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分析

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分析

时间:2023-03-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早在1973年,美国的马丁·特罗教授就提出了关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问题,并发文讨论。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不是一个目标理论,它是对已经发生的高等教育现象进行的一种描述,是对历史和现实高等教育现象的一个总结。

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分析

二、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

因为社会各界不断对高等教育提出要求,在20世纪下半叶的50余年中,世界范围内就发生过三次较大规模的高等教育改革浪潮。第一次是二战结束之后的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一些国家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变化促使高等教育在体制、内容等方面发生全面改革;第二次是20世纪60年代高等教育人口激增与现有高等教育制度的矛盾以及60年代末波及范围广泛的学生运动的兴起,引起人们对高等教育制度的反思,从而推动了高等教育的改革;第三次是20世纪末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适应经济、教育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许多国家开始了新一轮的高等教育改革。

这些改革取得的一般认同是:大学是一个具有深厚的历史传统与文化底蕴的独特组织,大学的基本任务包括三方面——传播、扩展和应用知识,三者分别与大学的教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职能相联系。

那么,在教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多重任务中,孰轻孰重?这是当代大学面临的首要问题。目前全世界的大学都同样面对来自外部环境的种种压力,如政府的强力干预、财政的日益拮据、纳税人的不断抱怨,作为它自身文化个性与品格体现的传统大学精神与理念、组织的结构与制度化特征等,也都成为人们所责难和质疑的对象。(www.xing528.com)

20世纪80年代以后,整个西方高等教育界面临着自二战以来第一次真正的危机,由于各国高等教育规模的迅速膨胀和政府预算的大量缩减,长期以来大学相对稳定的生存环境逐渐难以为继。90年代后,冷战的结束加剧了这种局面,政府、纳税人和社会工商业都对大学在社会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提出了更为苛刻的要求,尤其是对大学组织内部运作的“质量”和“效益”意识的淡漠极为不满。在世界高等教育领域,出现了一个要求大学企业化经营的呼声,为适应这种要求,有的高校采取了市场化运作模式。然而,大学的独立自主传统、学术自由传统,使得市场化模式并不能很好地组织大学的运作。况且,“学习型组织”、“扁平化结构”、“柔性管理”等概念的出现,也表明企业的管理模式越来越具有文化组织运作的特点。因此,人们逐渐认识到,在适应社会需要、满足不同层次的人才需求、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内部管理的改革不如办学体制的改革来得实在。

早在1973年,美国的马丁·特罗教授就提出了关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问题,并发文讨论。21世纪初,有学者就大众化理论结合中国实际同特罗教授本人进行了讨论。特罗教授指出,由于高等教育规模在量上的增加,高等教育的全部活动都要发生变化。大众化是揭示变化的一种理论,是揭示变化的一个信号,它具有一种预警功能。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不是一个目标理论,它是对已经发生的高等教育现象进行的一种描述,是对历史和现实高等教育现象的一个总结。[3]他就高等教育的经费问题指出,现代大学的功能越来越强,过去政府通过拨款对大学的控制很强。虽然美国目前大学的财政拨款减少,但大学的自主性越来越强,大学的独立性在增强,这对大学来讲,未必是一件坏事。根据美国大学发展的经验,大学完全可以在市场中获得支持,大学的融资渠道不是少了,而是多了。美国大学的经费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财政拨款、学费、公司和企业捐赠、课题经费等。[4]这样的认识对于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的确,在今天这样一个竞争激烈、崇尚成功、功利主义盛行的社会中,已经很少有人能对现实的利益超然处之,即使大学城中的人们也不例外。美国哈佛大学校长博克曾说:“在高等教育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学校代表必须更加机敏地从政府和个人手中得到资金。”斯坦福大学校长卡斯帕尔则得出了这样的诀窍:大学只有在驻守自己理想的前提之下,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争取政府的支持和理解,与环境“保持边界上的多孔道交流”,它才有可能实现自己的目标,体现自己的价值。俄罗斯国立圣彼得堡大学校长L.沃尔毕茨卡娅女士则认为:“很有可能,21世纪的许多大学将擅长社会服务而不是传统的学术研究”,研究型大学将转变为服务型大学,主要面向“客户”,更像是“职业学校”。[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