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信访工作困境及对策研究
高校信访工作是沟通广大师生员工与学校党政及其职能部门的桥梁和纽带,是校领导联系群众,沟通信息,广开言路,听取意见,为师生办实事的重要渠道。因而,信访工作是学校办公室的重要职能之一。高校信访工作不仅反映了校领导的民主作风与政策水平,而且关系到学校及其领导在人民群众中的声誉和威信。信访工作积极化解校内外各类矛盾,有利于促进学校乃至社会的稳定、和谐与发展。但高校信访工作中存在的弊端也日益突显,这也是我们当前应该正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高校信访工作的困境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各项改革不断推进,人们利益关系不断调整,加上法制的不断健全,人民维权意识、法律意识的不断加强,人们通过信访途径维护自身权益越来越普遍,信访制度的内在困境也就日益显现。随着高等教育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在新旧体制交替中产生的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和矛盾,如:后勤社会化过程中突显出来的效益与质量的问题,扩大办学规模与学校硬件、软件投入不足的问题等,从而导致高校信访量逐年上升。高校信访作为我国信访体系的一个分支,必然具有我国信访制度的一般通病,同时也因高校的特殊性而具有特殊弊端。笔者将结合我国信访制度的内在困境来分析我国高校信访工作的四个困境。
(一)刚性责任机制的双重作用
为了确保社会稳定,切实将矛盾解决在基层,中央不断强化信访工作责任制,乃至按信访量给地方排名,将其纳入政绩考核体系。各级也层层落实领导责任制,要求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负主要责任。对因工作不到位、责任不落实,发生较大规模信访,对社会稳定和正常秩序造成严重影响的,追究有关领导责任,并视情节轻重进行处理。客观地说,这种刚性的信访责任机制有利于高校重视信访工作,下更大决心及时化解矛盾,理顺师生情绪,坚决克服工作中的推诿扯皮现象,更好地把那些影响校园稳定的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但由于高校信访所反映的问题涉及面广、现实性强、矛盾易激化,信访者具有知识层次高、思想活跃、法律意识强、维权意识强的特点,许多矛盾实际上光靠高校自身难以彻底解决。在严格的责任考核下,当“疏”的一手难以生效,“堵”的一手便难以避免。有些高校为了平息信访者的不满情绪,防止其越级上访,采取了违反学校规章制度,甚至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做法,来保证信访工作不违反上级部门制定的信访工作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
(二)责重权轻的错位
在刚性责任机制压力下,各高校非常重视信访工作,大都在学校办公室下成立了信访办、信访室等信访工作部门,配备专门人员,上对校领导、下对广大师生负责,责任重大。而不可争辩的事实是信访部门地位低下,缺乏解决问题的有效资源和实际权力,被看成是“传达站”,信访事项的解决与否往往依赖于校领导的重视程度以及职能部门和学院(系)的配合度,但却是解决问题的责任主体,出现权责错位。
(三)“强化”与“弱化”的两难选择
高校内部信息传递迅速,成功信访的信息刺激了师生信访的积极性,信访积极性的增加导致信访人数的增加,信访人数增加的压力促使信访部门提高效率,并促使高校加大对信访部门的投入以增加信访的产出。信访产出的增加在两个方面刺激了师生的信访热情:一是确实有相当一部师生通过信访途径快速、合法地维护了自己的权益;二是信访使一些师生取得了非制度甚至是非法的利益,至少是取得了在制度内无法获取的利益。因为信访的产出往往是非制度性的、甚至是反制度的,因此,与上级责任目标降低信访量的初衷相反:信访产出的上升又刺激了信访的积极性,最终形成无法解决的信访洪流。高校加强信访工作带来更多的信访量,与刚性考核评价机制相背离;弱化信访工作带来的可能是更多的越级访、集体访和突发性上访,也与刚性考核评价机制相背离。
(四)“一高一低”的尴尬
作为特殊的知识群体,高校师生大都具有较强的法制意识和民主意识,随着依法治校和民主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其法律意识、维权意识、民主意识和主体意识进一步增强。为构建和谐社会,中央高度关注弱势群体,使信访者的信心增强;而学校为师生办实事、解难题的务实工作作风,也强化了广大师生员工的信访意识。高校信访工作部门对信访事项调查核实,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进行处理。而我国高校的信访工作者大多是不懂法、不懂政策的干部,在信访处理过程中没有方向,解释不到位,影响效率,有时难免会发生违反有关法律法规的现象。
二、信访困境解决的对策
高校信访工作困境的解决是一个系统工程,依赖宏观、中观、微观三层面对策的配合,是依法治访、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创新六大保障体系的函数。
(一)宏观对策——依法治访
由于高校信访工作的困境源于我国信访制度的困境,因此,必须对我国信访制度进行改革,以解决高校信访工作困境的宏观制约因素。2005年初通过的新《信访条例》,针对多年来信访制度设计和运行的诸多弊端进行了相应的改革,以期能够缓解当前信访工作中反映出的矛盾。但是,信访制度的困境并不是一个新条例就能解决的,关键要出台《信访法》,依法治访。
