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初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初探

时间:2023-03-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初探李元清彭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和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不同领域、不同技术知识含量的企事业单位,对所需人才的知识、技能的要求各不相同。而高校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就必须改革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并尝试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可以说,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初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初探

李元清 彭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不同领域、不同技术知识含量的企事业单位,对所需人才的知识、技能的要求各不相同。所有制结构也从单一性向多样化演变。特别是非公有制经济的强劲发展,使得新劳动力尤其是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选择和去向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因此,全面培养与我国经济和新世纪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高等学校担负着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历史使命,深化高校内部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建立创新机制,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摆在高校面前的一项迫切任务。所谓创新型人才一般指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凭着探究的态度,以自己的创造性劳动,在一定领域内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取得创新成果的人才。创新型人才一般具有如下基本素质:①宽厚的文化积淀和人文精神。②健康的心理,强健的体魄。③富于探索精神和探究能力、旺盛的求知欲、强烈的好奇心。④清晰的思维,很强的判断力和敏捷性。⑤丰富多样的实践经验和团队合作意识。⑥扎实的科技创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高校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就必须改革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并尝试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一、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和要求

1998年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普通高校教学工作会议的主要文件《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意见》中指出: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它从根本上规定了人才特征并集中地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社会对教育的要求是将教育观念外化为教育实践,不断改革创新,为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实践保证。人才培养模式就是为大学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提供一个借以理解办学理念的框架。可以说,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所谓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新的教育思想和新的教育理论指导下,以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全面发展复合型人才为基本取向的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体系的总称。按照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在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有其特有的要求。

1.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目标要求

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高级专门人才,重点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2.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设置要求

按照“厚基础、宽专业”的要求,厚实公共基础、专业基础,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设置大学科、宽口径的专业,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专业面过窄的局面。

3.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要求

按照“拓宽基础,淡化专业、增强实践”的要求。辩证地处理好基础课、专业课、实践教学的关系,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的提高。与此同时,要增开跨学科、跨专业的课程,拓宽学生知识面,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四)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要求

着力体现教学方法的创新,确立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发展学生个性。

二、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

1.科学定位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

科学清晰的目标定位是高校人才培养特色形成的先导。对于一所大学来说,找准定位的关键在于:要对经济社会发展中人才需求的特征和趋势作出科学的判断,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既符合社会实际,又紧密结合校情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定位,做好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

江西农业大学是一所以农为优势,以生物技术为特色,理、工、农、经、管、文、法、教多学科综合发展的多科性大学。学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教学与科研共同发展,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方面取得优异成绩。特别是江西农业大学职业师范学院,科学定位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畜禽生产教育(本科)专业重点培养全面发展的掌握现代职业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既有扎实的基本理论知识,又有熟练的基本技能,能到职业技术学校从事与动物科学、动物医学、生物等课程教学和管理等工作的“双师型”教师,同时能在与畜牧生产相关的领域和部门从事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创新型高级专门人才;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重点培养能够在新技术教育领域从事教学媒体和教学系统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等的教育技术学科高级专门人才,包括各级师范院校、中等学校教育技术学课程和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师以及各级电教机构、教育电视台、新闻出版、影视制作摄影、音像、印刷、网页制作、多媒体课件制作等单位的专业技术人才。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2.打造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学科专业平台

目前,江西农业大学有职业师范学院、农学院、国土资源和环境学院、园林与艺术学院等16个学院。有14个省部级重点学科,60个本科专业,有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8个,硕士学位二级学科授权点52个,有博士学位学科授权点5个,有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这一特色化的学科结构和体系,为创新型、应用型的人才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其中江西农业大学职业师范学院积极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打造培养创新人才的学科专业平台,除保留较受社会欢迎的园林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商务英语、旅游管理、营销与策划、应用化工技术等高职专业外,又新增文秘教育(本科)专业,不断优化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实践教学,丰富第二课堂,建立培养创新人才的保障体系,培养了一批“双师型”创新人才。(www.xing528.com)

