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职毕业生就业心理准备不足
1.自我角色转换不够及时
对于80%的学生来说,大学阶段过的是一种单纯而有保障的生活,学习、生活、交际都较有规律,这样的生活与现实社会自然存在一定的距离。在大学生活结束之际,踏上工作岗位之前,最重要的就是能够迅速完成自我角色转换,做好就业心理准备。也就是说,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客观、冷静地进入求职状态,认识社会,了解社会,以自身的实力,积极主动地去适应社会需要,在选择社会职业的同时,也接受社会的选择,正确地迈出人生这关键的一步。而调查统计结果表明,有80%以上的大学生不能够及时完成角色转换。
2.自我了解、自我认识不够准确
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www.xing528.com)
(1)气质、性格。个性是个体统一的心理面貌,是指人的心理活动中那些稳定的、具有个人特色的心理特征与心理倾向组合成的、有层次的动力整体结构。它以个体稳定的行为模式与态度体系表现出来。个性特征包括气质、性格、智能。由于个性特征左右着个体的行为表现,个性特征的职业适应倾向也是十分明显的。就业前如何选择职业,是根据自身的个性特征来决定。气质是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包括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及倾向性等方面的特征,是一种典型而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性格则表现为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的、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气质和性格往往对人选择职业和职业成功有很大的影响。是何种气质性格的人,在知觉速度或思维的灵活程度上是快还是慢,在意志力或情感发生上是强还是弱,心理活动是倾向于外部还是倾向于内部,是认真负责还是轻浮粗心,是活泼热情还是好静羞涩,是机智敏捷还是呆板迟钝,是沉着冷静还是冒失鲁莽,是勇敢爽朗还是怯懦沉默,是镇定自信还是疑虑自卑,是温柔细致还是暴躁粗心,是刚毅实干还是办事拖拉,是喜欢安静还是喜欢热闹等,都有很大不同,如黏液型气质者较为适合流水线的工作,而抑郁型气质者不适合做推销员。性格与智能也与择业密切相关,不同性格与智能差异往往是在某一职业中能否适应及有所成就的因素。个性特征的自我了解可通过科学的心理测试等方式来进行。全面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是选择职业的重要前提。
(2)兴趣、爱好。兴趣是爱好的推动者,爱好是兴趣的实行者。人们对职业的选择往往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这就更需要认真分析自己的兴趣爱好。例如,在工作、学习之余,是爱好读书还是闲逛、聊天?是爱好钓鱼还是跑步、打球?是爱好摄影还是绘画、书法?是爱好舞蹈还是音乐?是爱好种花种草还是养鱼养鸟?是爱好打扮还是美容?这是在求职择业前必须考虑的因素。因为有的职业需要某种兴趣爱好,也有的职业明确禁止和反对某种爱好。
(3)能力、特长。能力、特长应包括教育培训的程度,因为教育和培训可以转化为能力、特长。能力是求职择业以及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能力包含的内容很多,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思维能力;二是工作能力。思维能力主要包括思维的独立性、抽象性、敏锐性、广阔性、批判性、创造性、灵活性等方面;工作能力主要包括言语表达(包括外语)的能力,写作的能力,计算的能力,学习的能力,劳动的能力,专业的能力,发明创造的能力等。如果是重新谋求职业者还应分析自己的工作成绩和缺点,以便在求职时扬长避短。
(4)生理特征。在求职择业时必须正确认识自己的性别、年龄、身体状况、胖瘦、高矮,甚至面貌的丑俊等生理方面的因素。例如,体质较差,难从事繁重体力劳动;面貌丑陋也不适合当服务员;有些工作女性(或男性)不能胜任等。这是在求职择业前必须明确认识的。对自己充分的了解,是每一个求职者进行职场定位的依据与前提,而高职毕业生在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时,往往很少能真正做到全面了解自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