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思想内涵和时代特征
“八个为荣、八个为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核心内容之一,是以人民群众的思想水平和共同利益为根本出发点的。这相辅相成的八个方面,反映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的本质要求,反映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征。[20]
“八荣八耻”所表达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涵盖个人、集体、国家三者关系,涉及人生态度、公共行为、社会风尚,构成了社会主义道德的鲜明指向。在中国迈向现代化的漫漫征程中,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反映了时代精神和市场经济的道德诉求,是凝聚人心的坚强纽带,是实现宏伟目标的强大精神动力,是全体公民为人处世的精神指南。它是光辉的,又是朴素的;它是崇高的,又是平凡的;它是理想的,又是现实的。它就在我们身边,天天面对,事事相关。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调节器,使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助推仪。
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彰显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性。我国是一个有13亿人口、56个民族的发展中大国,加快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需要共同的思想基础,也需要共同的道德规范。伦理学研究表明,荣辱观直接关乎人的自尊心、进取心和羞耻心,也是人们是否具备道德自觉与法律自觉的基础。如果缺乏正确的荣辱观,就如古希腊哲学家所说:“无论是还国家还是个人,都做不出伟大优美的事情来。”同时,历史事实也表明,每当社会面临重大转型的时期,对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来说,精神支柱的力量是不可或缺的,正确的荣辱观就是这一精神支柱最重要的核心部分。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才能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知荣弃耻,褒荣贬耻,扬荣抑耻,才能明荣辱之分、做当荣之事、拒为辱之行,才能凝聚人心,提升境界、激发活力,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体系,共同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彰显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紧迫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些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需要全体人民有共同的道德遵循,整个社会有稳定的内在秩序。一个精神缺失、进退无据、无所依凭的社会不可能构成和谐;一个荣辱颠倒、是非混淆、美丑错位的社会无法实现和谐。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才能形成维系社会和谐的精神纽带和道德风尚。
时代呼唤铿锵激昂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继承了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是时代精神的鲜明表达。忠于祖国、热爱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知难而进、勇往直前、艰苦奋斗、求真务实、淡泊名利、无私奉献……时代精神的每一次凝聚和升华都意味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次次胜利;雷锋精神、“铁人”王进喜精神、焦裕禄精神、孔繁森精神、牛玉儒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时代精神的号角绵延不绝,不时响彻在我们华夏大地的上空,拥有这样的伟大精神,我们就会有充足的信心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康德说,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最能震撼人们的心灵,天上灿烂的星空,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人类许多伟大文明都通过强烈的荣辱意识来维系基本的文化价值,中华民族即是一个有着强烈荣辱感的民族。孟子曾云:“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朱熹对此解释道:“耻者,吾所固有羞恶之心也。有之则进于圣贤,失之则入于禽兽,故所系甚大。”历史上的无数志士仁人,承载着历史与传统的血脉,张扬着光荣与梦想的大旗,以一座座惊天地、泣鬼神的人格丰碑,共同铸就了我们中国民族得以生生不息、繁荣昌盛的精神支柱。
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承担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需要一个源于历史和现实、服务于时代的道德标尺,“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全面而精准地阐述了正确的人生航标和价值取向,它所标注的道德底线更贴近现实生活,更贴近学生,为青年人做人、做事画出了是非评价的标准和界限,这一极富养分的精神钙质,为青年人自身的健康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价值诉求和道德规范体系[21]。
1.全面理解“八荣八耻”的思想内涵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推进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用社会主义荣辱观统领思想道德建设,必须全面理解和把握“八荣八耻”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
“八荣八耻”,有立有破,旗帜鲜明,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时代精神;不仅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也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鲜明导向。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是激励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光辉旗帜。每一个领导干部、每一个共产党员、每一个公民,都应该牢固树立热爱祖国的观念,坚持祖国利益高于一切,自觉地把个人的前途命运同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把对祖国的热爱化作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无穷力量。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我们党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每一位公民既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又是劳动者和服务者;既享受他人的服务和劳动成果,又为他人提供服务和劳动成果。主人翁的地位要求公民在享受权利的同时,承担服务他人与社会的义务和责任。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所在。每一个领导干部、每一个共产党员、每一个公民,都要牢固树立人民的观念,时刻牢记和躬行实践党的根本宗旨,把对人民群众真挚、深厚的感情,融化到所从事的工作中去。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科学的进步是社会进步的巨大源泉,一个国家的现代化,首先必然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世界经济中心的五次转移,无一例外地都是由科学技术中心的转移所带动的。一个崇尚科学的民族,必然是一个不断进步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民族。