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里的大学生学习问题的不同观点

大学里的大学生学习问题的不同观点

时间:2023-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即便这样,小强的困劲儿还是没有过去,一直睡到11点多。“大一的时候不是这个样子的”,小强回忆说,“当时刚进大学,学习热情很高,每天早起,吃过早点就去教室晨读,要等很长时间才开始上课。课堂气氛也很好,很活跃。记得有一次老师课堂上问了一个关于个人理想的问题,全班90多个同学争着上台发言”。面对小强这样的学生,很多同学困惑了:难道为之奋斗了12年的大学生活就是这个样子?

大学里的大学生学习问题的不同观点

案例二 大学里的学习

一、案例呈现

又是一个周一。

已经是早晨7点钟了,就读武汉某重点高校的大三学生小强还躺在床上蒙头大睡。同寝室的另一个同学离开时喊了一声:“起来吧,不然要迟到了!”

“几点?”小强迷迷糊糊地嘟囔着。

“7点多了。”同学一边说一边往外走。

小强继续睡。大约7:50的时候,才慢慢睁开眼睛,看一下手机上的时钟,一惊:“50啦!”他飞快地翻身下床,洗脸,对着镜子梳了梳头发,出门了。

8:10,课上了10分钟之后,小强提着早点慢悠悠地走进了教室。他找到倒数第二排的一个空座位,坐下,扭过头问旁边同学:“点名了吗?”

“还没有。”

“那就好。”

小强开始吃早点。20分钟过后,进餐完毕。看到前面同学买了当天的《武汉晚报》,小强拿过几张开始翻。8:45,第一节课下课。小强一下子精神起来,课间5分钟跟同学玩得不亦乐乎。第二节课又是45分钟,小强继续闷头看剩下的报纸。几张报纸翻来覆去连广告都看过一遍之后,实在没事可做了,便趴在桌上开始睡觉。

上午三、四节要上另一门课,需要换教室。即便这样,小强的困劲儿还是没有过去,一直睡到11点多。放学的铃声终于响了,老师宣布下课后,小强第一个冲出教室,回到寝室,迅速打开电脑,继续昨晚的CS。至于上课老师讲了些什么,“谁知道啊,不用担心的,考试之前借别人的笔记复印一下,两天复习就过去了,听不听课有什么关系!”

“大一的时候不是这个样子的”,小强回忆说,“当时刚进大学,学习热情很高,每天早起,吃过早点就去教室晨读,要等很长时间才开始上课。课堂气氛也很好,很活跃。记得有一次老师课堂上问了一个关于个人理想的问题,全班90多个同学争着上台发言”。

可是自从大二开始后,气氛就变了。“或许是同学们熟悉大学生活的规律了吧,觉得大学无非就是这个样子。上课听不听没关系,反正自己也不感兴趣。考试之前,老师要么把课件交给学习委员一份,要么画出重点,或直接给出试卷的出题范围。提前突击几天,考试就过了。至于提问,就更没有了。反正上课也没听多少,没有问题可问。”

面对小强这样的学生,很多同学困惑了:难道为之奋斗了12年的大学生活就是这个样子?难道要这样混完自己的大学生活?现在,老师的角色到底是“威严的先生”还是“提供教育服务的打工者”?按时上课、认真听讲到底是学生的权利还是义务?在社会价值观和教育理念蜕变的过程中,这些在以往看来根本不值得回答的问题,正在校园里、课堂上、每一个老师和学生身边悄悄发生,在矛盾和冲突中寻求着答案。

——《大二开始,课堂气氛变了》,《中国青年报》2008年1月17日

二、视角广场

针对大学生的学习问题,可从以下几个层面展示不同的观点:

(一)多方观点

1.学生方面(对学习不感兴趣,不够自信,学习目标不明确)

观点一:大学生厌学的现象是因为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产生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习感兴趣,才能把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在学习的对象上,注意力集中,记忆持久而准确,思维敏捷而丰富,才能激发和强化大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从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从根本上解决厌学问题。

观点二:大学生厌学是因为目标设定不合理造成的。有的大学生学习目标定得太高,一时难以达到,所以对学习失去信心。有的大学生学习目标定得太低,很容易就达到了,所以失去学习的动力。

观点三:大学生缺乏学好本专业或是某门课的信心,对学习产生了畏惧心理,所以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

观点四:这种现象是大学生的学习动力不强、内在兴趣不足、学习意志力薄弱造成的。

2.学校教育方面(教学目标设计不合理,教学方式单调死板等)

观点一:学生厌学,一是教育目标的偏差造成的,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偏离教育的本原。二是教育方法和教育过程的偏差造成的,教学过程单调、乏味,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师生关系不协调,教育过程中缺少对学生的尊重。

