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重建中的伊拉克,伊拉克的经济背景

重建中的伊拉克,伊拉克的经济背景

时间:2023-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伊拉克战争和美国长期的封锁,使得极度衰弱的伊拉克经济受到重创,基础设施受到严重破坏,社会陷入剧烈动荡,国民经济濒临崩溃。按伊拉克永久宪法,新政府成立意味着伊政治重建在程序上已驶入最后一站。对此,伊拉克新政府表示严重关切,称不允许外部势力干涉伊内政。这是2003年美军入侵伊拉克、萨达姆政权倒台后的伊拉克首届正式政府。

重建中的伊拉克,伊拉克的经济背景

三、重建中的伊拉克

美军自占领伊拉克以来,就在这片古老的平原埋下了纷争的种子。美军依靠反对伊拉克前政权的政治势力推翻了萨达姆政权,必然还要依靠这些人来统治国家。因此,40万大军被遣散回家,拥有百万之众的前复兴党被取缔,惹得民怨沸腾。美军还对同情前政权的逊尼派地区大打出手,不但没有消除这种同情,反而加深了广大逊尼派民众对美军的仇恨,导致大范围、大规模的反美袭击一发不可收拾。

随后,在建立临时管理委员会、组建临时政府、起草临时宪法、移交行政权力等一系列政治活动中,美军从偏袒亲美的什叶派和库尔德人到后来不得不按照各派人口比例分配名额,挑起了各派、各民族之间无休止的争吵。广大民众还就应以暴力还是非暴力的形式来抵抗占领的问题各执己见,甚至互相指责。

伊拉克战争和美国长期的封锁,使得极度衰弱的伊拉克经济受到重创,基础设施受到严重破坏,社会陷入剧烈动荡,国民经济濒临崩溃

伊拉克重建,需要从政治、经济和社会各政治体和解等几个方面入手,可谓任重道远。

1.政治重建——伊拉克新政府正式成立与“建设一个自由、统一和民主的伊拉克”

2006年5月20日,经一个月的内部协商后,以马利基为总理的伊拉克新内阁通过议会批准后宣誓就职,伊战后首届民族团结政府正式宣告成立,什叶派主政、库尔德人和逊尼派等辅政的权利格局初步形成。伊拉克政治重建取得突破性进展,但伊未来政局仍面临诸多难题。

(1)新政府成立对伊政治进程影响深远

首先,伊政治重建在程序上步入终点。

伊战后,美即制定了伊“政治重建路线图”,极力将其打造成“中东民主改造”样板。但美军入侵与占领,引发了伊反美浪潮。其中既有复杂的利益之争,更兼有不同价值观宗教信仰的深层冲突。同时,由于萨达姆旧政权解体而新政权迟迟未能建立,伊境内各种宗教、民族和政治派别争相分割战争红利,长期受压制的民族教派矛盾也随之泛起,权利角逐日益激化,种族教派冲突不断升级,安全局势动荡不定。

美在伊的民主改造遭遇严重“水土不服”。3年多来,伊先后经历联军军管、筹建临管会、选举过渡议会与政府、永久宪法公决和组建正式议会等坎坷历程。按伊拉克永久宪法,新政府成立意味着伊政治重建在程序上已驶入最后一站。

其次,什叶派主政的权力格局基本确定。

新内阁的37名部长中,议会第一大政党联盟―什叶派的“伊团结联盟”占去半壁江山,拥有石油、财政部长等要职等17个职位;第二、三大政党联盟逊尼派、库尔德人分获5、4个职位,其中库尔德人兹巴里留任外长。逊尼派人士祖鲍伊和库尔德人萨利赫还被任命为副总理。同时由于各方尚存异议,国防部长和国家安全事务部长也担任,马利基总理暂任内政部长一职;伊亚德·阿拉维领导的世俗派“伊民族和谐”获得4个职位。至此,什叶派主政、库尔德人、逊尼派等辅政的权利格局初步形成。舆论认为,与过渡政府相比,马利基新政府的合法性和执政权限会大大增加,会获得国内外广泛认同与支持。

(2)美伊在撤军问题上分歧严重

大多数伊拉克人认为伊治安恶劣、乱象丛生的主要原因是美军占领。马利基总理也反对美长期驻军。鉴于联合国安理会有关授权负责美稳定伊拉克局势并重建该国的决议将在2006年底到期,5月20日,马称:“将制定一个客观的时间表,将全部安全使命移交给伊部队,结束多国部队的使命。”但近来,布什政府一再强调伊军队在有能力接管安全责任前美军只能减少而不会撤出伊。未来美伊在撤军问题上冲突将难以避免。

新政府成立之后,邻国对该政府态度谨慎。随着什叶派的马利基政府在伊主政,伊拉克、伊朗、叙利亚、黎巴嫩可能形成一个什叶派“新月”地带,引起沙特等逊尼派阿拉伯国家的普遍担忧,与伊关系不即不离。同时,随着伊拉克库尔德族影响的扩大和自治地位的加强,已引起土耳其、伊朗和叙利亚等有库族聚居的邻国的警觉,它们担心伊拉克库尔德族出现独立倾向,并引发地区连锁反应。最近,土耳其、伊朗军队在伊拉克边界集结,伊朗军队甚至进入伊拉克境内打击反政府库尔德武装,叙利亚关闭了叙伊边境。对此,伊拉克新政府表示严重关切,称不允许外部势力干涉伊内政。

