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职教师资本科专业培养探究 ——以江西农业大学为例
杨同华
一、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同时指出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加强涉农专业建设,需要加大培养适应农业和农村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力度。
因此,作为培养职教师资的专业就应承担输送合格的职业教育的人才,去培养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所需要的职业人才。
江西农业大学从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开始,就实行“半工半读”的人才培养模式,职业教育在我校有着光荣的传统。如今,学校所属的职业师范学院作为职教师资培养的主力学院,正在致力于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合格的职教师资人才而奋斗。本文拟对江西农业大学在职教师资本科专业培养上的相关问题做一些探讨。
二、职教师资本科专业培养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分析
1.职教师资本科专业设置合理性方面的问题
江西农业大学作为省属地方院校,为江西省的经济建设培养合格人才是学校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同样,作为学校本科教学层面的职教师资培养专业也主要服务于省内职业教育行业。因此,开设的职教师资本科专业所培养的学生是否能为我省的职业教育的建设发展服务将是申报专业时所应考虑的。从我省尤其是省内国家级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定位来看,着力构建安全可靠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调配有效的水利保障体系,清洁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高效便捷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重点建设区域性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生态旅游基地,光电、新能源、生物及航空产业基地,改造提升铜、钢铁、化工、汽车等传统产业基地。因此,职业技术类招生专业目录里的涉农、涉工和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就有开设的可能。有针对的开设相关专业,才可能使毕业的学生有用武之地,所以选择合适的职业技术教育类的招生专业是学校抉择者首先要考虑的,而不是为了办专业而任意选择专业进行申报和设置。
2.学校相应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问题
(1)忽视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在高校里,重学历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高校对师资队伍建设时多从行政管理角度出发,如侧重对教师业绩的考核、评聘、晋升、选优等,而忽视了教师的专业发展,特别是教师个性化的专业发展。这与重学历有着密切的联系。由于重学历,许多教师不顾专业发展避难就易,不管什么专业先完成学历达标目的再说。由于重行政管理,在师资建设过程中只强调学历达标、人数达标、培训率达标,而忽视每个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需求。而职教师资本科专业的授课老师既需要有较丰富的理论知识,更需要有在相应岗位的操作能力,这种老师我们称之为“双师型”师资。如果教师只是重学历的提升,不注重动手操作能力的增强,将不利于职教师资本科人才的培养。
(2)企业人才担任课程主讲老师渠道不通畅的问题。鉴于职教师资培养过程中的职业性、技术性,相应行业的技术人员可能更适合担任某些课程的实践内容的指导老师,但是现在高校里外聘人员担任课程主讲老师的准入制度相对较苛刻,如在职称上要求偏高,待遇上不够有吸引力,时间安排不够灵活等。因此,制约了这些企业行家里手在职教师资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充当我们师资中的一员。这些课程也就只能由学校内部的教师勉强承担,客观上降低了培养的质量。
3.职教师资本科人才培养方面的问题
(1)培养目标不到位,学术性、师范性、技术性有待整合。职教师资的培养目标是要培养出能胜任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的老师,这种老师的基本质量规格就是“双师型”,即教师+专业工程师,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师资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双师型”的教师数不低于学校专业课教师总数的80%,而实际培养中这一目标基本没能落实到位。职教教师相对于普教教师而言,其专业素质构成更具复杂性。除需掌握本专业的学科理论知识体系、教育教学方法,还必须有本专业的实践经验,了解一线的技术应用现状,能为学生进行示范讲解,即使作为文化课教师,也应对学生的专业情况有所了解。为此,有的职技高师提出毕业生必须拥有三证,即毕业证、教师资格证、专业技能等级证,以此来达到学术性、师范性、技术性的统一。然而在实践中,这三者常有偏重,尤其是学术性与技术性,由于教师、学制、生源、培养机制、教学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两者很难实现共同发展。而师范性由于课程设置的不完善及培养方式的局限性,也常常受到削弱。
(2)培养模式不科学,职业性、实践性、情境性有待强化。在我国职教师资的培养仍然沿用普通师资的培养模式,即学校本位培养模式,在大学课堂进行理论学习的时间占了绝大部分,到企业、学校实习一般只有一个月的时间,而从普通高校来的毕业生则缺少学校见习和实习,很多新教师上岗前对自己即将工作的环境、工作性质一无所知,缺少在实际工作场景中的训练,不仅从教后适应期较长,对新教师的心理也会产生影响。
(3)培养课程不合理,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教学有待改革。长期以来我国教师教育的目标偏重于培养学科专家型的教师,因此在培养职教师资的过程中其专业课程也都是向学术性看齐,过分追求学科的系统性与内容的专、精、深,忽视了应用性、实践性的技术知识,导致很多大学生到职业学校后不会教书,学的理论知识用不上。在课程结构方面,教育类课程设置比例偏低,实践课程、选修课程较少,不利于师范生职业能力的形成、实践应用能力的提高以及全面素质的养成。在课程教学方面,也是以讲授、满堂灌的形式偏多,探究式的教学方式偏少[1]。
三、职教师资本科专业培养问题的相关对策
1.职教师资本科专业设置应与市场接轨
