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加强师德建设,必须夯实教育基础

加强师德建设,必须夯实教育基础

时间:2023-03-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其次,新时期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必须掌握教育创新发展的规律。

加强师德建设,必须夯实教育基础

第一节 加强师德建设,必须夯实教育基础

加强师德建设,是高校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以德治校”和“以德育人”的需要,事关高校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事关培养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目标的实现。因此,坚持不懈地加强师德建设,应该成为一种共识和自觉行动,并在实践中坚持“重在建设,以人为本”的方针,把握规律、循序渐进,抓住关键、推动全面,使师德建设深入、扎实、有效地开展。

一、加强师德建设,必须掌握师德教育的规律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规律是事物之间的内在的必然联系,决定着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向。人类社会无时无刻不处于某种规律的支配之下,而人自身的发展也受相应规律的支配,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也要受其特定规律的制约和影响。那么,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也必然要掌握和遵从一定的规律,才能使人的行动更加自由,使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工作更加有序的开展。

首先,新时期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必须掌握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揭示的是人们接受或排斥外部环境的影响,把一定社会的思想品德要求转化为自己的思想品德的过程。根据对思想品德的形成过程的分析,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概括为:人的思想品德是在社会实践基础上,在主客体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协调和主体内在的思想矛盾转化的过程中产生、发展和变化的。

一方面,人的思想品德不是从来就有的,是在后天环境的影响下形成的,客体因素对人的思想品德有重要的影响。那么在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到客体因素的巨大作用,大力营造适合教师职业道德生长发芽的土壤,又有意识地加强师德教育。另一方面,事物内部的矛盾是事物得以发展的根本原因,主体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是主体内在思想矛盾运动转化的结果。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必须关注主体内在的因素,顺应内化与外化的规律,使高校教师自觉地加强自身的内在道德修养,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进而将内在的思想道德认知转化为外在的行为,完成由知到行的过程,实现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总体提升,推动高等教育的创新发展。

其次,新时期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必须掌握教育创新发展的规律。高等教育是国家教育战略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高等教育创新发展重要内容,所以,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必须遵循教育创新发展的规律,把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工作纳入到高等教育创新发展的框架下来开展。

二、加强师德建设,必须拓展师德教育的领域

教师师德失范的成因非常复杂。新时期,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必须结合时代精神现代教育变化发展的新要求,针对教师队伍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拓展师德教育的领域,在立足传统领域的基础上,放眼世界,放眼未来,在更宽广的领域内开展师德教育,力求研究新对策,对症下药,持之以恒,常抓不懈。

现代教育日新月异,教师的职业道德也在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现代教育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教师对学生人格影响的作用并没有改变,教师永远都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师德则是教师的灵魂,高尚的师德本身就是一部极好的教科书。古人道:“德高为师,身正为范”。《论语》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曾说:“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人格才能形成性格。”一个职业道德高尚的教师,其一言一行常常能够在学生的心灵深处产生强烈的震撼。学生往往从老师的言行举止中学习老师的道德品质,甚至模仿老师的道德行为,以老师的品性为参照物形成自己的品德,在老师的影响之下形成自己的人格。“见贤思齐”,高尚的教师职业道德必然感染着学生,使学生自觉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主动向老师看齐,时刻用高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反之,则必然对学生产生负面的影响,为学生埋下道德败坏的伏笔。

所以,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除了要着眼于传道、授业、解惑等传统领域以外,还要开拓一些新的领域,以应对新时期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出现的新问题。

社会发展给广大人民教师提出的新要求。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趋势,办好现代教育,新时期,教师必须直面这些新的要求,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水平。教师职业道德也必将做出相应的调整,使其更加完善,更加和谐。新时期教师高尚的职业道德应该是:敬业乐业,严谨治学,为人师表,关爱学生,团结协作,潜心科研。敬业乐业,即忠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教育、安心教育、忠诚教育、献身教育,做到不怕辛苦,不计得失,淡泊名利,甘为人梯;严谨治学,即既当经师,又当人师,做到认真负责,孜孜以求,寓道于教,精心育人;为人师表,即各方面都应成为学生和社会成员的表率和楷模,做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仪表端庄,言行文明;关爱学生,即热爱学生,诲人不倦,做到严格教育,全面要求,尊重个性,一视同仁;团结协作,即关心集体,密切配合,尊重他人,互学互尊,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取人之长,诚恳虚心;潜心科研,即以积极的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精神投入教育科学研究,做到教研并进,业务精湛,致力开发,持续发展。(www.xing528.com)

三、加强师德建设,必须提高师德教育的实效性

追求实效性是人类有目的的行为活动的共同特征。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也必须追求师德教育的实效性,但是这种追求并不是盲目的,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提高师德教育的实效性,应把握四个主要环节:

(一)把握师德教育的全面性

既要教育引导教师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又要形成科学的教育观、质量观、人生观;既要教育引导教师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爱国主义信念,又要坚定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的理念;既要教育引导教师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又要强化为人师表、无私奉献的观念;既要开展《教育法》、《教师法》和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又要开展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的教育,使教师明确作为一个公民、一名教师所必须遵守、践行和弘扬的思想道德。

(二)把握师德教育的系统性

要制定建立在教师终身教育理念上的师德培训工作计划,形成学校党政工青妇齐抓共管、横纵结合的师德教育网络,运用灵活多样的师德教育形式,营造有利于师德教育体现崇高道德风尚的校园文化环境,使师德教育发挥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影响力。

(三)把握师德教育的先进性

培育优秀师德典型,通过宣传先进师德事迹、师德模范,展示优秀师德形象,弘扬师德建设中的好传统、好作风、好做法,形成向往、追求“师德高品位”的共同愿望,提升师德建设水平。

(四)把握师德教育的新特点

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注重根据“义利统一”的价值导向,研究如何把市场经济的物质利益驱动作用和思想道德领域的精神激励作用有机统一起来,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师德教育的有效方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