我国越是向前发展,越要高度重视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协调发展,高度重视在全社会广为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进一步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社会风尚。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劳动光荣,文化长久。劳动既是公民生存的手段,也是公民对社会、对国家应尽的义务。中华民族是勤劳的民族。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要求每一个公民要坚持勤奋学习,英勇劳动,扎实工作,兢兢业业地在本职工作岗位上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添砖加瓦、多做贡献。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团结互助是社会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基本特征。团结互助出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团结互助,就是要把各种力量凝聚起来、组织起来,同心同德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而奋斗。在不同意见面前,要心平气和,求同存异;在困难面前,要同舟共济,共渡难关;在荣誉面前,要相互谦让,他人为先;出现了失误和挫折,要勇于内省,敢于承担。要提倡急他人所需,帮他人所难的团结互助精神,人人关心和帮助他人,处处尊重和爱护他人,促进社会安定和事业发展。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一个社会要和谐发展,必须依靠法律和制度来规范,也必须借助道德的力量来引导。而在人类的道德规范体系中,诚信的理念是最重要的基本理念之一。它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生活中的摩擦,降低社会生活的风险和代价,降低社会运行成本。诚信是立身之本、发展之道。构建和谐社会,个人需要诚信,集体、社会需要诚信,国家更需要诚信。只有人人讲诚信,取信于他人,给他人以信任,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法治和责任理念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理念。遵纪守法是公民应尽的社会责任和道德义务。遵纪守法,就要树立宪法意识和法制观念,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对于共产党员来说,还要树立党章意识和纪律观念,严格遵守党章和党纪。要在全社会营造依法执政、依法治国和依法办事的良好氛围,提高各级领导干部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和依法办事的能力,自觉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
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深刻指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艰苦奋斗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艰苦奋斗也是我们党的传家宝和政治本色。每一位公民,都要把艰苦奋斗精神体现在工作和生活之中;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牢记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我们党的庄严使命,树立为党和人民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
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崇尚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这八个方面是一个有机整体,是一条基本道德底线,也是新世纪新阶段的一部社会风尚规范。每一个“荣”都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幸福,每一个“耻”都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和个人的命运。每一个领导干部、每一个共产党员、每一个公民,都要自觉遵循,全面遵循。
2.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时代特征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是对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美德与民族精神的精确概括。千百年来,爱国主义始终是中华民族道德传统的基本准则和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为荣、叛国为耻”成为国人荣辱观的首要标准。社会主义荣辱观所强调的爱国主义既与维护祖国的尊严、荣誉和利益结合在一起,也与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实践联系在一起。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是对“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理想和革命宗旨的继承与弘扬。在社会主义社会中,是否服务于人民、是否一切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始终是判别个人、群体、集团和政党进步与落后的标准。在当代中国,树立和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与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相一致,对于引导广大干部尤其是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体现了我国社会对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的坚持与呼唤。树立和坚持崇尚科学的社会主义观念,其目的是要在广大干部、群众和青少年中培育出“学科学、爱科学、重科学”的良好社会风尚,通过弘扬科学精神、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来带动社会的全面进步。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概括了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对待劳动问题上的根本态度。劳动是创造财富的手段,也是获取和享有财富的前提。树立和坚持崇尚劳动的观念,有助于鼓励和激发广大劳动者与建设者的热情,调动一切创造活力和力量,使社会财富充分涌流,使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蒸蒸日上。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是对集体主义精神的揭示,也是对社会主义人际关系的概括。崇尚集体主义、注重团结互助、贬斥损人利己,是与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相联系的根本道德要求。树立和坚持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观念,有利于约束和规范违背社会公德的个体行为,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是对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基本要求的概括。信用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诚实守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道德支柱之一,是人们之间相互信任的道德凭借。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对于弘扬社会正气,整肃失信弃约的不良道德行为,构筑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现代诚信体系至关重要。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是对公民法制观念与守法意识的强调和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树立和坚持以遵纪守法为荣、违法乱纪为耻的荣辱观,是通过加强道德自律来补充和保障法纪他律的重要手段,有利于培养和塑造公民的现代法制观念与守法意识,从而保证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和社会的稳定发展。