(二)中观对策——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
各地教育主管部门作为高校的管理机构,要改变一味以信访量、越级访量等一些表面上反映高校信访工作绩效的做法,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一是考核机制要体系化,领导重视、基本工作、信访调研、改革创新等方面要分别占一定权重;二是要在商讨的基础上签订符合各高校实际情况的目标责任书;三是考核方法由各地教育主管部门、高校、高校师生共同打分评定;四是考核时间不宜太短,最好两年一次。
(三)微观对策——创新保障体系
高校信访工作在宏观、中观对策的基础上,各高校自身应创新源头、制度、组织、人员、方法、渠道六大保障体系,从微观层面解决困境,展现各自信访工作特色。
1.以人为本,和谐治校——源头保障。
高校信访源于学校管理不到位,或是制定政策不合理,或是管理方法不科学,或是工作态度不端正等,部分师生员工利益受到损害。因此,高校在制定政策和具体工作中,要坚持以人为本,征求广大师生的意见和建议,把广大师生员工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积极发挥工会、共青团、离退处等部门的作用,努力解决特殊群体的实际困难,构建和谐校园。(www.xing528.com)
2.创设信访听证会制度——制度保障。
为规范高校处理信访事件的程序和信访人的信访行为,保护信访人的合法权益,维护信访秩序,增强信访工作透明度,进—步推进依法治校,建立“畅通、有序、务实、高效”的信访工作制度,各高校可以适时推出信访听证会制度,推进涉诉信访工作的法治化进程。
3.加强机构构建——组织保障。
高校应该建立健全各级信访机构,规范信访工作相关制度,形成“统一领导、左右协调、上下畅通、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的信访工作格局。对此,高校要建立以校党政一把手总负责,党办、校办主任具体负责,办公室专人承办,各部门协调联合处理的信访工作体系;坚持开展校领导接待日活动,每周安排一位校领导接待师生员工来访,使校领导与基层群众面对面,直接沟通情况,办公室秘书全程参与,跟踪办理。
4.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人员保障。
信访工作关系重大,工作难度较大,学校要选择政策理论水平高、有很强责任心和原则性、熟悉了解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具有一定法律知识的管理干部充实到信访工作岗位;要通过以老带新、定期培训或对外业务交流等形式,增强信访工作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使他们及时掌握相关政策、法律法规以及信访工作的新动态,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语言表达、人际交往以及驾驭复杂局面等各方面的能力。
5.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并行——方法保障。
学校要及时了解高校师生的思想实际,围绕学校的改革与发展以及师生普遍关心的问题,把思想政治工作与为师生办实事结合起来,与解决师生关心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成为解决师生诸多思想和信访问题的一个重要的着力点。
6.推进信访工作办公自动化——渠道保障。
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推动了信访办公自动化工作进程,为拓宽信访信息来源渠道,建立健全多维信访信息网络,快速、全方位地收集基础信息提供了保证。网络信访的采用,为师生了解校情,反映问题和意见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但是,目前我国高校信访工作办公自动化还停留在信访来源渠道的网络化,办理信访工作过程的网络化、自动化程度不够高,还应在网上信箱、网上校务公开的基础上,尽快建立起适应各高校自身特点的信访工作全过程的办公自动化,实现登记、签批、流转、回复、存档全过程的网络办公。
【参考文献】
1.信访条例[M].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
2.沈笑嫣.论信访制度的内在困境[J].科学出版社,2007
3.刘为勇.理性求解中国信访制度的困境及其改革出路[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
4.胡海山,徐黎华.新时期高校信访工作建设浅议[J].煤炭高等教育,2006
5.汪旭东,包恒庆.浅谈新时期高校信访工作及其效能的提升[J].科技信息,2007
6.陈继清.我国信访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措施[J].中国行政管理,2006
7.杨运东.做好高校信访工作的几点思考[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4
8.宋燕舞.浅谈高校信访工作办公自动化[J].教育论坛,2006
9.李秋学.建国初期信访权利问题分析[D].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2
10.卢瑞华.在全省信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Z].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工作通报,200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