观点二:学生厌学是教育外部环境的偏差造成的,父母的“过度期待”增加了学生的压力。学生学习压力太大,所以失去了学习的动力。

3.社会方面(学生找工作受挫,社会关系的复杂性等)

观点一: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导致新一轮的“读书无用论”产生。

观点二:社会用人用工方面的弊端挫伤了学生求学的积极性。部分用人单位招用工作人员不是凭才学,而是凭关系,使一些有背景的学生根本就不在乎学习。

4.建议措施

(1)在做中学,才能产生兴趣。

(2)改善教学方式:变要求为协商,变督促为提醒,变说教为引导,变检查为互助;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变回答为质疑,变听讲为交流,变要学为想学。

(3)了解学习目的,间接建立兴趣。学习过程多半都是要经过长期艰苦努力的,这种艰巨性往往让人望而却步,但学习又是学生的天职,不能不学,所以要认真了解每门课程的学习目的。

(4)培养自我成功感,以培养直接的学习兴趣。在学习的过程中每取得一个小的成功,就进行自我奖赏,达到什么目标就给自己什么样的奖励。有小进步、实现小目标则小奖赏,如让自己去玩一次自己想玩的东西;有中等进步、实现中等目标则中等奖励,如买一本自己喜欢的书画或一件乐器等;有大进步、实现大目标则大奖励,如周末旅游等。这样,通过渐次奖励来巩固自己的行为,有助于产生自我成功感,不知不觉就会建立起学习兴趣。

(二)大学生如何看待大学学习

观点一:学习本身是一个过程,其意义远远超过学习本身。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会掌握更多知识,但更重要的是人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是人的思维习惯、生活态度、处世态度、价值观念和人生理念的潜移默化。因此,我们不能仅仅为了学习而学习、为了考试而学习,也不要仅仅为了掌握知识而学习,学习的目的应该在于改变自己、服务社会、创造未来,在于在学习这一过程中升华你的人生。

观点二:大学的学习,不再是去死记硬背老师所讲的内容,而是按照自己的学习目标和专业要求,选择、吸收有用的知识。在方法上,要自主选择,靠自己去理解和消化所学的知识。正如爱因斯坦所说:“高等教育必须重视培养学生具备会思考,探索问题的本领。人们解决世上的所有问题是用大脑的思维能力和智慧,而不是搬书本。”总之,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和培养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大学学习的过程其实是培养、锻炼一个人意志、能力的过程。

观点三:大学的学习不能仅局限于校园内的学习,大学生要多走向社会,学习社会经验,培养社会生活能力,把知识与社会生活充分结合,将理论应用于实际,把实际总结成理论。在学习中锻炼自己,在锻炼中提高自己。

观点四:无论学什么,认真能让我们事半功倍。大学生活中,学生拥有更多自由时间和空间,但是不要习惯于消磨时间,把时间花费在无用的事情上。而且,大学学习以自学为特点,老师只是起到辅助并提点的作用。端正学习态度、自主认真学习才是硬道理。

观点五:大学学习让人堕落。感觉大学真的是个靠自觉的地方,没人管没人说,很容易堕落,这个学期快结束了,感觉什么也没学到……

观点六:我们在学校的时候还是应该将更多时间用在学习上,当我们静下心来的时候,就会发现那些我们认为没有用的课、没有质量的课,其实还是有它的用处的。

三、教师点评

(一)大学学习的新特点

大学学习与中学时期的学习相比,存在着许多不同之处,其中最主要的区别是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上发生了较大变化。

1.变化一:大学学习内容广、课程多、难度大

在中学阶段,老师主要讲授一般性的基础知识。而大学四年需要学习的课程在四十门以上,每一个学期学习的课程都不相同,内容多,学习任务远比中学重。学习内容不仅限于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大学生要从形成各自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发展个人的专长和志趣、培养高尚情操出发,修读若干学科的知识,不仅限于科学上已成定论的东西,还包括新探索、新见解;不仅仅听一家之言,还往往要研读各种流派的学说;不仅学习规定的教材,还需涉猎大量参考书和资料文献。此外,大学的课程有必修课、选修课之分。因此,不管是在课程类别上还是课程数量上,大学学习任务都是很重的。

2.变化二:学习方式不同

在学习方式上,中学老师把每一节课都安排得非常具体,如频繁的作业和课堂提问、大量而紧凑的课堂教学。而在大学里,课堂讲授相对减少,自学时间大量增加。同时,大学为学生学习提供了非常好的环境,有藏书丰富的图书馆,有设备先进的实验室,有丰富多彩的课外科研活动小组等。大学的教学计划还安排了大量的教学实验、实习、社会调查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

