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校体育教学渗透公共安全教育的研究

学校体育教学渗透公共安全教育的研究

时间:2023-03-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07年,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纲要提出:学校要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公共安全教育内容,针对性地开展公共安全教育的校本研究。为了拓宽《纲要》的实施途径,本课题针对学校体育教学渗透公共安全教育进行研究,探讨在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渗透公共安全教育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因此有序疏散不仅是学校重要公共安全内容,也是社会重要安全内容。

学校体育教学渗透公共安全教育的研究

学校体育教学渗透公共安全教育的研究

吕先波 梁英

学校公共安全教育是指让学生了解基本的保护个体生命安全和维护社会公共安全的知识,掌握一定的保障安全技能的教育。2007年,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纲要提出:学校要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公共安全教育内容,针对性地开展公共安全教育的校本研究。目前,各级各类学校都把公共安全教育提高到了一定的高度。但是通过对南昌市各级各类学校进行抽样调查,却发现目前基本都没有进行正式的安全教育,只举行过小范围安全演习。通过问卷及个别访谈,对目前的学生公共安全知识及意识进行调查,发现学生的公共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知识欠缺。因此可见,目前各级各类的学校公共安全教育现状不容乐观。

为了拓宽《纲要》的实施途径,本课题针对学校体育教学渗透公共安全教育进行研究,探讨在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渗透公共安全教育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以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渗透公共安全教育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根据研究需要,采取了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数理统计等方法进行研究。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学校体育教学的教学模式是最适合渗透公共安全教育的模式

公共安全教育的教学目标除了安全知识和法律法规理论体系外,重要的是实践能力。实践能力的构成包括反应能力、灵敏性、耐力、速度等各项身体素质。在群体事故中,有序的组织疏散是避险的重要环节。在野外事故中,方向的辨别、正确的求救以及自我生存技能是获救的关键

体育课程兼有学科性和活动性特点,并以大量课外体育活动为其强大支撑。所有的体育教学内容对于提高学生的反应能力、速度能力、耐力、灵敏性等身体素质均有促进作用,很多教学内容直接就是公共安全教育的相关内容。比如运动损伤的正确处理,开放性伤口出血急救的近心端包扎教学,游泳的教学中关于溺水的自救与他救内容,野外定向运动的教学等,都是重要的公共安全教育内容。

体育教学一般是班级群体教学,对于集体的快速集合与疏散教学,可以对安全事故中的有序快速疏散避险起到作用,并可以利用体育教学时间进行群体疏散演习。因此,学校体育教学是渗透公共安全教育的合适模式。

在遇到安全事故的时候,人的安全评估能力、科学判断能力、应变能力、自救与他救能力、组织能力都将成为避险的重要环节。在体育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相关能力。

2.学校体育教学渗透公共安全知识、培养安全意识的教学

公共安全意识是建立在对公共安全知识的掌握基础上的,古语说“无知者无畏”。安全知识的教育是一项长期的教育,目前各级各类学校都没有专门的安全教育,都是在长期在其他课程中渗透教育。学校体育教学也是渗透安全知识,培养安全意识的重要途径。在本课题的研究中选取了运动伤害、野外生存、有序疏散等几个内容模块进行渗透教学。结果如下:(知识部分各5题,共15题,每题1分;意识部分采取Likert 5点式主观记分,每部分1题,共3题)。

表1 大学生公共安全知识及意识实验教学对比(M±SD)(N=69)

img37

在实验组前后的对比当中可以发现,通过一个学期的渗透公共安全教学,学生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意识得分有显著性差异,有了明显的提高,而在对照组的前后对比却可以发现,没有实施渗透安全教育的学生的安全知识和意识虽然有了提高,但是无显著性差异。再将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结果相对比,发现两组之间有着显著性差异。

运动伤害的相关知识是体育课本身的教学内容,像拉伤、搓伤的预防及正确处理,溺水的预防及正确处理。在渗透教学前,经过调查,大部分同学对急性损伤的处理程序存在盲目性,即过早地进行了热敷、按摩、贴膏药等措施,而不是先进行诊断及冷敷。溺水处理的人工呼吸技能,大部分同学不了解。经过一学期的渗透教学后,均有所提高,运动伤害的安全意识也得到明显的提高。

野外生存主要结合学校体育教学的定向运动进行,野外是安全事故多发地,野外活动的基本常识

是安全的保证,比如对地形地势的分析、天气状况的预判,迷路时的方向辨别,野外呼救的方式方法等。很多大学生对户外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是对于户外活动的安全知识及意识却明显不足。近年来发生的多起登山事故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通过一学期在野外定向教学过程中渗透公共安全内容的教学,大学生的野外安全知识和意识有了明显的提高。

有序疏散是学校公共安全的重要内容,学校人口密度大,集中在教室和寝室,在突发安全事故的时候,紧急有序的疏散是避险的重要途径。另外,近年来,很多景区和车站等公共场所发生过拥挤踩踏事故,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有序疏散不仅是学校重要公共安全内容,也是社会重要安全内容。体育教学最适合渗透集合与疏散教学,通过一个学期的渗透教学,学生的紧急疏散速度得到明显提高,公共场所防拥挤踩踏意识得到提高。

3.学校体育教学渗透公共安全评估及应变能力的教学(www.xing528.com)