至于美国方面,美仍难从伊脱身。伊新政府成立对美无疑是利好消息,有助于缓解美政治军事压力,牵制反美武装,平息宗派冲突。因此,布什称新政府给伊提供了一个“前进的机会”。但短期看,寄望“羸弱”的新政府弥合各派矛盾、有效控制安全形势、着手经济重建并不现实。因此美仍难从伊脱身。

(3)新政府艰难诞生后,各国初拟撤军时间表

经历5个月痛苦而漫长的等待后,伊拉克国民议会5月20日通过总理马利基提交的新内阁成员名单。随后,伊拉克新政府成员就职并宣誓与暴力作斗争,稳定政局,为下阶段以美国为首的外国驻伊军队撤离作准备。

这是2003年美军入侵伊拉克、萨达姆政权倒台后的伊拉克首届正式政府。2005年12月,伊拉克举行战后首次议会选举,大约有1 200万伊拉克人参与投票,西方社会曾称之为化解伊拉克暴力局势的希望。但由于各宗教派别斗争激化,政府组建迟迟不能完成,伊拉克一度陷入内战危机。

在新政府宣誓就职后,美国总统布什立刻发表评论表示祝贺,称这将掀开历史新篇章。目前美国在伊拉克大约有超过13万名驻军,美驻伊拉克大使哈利勒扎德重申美国将谨慎地从伊拉克撤离,但他同时表示:“战略上,我们正在朝逐渐减少驻伊军队人数的方向努力。”

英国首相布莱尔称新政府是伊拉克全国统一的象征,他指出,随着伊局势的逐渐稳定,各国驻伊拉克部队都希望早日将维护当地安全稳定的职责交由伊拉克军队,但英国军队还将在伊拉克驻扎,“只要他们需要,我们会一直在那里。”他说。

此外,意大利和日本近日都宣布将正式就从伊撤军进行讨论。意副总理兼外交部长达莱马20日在视察意南部城市那不勒斯时宣布,政府本周将举行会议讨论意大利军队撤离伊拉克的计划。军队从伊拉克撤出后,意大利将向伊派遣文职人员,继续参与伊战后重建。他强调,“这不是逃跑,而是一个政治选择”。

日本媒体则报道,鉴于伊拉克政府已完成组阁,日本将考虑将600名驻伊日本自卫队员撤离。据报道,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将在同美国总统布什于6月举行的峰会上讨论撤走驻伊自卫队的问题。

分析人士指出,虽然目前伊拉克新政府已宣誓就职,但伊国内政局依然恶劣,马利基政府在民族和解、安全与经济重建等诸多方面仍面临严峻考验。就在伊新政府宣誓就职当天,至少33名伊拉克人在一系列暴力袭击中丧生。伊警察还发现22具伊拉克人尸体,警方表示,这些人都是此前被绑架并遭受了暴力折磨。

有分析人士指出,虽然新政府已经组成,但伊拉克国内安全局势仍然存在隐患。新政府先天不足,组阁危机仍未彻底消除。在马利基组阁的过程中,伊各派出于教派、族群的利益而争夺内阁席位,让新政府成立的日期一再推迟。

此次新内阁名单是议会在国内安全局势恶化、组阁期限将至的压力下通过的,各派对内政部长和国防部长这两个重要安全部门人选并未达成一致,因此只好由总理马利基和逊尼派人士祖鲍伊暂时担任这两个职务。

为此,议会两大逊尼派政党联盟“伊拉克团结联盟”和“伊拉克全国对话阵线”的议员当天没有投票便退出议会会场,以示抗议。

(4)伊拉克新政府所面临的挑战

伊拉克新政府的正式启动,为恢复伊安全与稳定、改善人民生活和外国驻伊军队的撤离带来了希望。与此同时,由于伊拉克教派、民族矛盾复杂,国内安全形势恶劣,地区局势不稳定等因素的影响,马利基政府在民族和解、安全与经济重建等诸多方面仍面临严峻考验。

首先,新政府先天不足,组阁危机仍未彻底消除。在马利基组阁的过程中,伊各派出于教派、族群的利益而争夺内阁席位,让新政府成立的日期一再推迟。此次新内阁名单是议会在国内安全局势恶化、组阁期限将至的压力下通过的,各派对内政部长和国防部长这两个重要安全部门人选并未达成一致,因此只好由总理马利基和逊尼派人士祖鲍伊暂时担任这两个职务。为此,议会两大逊尼派政党联盟“伊拉克共识阵线”和“伊拉克全国对话阵线”议员当天没有投票便退出议会会场。“伊拉克全国对话阵线”领导人穆特拉克说,马利基提交不完整内阁名单是违反宪法的。他还指责新政府建立在教派利益基础之上,只会导致国家分裂。因此,要说服逊尼派参与新政府,维护民族统一政府的完整性,马利基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其次,伊教派、民族矛盾积重难返,民族和解不易实现。伊拉克三大族群什叶派、逊尼派和库尔德人矛盾由来已久,萨达姆政权倒台后,一些长期在政治高压下被掩盖起来的深层次矛盾与问题浮出水面,其中民族与教派问题尤为突出。什叶派、逊尼派与库尔德人在政治权力、经济利益与军事力量对比上发生重大变化。什叶派、库尔德人在伊拉克政坛上迅速崛起,逊尼派丧失统治地位,战后各方围绕组阁、修宪上激烈争斗,寸步不让,今年2月萨迈拉什叶派清真寺遇袭引发伊拉克宗派冲突全面升级。宗派利益纠葛和矛盾将长期掣肘马利基政府。

