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校教师学术水平评价体系,构建及应用方法研究

高校教师学术水平评价体系,构建及应用方法研究

时间:2023-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构建高校教师学术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时,评价指标与权重设计要体现学术性,从而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在进行高校教师学术评价的过程中,科学研究与发展主要包括承担的科研项目级别、获得项目经费、科研活动获奖情况、获得授权专利情况。

高校教师学术水平评价体系,构建及应用方法研究

高校教师学术水平评价体系 构建及应用方法研究

天津大学 徐友浩 葛倩颖

【摘 要】 评价高校教师的学术水平是高校进行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手段,也是在人才强国战略指导下人才强校的必由之路,因此对我国高校的教师学术水平评价体系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本文结合中国高校教师队伍的自身情况,构建了高校教师学术水平评价体系并选取了配套的综合评价值计算方法,最后进行了实证分析。在选取评价指标的过程中,本文还尝试性地应用了h指数作为评价指标。

【关键词】 学术评价 学术评价体系 综合评价 层次分析法 h指数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的报告中指出,要“优先发展教育,建立人力资源强国”。前教育部部长周济在党的十七大记者招待会上也指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和新的历史阶段,科教兴国两个新的奋斗目标”。“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是党和政府在新时期给我们提出的新任务,也是在新时期我们所应承担的新使命。高校肩负着培养人才及科学创新的双重角色,在实现将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化的道路上,已经展示并将继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离不开对人才的使用和管理,建立一支强大并具有旺盛生命力的师资队伍不仅有利于合理地利用和开发现有人力资源,而且由于高校具有相对于其他组织的特殊性——培养教育功能,强大的师资队伍还有利于为社会提供更多高素质的人才。为了更好地实现对人才的发现、培养和使用,建立科学、客观的人才评价和选拔体系则无疑成为首要的任务。目前,在教师职称晋升、岗位聘任、津贴分配方面已经用到高校教师学术水平评价体系,通过评价高校教师学术水平可以达到客观地评价高校教师以及人才的选拔的目的。因此,探讨如何科学合理地评价高校教师的学术水平,引入科学评价理念,建立科学合理的高校教师学术水平评价体系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基于此,本文旨在建立一套科学、合理且有实用性的高校教师学术水平评价体系和相应的综合评价方法,为高校教师管理工作以及高校师资队伍的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一、高校教师学术水平评价体系的构建

(一)指导思想

应将学术评价体系作为管理高校教师,包括引进、晋升等的依据,不断为教师营造宽松的学术氛围,同时促进学术发展。从学术评价自身的目的来看,它要同时兼顾社会目的与学术目的,这也是我们在构建高校教师学术水平评价体系时要遵循的指导思想。

1.社会性目的

社会性目的更多地与学术资源的分配联系在一起,因为学术评价的结果涉及职称评定、经费资助、奖励和惩罚等。社会性目的要求高校管理部门要充分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通过社会性目的的导向作用提高高校教师开展学术活动的积极性和追求真理的学术权利。

2.学术性目的

将学术性作为学术评价的目的,就是将追求真理、创新知识作为学术评价的最终归依。在构建高校教师学术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时,评价指标与权重设计要体现学术性,从而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

因此,本文在构建高校教师学术水平评价体系时遵循了以上两条指导思想,将学术评价的社会性与学术性适当地结合起来,使之既有利于高校教师学术水平的提高,又有利于高校管理部门对师资队伍的管理。

(二)原则

要构建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学术水平评价体系必须遵循下列原则:

1.系统性与全面性原则

高校教师的学术评价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要用有限的指标来评价复杂系统中的某一方面,必须采用科学系统的方法构建评价体系。选取指标应注意涵盖高校教师学术评价的所有方面,做到科学合理、界定准确。

2.科学性与公平性原则

制定评价体系应注意遵循学术活动的规律,所选取的指标要能体现出不同学术活动的特点,应有利于教师开展学术活动的积极性的发挥。同时,只有建立在科学性的基础上,学术评价的公平性才能得到保障。

3.稳定性与前瞻性

评价体系中指标的相对稳定是极为重要的,也就是说指标应具有连续性。如果一个指标在今后若干年里,可能时有时无,这样的指标就不能保证评价的科学性,应予以剔除。前瞻性原则主要是指通过认识事物的发展规律,敏锐地捕捉到某些当前并不重要,但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等领域的发展而逐渐变得重要的指标,或者是那些学校当前比较难达到,但经过一定时间的努力可以实现的指标。这类具有前瞻性的指标可以引导高校教师朝某一方向发展。

4.可行性与可操作性原则

可行性原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评价体系的设置应尽可能使指标明确易懂,简繁适中,数据易于采集、计算,数据要进行标准化、规范化处理,指标既可以进行定量处理,也可以是定性的。二是整个体系的评价方法和相应的各项指标的计算方法要简便、科学,易于操作。运用科学的方法才能保证评价结果的有效性。