在专业申报及设置时,防止按现有教学人员开设专业,不做深入的调研及分析,如此开设的专业社会需求度则有待时间的验证。所以,江西农业大学职业师范学院的领导老师深入到各职业教育学校及机构进行调研,了解在当前及今后一定时期内所需专业师资情况。同时,到企业、工厂等相应行业了解操作新规,这样我们设置的专业在一定时期内都将有市场需求,甚至可以做到订单式培养,为学生解除就业方面的后顾之忧。并且,深入企业的过程也对我们制定培养计划大有帮助。
2.职教师资队伍建设应以专业化发展为重,兼顾吸收社会优秀力量
坚持专业化发展,才能凸显职教教师职业的专业技术含量。作为职教师资培养的教师,必须有严格而独特的职业任职资格与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与考核管理制度,有专职的从业人员。强调职教教师的专业化,也即强调了其职业的高技术含量,不是任何人都能担当的,不是任何具备了某学历的人就可从事的,它有其特殊的训练与教育要求,唯有如此,才能维护职教教师的职业地位与职业声望,赢得社会的尊重。(www.xing528.com)
坚持专业化发展,才能吸引优秀人才进入职教师资队伍。专业化发展规定了职教教师的任职标准与要求,体现了职教教师的专业水准与专业地位,提高了职教教师的入职门槛,表明了只有具备较高素质的专业人员才能进入职教这支队伍。专业要求的提高,必将带动职业地位、职业待遇的提高,而改变长此以往在教师心中唯学历重要的观念。
同时,我们也要兼顾吸收企业、工厂里有一定专长的人员来担任某些课程的主讲教师,为此,学校应专门出台相关政策,设立专项资金,为这些人才担任课程主讲教师提供方便。这些人员参与我们的教学,也能更好地为我们的教师所学习,促进师资队伍专业化发展的进程。
3.健全职教师资培养模式,构建科学的职教师资培养课程体系
(1)建立三元职教师资培养模式。针对现行职教师资培养模式的弊端,借鉴美国专业发展学校的成功经验,我们提出职教师资培养应采取大学、职业学校、企业三元合作的培养模式。
三元的合作不是传统的教育见习、实习方式,而是大学、职业学校、企业共同培养合格职教师资、相互利用优势资源共同发展的新型职教师资培养模式。大学要合理安排、组织好学生到企业、职业学校。师范生在企业不是一般的参观,而是亲临生产现场,熟悉整个生产流通过程,并且亲自实践,企业要派有经验的技术人员制定学生在企业的活动计划,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负责他们的专业成长,还必须为学生开设一定的专业课程。师范生在企业里不仅要完成专业理论与实践的全面整合,而且应该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与大学老师一起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科研服务,促进企业的发展与繁荣。与职业学校的合作也是如此,职业学校不仅要选派优秀教师进行指导,也要为师范生开设教学法之类的课程,提供案例分析、观摩教学。师范生要参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熟悉各个年级的状况,并承担一定的工作量,具有全面系统的教学专业实践经历。更为重要的是,在实践过程中,要与导师(大学导师、职业学校导师)共同分享实践的经验,不断反思,在实践反思中促使自己的教育专业不断成熟。大学也要为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开展研究和指导,为职业学校教师提供职后培训,只有这样才能使合作长期持续下去,为师范生的专业成长、为职业学校教师的再发展提供专业化的环境。
(2)构建科学的职教师资培养课程体系。在确定了开设某专业后,对该职教师资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就显得重要了,因为学生的专业素质主要是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来习得,专业课程是区别本专业同其他专业的依据,这些课程包含了本专业的核心技能。另外,培养的学生毕业后多去职业院校及职教机构相关专业任教,职教师资专业培养的学生应该要知道教学是如何发生、如何开展,要能分析学习者的性格特征等,所以学生必须有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同时,职业教育有其自身的一些理论和规律,施教者应该掌握并应用这些理论和规律,所以,职教师资专业培养的学生要进行职业教育的相关理论和规律的学习,这些是作为职教老师所应有的职业素养。需要强调的是学生获得本专业核心技能是专业培养的宗旨,因此,专业技能素质课程将占主要。基于这些分析,职教师资专业课程的设置模式如图1所示。
图1 课程体系设置结构图
另外,考虑到“双师型”人才的培养,在关注理论教育的同时,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显得更加重要,理论教育是基础,实践操作是升华。学生要能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相关操作,操作经验的获得又能加深他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创新。所以,在专业技能教学的过程中,理论讲解作为先导,之后要有相关的实践教学环节作为理论教学的补充和延续。
在实践教学环节里,一般有课程教学实验、教学实习周、教育见习、毕业实习等教学形式。课程教育实验是指某门课程教学过程中为了配合理论课时设置的实验学时;教学实习周是指在某门课程结束后针对该课程进行的系统细致的实践而用完整的一周或更多周数的实践教学形式;教育见习是指让学生去相关学校旁听教师授课,再进行一、二次课堂教学工作的教学技能实践形式;毕业实习一般是在临近毕业前用半年左右的时间对本专业进行系统完整的实践教学形式。为了在实践教学里达到预期的效果,针对不同的实践教学形式应有不同的操作方法。课程教学实验可在实验室里开展,一般和理论教学交替进行;教学实习周可以在实验室或者工厂、企业内部开展;教育见习一般去相关职教机构进行;毕业实习则大多要求去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领域里的相关工厂、企业,而这些工厂、企业最好是常态化的,成为专业实习基地,同时也可以去职教机构。实践教学环节的每一个过程都是要求在相关老师的监督、指导下去完成。实践环节的开展如图2所示[2]。
图2 实践教学环节开展示意图
四、结语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职业教育在教育体系的重要性日益显现,江西农业大学在职教师资人才的培养正是为职业教育所需的专门的教育人才而服务的,为此,我们对职教师资培养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我们相信,在处理好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我们的职教师资培养一定能为地方经济建设发展培养出合格乃至优秀的职教人才。
[1]贺文瑾,石伟平.我国职教师资队伍专业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发展研究,2005,(19)
[2]杨同华,许晟.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背景下江西职教师资培养问题的探究[J].教育与职业,2011,(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