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三 杭州公交车让座事件
一、案例呈现
《都市快报》2010年5月10日报道:5月7日11:29洪小姐来电:我是公交公司的工作人员,刚才来了一位75岁的大伯,他希望通过我们联系媒体,让大家评评理,看看他有没有做错。
事情是这样的,5月7日早高峰时,大伯在188路公交车上看到一个70多岁的老太太站着,就要一个坐在照顾专座上的姑娘让座。姑娘不肯,大伯就给她拍照了。大伯到了自己的目的地,但姑娘和她男朋友不让大伯下车,一定要他把照片删了,但大伯不肯,姑娘和男友就报了110。民警来后,大伯还是不肯把照片删了,双方最后闹到交通治安分局去了。
75岁的大伯姓李,5月7日单位安排了大巴车在杭州图书馆等候,组织老同志去桐庐春游。李大伯先坐333路公交车从三墩家里出发,在汽车北站换乘188路。上车时还有空位,李大伯坐在靠上车门一边的第三个侧位。
姑娘姓吴,20岁,杭州人,住在北站附近,在萧山一家银行工作,每天早上都坐公交车上班,那天有男朋友陪着。刚上车时,没有座位,她和男朋友站在下客门旁边。
车开到董家新村站时,下客门的座位有人下车,小吴坐了下去,男朋友在边上站着。
这时,坐在前面的李大伯看到身边多了一个老太太,很吃力地扶着旁边的栏杆。
李大伯说,他旁边坐着的乘客不是上了年纪就是中年人,因为他的座位比较高,就看到跟他隔了一个座位的小吴。于是问:“我说小姑娘,你的座位能不能让给老太太坐?”姑娘用手指指自己的鼻子说:“叫我?我不让。”然后就自己嘀嘀咕咕。“我耳朵不好,听不清楚她在说什么,后来她就自己朝窗外看了。”李大伯在介绍当时的情况时说。
而小吴说,当时她确实对李大伯说了不让,但“不让”前面还有“今天身体不舒服”。
小吴的男朋友说,小吴身体确实不好,之前已经挂了4天盐水,正因为这样,他才专门陪着去上班的。“她肯定是说了身体不舒服,但大伯当时好像没听到。”
之后,李大伯拿出相机,对着小吴“咔嚓”就是一张,小吴低头没看到。
“咔嚓”又一张,李大伯又对着老太太拍了一张。
“咔嚓”第三张,又对准了小吴。
小吴抬头看见了,问李大伯:“你在拍我吗?”李大伯没回答,把相机放进了上衣口袋。
又过了一会儿,小吴抬头,又看见李大伯对着她“咔咔”拍了两张。
这时,小吴男朋友站出来说:“把拍的照片删掉。”可李大伯没吭声。
拍好照片,李大伯扯开大嗓门,在车厢里说开了:现在的年轻人啊,道德太差,连给老人家让个座都不愿意……
“我是造舆论,见上来一个乘客就说一遍,现在的年轻人尊老爱幼的观念太差!”
