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适应大学生活,大学新生入校后不适应的主要表现

如何适应大学生活,大学新生入校后不适应的主要表现

时间:2023-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10年2月28日,早春的成都异常寒冷,大约下午4点,成都某大学一名大四男生因为英语四级未过,从五楼跳下,结束了让他魂牵梦绕的大学生活。如案例中所描述的成都某大学的这名男生,仅仅因为英语四级未过就仓促地选择从五楼跳下,结束了让他曾为此付出努力的大学生活,这就是典型的对大学学习适应不良而酿成的惨剧。

如何适应大学生活,大学新生入校后不适应的主要表现

案例一 如何适应大学生活

一、案例呈现

2010年3月1日凌晨,华南某大学研究生宿舍一名三年级的研究生跳楼自杀,这是该校十天内发生的第三起自杀事件。另外两起事件中,自杀者分别是一名正在读本科的男生和一名女研究生。2010年2月28日,早春的成都异常寒冷,大约下午4点,成都某大学一名大四男生因为英语四级未过,从五楼跳下,结束了让他魂牵梦绕的大学生活。短短十天内,四名花季大学生相继永远告别了美丽的校园,告别了关心他们的同学,告别了牵挂他们的老师,告别了疼爱他们的父母。他们的举动让我们震惊,让我们难过,也让我们遗憾!

——国际在线(北京)2010-03-18,内容有删改

二、视角广场

观点一:大学生自杀虽然和学生自身的情况有关,但是教育体制仍是主要原因之一。在中国现行的教育管理体制下,教育主要教人“何以为生”的知识和本领,却忽略了“为何而生”的生命教育。生命教育缺失已成为高校危机预防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学校应重视开展生命教育的各种活动,从关爱自我、珍惜生命、尊重他人等层面进行“我”存在的生命意义教育,帮助学生理解“我”的处境、“我”与他人的关系、“我”与世界的关系等,培养个体生活在这个社会的勇气,提高个体对挫折的认识和应变能力,使个体保持身心的平衡。

观点二:当东西方各种文化的融合与冲击呈现在大学生面前时,会使思想处于发展期的大学生一时陷入迷茫状态。在这种迷茫状态中,他们一时找不到生活的方向,生存的意义就显得荡然无存,这成为部分大学生的主要心理矛盾,也是大学生自杀的诱因之一。

观点三:对大学生为什么自杀的问题,不能简单地看待和评论,而应从学生内在世界和现实处境两个方面进行理性的剖析,才能得出比较切合实际的可能性结论。

观点四:人是社会的人,人在社会中生活要有健康的心理、正常的心态。即将走向社会的大学毕业生必须明白,社会不会欣赏你的天真清纯,社会将会关心但不会迁就你这样一个年轻的新成员。“适者生存”,大学生应该懂得这一点。所以在大学时期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及时适应社会是很重要的。应该勇敢地面对社会,将自己的才华和特长贡献给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

观点五:大学生自杀是出于自责和惩罚自己。例如,在当前社会,父母的期望和现行教育方式使学生学习压力逐渐增大,有些孩子害怕达不到父母的期望值,产生了心理愧疚和恐惧,这是导致学生心理危机的重要原因。

观点六:大学生自杀的部分原因是年轻人的冲动。例如,一些大学生在与他人尤其是较亲近的人产生矛盾时,由于没有好的心态面对问题和进行正确的分析,于是出于一时冲动选择自杀。他们往往知道生命的重要性,但不知道珍惜这种宝贵的资源,而是错误地利用生命,觉得自己的死亡会使那些与自己产生矛盾的人感到内疚、后悔和不安。

观点七:现在的大学生一不能吃苦、二不能吃亏,适应能力非常差,不能适应社会,害怕面对社会的挑战,容易产生自杀之类的极端行为。

观点八:现在的大学生也不容易,毕业所面临的或许就是失业。他们可分享的社会资源越来越少,生存的压力越来越大。对于他们选择这种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的行为,我们不应该责备他们,而应该多关心他们。呼吁社会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为他们提供更多更好的施展自己才华的机会。

观点九:年轻的学子们进入大学这个新的生活环境中,有些人会体验到一种从天上回归到地面的感觉,容易产生诸多的不适应,例如对比学习成绩后感到的心理落差、生活中人际关系的疏离以及环境上整体性的不匹配等。这些应该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尤其是高校政治辅导员的深切关注,要好好地对大学生开展大学生活的适应性教育。

观点十:大学生在大学里要学四种知识:一是学怎样读书;二是学怎样做事;三是学怎样与人相处;四是学怎样做人。这些都需要大学生主动去调整、适应。

三、教师点评

大学新生入校以后会面临许多的不适应,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学习方面的不适应

众所周知,大学新生在中学阶段都有一个具体而明确的目标——考大学。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们一直处在极度紧张的学习状态中。考上大学后,大多数新生由于没有及时做出相应调整,没有找到新的奋斗目标和学习动力,导致精神松懈、纪律涣散,有些学生甚至把注意力转移到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情上去,进而导致上课无心听讲、课后无心做作业,整天沉迷于上网、玩游戏或扑克牌等,造成学习成绩下降,从而使自信心受挫,产生自卑和自暴自弃的心理。如案例中所描述的成都某大学的这名男生,仅仅因为英语四级未过就仓促地选择从五楼跳下,结束了让他曾为此付出努力的大学生活,这就是典型的对大学学习适应不良而酿成的惨剧。(www.xing528.com)