“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是对中国古代优秀传统和中国革命传统中艰苦奋斗精神的发扬光大。树立和坚持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的荣辱观,有利于教育和引导人们在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巨大物质成就的形势下,戒除骄奢之风,秉承艰辛本色,从而奋斗不息,争取更大的胜利。
胡锦涛同志在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讲话中提出,要教育和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22]。在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的工程中,在全社会动员、人人参与、人人有责的前提下,有两个人群需要予以重点关注。这两个人群,其一是党员领导干部[23],其二就是广大青少年学生。在这里,我们把关注点聚焦到大学生身上,重点谈谈当代大学生如何正确理解社会主义荣辱观。(www.xing528.com)
第一,热爱祖国求统一。吴潜涛教授认为,热爱祖国是指热爱祖国的国土、人民、国家的情感、思想和行为。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中,热爱祖国主要表现为创造灿烂的中华文明;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反对民族分裂,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以及顺应历史潮流,改革弊政,励精图治,治国安邦,施利于民。
在当代中国,祖国与社会主义有机地统一为一体。热爱祖国就是要爱社会主义的中国,维护祖国统一、反对祖国分裂,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贡献智慧和力量。爱国主义是调节个人与祖国关系的一种政治原则、道德要求,也是一种民族精神。作为政治原则的爱国主义,强调公民具有热爱和保卫祖国的基本政治责任和义务,有利于提高国家公民自觉地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的政治素质;作为一种道德要求的爱国主义,要求人们把爱国、报国、兴国、强国、救国看作崇高美德,把卖国、辱国、祸国、乱国、叛国视为对祖国和民族的不道德行为,甚至是一种犯罪行为,有利于不断提高全民族的道德素质;作为民族精神的爱国主义精神,它属于民族精神的核心部分,强调增强人们的国家意识、团结意识,强调激发民族志气,用奋斗目标激励人心,增强民族的凝聚力,能够不断地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不断地升华民族的思想道德品格,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凝聚人民的重要思想基础和不断追求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
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体现了社会主义主导价值观,反映了社会主义道德基本要求,体现了中华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24]。而彭富春教授则认为,胡锦涛同志在“八荣八耻”中提到的“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把握了时代所产生的问题的症结,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针对社会上在祖国利益上荣耻不分、甚至荣耻颠倒的现象,“八荣八耻”鲜明地区分了光荣和羞耻的界限。它既从正面高扬了“以热爱祖国为荣”,也从反面批判了“以危害祖国为耻”。
他认为,“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不仅是一个普通的道德标准,而且也是一个包括了法律、道德和信念三个层面的公民生活规范。
首先是法律层面。“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在根本上是对于宪法精神的阐述。危害祖国不仅是一种羞耻,而且也是一种犯罪,因为它触犯了法律。因此,我们特别要加强宪法的宣传和普及,让宪法所规定的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成为公民生活的准则。热爱祖国既是每个公民的权利,也是每个公民的义务。
其次是道德层面。“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所说的“荣耻”就是在召唤人们的良心,让良心知荣知耻,该荣的荣,该耻的耻;并让良心看守自己的言行,取荣去耻。“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不仅继承了传统道德,如历史上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而且包括了现代道德,如与国际主义一致的爱国主义,因此它丰富和发展了人类道德的基本内容。
最后是信念层面。“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实质上关涉到人的信念和理想。人生活在世界上有他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从而有一个精神支柱和寄托。一个人的信念和理想在根本上支配了他的道德和法律行为。“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表明,祖国是我们神圣不可侵犯的家园,是我们生命的所来之处,也是我们生命的所归之处。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的利益,可以牺牲个人的利益[25]。
第二,服务人民建功勋。“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是中华民族传统民本思想和党的宗旨在社会主义荣辱观中的集中体现。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改革的攻坚阶段,社会思潮纷繁复杂,价值观日趋多元,面对这一新形势,高举服务人民的大旗,必将产生正本清源、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良好成效。
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铸就了一脉相承、博大精深的民本思想。“民本”一词源于《尚书》的“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在古代中国,从盘庚的“重民”、周公的“保民”、孔子的“爱民”到孟子的“民贵君轻”、荀子的“君民舟水”,再到汉唐以来的形形色色的民本论,世界上没有哪个民族像我们这样拥有如此多爱民恤民的圣贤古训。这些思想经过数千年历史的涤荡、锤炼和发展,如今已经积淀为系统完整的政治文化传统。
中国共产党作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民本思想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特征和具体实践,实现了伟大的超越和创新。毛泽东反复强调:“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邓小平发自肺腑地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江泽民同志也多次指出:“我们党来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代领导集体进一步要求广大干部始终谨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这都生动体现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鱼水深情。
“为了谁”是价值观的方向问题,决定着价值观的基本取向。青年学生来自人民,理应服务人民,以人民的利益为根本的价值标准和价值取向。确立“为人民服务”的观念,也因此成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本质所在。当前,青年学生的价值观在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中,突显出对“自我需要”的张扬和对“自我发展”的追求两大特征,使得青年学生价值观更加趋于现实和理性。同时,现实化的趋向也容易使青年学生迷失方向、缺乏动力,甚至做出有悖人民利益、自私自利、自甘堕落的事情,这一点尤为值得警惕。