第三,民兵武装不好解除,安全重建难以实现。伊拉克近期暴力事件多与宗派仇杀有关,而各武装组织又多有政党操控的背景。马利基虽多次强调,将解除各派民兵武装,铲除教派冲突根源。但伊拉克总统、库尔德人领袖塔拉巴尼此前已经以库尔德人武装不属于民兵组织为由,表示反对解除库尔德人武装。逊尼派“伊拉克共识阵线”20日称,该联盟退出议会会议是因为对新政府打击恐怖主义的政策持保留意见,该党认为,应区别对待“抵抗活动”和单纯的“暴力事件”。

第四,伊拉克局势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美国的影响,同时也与地区形势息息相关。美国希望马利基政府能够尽快在安全重建工作上取得进展,帮助美军摆脱在伊拉克的军事窘境。与此同时,美国也不希望这个什叶派政府与伊朗走得太近,因为伊朗一直被美英等国指责支持伊拉克什叶派民兵组织,而美国和伊朗未来在核问题上的较量势必会给伊拉克局势带来影响。此外,美国与叙利亚的关系、伊拉克与科威特的“前嫌”以及土耳其对伊北部库尔德人崛起的担心都会长期影响脆弱的伊拉克安全局势,甚至政局稳定。因此,与美国及邻国处理好关系将是对马利基政府外交能力的一大考验。

第五,百废待兴的伊拉克,经济重建面临重重困难。持续的暴力冲突给伊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2005年,仅因石油基础设施遭袭造成的伊石油出口收入损失就高达60多亿美元。此外,不少原应用于经济重建的资金被挪作他用,而国际社会承诺的重建援助资金又迟迟不到位。伊重建困难重重。

马利基要应对安全重建、制止教派暴力冲突、打击腐败等诸多挑战,就必须从国家利益大局出发,拿出一套能被各方接受的切实可行的治国方略,妥善处理好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他当天在议会所作出的“建设一个自由、统一和民主的伊拉克”的承诺。

2.经济重建——百废待兴

此次伊拉克战争,使得极度衰弱的伊拉克经济再次受到重创,基础设施受到严重破坏,社会陷入剧烈动荡,国民经济濒临崩溃。如何使伊拉克经济迅速恢复正常运转,并重新走上稳定发展之路成为战后重建的另一大挑战。

巨额外债也将是阻碍伊拉克经济迅速发展的一大障碍。根据总部设在华盛顿的战略和国际研究中心的研究报告,伊拉克目前的债务总额高达3 830亿美元,其中包括1 990亿美元的战争赔款、1 270亿美元的外债和570亿美元的合同欠款。为此,美国政府近来一直在四方游说,希望国际社会为伊拉克战后重建大局考虑,免除伊拉克拖欠的外债。但是美国的建议却遭到俄罗斯等国的坚决反对。事实上,伊拉克拖欠美国的债务仅为43亿美元,而拖欠俄罗斯的外债总额却达到120亿美元,对俄罗斯政府来说,这绝对不是一个小数目。

专家估计,伊拉克战后重建需要1 000亿美元的启动资金,另外在较长的时间内每年还需要200亿美元用于重建,而人道主义援助可能还要花费巨额资金。

但是,即使伊拉克的石油出口恢复到海湾战争前的水平,根据目前的油价,每年的石油出口收入为300亿美元,也仍然难以承担经济重建的重任。

(1)伊拉克的经济背景

伊拉克作为海湾主要的石油生产国与输出国之一,本来与沙特阿拉伯、科威特等国一样,在经济发展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1979年时伊拉克的石油日产量达到348万桶。但由于受到两伊战争与海湾战争的破坏以及十余年国际制裁的影响,2002年的平均日产量仅为203万桶。

20世纪70年代初以前,伊拉克的石油资源控制在英、荷、法、美等外国石油资本控制的伊拉克石油公司,以及该公司的两个姊妹公司——摩苏尔石油公司和巴士拉石油公司手中。伊拉克政府于1972年6月将伊拉克石油公司、摩苏尔石油公司收归国有,并在巴士拉石油公司中参与了股份。中东十月战争期间,伊拉克将美国在巴士拉石油公司中23.75%的股权和葡萄牙在该公司中5%的股权收归国有。1975年12月8日,伊拉克总统贝克尔宣布将外国公司在该公司中的剩余股份全部收归国有,这样便完全实现了石油工业的国有化。

