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面向饲料企业的动科专业人才培养方式的改变

面向饲料企业的动科专业人才培养方式的改变

时间:2023-03-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饲料企业从手工作坊式的生产车间,到世界第二大饲料生产基地的飞跃过程,仅用了短短20年时间。1.针对需求,开展模块式教学从前面的数据不难看出,饲料企业在动科专业的就业选择中已占据重要地位。其所需知识与传统动科生产专业相比已有很大的不同,对动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也有必要进行改革。

面向饲料企业的动科专业人才培养方式的改变

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技能培养为特色 ——面向饲料企业的动科专业人才培养方式的改变

欧阳克蕙 熊小文 瞿明仁 游金明 潘珂 易中华

温家宝总理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讲话中指出:教育发展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和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要求。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立足于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实际需要,不断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设计,努力培养创新型、实用型和复合型人才,是高校教师的工作职责,也是高等院校一切工作的归宿与出发点。

一、动科专业面向饲料企业的就业情况调查

本世纪以来,中国饲料行业经历了快速的发展期,成为我国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中国饲料企业从手工作坊式的生产车间,到世界第二大饲料生产基地的飞跃过程,仅用了短短20年时间。饲料行业的迅猛发展使得对人才需求的空间十分巨大,对高级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将更加旺盛[1]。根据对江西农业大学动科院动科专业2010、2011届本科生就业情况进行分析,毕业后直接进入饲料企业的人员2010年为9人,占所有就业人员(28人,不含考研升学人数)的32.14%,2011年为31人,占所有就业人员(83人,不含升学人数)的37.35%。有意愿在饲料企业中就职的人数占到了毕业生人数的一半以上。可见随着饲料行业的快速发展,饲料企业已成为动科专业大学生就业的主要途径。并且饲料企业从业人员的待遇可在几年内达到20~30万元/年,成绩优秀的专业人才极易进入饲料企业核心管理层。与传统养殖场相比,饲料企业有着更诱人的职场发展空间。

二、饲料企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与需求

在饲料企业中,大学生的就业范围一般包括以下岗位:配方师、化验员(质检师)、饲料产品验证员、饲料生产工艺检验师、采购员、推销员、售服人员以及生产管理人员等。这些岗位涵盖了饲料生产企业的各个方面,对人才有着严格的要求:

1.配方师:是饲料企业的灵魂人物,需要对当前饲养对象的不同生产方向、生产阶段、生产性能,设计出优秀的配合饲料配方,并进行成本核算。他应当具备丰富的饲料配方理论与实践知识,并且具备一定的创新性,对新知识、新事物有较强的接受能力,对市场变化的敏感性极强。

2.化验员(质检师):需要对饲料原料及产品进行品质检验,是保证饲料质量的保护神。应具备分析化学基础知识、动物生产与饲料生产专业知识,以及认真、细致的专业素质。

3.饲料产品验证员:需要对所生产的饲料产品的质量、效果进行验证,并收集市场推广的基础数据。应具备饲料专业知识、动物生产知识、正确进行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的能力,以及吃苦耐劳、实事求是的精神。

4.工艺检验师:需要对生产工艺流程进行产品质量的控制,对生产工艺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能及时发现并协调解决,与质检师一道构成产品质量的保证。应当具备熟练的饲料生产专业知识,以及敏锐的感觉、快速的判断力、坚定的意志、一定的沟通协调能力。

5.采购员:能按生产要求,根据市场变化采购到质优价廉的原料。应当具备采购饲料的专业知识、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知识,熟练掌握各类原料的特性、采购注意点,对市场有一定的预期和判断力。

6.推销员:是饲料企业能否存活的关键,占饲料企业人才需求的60%以上。要求能快速打开市场,将产品推广到尽可能多的客户手中,并将市场意见及时反馈,促进产品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应当具有一定的市场销售技巧,产品促销、商务谈判手段。

7.售服人员:能对产品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良好的售前、售中、售后服务,提高产品信誉。要求具备动物生产专业知识,对动物生产与疾病控制熟悉,有良好的服务态度、沟通能力。