(三)高校教师学术水平评价体系的构建

本文采用德尔菲法,选取高校教师学术水平评价指标,构建的高校教师学术水平评价体系如表1所示。

表1 高校教师学术水平评价体系

img3

续表

img4

1.科学研究与发展

科学研究与发展又可以称为科学研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用“科学研究与发展”(Research and Development,R&D)来表示科学研究的概念。

在进行高校教师学术评价的过程中,科学研究与发展主要包括承担的科研项目级别、获得项目经费、科研活动获奖情况(科技奖励)、获得授权专利情况。

2.学术表现

学术表现用来描述教师或研究人员、杂志、机构等在学术水平方面的表现,涉及作者的研究方式、出版物、文献的利用等方面的统计分析。一个人的学术表现主要通过发表的学术论文、出版的书籍、担任的学术兼职来体现。

本文所指主要包含学术论文、学术专著、学术兼职。

3.教学能力与贡献

高校教师的任务不仅是进行研究活动生产知识,传播知识和应用知识同样是学术活动的组成部分。教学工作作为学校中心工作之一,对学校学生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主要有教学工作量、教学质量、教材教学的贡献和教学成果。

二、高校教师学术水平评价体系的应用

建立高校教师学术水平评价体系并不是最终目的,更重要的是如何通过这一评价体系来对具体的教师进行评价,从而为高校管理部门的人才评价提供支持。具体应用的时候还需要按如图1所示的步骤进行。

img5

图1 学术评价体系应用的基本流程图

(一)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所谓确定指标权重就是通过对各指标的重要程度进行分析,确定其权重的过程。权重越大重要性越大,反之则越小。权重的确定过程中一般要进行归一化处理,使之介于0与1之间,并保证指标权重之和等于1。(www.xing528.com)

权重确定的方法很多,有层次分析法、德尔菲法、两两比较法、熵值法、因子分析法等。层次分析法能够在对复杂的决策问题的本质、影响因素及其内在关系等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利用较少的定量信息使决策的思维过程数学化,从而为多目标、多准则或无结构特性的复杂决策问题提供简便的决策方法。它的整个过程体现了人的决策思维的基本特征,即分解、判断与综合,易学易用,而且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便于决策者之间彼此沟通,是一种十分有效的系统分析方法,因此本文选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二)综合评价值的确定

各指标物理意义各不相同,决定了指标数据不可能具有统一的量纲。单位不统一就不具有可比性,导致无法进行下一步的综合评定,因此要将收集到的各种指标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其转化公式为:

img6

其中,Pi为某指标转换后的无量纲标值,Di为转换前的指标值,(Di)max为评价该指标的最大指标值。

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无量纲化指标值后,用加权求和多指标综合评价模型求得各个被评价者的综合评价值。即把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值和无量纲化指标值代入下面的公式:

img7

其中,E为被评价者的综合评价值,Qi为第i个指标的综合权重,Pi为评价指标的无量纲化指标值,m为评价指标的数目。从而最终得出每个被评价者的综合评价值。

(三)案例分析

为检验本文所建立的高校教师学术水平评价体系,本文选取了某大学的引进人才案例进行分析,该大学是一所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居于国内一流、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力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在新形势下,该高校积极贯彻党和国家的发展战略和教育方针,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为了提高教师的整体水平,该校希望引进学术水平较高的人员为该校某学科教师。经过筛选,申请该校某学科教授职位的申请人A、申请人B以及申请人C三人获得了晋级下一轮筛选的资格。

1.高校教师学术评价指标的筛选

根据该案例的实际需要及选取评价指标的原则,选取了以下指标构建评价体系,如表2所示。

在评价学术论文水平时,本文引进了h指数。h指数(h-index)适用于定量评估论文质量,是由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物理学家乔治·赫希(Jorge H irsch)教授在2005年提出的,旨在评价科学家个人学术成就。一个人的h指数是指在其发表的N篇论文中,至多有h篇论文分别被引用了至少h次,它可以较好地反映出论文的重要性、创新性和在实际应用中的有效性,它的累积效应也可以用来作为招聘新工作人员和提升及奖励工作人员的评判标准。要确定一个人的h指数也非常容易,用赫希的话说,只需要“花30秒钟”,到SCI网站查出某个人发表的所有SCI论文,让其按被引次数从高到低排列,往下核对,直到某篇论文的序号大于该论文被引次数,那个序号减去1就是h指数,如表3所示。目前Web of Science数据库和Scopus数据库中均提供作者个人的h指数,本文中用到的h指数及图形均来源于Scopus数据库。

表2 高校教师学术水平评价体系

img8

表3 h指数取值表

img9

h指数具有以下优点:

(1)h指数能够兼顾学术产出的数量和质量。h指数巧妙地将数量指标(发表论文数)和质量指标(论文被引频次)结合在一起,对科学家论文产出力和论文影响力同时进行测量,克服了以往各单项评价指标的缺点与不足。H irsch认为h指数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一个人的学术成就。一个人的指数越高,则表明他的学术产出力及影响力越大。