伊拉克将石油资源收归国有后,由石油部通过伊拉克国家石油公司掌管全国石油工业。

伊拉克南方最大的油田是鲁迈拉油田,另外七个有一定规模的油田是祖拜尔、卢哈斯、苏巴、布祖尔甘、阿布吉拉布、法奥吉等油田。北方最大的油田是基尔库克油田,其他还有杰姆布尔、白哈桑、哈巴兹等油田。中部有东巴格达油田、萨达姆油田。

海湾战争期间,伊拉克多数油田遭到破坏。战后,油田设施逐渐恢复。但是在1995年4月以前不允许石油出口。1995年4月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第986号决议,允许伊拉克半年出口20亿美元的石油,用于进口食品、药品等民用物资。1998年2月20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同意将伊每6个月出口石油限额提高到52.56亿美元,并于当年6月1日开始执行。1999年10月4日,安理会还通过决议,将正在执行的第六期“石油换食品”计划中的石油出口限额放宽到82亿美元,以弥补伊拉克在前五期“石油换食品”计划中未能完成的出口指标。据2003年1月初的报道,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批准了从2002年12月5日至2003年6月3日价值约49亿美元的伊拉克“石油换食品”计划。伊拉克出口的石油有相当一部分运往美国。

由于国际制裁,伊石油设备与零部件进口受到限制,影响了石油工业的发展。1998年2月,联合国安理会允许伊拉克从每期(6个月)的石油收入中提取3亿美元用于购买急需的油井设备与零部件。2000年3月31日,安理会决定将伊拉克每期(6个月)用于购买石油生产设备与零部件的金额增加到6亿美元。

为了打破国际制裁,以及为解除制裁后发展石油生产做准备,伊拉克积极同外国石油公司进行接触,签订解除制裁后共同开发伊拉克油田的协议。1995年在巴格达举行的国际石油研讨会,详细介绍了伊拉克准备与外国公司合作开发的33个油田的情况,至1997年年底,共与60家外国公司进行了谈判,既有俄罗斯、法国、中国、意大利、印度、土耳其等国的公司,也有美国和英国的公司。1999年9月,有50多家外国公司参加了在巴格达举行的石油与天然气技术展,其中包括加拿大、法国、意大利和英国的公司。但联合国安理会只批准了两份可在解除制裁后实施的“产量分成”合同,一份是同俄罗斯国际财团签订的西库尔纳油田产量分成合同;另一份是与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签订的艾哈代布油田产量分成合同。

这场战争爆发前后,伊拉克石油业的命运备受关注,“石油牌”被有关各方频频打出。“后萨达姆时代”的石油利益交易正在幕后被紧张地策划。 伊拉克战后重建的商机,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方面是石油天然气的开发,另一方面是建筑工程项目承包。

伊拉克是世界第二大石油资源国,有1 120亿桶的探明储量,石油开发潜力非常大。另外,它也是一个天然气资源国,有3.1万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储量,名列世界第11位。到目前为止,伊拉克的油气资源开采程度还很低。上世纪80年代的两伊战争和90年代初的海湾战争,对伊拉克的石油工业设施破坏严重,石油生产能力从1990年的350万桶/日下降到目前的200~250万桶/日。伊拉克战后重建的主要国内资金来源要依靠增加石油出口,而增加石油出口能力不仅需要修复原有的石油设施,而且需要对油田进行大规模开发。此外,伊拉克战前已经有大规模开发天然气资源并成为南欧天然气供应来源的计划。因此,战争结束后,石油天然气领域无疑将成为重建热点。

伊拉克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曾是中东地区的一个重要建筑工程承包市场。80年代中期在伊拉克打工的外籍劳工数量曾达到200万人。在战后重建中,建筑工程承包还会出现高潮。最近20多年,战争和制裁对伊拉克破坏很大,大量基础设施需要修缮、重建及新建。据英国经济学家情报部估计,伊拉克80%的学校都需要修缮,医疗卫生和供水设施有明显的不足,公路和铁路需要大规模维修和提高等级。电讯设施在海湾战争期间被严重摧毁,此后虽然有所恢复,但在受到联合国制裁的情况下,恢复相当缓慢。例如,伊拉克目前每千人拥有电话机数量仅为30部,这一比例远远低于世界中低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电讯方面还有很大的市场潜力。伊拉克的供电设施在海湾战争时期受到严重破坏,此后虽有所恢复,但目前供电能力的缺口仍然相当大。据估算,仅为满足当前水平的电力需求,伊拉克的发电能力就有1 100兆瓦的缺口。如果考虑到今后的社会经济发展,对供电能力的需求还会增加。电力建设在这次战争爆发前就是伊拉克市场的一个热点,在战后重建中仍然大有可为。此外,伊拉克农业发展潜力很大。但随着人口不断增长,加上农村人口流入城市,很多土地荒芜。现在大部分粮食需要进口。农业和灌溉方面的建筑工程与劳务市场也有一定潜力。

(2)伊拉克战后重建资金

伊拉克战后重建肯定是耗资巨大。人们根据不同的估算方式,对重建资金需要莫衷一是。伊拉克反对派估计至少需要600多亿美元,也有人估计需要2 000~8 000亿美元。2002年伊拉克的全部石油出口收入还不到130亿美元,而且这笔资金的分配和使用还受到联合国的严格控制,只能用于进口食品和药品等必要的物资。因此,短期内还难以指望伊拉克的石油收入成为战后重建的主要资金来源。解决战后重建的资金问题,可能有以下几种选择。