3.变化三:学习方法变化明显

在中学时期,不少同学养成了依赖老师,只会记忆和背诵的学习习惯。而大学老师则提倡学生自主学习,课外时间要自己安排,逐渐地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不采用题海战术和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提倡生动活泼的学习,提倡勤于思考。(www.xing528.com)

4.变化四:教师讲课差异显著

大学教师在讲课时介绍思路多、详细讲解少,主要使用多媒体讲授重点、难点内容,而且授课进度比较快。课堂上抽象理论多,直观内容少,课堂讨论多,课外答疑少,参考书目多,课外习题少。

在大学校园里,师生就某些学术前沿问题开展争论比较普遍。在科研活动方面,也大多是师生共同探究。在各种学生社团活动中,大学生则以能者为师,互相学习。大学生学习的开放性趋势明显。

总之,大学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最高层次,就受教育者的学习生涯来说,这是从学校教育中的学习走向社会工作环境中的学习的过渡阶段。因此,大学生的学习不仅具有学校教育中一般的学生学习的基本属性,同时,也具有非学校教育的一般成人的学习特征。即大学生学习具有自主性、创造性和开放性,强调自主学习、创造性学习和开放学习。

(二)树立新时代的大学生学习观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更新学习观是进行有效学习的前提。把学习理念体系嵌入自己的认知结构中,作为自己学习成才的指导,并随时用学习观来监督检查自身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并不断改进。

1.自主学习观

自主学习就是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有主见地学习,做自己学习的主人。自主学习包括学习中的自我识别、自我选择、自我培养和自我控制。大学生要取得优异的信息接收质量和学习效果,就有必要注重保持积极、能动的学习心态,对学习信息具有高度的敏感或警觉,充分挖掘自己的学习潜力。

2.全面学习观

新时代的人才必须全面发展、全面学习,这是不可抗拒、不能违反的规律。在信息时代,大学生面临着多种多样的信息源,例如,学生可以通过学校安排的正常教学活动(如授课、做题、实习、论文)等主渠道获取知识,还可以通过请教学富五车的教授,参加社会实践及第二课堂活动,听取学术报告、讲座等方面进行全面学习。

3.开放学习观

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媒体随时随地学习知识,享受到最好的学校、最好的教师和最好的课程。同时,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网上进行师生交流、互教互学、完成作业、批改作业、参加考核等已经成为可能。这一切都激发学生更新大学学习的传统观念,树立全新的开放学习观。

4.发展性学习观

大学生应强化发展性学习观。首先是在课堂上预先做好各个教学环节的预习,提高听课效率,加深课堂理解。其次是确定超前学习目标,从个人的知识水平、智能结构、爱好特长、专业需要等实际出发,超前地选学有关课程。再次是注重培养自己的洞察和预见能力,使自己今后能较好地把握社会及学科的发展趋势。

5.科学学习观

科学学习观包括建立正确的学习策略,确定科学的学习目标,制订科学的学习计划,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包括检索方法、阅读方法、记忆方法、思维方法等),总结科学的学习经验,科学地用脑,科学地安排时间,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1]

6.创造性学习观

大学生的学习不仅是要使自己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使自己增长能力,包括思维能力、书面与口头表达能力,尤其是知识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要保持强烈的创新意识、创新热情,培养创新思维以及创新人格;善于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问题的症结所在,拥有一颗不倦的好奇心;积极参加创新活动,努力形成自己独特而有效的学习方法、工作方法、思维方法等,并结合自己的特点扬长避短。

7.终身学习观

终身学习是通过一个不断的支持过程来发挥人类的潜能,它激励并使人们有权利去获得他们终身所需要的全部知识、价值、技能和理解,并在任何任务、情况和环境中有信心、有创造性和愉快地应用它们。摸索、总结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能让人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

8.情感学习观

“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句话激励人们去克服学习条件和环境中的艰难困苦,不再把学习和研究当做艰苦的劳动和沉重的负担,而是作为自己生活中的追求和乐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中有了兴趣,就可以使自己在知识的海洋中忘我畅游,不知疲倦,就能在学习中集中精力、深入思考,真正钻研进去。[2]

在信息激增的今天,作为终身受教育者,任何一个大学生都得不断学习,否则就会落后于时代。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作为新世纪大学生,应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建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三)大学生如何学会学习

新时代的大学生怎样才能学会学习呢?主要有以下五点:

1.学会自主学习

所谓自主学习,就是学生自己主动地学习,自己有主见地学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自学,尤其是在帮助下自学,在任何教育体系中都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华罗庚认为,对一个人来讲,一辈子总是自学的时间多。自学是善于学习、学会学习的基本途径。

张德江指出,自主学习,首先要学会自我识别,就是学生对自己的智能特点、长短所在、兴趣爱好和学习状态的基本估价,这是自主学习的基础。其次,要学会自我选择,这种选择要由自己去把握,去运作。对学习方法的选择与培育,既要根据自己的应用效果,又要根据未来的实际需要。再次,要学会自我培养,不断地激发自己的学习热情,注意摸索和总结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各个学习环节中强化学习的主人意识和学习的主体意识,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提高。最后,还要善于自我控制,根据自己的学习状况和学习要求,适时地修正学习目标,优化学习策略,调整学习方向,改进学习方法。[3]此外,自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读书。从这个意义上说,学会自学就要学会读书。学会学习,还需要掌握自学的方法和技能。例如,学会使用工具书,学会查阅文献资料,学会做学习笔记,学会积累和整理资料,学会运用网络信息资源,学会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等。[4]

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首先,要对自己的学习状态(即现有的学习基础、智力水平、能力高低、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特长等)有一个准确的评价。其次,能根据自身的实际条件,调整自身的知识、能力结构,扬长避短,有所选择地制订进一步加强某些方面基础、扩充某方面知识和发展某方面能力的计划。再次,自主学习要求大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通过制订计划积极主动地培养自己、锻炼自己,并不断探索和逐步建立适合自己的、比较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最后,在实践中不断地对学习目标进行修正和调整,合理进行时间管理,经常注意总结思维方法,使之达到最佳效果。

总之,通过树立自主学习的学习观,大学生能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明白学习要靠自己艰苦的努力,才能发挥出自身的真实水平,调动自身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形成独立学习的能力,进而才能不断探究学习规律,达到驾驭学习、适应科技迅猛发展、不断更新知识、充实自己的需要。

2.制订合乎实际的学习目标

没有目标,就不能达到成功的彼岸,故而要制订合乎实际的学习目标。具有崇高理想和远大目标的人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遇到困难、曲折都不容易灰心丧气,不轻易改变自己确定的目标,会努力不懈地去学习和奋斗。同时,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需要具有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坚韧不拔的顽强意志。

3.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元学习理论认为,一个会学习的人应具备几种能力,其中两点就是能够意识到不同的学习方法会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以及能够意识到当前所采用的学习方法。[5]科学的学习方法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各种学习能力,如阅读和观察能力、听课能力、提问能力、写作能力、思维能力、记忆能力、动手能力等,进而可以提高学习效率,有助于我们在学习中少走弯路,引导人们攀登学习高峰。笛卡尔也曾说过:“没有正确的方法,即使有眼睛的博学者,也会像瞎子一样盲目摸索。结果只能一事无成。”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的学习方法大致可概括为:依靠自学,独立思考,穷根究底,大胆想象,强调理解,重视实验,弄通数学,研究哲学八个方面。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在学习方法上主张“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他要求学生在学习时,要将学习和思考相结合,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就是说,光学习而不积极思维,就会迷而不知所向;如果思维不以学习为基础,就会流于空想,会带来知识上的危机,因为学习是人类独特的活动,是人类知识的继承活动。[6]

在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过程中,首先要保持最佳学习状态,在学习过程中使自己轻松、自如、乐观、自信,同时保持集中注意力的状态。保持对学习的浓厚兴趣很关键。听课时集中精力、全神贯注,对老师强调的要点、难点和独到的见解要认真做好笔记,力争弄懂老师所讲内容,经过认真思考,消化吸收,变成自己的知识。

其次,多种感官相结合,学会略读和精度相结合,分清主次、难易,同时对某些部分仔细、反复地阅读、理解和记忆,善于察微知著,掌握书中的重点,攻克难点,深究疑点。

再次,学会多问几个“为什么”,要学会辩证思维。思考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思考探究才能真正发挥主动性,才会总结经验得失,懂得“怎样学”才是有效的,从而真正地学会学习。要培养思维能力,就必须要注意加强思维科学的学习和研究,克服思维定式、思维僵化的现象,打开想象力的大门,努力建立起合理的思维能力结构。[7]要敢于怀疑、批判,善于综合和分析。学会从正面、反面、不同侧面及动态变化中认识事物、分析问题。要善于总结,学会对信息的记忆、存储和加工。加强自己的逻辑思辨能力,激活大脑潜力,提升记忆力,从而帮助记忆,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最后,还应注意联系学习的实际,研究具有不同针对性(比如不同的学习阶段、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学习对象和学习环境)的学习方法,重视借鉴前人的学习经验。此外,还要做到从个人具体情况出发,扬长避短,建立适合自己特点而又比较科学的学习方法。最好的学习方法应当既是科学的,又是适合自己的。