(2)h指数可以排除自引。h指数是基于引文分析的评价指标,因此多少会受到作者自引的影响。自引还可以分为恶性自引和良性自引,良性自引体现了研究的系列性、渐进性以及学术成长历程和延续性,符合正常的学术规范,无可厚非。但是恶性自引是被评价者受到利益的诱惑,故意自引以增加h指数的现象,影响了学术评价的准确性。

当引文指标用于评价高校教师个人学术水平时,自引就不能体现该文章的学术影响力,也就不能体现该被评价者的学术水平,因此类似论文作者自引部分应该排除,只用排除作者自引的h指数。Scopus数据库也提供了获得排除自引的h指数的功能。图2所示为某被评价者排除自引前与排除自引后在Scopus数据库显示的不同的h图界面,排除自引之前h指数为2,排除自引之后h指数为1。

Scopus数据库可以直接提供排除自引的h指数。只需要在建立的个人学术档案中选择“Citation tracker”键,在单击进入的页面中的“Exclude from citation overview”项中选择“Self citations of all authors”即可看到排除自引的h指数,点击“h-graph”可以自动得到排除自引的h指数图。

(3)h指数不易受到部分高被引论文的影响,如高水平综述类论文及提出某种新技术或新方法之类高被引论文的影响。

(4)h指数为整数,简单、容易记忆,可以将文献计量学多维评价体系简化成一维的评价指标。

(5)h指数反映评价对象整体实力,而不是其学术高峰期的峰值。

img10

图2 h指数分析图

2.案例计算及结果分析

将收集得到的数据按照以上方法进行处理之后,获得最终的计算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最终评价结果表

img11

通过评价的结果可以看出,申请人A、申请人B以及申请人C所获得的总分值分别为0.783、0.919、0.556。而且三位申请人各有所侧重,申请人A的科学研究与发展指标的分值最高,为0.296;申请人B的学术表现分值最高,为0.575;申请人C的教学研究与发展指标分值最高,为0.109。

申请人A的总分值居于申请人B与申请人C之间,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从第二层指标所得分值来看,申请人A的科学研究与发展分值在三位申请人中居于首位,体现在实际数据上,即在承担的科研项目总数、纵向科研项目数、项目经费数方面最多,在科学研究与发展方面发挥的作用明显。在学术表现方面,申请人A的得分比较高,但与申请人B相比尚显不足,且教学研究与发展指标分值较低,表明在教学研究与发展方面尚需努力。

申请人C的总分值在三位申请人中最低。从二级指标的分值来看,申请人C的教学能力与贡献指标分值比申请人A和申请人B的分值高,可知申请人C主要致力于教学工作,申请人C每年承担的教学课时数、所指导的博士生人数、编写的教材数量也都比另两位申请人多,在教学任务量、教材的编写方面发挥了作用。但是,申请人C的科学研究与发展指标和学术表现指标的分值分别比申请人A和申请人B低,这也是直接导致申请人C的总分值和学术水平较低的原因。

申请人B的总分值在三位申请人中最高。在所有的评价指标中,学术表现最能体现一个人的学术水平。从第二层指标所得分值0.575>0.434>0.286可知,申请人B在学术表现方面最出众,追溯到实际数据中,申请人B的论文h指数最高,还出版了专业内的学术专著,这充分说明申请人B的高质量文章多,学术论文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具有领先优势,并且在所研究领域中也形成了自己的体系。申请人B担任的国内外学术兼职多,体现了申请人B的学术水平得到了国内外学术组织的广泛承认。

综上所述,从申请人A、申请人B以及申请人C的评价总分值来看,申请人B具有最高的分值,不仅在科学研究与发展和教学能力与贡献两个指标上具有较高的分值,而且在体现学术水平的学术表现指标上具有明显的优势。因此,从提高该校某学科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来看,申请人B是最适合引进的人选,应优先引进。而对于申请人A和申请人C,二者各有所长,可以根据该校某学科教学、科研以及岗位需要等情况进行取舍。

三、结论与展望

本文在高校教师学术水平评价上进行了一些探索性的尝试,基于新的评价体系和综合评价值的计算方法,以某高校教师的学术水平评价为例,用层次分析法合理地确定了权重,进行了实例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出的高校教师学术水平评价体系和综合评价值的计算方法可以较准确地评价高校教师的学术活动,可以为高校管理部门的决策提供依据。此外,在进行评价指标的设定时,针对学术论文评价指标的多样性与复杂性,本文还引进了h指数,并参考案例中的高校情况确定了评价指标体系。

由于受到各种局限,本文的研究还不够深入。随着理论的发展与新方法的发现,高校教师学术水平评价体系将会更加完善,这也是我们以后研究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欧内斯特·L.博耶.学术水平反思——教授工作的重点.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2]高军.我国大学教师学术评价制度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南京师范大学,2008.

[3]詹春燕.从学术含义的发展谈我国高校学术评价体系的构建.高校科研与学术评价,2007,26(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