理制度,是高校人事管理制度的重大改革和创新,也为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有利时机。高校应该牢牢把握住这次机遇,以岗位管理为动力,以岗位管理促发展,不断提高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不断提高人才队伍的质量和水平。
【关键词】 高校 岗位设置管理 人才队伍建设
在高等学校等事业单位推行岗位设置管理制度,是推进高校人事管理制度的重大改革,也是当前高校面临的一项重大、紧迫而又复杂的任务。如何以岗位管理促进学校发展,也是高校正在思索和解决的重大课题。我们认为,实施岗位设置管理制度,为高校进一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提供了有利契机,高校应该抓住这次机遇,不断提高人才队伍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一、实施岗位设置管理为高校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有利契机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岗位设置管理暂行办法》(教人[2007]4号)提出,实行岗位设置管理制度,对加强高校人才队伍建设,充分调动和发挥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具有重大意义。前教育部部长周济在直属高校岗位设置管理工作部署会上指出,要充分认识人才队伍建设在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极端重要性,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以超常规的热情、付出超常规的努力、采取超常规的举措抓好人才工作。推进高校人才队伍建设,关键在于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而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关键在于建立符合人才成长规律的人事管理制度。国家建立岗位设置管理制度的重要目的,就是要通过岗位管理,促进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推动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发展。
1.实施岗位设置管理为突破高校人事管理制度改革上的“瓶颈”提供了有利机遇
近几年,随着高校教师补充力度的加大,高校教师数量短缺的局面已大大得到缓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已由增加数量转变到提高质量的新阶段。对此,我们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中心任务的转变,必须把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摆在更加重要、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这些年随着竞争择优的用人机制和优劳优酬的分配激励机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高校人事制度改革为保障高等教育事业的持续协调健康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然而,我们也应认识到,阻碍高校改革发展的体制和机制性障碍依然存在。与此同时,与国外高水平大学相比,我国高等学校教师队伍无论是在数量、质量还是结构方面都存在很大差距。因此,国家整体推进岗位设置管理改革,为我们逐步解决人事体制机制方面的问题,突破人事改革中的“瓶颈”,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机遇。实施岗位管理制度,为我们理顺用人关系,搞活用人机制,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提高用人效益,引入激励约束机制,奠定了基础,为高校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人事政策支持与保障。
2.岗位设置管理为高校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提高用人效益提供了重要基础
在高校实行岗位设置管理,不仅对于合理配置人才资源、优化人才队伍结构、提高用人效益具有重要作用,而且也为促进和引导人才成长,明确职业发展通道,鼓励人人都能成才搭建了阶梯。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实施强化了重岗位、重绩效的激励导向,为优秀人才的成长创造了空间。这次岗位设置管理的根本任务,就是重在创新管理体制,转换用人机制,整合人才资源,凝聚优秀人才,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大力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体制、机制和环境,把每一个人的潜能和价值都充分发挥出来。
3.岗位设置管理为高校深化用人制度改革,搞活用人机制提供了有力支撑
中央有关文件提出,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要以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重点,建立符合各类事业单位特点的用人制度,促进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岗位是聘用的基础,岗位设置直接关系到聘用制度的实现。长期以来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沿用管理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办法,身份管理贯穿于人事管理的各个环节。岗位设置管理从过去单纯的行政管理、任命制到聘用制度的合同管理,实现了由行政依附向平等人事主体的转变,这是人事关系上的重大变化。实施岗位管理制度,第一次从国家层面规范了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明确了岗位设置的政策规定,阐明了岗位设置与岗位聘用的关系,为实现按岗聘用、合同管理创造了条件,每个工作人员根据所聘岗位确定岗位工资待遇,为“岗变薪变”提供了政策依据。这次岗位管理制度的实施,要求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以岗位设置为基础的聘用制改革,这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作为一项基本管理制度,在今后的人事工作中,岗位管理将体现在人事管理的各个重要环节,成为公开招聘、竞聘上岗、岗位考核、岗位培训、收入分配的基础和依据,符合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总体方向,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内在要求。