问李大伯,车厢里乘客什么反应?李大伯说,乘客们都不响。
而小吴和男朋友说,乘客并不是闷声不响。
“我们隐隐听到边上的人说,现在的老年人总喜欢早高峰和大家抢公交车,他们刷老年卡不用付钱,我们付了钱,却还要给他们让座,不让还要被说……大伯没听见而已。”
事后采访李大伯得知,他耳朵不好,戴着助听器,怕别人听不见,所以说话声很大,当然别人说话也要很大声他才听得清。
李大伯这样一路说着到了市一医院附近,小吴和男朋友一直听着,加上又被拍了照片,心里不爽到极点。
小吴担心李大伯把照片发到网上去,男朋友说那就报警,小吴在车上打了110,民警说马上过来。
到市一医院站,李大伯、老太太、小吴和男朋友一起下了车。
“下车时,他拉住我,不让走,说一定要删掉照片才肯让我走。”李大伯说。
而小吴男朋友说:“我没拉他,就是要他等一下,110马上就来。可他不愿意,只管自己往前走,过马路,一直到了杭州图书馆,坐上等着的一辆大巴。”
小吴和男朋友紧跟其后,一直跟到大巴上客门。
大巴车上都是退休老人,大家都劝李大伯把照片删掉算了,大家就可以出发去桐庐了。(www.xing528.com)
李大伯觉得自己没做错,不愿意删,让大家先走,他不去桐庐了。
110民警赶到,把李大伯从大巴上劝下来,和小吴他们一道去了派出所。
派出所民警劝了半天,李大伯还是不肯删照片。因为是公交车上的纠纷,只好送去交通治安分局继续调解,接待他们的警官姓钱。
“大伯的意思是,公共场所拍什么照片是他的自由,电视台不也是在街上拍片播出的?他是要把照片放到网上去的。那对情侣的态度非常坚决,说拍了照片已经侵犯了他们的隐私,放到网上更是不能容忍,不把照片删除,是不会让大伯走的。我们也劝大伯,真把照片放到网上,会给当事人带来意想不到的伤害,是不妥当的……”钱警官说。
调解到最后,李大伯退了一步,相机里的照片可以删除,但要保留下来。
于是,李大伯先把照片导入民警的电脑上,再当着小吴他们的面,把相机里的照片删除了。
出了交通治安分局,李大伯没直接回家,又坐28路赶去了公交公司,就这件事情向公交公司提出建议,要求公交公司加强对这个现象的关注,用更多的方式去提醒年轻人让座。
“那个老太太77岁,比我年纪还大,我就想站起来让座,老太太说不用了。我心里很气,现在的年轻人都怎么了?我是经常坐公交车的,总感觉杭州的年轻人不够礼貌。难得遇上肯让座的年轻人,我都要问问他们是哪里人,结果十有八九是外地的孩子。”“这样的情况,我一直耿耿于怀,所以出门遇上不让座的年轻人,我经常会拿相机把他们的样子拍下来。我电脑里有个‘杭州公共汽车’的文件夹,里面的照片都是在公交车上拍的,有批评那些不肯让座的年轻人,也有表扬那些相互谦让的乘客,但被拍者的脸部都做了处理。”李大伯说。
而郁闷的小吴和男朋友说,这件事他们没有错,只觉得被拍照有点气愤,不介意把事情拿出来让大家说说。
“第一,开始我真的没有看见那位老太太;第二,我自己身体真的不好,都挂了4天盐水了。”小吴说。
“就算她起来让座,我肯定也不同意的,这是做男朋友最正常的反应。她身体已经不好了,不然我陪她去上班干嘛?”小吴男朋友说。
——http://www.dianping.com/group/ilovegz/topic/2885508
二、视角广场
观点一:这个话题虽然有点老套,可是生活中却时刻存在。没什么好争辩的,在公交车上给有需要的乘客让座是最正常不过的了。
观点二:我在╳市工作,这里还是有很多人主动让座的。我也是,只要看到老人、孕妇或抱小孩的,我都会早早地让座。这里公交车一般都没有售票员,但是如果车上有老人、孕妇或是抱小孩的,一般都会有人让座。也有人不让的,都被骂起来了。我有一次在车上打瞌睡,确实没看到我身边站了个孕妇,结果我也被骂了,搞得我赶紧下车,都不敢继续坐了。
观点三:对于售票员让座问题有人认为:售票员专座就是专座,要是一有需要的人上车就让,售票员就得天天站。如果这样,那人家工作还做得下去吗?人家在公交车上工作一天,颠簸拥挤,我们怎么不换位思考一下呢?倒是老弱病残孕专座,应该给让座的。售票员应该帮忙,让非老弱病残者让出专座。不过,专座的人都是老幼病残的话,那就别指责别人了。
观点四:你坐的代价,是别人站。乘车的时候要么就准备好乘坐有位置坐的路线,如果明知拥挤,那就要做好站的思想准备,不能理所当然地认为该有你的位置坐。有人让座,是那个人的人情,同时他为你做出了牺牲;没人让座,那是当天运气不好,拥挤的公交车坐不到位置很正常。不可能每一个人都做到高尚……
观点五:为什么要给你让座?你买票上车想别人给你让座?别人买票也没买站票,凭什么给你让座?要坐公交车就要有被挤的准备,要不你就多等几趟,要不你就打出租车,凭什么上车就想别人给你让座。
观点六:李大伯拍照这件事,从法律上讲是不允许的。让座只是一种道德行为,法律上并没有规定公交车上一定要让座,也就是说,李大伯在没有任何法律和合同的约束下,随意拍摄别人,小吴和男友出于担心对方在网上发布照片,对自己造成不好的影响,有权要求李大伯删除照片。
观点七:大伯拍了别人的照片,而且还是在起了争执的情况下,女孩当然有想法。毕竟人家有肖像权,照片要是放到网上“人肉”一下,对她影响也很大。现在公交车上让座的不少,不让座的也不少,让一个女孩成为这个社会问题的焦点,对她是不是也不大公平?