创新人才培养的核心在于培养方式,如何培养创新人才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热点课题。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形成,首先就必须改革现行的教学模式,改革教育教学理念,同时,创新型人才培养应处理好个性化培养与批量化培养的关系,课程体系与知识能力的关系,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和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关系。

3.借鉴行动导向教学法,改革现行的教学模式

江西农业大学职业师范学院在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重点突出了“创新”。同时根据自身职业教育的特点,借鉴了德国的行动导向教学法,主要有任务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基于项目的引导文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实验法、现代四阶段教学法等,做好教学过程设计,以实现技能、知识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将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个人能力集成于学生“能力的实训过程”中。通过学校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等途径,帮助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发展创新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培养学生进行创造性活动的意识,这是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前提;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大胆创新,各抒已见,畅所欲言,勤学好问,勇于探索的精神;培养学生界定和分析问题的素质,不断提出独到见解的强烈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即自主学习和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实践和探索能力,组织和协调能力,交往和沟通能力等。同时,几百年来世界高等教育的实践也表明,创造性人才的脱颖而出往往有赖于学生个性的充分发挥,良好的个性是创新能力发展的动力。因此,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过程中,学校应该尊重学生人格,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充分体现个性化教育的特点,培养学生个性,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三、高等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的改革

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即全校性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学校总体主动适应社会的表现

在国家的经济体制,科学技术体制进行重大变革或者教育思想观念与教育体制进行重大变革的时候,高等学校为了适应这种种重大的变革,进行全校性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它以社会需要为参照基准,首先优化学校的专业总体结构,并对每一个专业,包括增设的专业,合并后的专业,重新定位其培养目标,设计其培养规格,制定其培养方案,选择其培养途径。

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即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专业整体适应社会的表现

当专业的人才培养结果(毕业生的质量,包括类型与规格、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反馈给社会,社会认为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外显特征)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不太符合时代发展与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的时候,学校应当以社会对本专业人才的类型、规格要求为参照基准,对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进行调整,进而根据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调整专业的培养方案与培养途径,使之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符合时代发展与高等教育发展趋势。

3.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主要是专业的培养方案和培养途径的改革,是专业人才培养过程局部适应社会的表现

当某一专业的人才培养结果用原先定位的培养目标予以评价时,学校认为该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高等教育内部质量特征)不能很好地符合学校的定位和专业培养目标时,应当以学校的定位和确定的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为参照基准,对该专业的培养方案与培养途径进行调整,使之更好地符合学校定位与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规格的要求,即更好地与培养目标、培养规格相协调。

上述三个方面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还需要根据新的教育思想对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地进行创新和优化。因为社会在发展,社会对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的要求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改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人才培养的质量观也在不断地变革。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培养出来的毕业生群体也许与原有的培养目标有很好的符合程度,但不一定就符合已经变革了的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比如,按照现今注重素质的教育思想观念去评价以往按注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教育思想观念所确立的培养目标所培养出来的人才,这种人才不能适应21世纪的社会需要,因而必须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对人才培养目标重新定位,对人才培养规格重新设计。要求培养出的人才是创新型人才,其所应具备的创新人格是:具有很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顾大局、识大体,善于与人合作;积极进取,勇于开拓创新;具有坚忍不拔、顽强拼搏的作风;刚毅的性格,有序严谨的科学态度;乐于奉献,追求真理的精神。又比如,按照现今在满足社会发展的前提下充分提高主体价值的教育思想观念去评价以往片面强化社会价值观的教育思想观念所构建的单一化的培养模式,这种模式不利于个性的发展,因而必须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多样化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郭海霞,徐晓明,金浩.河北省高等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初探[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2]程光旭.努力实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新突破[J].中国高等教育,2009,(1)

[3]方志梅,冯志敏.正确处理创新人才培养中的几个关系[J].中国高等教育,2008,(23)

[4]姜大源.职业教育学新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5]王永生.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10.ISBN:9787512103702

[6]朱宏.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高校教育管理,2008,(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