第一,在石油天然气开发方面,采用“产量分成制”,即由投资方垫付勘探开发成本,等石油开采出来以后,投资方根据合同获得一定比例的产量,并通过销售这些石油回收成本并获得盈利。这种方式在世界石油工业领域采用得比较广泛,也是发展中国家在石油工业领域引进外资的一种重要方式。伊拉克石油部长去年10月曾经表示,伊拉克石油工业的恢复可能需要十年时间,需要资金300亿美元,其中120亿美元将通过“产量分成制”解决。

第二,承包公司采取“带资承包”的方式。承包商先垫上工程款,待项目建成后,由业主分期偿还。也可以采取BOT方式(Building-operating-transfer),即由承包方带资承建,并在项目建成后实施经营管理,通过项目盈利回收成本和实现盈利,最后将项目移交给业主。

第三,国际组织援助。如果联合国能在战后伊拉克经济重建中发挥核心作用,那么国际组织就能较多地参与重建。除了联合国系统的组织机构和国际金融机构以外,欧佩克每年也有大量的援助资金,而伊拉克正是欧佩克成员。

第四,成立多边银行或基金。这方面的例子很多。世界银行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成立的,对欧洲重建发挥了很大作用。20世纪90年代,美国为了推动中东和平进程,也曾提出成立“中东经济合作开发银行”的方案,以支持以色列、巴勒斯坦以及其他阿拉伯国家开展经济合作。对于伊拉克重建,采取类似做法也不失为一种思路。

第五,重新安排债务。伊拉克2002年所欠外债已经达到634亿美元。对这些债务进行重新安排,其中包括实行多种形式的债务转换,也可以成为战后重建的一种筹资方式。

上述这几种思路,有的已经提出来了,有的则存在着可能性。

3.民族和解

伊拉克总理努里·马利基于2006年5月25日向伊国民议会提交了一项24点内容的民族和解方案,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向部分反美武装组织抛出橄榄枝,邀请其加入重建进程,以平息国内暴力活动。这项方案赢得逊尼派阿拉伯政党联盟领导人的支持。美国驻伊拉克大使也就此向伊政府致贺,并呼吁伊拉克领导人迅速行动起来。

在马利基提交的24点方案中,包括赦免没有参与恐怖主义活动的部分武装组织和人员。马利基宣布,反美武装组织中的杀人者不会逃脱法律制裁,无论他们杀的是驻伊联军人员还是伊拉克人。

马利基在议会15分钟的讲话中说:“启动这项民族和解方案,不可解读为对杀人者和罪犯的奖励或者是认可他们的行为。不,说一千次也不能。除非他们接受法律制裁,否则不会与他们有任何协议。”马利基说,他深知眼前的道路艰难,“走在邪恶道路上的人,有不少还会继续犯下罪行”。但他向愿意放弃暴力的人提出和平建议,不接受者将受到惩罚。(www.xing528.com)

马利基说:“对于希望重建国家的人,我们伸出橄榄枝,对于坚持杀人和恐怖主义的人,我们伸出拳头,要用法律的力量保护我们的国家和人民。”他的讲话赢得议员阵阵掌声。

根据这项方案,民族和解对话向所有愿意参与政治进程的组织开放,只排除“基地”组织和萨达姆支持者。

(1)关于接管安全

马利基2006年5月就任总理后不久就提出,伊拉克军队和警察将在18个月内接管全部18个省的安全事务。

马利基25日提交的24点方案也要求制定伊拉克部队接管全部安全事务的时间表,不过这一方案没有详细提到美国领导的联军撤军时间表。方案只说,加速伊拉克武装部队建设,为联军撤离铺平道路。

这项方案还提出,与联军讨论禁止在执行军事行动期间侵犯平民权利。同时,方案还寻求对恐怖活动、军事行动和暴力事件的受害者进行赔偿。

马利基说,这项方案是本届伊拉克政府施政纲要三大支柱之一,整个纲要基于“反恐”、复兴经济和调和派别矛盾。整个方案将由新成立的全国最高和解与民族对话委员会落实和监督。委员会成员来自内阁、议会与总统委员会、独立宗教和部族人士组成,将在全部18个省设立分支,主持一系列协商会议,以完成计划目标。

(2)和解方案尚待辩论

伊拉克国民议会将就马利基的方案展开辩论,预计什叶派和逊尼派内部一些持强硬路线者可能提出反对意见。

不过,逊尼派阿拉伯人政党联盟——伊拉克共识阵线领导人阿德南·杜莱米表示支持这项方案。伊拉克共识阵线由伊拉克民众大会、伊拉克伊斯兰党和伊拉克全国对话委员会三党组建,在伊拉克议会中占有44个席位,是逊尼派阿拉伯人的第一大政党联盟。

杜莱米说:“以伊拉克共识阵线的名义,我支持并同意这项方案,同时呼吁所有伊拉克人支持它,因为它将是朝着安全、稳定的伊拉克迈出的第一步。”