在突发安全事故的时候,人的评估及应变能力是避险的重要能力,往往在事故刚开始发生时,危害程度相对较小,化解抢救难度较小,是重要的时间窗口。2008年上海商学院火灾导致4名学生身亡的案例中就可以发现,她们在违反学校规定使用“热得快”导致火灾后的第一反应是怕受到学校的处罚而关门自己灭火,而不是呼救以及开门逃生,可见对危险的程度评估不足、应变能力欠缺。

在本研究中通过对体育教学过程中针对运动伤害、野外遇险、紧急疏散等模块进行评估及应变能力的渗透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在遇上安全事故时的避险能力。例如,运动时的颈椎受伤,正确的处理是等专业医生来处理,而不是随意翻动伤者的身体;在长跑感觉胸闷等强烈不适时,应停止运动而不是刻意坚持(发生多起校园长跑致死案例);在游泳时抽筋的应急处理应立即上岸,如果在深水处或腿部抽筋剧烈,无法游回岸上,此时应沉着镇静,在大声呼人援救的同时,根据不同的抽筋部位进行一些必要的应急处理;户外活动时的遇险应急应变能力尤为重要,野外险情一般有暴风雨、泥石流、断粮、迷路、摔伤等,首先预判天气可能发生大的变化时,应该尽快返回或者到安全地带,在被困后要掌握求救信号,如烟火、地对空符号、体式信号等。紧急疏散在人员密集区域发生,2008年汶川地震时桑枣中学的紧急疏散导致全校无一伤亡,就是全校的应急应变能力强,疏散快速有序,在体育教学中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在拥挤踩踏、地震、火灾事故中紧急疏散的应急应变能力。

4.学校体育教学渗透公共安全技能的教学

安全技能是指科学合理解决险情的方法与能力,通过对运动伤害、野外生存、有序疏散等三个内容在体育教学中进行一个学期的渗透教学,然后在实验组和对照组中各抽取10人进行前后实践操作能力的考查以及闭卷笔试,结果如下:(每个模块出2个笔试题,每题为10分;每模块出1个实践操作题分值为40分,总分100分)

表2 大学生公共安全技能实验教学对比(M±SD)(N=10)

img38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在公共安全实践操作以及操作流程的笔试上,实验组在前后对比中有显著性的差异,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也有显著性差异。由此可见渗透教学有一定的效果。

在三个模块中各设定一个实践操作考试,学生随机抽取一个题目。运动伤害选取了溺水的正确处理流程,有序疏散采取了地震后教学楼紧急疏散流程,野外生存采取了野外迷路的操作流程。经过一个学期的渗透教学,实验组的学生已经能够从一开始的盲目处理变成科学合理的处理,下面用溺水处理的实践考核加以说明。

考核场所为游泳池,考查学生救护溺水同学的操作程序及正确方法。操作程序及考点以下:①入水接近溺水者,重点在于使溺水者背对自己(此时其他同学应该致电120呼救)。②被溺水者抓住时的解脱方法。③拖运方法。④人工呼吸方法。⑤心脏按摩(胸外压放心脏法)。共有5个考点,老师根据学生的操作情况给予评分,总分为40分,然后再加上该生6道题目的笔试成绩,总分为100分。

5.学校体育教学渗透公共安全预防演习的教学

紧急疏散是在突发安全事故时人口密集场所的必然有效措施,疏散速度是衡量疏散效果的重样指标。像学校等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要想达到快速的疏散效果,必须进行疏散演习。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桑枣中学因为经常进行疏散演习,而无一伤亡。而在2009年湖南某学校发生踩踏事故却造成了8死26伤的惨重后果。

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比较适合学生的是集合与疏散演习。在本研究中,选择了体育场馆与教学楼的小规模疏散演习。在告之疏散预案之前,两个班将近100名同学从7层楼的教学楼(两个楼梯)疏散到楼前广场的时间是5分钟,从4层楼的体育馆(一个楼梯)疏散的速度是6分钟左右。在告之预案后并进行两次练习后,从7层楼的教学楼疏散的速度是1分30秒,而从4层楼的体育馆疏散的速度是2分钟。可见经过疏散演习能够提高疏散速度。

三、结论与建议

通过一个学期的体育教学渗透公共安全教育的实验,大学生的公共安全意识和公共安全知识得到明显的提高,公共安全评估能力与应急应变能力得到明显的提高,公共安全技能得到明显的提高,紧急疏散速度得到明显提高。

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很多不足,公共安全教育的知识面比较广,适合体育教学渗透的目标内容有限,而且目前体育教学的课时量有限,而公共安全教育以及学校的公共安全隐患问题是需要长期系统地进行教育及预防。大学生群体是高素质群体,接受能力强,针对他们进行安全教育不仅能提高他们自身的安全水平,而且能够把他们培养成为安全骨干,从而成为整个社会的安全骨干。因此,在此呼吁各级各类学校在作好目前渗透式的教育同时,应该尝试开展专门性的系统教育,设立专业的教研部门,开设安全教育课程,并纳入到学分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秦琴.高等学校公共安全教育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9,(6):154-157

[2]陈惠萍.中小学安全教育机制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0

[3]李振斌.体育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董继红.关于高校开设安全教育公共选修课的初步探讨[J].科技文汇,2010(7):35-36

[5]杨新生.大学生安全教育[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6]曹帅生大学生安全教育[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