8.生产管理人员:是饲料企业的基石,能根据市场需要保质保量地生产产品。要求具备丰富的饲料生产专业知识,对饲料生产线了如指掌,有良好的沟通协调管理能力以及团队精神。(www.xing528.com)

面向饲料企业和市场的需求,本专业应当培养能适应饲料生产、销售企业领域生产、技术、服务、管理的第一线需要,具备动物生产、配合饲料生产的基础知识,沟通、管理的综合能力,高素质的技能型专门人才。

三、饲料企业专业人才培养方式的探索与实践

目前动科专业的专业课程设置,大部分仍旧是上个世纪80年代的课程体系,课程设置陈旧,与市场需求脱节,专业课程遭课时压缩,教学课时分配面面俱到,但都只是蜻蜓点水。鉴于饲料企业在毕业生就职方向中已占据越来越大的比重,因此,顺应饲料企业的用人需求,调整动物科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增加饲料生产与饲料营销方面知识的学习和实训操作,培养专门的饲料企业所需的高端人才,在动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应是一个有益的尝试。

1.针对需求,开展模块式教学

从前面的数据不难看出,饲料企业在动科专业的就业选择中已占据重要地位。就职业技能而言,饲料企业的工作人员必须具备动物生产与疾病防治、饲料生产、饲料品质监测与控制、市场营销以及财会、物流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其所需知识与传统动科生产专业相比已有很大的不同,对动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也有必要进行改革。笔者认为,宜从“一个专业、两个模块、产学结合、重在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动物科学专业人才。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在动科专业中设置动物生产专业模块和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专业模块已势在必行。学生在第一、二学年完成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后,从第三学年开始分为动物生产专业模块和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专业模块,学生根据社会需要和个人意愿自主选择专业方向,完成模块专业课程的学习;第四学年开始产学结合,边进行模块课程学习,边进行教学实习和生产实习,学生通过参与企业、顶岗实习,企业与学校共同培养学生;重在实践是指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通过在校企双方面的实践训练,能尽快适应岗位需求。

2.明确专业定位,强化实践技能的培养

要按照真实性、前瞻性要求,根据饲料企业专业人才需求,设置人才培养方案,积极营造专业实践教学环境,多途径开展实践教学。要重视实践教学的方法,积极采用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多媒体场景模拟技术的运用,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动态性和信息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为实践性教学插上现代化的翅膀。要丰富实践教学的内容,从配方设计、饲料生产工艺与设备、饲料品质检测与控制、饲料营销与售服能力、饲料企业经营管理[2]等方面让学生多接触、多实践。要加强实验(实训)室与实习基地建设,为实践教学提供有力的保障。让学生在设施良好、环境真实的实验(实训)室与实习基地中接受实践教育,自己动手饲养猪、禽,用所学知识自行配制饲料、解决饲养过程中出现的疾病问题等。

3.产学研合作,延伸实践教学体系

产学研合作,不能仅仅看做是饲料企业接受学生实习的浅层次合作,而要把教师队伍建设、课程(教材)建设、办学模式创新、学生技能培养、科研合作、新产品开发等都融入产学研合作中,建立更为紧密的合作关系。产学研合作,既可以是高校教师到饲料企业中担任一定职务,参与企业产品的研发、生产和推广,优化教师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增强实践教学的针对性[3];也可以是饲料企业专家在现场教学或到校上课,甚至参与到教学计划的安排与实施,从而有利于尽快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及市场竞争意识,提高实践教学的实用性。

经过改革,使动物科学专业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充分接触到从饲料原料至畜产品加工销售这一极长的产业链的相关知识,适应饲料企业的人才需求,培养适合饲料企业急需的饲料销售人才,扩大毕业生的就业范围和就业报酬,是现阶段动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新目标,对动物科学专业的招生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李影球,韦扬,黄世群.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突出人才培养特色——对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广西农业生物科学,2007,(26):172-175

[2]陈翠玲,陈晓华,孙志敏.动物营养与饲料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的构建[J].职业技术,2008,(10):26

[3]郭胜.让高职教育适销对路[N].中国旅游报,2005-03-25(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