美国驻伊拉克大使扎尔梅·哈利勒扎德对于马利基提出民族和解方案表示祝贺。他说:“伊拉克各派的领导人,应该成为人民真正的领导人,并开始负起责任,平息宗派暴力冲突。我呼吁反抗力量放下武器,加入民主进程。”

(3)普通民众支持该方案

巴格达工人阿马尔·穆罕默德说:“我为这个有益的提议感谢总理。如果感受到总理、议会和政治派别领导的认真态度,武装组织会放下武器,为国家服务。”他现年35岁,是一名逊尼派阿拉伯人。

巴士拉省省长保镖齐亚德·穆罕默德说:“我陪同省长参加了一个各政党的会议,无论逊尼派还是什叶派,他们都欢迎马利基的方案。”这名23岁的保镖来自什叶派。

(4)伊拉克民族和解方案要点

伊拉克总理努里·马利基5月25日向伊拉克国民议会提交一项包含24点内容的民族和解方案。法新社将方案要点整理如下:

各派参政力量必须使用合理言论和能够恢复信心与促进信任的意见表达方式。

通过真诚的民族对话,吸引反对政府观点和计划的人加入对话。

宪法将成为解决国家问题和消除危险的报复性暗杀等现象的指导方针。

所有参政力量必须真心地公开地拒绝恐怖主义行为和萨达姆主义者(忠于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侯赛因的人)。

赦免全部没有实施犯罪行为、恐怖行为、战争罪行或反人类罪行的囚犯。符合赦免条件者必须谴责暴力、效忠政府。

制止一切侵犯人权行为,惩罚使用酷刑者。人权组织可以探访监狱,会见被关押人员。

与联军讨论,禁止在执行军事行动期间侵犯民权的行为。

解决2003年4月萨达姆倒台后被驱逐出政府机构者的问题。

评估肃清阿拉伯复兴社会党委员会的地位,确保其在宪法和法律框架内运行。

立即改善政府服务机构,特别是在热点地区。

与联合国和阿拉伯国家联盟合作落实民族和解方案。

评估和调查阿拉伯国家、伊斯兰国家和中东地区国家关于伊拉克政治与和解进程的立场,特别是谁支持“恐怖行动”,谁对此熟视无睹。

认真、加速重建国家武装部队,为联军的撤离铺平道路。

彻底评估内政部、国防部下属部队,确保其职业化和忠诚度。

补偿和援助受前政权迫害者。

清除阻止未犯罪人员参与重建伊拉克的障碍。

对恐怖主义活动、军事行动和暴力活动中的受害者给予补偿。

支持司法部门作为唯一有权惩罚前政权代表性人物、“恐怖分子”、暗杀和绑架团伙的机构。

确保武装部队中立,使军队免受党派争斗的影响。通过行政、经济和安全措施解决民兵问题。

统一对“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组织的立场。

在伊拉克各地发起一个大型重建计划,解决失业问题。

在处理主权和联军存在问题上,唯有议会、宪法和民选政府合法。

遣返和补偿难民,保护他们免受恐怖分子袭击。

所有逮捕和搜查行动必须获得批准,并且基于合理的理由,必须遵守人权规定。

我国中东问题专家顾正龙认为切中伊拉克问题要害可操作性不容乐观,顾正龙认为,这项民族和解方案是伊拉克政府成立后采取的最重要的一项政治措施。从内容上来看,24点方案围绕解决安全问题展开。“这个切入点找得非常准,切中了伊拉克问题的要害。各界对新政府的要求是一个民族团结政府,最根本的是要改善安全状况。伊拉克前几届政府的失败之处也是在于始终没有解决伊拉克安全问题。而以马利基为首的新政府必须与前任有所不同,给伊拉克人民带来安全保障。”

4.美国与伊拉克重建

美国国防部官员在2006年6月15日说,自2003年3月伊拉克战争开始以来,已有2 500名美军士兵在伊拉克死亡,1.8万多人在执行任务时受伤。根据五角大楼公布的数字,在阵亡的美军士兵中,1 972人是在执行任务时死亡的,其中很多人死于路边炸弹,其余528人死于其他原因。另外,有8 500多名伤员在接受治疗后没有重返部队服役。据统计,驻伊美军死亡人数最多的月份是2004年11月,有137人死亡。目前驻伊美军大约有12.7万人。另据报道,自伊拉克战争开始以来,英国军队有113人死亡,其他国家驻伊拉克的军队共有112人死亡。伊拉克平民在战争中死亡的人数估计在3.8~4.2万人之间。

伊拉克总理马利基2006年6月8日正式宣布,伊拉克“基地”组织首领扎卡维已于7日晚在巴格达以北地区被美军飞机炸死。在空袭中同时被炸死的还有扎卡维的7名助手。

美国驻伊拉克大使哈利勒扎德声称,扎卡维对伊拉克境内发生的多起暴力冲突负有责任,但他的死亡并不能立即结束持续发生的血腥冲突。驻伊拉克美军最高指挥官凯西也承认,扎卡维死后,其余党仍将对伊拉克的稳定构成威胁。