二、实施岗位设置管理,不断提高人才队伍建设的质量和水平(www.xing528.com)
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在直属高校岗位设置管理工作部署会上指出,做好岗位设置管理工作,要把思想统一到加强高校人才队伍建设这一根本任务上来。我校在实施岗位设置管理制度改革的过程中,首先在思想上达成了共识,紧紧抓住这次改革机遇,将实施岗位设置管理制度与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结合起来,与提高教师队伍的质量和水平结合起来,通过全面实施岗位设置管理制度,不断促进人才队伍建设。
1.岗位设置管理要以人才队伍建设为导向
教育部出台的高校岗位设置管理指导意见和直属高校岗位设置管理暂行办法,充分考虑到了高校人才队伍长远发展的需要。我校在制订本校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方案时,也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要求,把岗位设置管理与学校人才队伍发展规划结合起来,将推进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岗位设置管理的重要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考虑学科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的需要,为优秀人才的成长和脱颖而出留出足够的空间;以岗位管理为契机,以岗位管理为动力,以岗位管理促发展,不断提高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不断提高人才队伍的质量和水平。
2.岗位设置管理要以学科建设和发展为基础
当前,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已从主要解决数量供给不足转向重点提高质量和水平的新阶段。岗位是汇聚学校人、财、物等办学资源的重要载体,岗位设置实际上决定了学校资源配置的基本走向。我校在实施岗位设置管理制度时,明确岗位设置与创建世界知名的高水平大学的办学目标相适应,充分运用好岗位设置这一重要的调控手段,向国家重点学科、优势学科以及前沿交叉学科倾斜,重点保证国家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研究创新群体、教育部创新团队、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博士点学科、有重大科研项目学科、交叉学科、新兴学科等所需要的各级岗位限额。采取学科调剂、基地调剂、学位调剂等办法,国家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等重大研究基地、一级博士点授权单位等,可根据学科队伍情况增加一两个高级职务岗位。
3.岗位设置管理要建立符合高校人才成长发展规律的新机制
当前,如何加快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积极营造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和人尽其才的制度环境,已经成为高校改革和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我校在此次改革中,明确提出要围绕岗位设置管理,建立符合高校办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新机制,努力实现“四个导向”和“五个转变”,即以公开招聘和竞争择优为导向选拔人才,以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为导向配置人才,以品德知识和能力业绩为导向评价人才,以鼓励劳动和创新创造为导向激励人才;积极推进“人才管理”向“人力资源开发”转变,“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扶持一个人”向“扶持一个团队”转变,“纯制度约束人”向“竞争机制激励人”转变,“全职引进”向“固定与流动结合”转变。
结合岗位管理制度的实施,完善“珞珈英才计划”,加大高水平创新团队和梯队建设力度,引进战略性科学家,培养和汇聚一批帅才、将才,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学术大师和学科带头人;将高层次人才作为人才队伍建设的战略抓手,固定和流动相结合,突出“大师加团队”的引进模式;大力推行面向海内外、校内外的公开招聘制度,不断扩大选人视野,加大从海外招聘优秀人才的力度,努力促进优秀人才总量的增长;不断提高用人条件、标准,新聘教师应有博士学位,新进人员水平要高于现有同类人员的整体水平。
4.岗位设置管理要为人才成长搭建合适的阶梯
对专业技术队伍,特别是教师队伍,实行进一步的岗位分级,是这次岗位设置工作的重要内容。岗位分级为人才的成长搭建了阶梯,有利于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搭建合适的阶梯,与推进聘任制改革和转换用人机制相衔接,有利于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有利于激发广大教师的进取心,是衡量教师岗位分级工作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我校是合并高校,教师高级岗位(教授)比例偏高,在岗位设置和聘用时既不能突破教育部的原则,又要充分考虑学校的实际情况,因此我校在制定岗位聘用条件时,采取了任职年限和学术业绩综合考虑的办法,并与原来实行的教师职务聘任制度相衔接。
总之,开展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建立岗位设置管理制度,是高等学校人事管理制度的重大改革和创新,也为高校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重大机遇。我们应深刻认识岗位设置管理与人才队伍建设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紧紧把握好这次机遇,以人才队伍建设为导向做好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以岗位管理推动人才队伍建设迈上新台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