三、教师点评
有关公交车上让座的话题不时在报纸等媒体上看到,在网络社区中也是一个热议的话题。公交车虽小,但承载着我们生活的分量不轻。剧院可以不去,大不了不看戏,但人们总要出行呀,人的生活如果用“衣食住行”来概括,那“行”就占到生活的四分之一。公交车既是人们去的最多的公共场所,也是发生问题最多的公共场所,让座问题才会被讨论得如此热烈和持久,公交车因此成为社会文明的窗口。为了从这个窗口让人看到社会的温情和人性的美好,社会有关机构想了很多办法,比如,全国大部分城市的公交车都设有老弱病残孕专座;北京提议每个月的22日成为让座日;武汉公交集团公司曾推出了让座“爱心积分”活动,让座达50次的乘客获赠30元公交IC卡。通过这些活动我们看到社会倡导的尊老爱幼的道德精神。
道德的存在就是让我们每个人生活得更安逸、舒适和温暖。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有一段话:一般人之所以谴责不正义,并不是怕做不正义的事,而是怕吃不正义的亏。在一个社会中总有一些弱势群体,需要大家的帮助和关怀,在某些时候,我们中的任何人都有可能成为弱势群体,所以尊老爱幼的道德精神也就显得十分重要。对于老人来说,更重要的是对世情淡漠的担忧吧。
我们不能放大了让座引发的道德焦虑,但也不能忽视道德对于每个人生活幸福的意义。但愿我们每个公民都能为社会的公平正义、和谐温馨做点什么。
四、教学设计
教师讲授:公交车让座有人说是社会文明的窗口,是公民道德素养的反映,特别是年轻人应该给老年人让座。这个话题在媒体和网络上的争议很多:年轻人觉得自己上班很累,老年人没事,做免费车还要别人让座,真是不应该;而有些老年人则认为,他们是弱势群体,理应受到年轻人的关爱。为此争论不休。
具体安排:把最近发生在杭州的公交车让座事件在讲授课程内容前就告诉学生,然后让同学分成两组,如果课堂人数多则可以组成代表团,一方代表姑娘的观点,一方代表大伯的观点,双方进行辩论。
教师总结:助人为乐、尊老爱幼既是传统美德,也是现代文明的体现。在公共场所为需要帮助的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也是个人道德素养的反映,“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毫无疑问,我们要大力提倡这种良好的道德风尚,让我们感到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和温暖。道德主要通过内心信念、社会舆论等方式得以实现。自己通过反省找出自己的不足,社会对于不道德行为给予批评和教育,最终实现道德的自律。对于这个姑娘,我觉得虽然生病情有可原,但应该给老伯说明情况。通过沟通,我相信大家会理解她。在她的意识中,可能并不认为为别人让座是应该的。对于老伯,我觉得教育青年尊老爱幼是对的,但不能侵犯别人的权利。教育人,也要懂得尊重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