扎卡维是一名约旦籍恐怖组织头目,约旦警方曾以阴谋颠覆政府的罪名,于1992年逮捕扎卡维,并将其判处7年监禁。出狱后,扎卡维被指控于1999年企图在所谓“千年阴谋”中炸毁安曼拉迪森饭店。阴谋败露后,扎卡维逃到阿富汗,并在那里建立恐怖组织训练营。

2001年,扎卡维再度在约旦被捕,但不久被释放。此后,扎卡维进入伊拉克组建恐怖组织网络,并宣布效忠基地组织首脑本·拉丹。西方国家媒体称,扎卡维已经取代本·拉丹成为世界头号恐怖组织首领。约旦反恐特别法庭曾将扎卡维缺席判处死刑。美国政府也开出2 500万美元悬赏捉拿扎卡维。

扎卡维的死亡、新政府的成立和美军的死亡人数节节攀升,都反映出美国在伊拉克重建中的一个尴尬地位:是救世主还是麻烦制造者?是暴行者还是受害者?

据国际媒体报道,伊拉克最大的港口乌姆盖斯尔的管理权与收益权,其合同金额高达480亿美元,已经通过拍卖的形式落入了美国一家大公司——美国装卸公司的手里。与之类似的机场管理权的交易,亦将如法炮制。除了公共设施的使用权和收益权(此乃财产权中的两大重要权利)的私有化外,占据伊拉克经济份额大头的、国家高度垄断的、同时又是国家财政收入主要源泉石油产业,其私有化进程已经在紧锣密鼓中拉开了序幕。伊拉克主要的反对派领袖、前石油部长沙拉比近日就曾直言不讳道:“我们需要大量的资金流入这个国家。而吸引外资的唯一办法,便是使石油部分地私有化。”在美国那些“重建”者的计划中,私有化还必须包括表面看来不那么紧迫、但长远看却具有深远影响的土地改革。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国际开发署便已经开始敦促或邀请美国公司,对大到桥梁道路等基础设施的重建、小到中小学课本的印制与发行等伊拉克项目进行投标。这一切很容易让人做出如下推测:十多年前在前苏联和东中欧国家出现的私有化浪潮,十有八九将重现于伊拉克。

美国战略和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安东尼·科德斯曼一篇文章中指出:“战争最艰难的部分往往是和平,伊拉克的情况可能尤其如此。”基于此他认为,摆在美国决策者面前的当务之急有三:大刀阔斧地整顿伊拉克国家石油公司,尽最大可能开放私人领域,为国际投资建立一套可靠的制度。破除国家垄断、鼓励私人竞争和建立市场规则三者间并行不悖,但对市场经济建设而言,后者要更为根本一些,至少看上去更显“法治化”一些。在操作层面上,这就会要求尽快在伊拉克通过某种“真正的民主程序”来确立一套美国式的商法(不排除该商法中存在一些顾及阿拉伯商业传统的条款),并以此作为保障私人财产和有效竞争的基础,把伊拉克经济彻底市场化。在学术界持类似观点的,至少有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教授达隆·阿塞莫格鲁。他在半年多前完成的一篇题目叫做“制度原因与宏观经济症候”的长文中指出,扭曲的宏观经济政策大都导因于不合理的规则或制度安排。相对而言,经济政策的选择与运用还只有表层意义。如此一来,伊拉克战后“重建”的关键,就在于能否创建出新型的社会规范或社会制度,比如政党组织、法庭和立法。就目前的情形看,在制度上使伊拉克市场化更多的是一种舆论或学术界的呼声,但依据经济学的逻辑,此乃建立所谓“自由市场经济”的必由之路。

打破政府或大公司对国内市场垄断的另一个强有力措施,来自于国外的竞争。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在避开了关税、非关税亦即标准壁垒后,外部商品和资本的涌入,对旧有经济制度的打击往往是更致命的。大开伊拉克国门绝非仅仅一石二鸟(促进伊拉克的市场化和为美国提供新的市场),它至少还对伊拉克周边国家构成不小的“开放”压力,而以长远眼光看,这无疑有助于伊拉克样板的示范效应。这一贸易自由化逻辑,恰恰是美国政府眼下的既定政策。大约两周前,美国副国务卿艾伦·拉森意味深长地提出了建立“中东自由贸易区”构想。具体说,如果联合国取消对伊拉克的经济制裁,那么美国在伊拉克的占领当局,即“重建和人道主义援助办公室”,则准备在伊拉克施行三个月的免除一切关税的自由贸易政策。这位副国务卿还进一步补充道,伊拉克在与周边国家开展贸易上具有很大的潜力;伊拉克不仅要在石油领域,而且要在农业等领域成为国际贸易体制中的一员;中东的区域贸易极其落后,让中东地区的人民享受到自由贸易的恩惠,是美国特别关心的事情之一。