4.培养良好的学习品格和态度

所谓学习品格,就是学习者在学习方面的一些心理品质和素质。它是一个人在人格、精神、态度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它决定一个人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方式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是坚韧不拔的还是畏缩退却的。大学生良好的学习品格主要包括:崇高远大的学习理想、热烈浓厚的学习兴趣、勤奋向上的进取精神、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坚韧不拔的钻研精神、热情饱满的学习情绪、谦虚谨慎的学习作风等。学习品格作为学习过程中的动力系统,结合科学的学习方法,使自己做到既肯学、爱学,又会学,才能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学习任务。此外,还要注重培养自己的人文素质,通过课余阅读大量的品位高、有一定理论深度的文章和著作,逐渐培养自己正确的价值观念(包括自然观、人生观、社会历史观等)、积极向上的审美情趣(即建立科学的对真、善、美的品评标准)、良好的思维方法(即思维定式、思维习惯等)。

5.善于给自己建立一种内在的刺激因素

脑力劳动中的许多内容并不是有趣得使人很乐意去做的,所以要激发自身的内在学习动机。往往唯一有推动力的刺激因素就是“应该”。要善于聚精会神关注到一定程度,致使这个“应该去做”慢慢地变成“想要去做”。[8]

四、教学设计

这个案例反映了少数大学生厌学的现象。作为一个典型案例,可以放在“大学的学习及树立全新的学习观”中呈现和讨论。具体如下:

教师讲解:进入大学,学习的内容、形式和要求都发生了变化。部分学生还没有完全能够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有些学生继续沿用中学的学习方法,有些学生在新的学习生活中显得不知所措,有些学生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知识群体,正处在提高自身素质、加强自身学习知识的高峰期,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关心。随着高等教育的壮大,大学生的厌学现象却由个别扩展到了一部分人,这不但表现在课堂上不少人学生不听讲,甚至还出现了学生无故逃课、旷课的现象。尤其是到了大学二、三年级,学生厌学现象比大一更严重,上课迟到、对学习活动失去兴趣、态度冷漠、注意力不集中以及相应的不良学习心态和行为表现等已经不是个别现象。针对此案例,请同学们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观点,表明自己的态度。

教师总结:总体而言,同学们对厌学是不赞同的,认为厌学对自身各方面都会带来不良影响,会荒废学习、影响学业等。课堂上同学们主要从厌学现象产生的原因、应对措施,以及如何树立全新的学习观、如何学会学习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首先,学生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对专业不感兴趣、质疑读大学的意义、老师的课缺乏吸引力。其次,在应对措施方面,同学们提出:(1)学生自身应该端正学习态度,激发自身内在学习兴趣;(2)教师要言传身教,摆正态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在生活上关心、了解学生。再次,大家普遍认为此案例引发了自身今后应该转变学习态度的思考,即如何树立新的学习理念,如何进行有效学习等。

对以上的话题,教师阐述以下的观点:第一,我们应树立的几个学习理念有:(1)自主学习的理念。使自己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明确为谁而学,该向谁学,怎样管理自己的学习等几个问题。(2)全面学习的理念。学习不仅是学习知识,更为重要的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探索求知的热情,学会如何收集、处理、选择和管理信息,学会分析和解决理论和实际问题。学习不仅是掌握课堂知识、书本知识,还要向实践学习、向生活学习,锻炼动手能力,提高实践本领。(3)创新学习的理念。要脚踏实地打下扎实的专业根底。要树立敢想、敢说、敢为的精神,同时又要勤于思考、勇于开拓,不断激发自己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4)终身学习的理念。在大学阶段,同学们要学习和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同时要为今后继续学习、终身学习奠定良好基础。不断学习新知识、获得新本领,是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第二,我们还需要从勤奋、严谨、求实、创新角度出发,培养优良的学风,如清华大学校训: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北京大学校训:自由,平等,民主,科学;复旦大学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等,这些校训都体现了优良的学风。大学生应该端正学风,充分利用极为宝贵的学习时光,努力学习扎实的知识,掌握真正的本领,培养创造精神,圆满完成国家和人民交给的学习任务。优良的学风是同学们终生受益的宝贵财富。

总之,同学们不仅要努力学习,而且要学会学习;不仅要掌握知识,而且要掌握获得知识的能力;不仅要在学业上不断进步,而且要在综合素质上不断提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