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高职毕业生就业竞争的优势
我国目前有普通高校2000多所,其中高职院校已超过1000所,高职毕业生已占普通高校毕业生总数的50%左右。这是我国高等教育结构调整所致。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社会急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高职毕业生在就业中也有自身的优势与特点。
1.高职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优势
我国的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相比,具有一定的综合素质优势。因为普通高等教育体系在人才培养上有明显的缺陷:我国的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要大量的应用型人才,但长期以来,本科院校培养的是研究型人才,注重理论的系统化,而忽视知识的实际应用,所以本科层次的学生中“眼高手低”的人比较多。而目前在我国的工矿企业中,缺乏的是既懂理论知识,又能动手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样的人才是企业生产第一线的技术骨干。
企业需要技能型的技师与能工巧匠,而我国高等教育长期忽视对此类人才的培养,以致这类应用型人才长期短缺。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育模式就适应社会的急需,培养的是“理论知识够用,有比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通过实践“三站四段”式培养模式——“三站”即学院建立了供实习生实训的工作站、用于课堂教学的学习站、用于科研的研发站;“四段”是将职业教育分为基础教育、专业教育、实习实训、创业孵化四个阶段,着重培训其职业技能与动手的能力,培训过程是在基层、企业中完成,在毕业就业时就达到职业上岗的综合素质要求,这就是我国目前高职毕业生就业的综合素质优势。
2.高职毕业生的知识结构优势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弊端,造成了大学生的知识结构不甚合理,精英教育培养的是领导者与管理者,这与人才成长规律是相违背的。
本科院校开设的某些专业与社会需求脱节,教学大纲与专业设置更是力求理论的体系化、系统化,重理论教学知识传授,轻实践环节的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丢弃职业技能的培训,培养的大学生只会动嘴说,不会动手干。这样的毕业生企业不缺,社会不需要。
目前许多用人单位还存在人才高消费的盲目性,为了吸引人才、提升企业的整体文化素质,招收了许多高学历毕业生。但是在企业的实际运用中,根本就难以消化所招收的高学历的人才,研究性培养模式的大学生成了企业的“花架子”。用人单位盲目吸收大学生,使得前几年储备的人才过剩,所以在近几年里许多单位的人才消化、吸引能力大大降低,导致许多企业为新毕业的大学生创造的就业岗位逐渐减少。
相对来说,我院的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社会需要什么专业就开设什么专业。我院每增设一个专业,都要进行大量的社会调查,确认社会需要才开设新的专业。例如,以往我院机械专业的设置,今年木雕专业的设置,都是大量社会调查的结果。对课程设置、教学大纲的要求与本科层次有所区别,按用人单位职业岗位的知识与能力要求开设课程,知识结构中把基本技能与应用能力的培养培训摆在突出重要的位置。毕业生在就业岗位用得上,留得住,知识少而精,全面更新,彻底改变传统的高等教育模式中知识老化、系统化、多而无用的现象。高职教育就是就业教育,这样的毕业生受到各用人单位的广泛欢迎。我院从2005年有了第一届大专毕业生开始,每年的毕业生增量翻番,就业率均在98%以上并且逐年递增,2008年6月底毕业生就业率已经达到99.6%。
3.高职毕业生的心理预期和社会实践中的优势
大学生“就业难”既有外部环境影响,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大学生自身存在一系列问题,特别是过高的就业职业选择期望所致。心理预期定位高,形成高不成低不就,宁愿等待也不降低“身价”的两难境地。(www.xing528.com)
近年来,大学毕业生数量迅速增加,大学生早就不是稀有人才、“天之骄子”了。劳动力价格由市场形成,人才密集必然导致人才市场中用人单位占主导地位,也就是由企业确定劳动力价格,导致劳动力价格偏低。绝大部分的在校大学生并不了解市场的实际情况,而且从经济学的角度看,由于机会成本的存在,使得大学生在求职时期对月薪的期望值偏高。而目前大学生的劳动力价格与劳动力的实际市场价格的差异正在日益加大,这正是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甚至有业不就的原因之一。
高职教育就是就业教育。这个层面的学生很清楚市场的定位,他们一般比较务实,心理预期接近市场,很少有好高骛远的想法,能就业,能达到专业基本对口就心满意足。所以在就业大军中,高职毕业学生一般愿意接受三个面向:面向西部、面向基层、面向中小民营企业。而目前我国就业的主渠道已转变为中小民营企业,对此当本科大学毕业生还处于犹豫状态时,高职毕业生早已把就业的目标定位在中小企业、私营企业,所以这就更显出了他们的优势所在。
4.社会用人单位对高职生的需求优势
不同类型的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是有差异的。用人单位有的是劳动密集型,有的是技术密集型,还有的是资金密集型,不同的性质决定了他们对录用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都有所侧重,要尽量降低人才成本。
目前,企业除需求少数高级专门人才外,绝大多数是需要普通岗位的技术应用人才,所以当某一职位有不同学历层次竞争上岗时,企业往往会在学历相对较低的高职毕业生中选优。从学历看,高职生与本科生相比的确没有优势,但是企业希望招聘到最合适的人才,而不一定选用学历最高、最优秀的人才。所谓最合适就是用得上、用得起、留得住,而用得上、用得起、留得住是高职毕业生的基本特征之一。
适合高职毕业生的岗位,对没有接受过规范的职业技能教育的高学历者未必适合。我国正处在经济腾飞的发展时期,许多单位缺少的正是熟练的高级技术人员。高职高专的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社会需要上,这也就是社会用人单位对高职毕业生的需求优势。
5.社会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认可度进一步提高
现代社会的各类职业要求从业者的知识“程度高,内容新,实用性强”。“程度高”指知识量大、知识面宽;“内容新”指从业者的知识结构应以反映当今科学技术发展状况的最新知识、信息、技术为主;“实用性强”指从业者的知识要在生产、工作中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和针对性,能解决实践环节中的技术应用问题。目前用人单位普遍要求求职者应聘就可上岗,具有职业资格证书等,而这正是高职、高专毕业生的优势所在。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定位瞄准市场需求,接近市场状况,不刻意挑选单位,不分地域与条件,所以一些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就业率还高于本科院校的毕业生就业率,这也充分证明了社会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认可度大大提高。
6.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劣势
目前总体上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愈来愈激烈,已出现研究生向下挤本科生的岗位,本科生只好继续向下挤专科生的岗位的现象,高职生中一些技术含量不高的专业已逐渐靠向普通的打工族的岗位,而这些专业又呈现毕业生人数剧增现象(一些无办学实力的高职院校,大都开办雷同的专业,招生人数过多),其工资水平已降至几百元的水平。社会上对高职毕业生也存在偏见,有人认为高职是“教育大跃进”的产物,学生整体素质下滑,招生入学无门坎,毕业无水平,都是一些“钱”学生等。虽然这都是一些肤浅片面的不实之词,但它们对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有的用人单位仍以文凭学历选人,造成高职毕业生在与其他层次大学生的就业竞争中明显处于劣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