《俄罗斯报》曾经刊登了一篇题为“给巴格达接种美元疫苗”的有趣、且颇有见地的文章。该文指出,纵观历史,任何国家的战后重建大都始于货币改革。而美国明确表示,再“修复”伊拉克货币体系问题上,存在着三种可供选择的方案:发新一种崭新的伊拉克货币;重新使用1998年以前使用过的货币第纳尔;在伊拉克使用美元。就目前千头万绪百废待兴的局面看,另起炉灶则引远水不解近渴而显得不太现实。而启用萨达姆执政期间曾经使用过的货币,则既有经济上的技术难题,也有政治上的“不妥”。故使用美元便成了唯一的选择。把伊拉克经济美元化至少有如下两个好处:首先是美国可以直接从中获取大约400~600亿美元的“铸币税”(这等于让伊拉克人承担“重建”的几乎全部费用),其具体途径可以是美国公司对伊拉克的投资,也可以是美国占领军在当地的美元支出,如供养驻军和支付伊拉克警察部队和公务员工资;其次是使伊拉克完全丧失货币主权,主要包括货币的发行权和独立的货币政策。为了避免显得过于露骨,美国也许会选择实施所谓“货币局”制度以暗渡陈仓,也就是说以美元为储备并按照与美元的固定比率发行新的货币。

一位美国经济学新生代的领军人物爱德华·格莱瑟,于2005年8月完成了一篇题为“仇恨的政治经济学”的论文。这位31岁就成为哈佛大学经济系教授的年轻人把仇恨定义为:个人宁愿做出牺牲以伤害他人的意愿;它形成于人们确信过去与未来的罪恶均要由某些外部群体来负责之时。某些政治家或政治组织之所以扮演仇恨的供给者的角色,简单说是因为在激烈的政治竞争中,他们可以从挑起仇恨的过程中获得好处。想要战胜仇恨,就必须改变仇恨供给者所面对的激励。这也就意味着改变那些让满怀仇恨的组织或政治家得以提供仇恨、并从中获益的政治过程。具体到消除或化解文明冲突问题,依据格莱瑟的思路,改变阿拉伯世界反美情绪的最佳途径,就在于改组这个地区的政治结构。而战争便是改变这种局面的途径之一,尽管它往往充满了风险。美国决心以武力摧毁萨达姆政权,不知在多大程度上收到了“仇恨论”的影响,但有一点是确凿的,那就是美国在伊拉克所作所为的真正目的,是要脱胎换骨地改造伊拉克的政治结构,在阿拉伯世界打进一个楔子,并寄希望于它成为第一块倒下的印有“自由民主”字样的多米诺骨牌。

政治结构的基础是经济结构。美国在“重建”伊拉克经济时出手,显然服务于其政治目标。在今天的伊拉克,其实并不存在什么简单的“重建”,有的只是“创建”或“制度革命”。至于美国在伊拉克的如意算盘有多大成功的把握,现在进行评估和预测还为时尚早。尽管如此,就已经了解的情况看,我们至少可以发现,美国对伊拉克的战后“重建”不仅有预案,而且规划周密。最一般地讲,美国能否如愿以偿,主要取决于伊拉克人民是否采取合作的态度,以及美国占领者的政治技巧,或许还要加上一些运气。

5.中国与伊拉克重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部长助理沈国放在伊拉克重建捐助国会议上的发言,中国政府认为,伊拉克重建应着眼于伊拉克人民的长远利益,着眼于伊拉克的长治久安和可持续发展,着眼于中东和海湾地区的持久和平与稳定。我国希望各方认真执行决议,将这些原则全面付诸实施,帮助伊拉克尽快改善安全局势,实现“伊人治伊”,并走上经济和社会发展之路。

第一,和平与稳定是伊拉克人民的第一需要。当务之急是尽快恢复伊拉克的稳定与秩序。我们注意到,伊拉克警察和国防部队的培训取得一定进展,希望有关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使伊拉克安全局势得到改善,为重建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第二,援助与重建是促进伊拉克发展进步的基本保障。不久前,联合国和世界银行公布了伊拉克重建需求评估报告,为重建工作提供了一个好的基础,中方正在认真研究这个报告。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世行的重要成员,中国将继续支持联合国和世行等有关国际机构按照安理会第1511号及其他相关决议的规定,参与伊拉克战后重建。

根据联合国和世行的评估报告,伊拉克的重建需要360亿美元,加上在安全、石油等领域另需要190亿美元,重建资金的确数目不菲。这需要有一个能让各方积极参与重建的框架,需要进一步制定符合伊拉克实际情况的全面重建战略和具体发展规划。多边捐助信托基金在设置、使用和支配方面也应保持透明度和公正性。

第三,联合国是最终妥善解决伊拉克问题的重要平台。走多边主义道路、加强联合国作用是正在进行的第58届联大的主旋律,也是国际社会的共同意愿。联合国和有关国际机构应发挥技术、人才和经验上的优势,全面、充分参与伊拉克重建的各个阶段和领域。中国坚定支持联合国,特别是安南秘书长及其特别代表和联伊特派团的工作。在这方面,我们应根据安理会第1511号决议的原则作出进一步努力。

第四,人力资源是把事情办成的决定因素。伊拉克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大量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才。伊拉克的前途和未来最终掌握在伊拉克人民手中。重建工作应尊重伊拉克人民的自主意愿和要求,让他们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早日充分参与重建进程,发挥其积极性和能动性。重建工作应重在通过外部“输血”,尽快增强伊拉克自身的“造血”功能,并使之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