2.生活方面的不适应

理想的大学生活和现实生活之间的差别是造成新生适应客观环境变化的最大障碍。如案例中所述,短短十天就有四名大学生离开了美丽的校园这一悲剧,从某种程度上说,生活上的不适应是重要因素之一。现在的大学生大都是家中最重要的保护对象,一直都生活在父母宠爱、家人的呵护下,缺乏独立生活的实际经验和能力。面对全新的校园生活,他们还没有做好充分的心理预备。在集体生活中,对于与人相处时所发生的磕磕碰碰,他们又缺乏相应的处理能力,从而产生对集体生活的恐惧心理。这些问题都会使大学生在生活方面产生一系列的不适应。

3.人际交往方面的不适应

大学新生普遍具有交友的迫切愿望,但实际的表现却不大相同,甚至存在截然相反的现象。有的新生交友愿望过强,出于自我表现或锻炼社交能力的目的,他们整天忙于社交,与人称兄道弟,俨然成了“外交家”。而更多的新生面对新的环境、生疏的人群,却产生了社交恐惧心理,不知道怎样与来自不同地区、不同风俗习惯、性格各异的人相处,由此产生人际交往的不适。大学校园中自杀等悲剧的发生与这种不适应有较大的联系。

大学生对大学这个环境系统适应不良的主要原因有如下几方面:

(1)大学阶段重自学、重能力、重综合的学习和教学方式冲击了学生在中学阶段惯有的在教师包办下依赖、被动、片面的学习方式,进而产生思想上的迷茫。

(2)由于对所学专业缺乏了解或是兴趣不够,加之不良社会风气的负面影响,使大学生产生适应不良的现象。

(3)很多大学生在考上大学后产生了强烈的“松口气”心理,有的大学生受有些高年级同学恋爱、玩耍等环境刺激,进而导致盲目模仿、荒废学业等适应不良现象。

对大学生进行适应性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进行自我意识教育。人要适应环境,首先要熟悉自我、认知自我,建立自我意识,使自我意识适应环境的客观状况,培养健康的身体素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2)进行适应环境意识教育。这里所说的环境是指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大类。对与自己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环境,只有适应它才有可能超越它,以达到个人的舒适状态。

(3)适当地进行挫折教育。挫折教育旨在提高学生抗挫、抗压的能力。再辅之以能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培养自身各项综合能力的方案,进而提升其归属感和自信心。

总之,大学是一个与中学有很大区别的地方。步入这个环境的大学生,理当树立一个全新的意识,即独立自主,自己来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再也不能依赖于“事事有人管”的思想,要变“有人管”为“自己管”。当然,这里的“自己管”不是说凡事都自己硬扛着、不寻求任何形式的社会支持,而是提醒大学生在精神上独立自主,并在需要的时候寻求适当的帮助。在自己的努力和他人的帮助下,顺利地适应大学生活,愉快地完成大学学业。

四、教学设计

这个案例可以放在教材绪论第一节“适应人生新阶段”中应用。具体教学设想如下:

教师讲解:告别中学阶段,迈入大学校门,人生的历程翻开了新的一页,未来的人生理想和发展将在这里奠基。然而面对崭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同学们可能既会充满憧憬和兴奋,也容易产生诸多困难和不适应。2010年3月,十天内华南某大学、成都某大学相继发生的四起大学生自杀事件,让全国人民惊愕,也在很大程度上激起了人们对大学生适应能力的关注。看着一个个美丽的生命就这样过早逝去,我们不禁要问:难道生命真的就如此脆弱吗?又有什么不能承受之重呢?是果真如他们所说的那样活着没意思,生命也毫无意义了,还是他们心理承受能力弱,为了逃避现实、寻求解脱,给自己随便找了一些借口?请同学们围绕大学生活的变化和如何提高对大学生活的适应能力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观点。

教师总结:关于大学生活的变化,同学们应该明确的是:大学阶段的学习与中学阶段相比有很大的不同,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大大增加,需要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需要广泛涉猎相关知识,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刚步入大学的新生如果没有及时地实现这种角色要求的转变,而固守中学阶段的依赖思维和习惯倾向,就会在大学环境中产生诸多的不适,而为摆脱这种不适,甚至会采取自杀这种极端的行为来寻求解脱。同时,大学生活环境的变化也是比较剧烈的,大学里同学们离开父母,开始独立地生活,自己安排自己的生活。进入大学后,党组织、团组织、学生会、班委会等组织、团体很多,同学们需要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自行决定是否参加这些组织、团体。这些决策就是培养大学生独立能力的开始。在这些决策以及行动的过程中很容易产生一系列分化,那些自理能力强的学生能够自如地融入到集体中,从而获得一份归属和安全感,而部分自理能力差的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则会体会到强烈的失落感和无助感,而这是校园内极端恶性事件发生的因素之一。

关于如何提高大学生活的适应能力,建议同学们从以下三个途径进行实践:首先,确立独立生活的意识,树立自信、自律、自立、自强的精神。面对学习生活中遇见的困难和挫折,采取积极主动的办法去面对和解决。其次,虚心求教、细心体察。如果遇见自己以前从未碰到过的问题和矛盾,多向周围的老师和同学请教,向他们学习解决问题的办法。充分利用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使危机“软着陆”。再次,要在大学生活中大胆实践、不断地积累生活经验。只有经历过生活的历练,才能逐渐提高独立生活的勇气和能力,进而采取积极有意义的方式来解决自己面对的问题,而不是用退缩消极的方式寻求解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