“依靠谁”是价值观的实现途径问题,决定着价值观的路径选择是否正确。中国近百年学生运动的历史经验已经表明,青年学生的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只有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紧密结合,才能生根、发芽、结果。当前,中华民族正处于社会百业兴盛、人民安居乐业的历史最好时期和实现国家和平崛起、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战略期,青年学生幸逢盛世,应当大有所为,也大有可为。人民是历史车轮的驱动者,是当代青年学生奋斗成才的动力源泉。任何脱离人民群众的个人奋斗,都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人民,既是抽象的,更是具体的。服务人民不是空喊口号,而是要付诸行动。当代青年学生要以为人民谋利益作为终生的奋斗目标,将对人民群众的满腔热情转化为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的不竭动力,扎扎实实做学问,认认真真学本领,掌握过硬的科学文化知识。同时,要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以社会为课堂,到农村去,到西部去,到改革开放的前沿去,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做贡献,让美好的青春在服务人民的创造中闪光[26]。
第三,崇尚科学谋发展。科学是人类对于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既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大领域,也涵盖科学知识和科学技术两大层面。在全社会倡导“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是几千年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的经验总结,也是党顺应时代潮流、承担历史使命的必然抉择。
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科学、为世界科技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和科技辉煌,将古代中国推向世界强国的巅峰。但到了满清中后期,中国开始落后了,特别是随着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渐陷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畸形社会的泥潭。卡尔•马克思在谈到近代中国这段由盛到衰的历史时,曾把其比喻为“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
忽视科学必然丧失方向,愚昧无知必然落后挨打。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曾提出过“科学和工业革命为何没有在近代中国发生”的谜题,并指出中国腐朽的封建政权无视世界科技发展的脉搏,使其失掉了科技强国的绝好时机,最终日渐式微。毛泽东也曾强调,近代中国的衰落有两大原因:一是社会制度腐败,二是经济技术落后。痛定思痛,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党的正确领导下,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已在一些重要科学技术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有些科技成果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国家发展的核心推动力。在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和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科技已成为发展中具有决定作用的力量。当前,我国正处于“十一五”时期的开局之年,这一时期将是我国深化改革、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也将是全面提高科学文化水平、推进科技创新的黄金时期。面对这一新形势,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为途径,以促进科技进步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龙头,积极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自主创新是第一竞争力,是科技进步的根本生命线。要从保障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着力开发核心技术,努力掌握自主知识产权,不断抢占科技制高点,完善自主创新的长效机制。与此同时,要时刻警惕邪教、伪科学、封建迷信等腐朽思想沉渣泛起,在全社会营造崇尚科学、热爱科学的良好氛围。要以《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颁布为契机,大力加强科技知识的普及工作,全面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养,形成“人人学科学、人人信科学、人人用科学”的有利局面,不断夯实国家推进科技进步和实现创新发展的群众基础。
青年是国家科技发展的重要生力军,也是科学知识传承的主要承担者。当代青年学生要倍加珍惜学习机会,消除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安得住心、耐得住寂寞,合理构建求学计划,刻苦学习科学知识,不断巩固专业基础;要倍加注重科学素养的锻造,积极培育科学理念、掌握科学思维、激发科研热情,并使之融入自己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之中;要倍加重视综合能力的全面完善,主动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提高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努力争做科技创新的推动者、科学知识的普及者和科学风尚的引领者,为实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迈出坚实步伐[27]。
第四,辛勤劳动美家园。“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的勤劳美德和社会主义劳动价值观的精辟概括。当前,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广大人民群众正奋力投入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事业中,形势催人奋进。为此,我们只有继续发扬辛勤劳动的优良传统,才能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征程,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始终保持着辛勤劳动这一传统美德。在极为恶劣的自然条件下,勤劳的中华儿女凭借双手披荆斩棘,辛勤劳作,在中国这片广袤而古老的土地上谱写了举世瞩目的中华文明。从《尚书》中的“唯日孜孜,无敢逸豫”到《左传》中的“民生在勤,勤则不匮”,从“天道酬勤”到“业精于勤”,无数的名言警句成为对这种伟大精神的生动写照。中华文明之光之所以薪火相传并历久弥新,也正是由于一代代华夏儿女用勤劳与智慧这两大法宝不断使自己古老的家园迸发出勃勃的生机与活力。
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来源,人类发展与繁衍的历史也是建立在人类改造世界的生产劳动基础之上。辛勤劳动,是具有共产主义理想的共产党人始终坚持和不断践行的高尚品格。建党之初,李大钊就曾说过:“人生求乐的方法,最好莫过于尊重劳动。一切乐境,都可由劳动得来,一切苦境,都可由劳动解脱。”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也曾指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给我们开辟了一条到达理想境界的道路,而理想境界的实现还要靠我们的辛勤劳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又多次强调辛勤劳动、艰苦创业的重大意义。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奋斗的历史,就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勤劳创造史。
辛勤劳动的历史传统绝不可丢,也绝不能丢。当前,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不发达的状况还没有根本转变,人民生活的富裕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无论是个人,还是整个国家民族都必须始终坚持辛勤劳动的美德,脚踏实地,兢兢业业,潜心工作,用扎扎实实的劳动和丰富的劳动成果,为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社会发展注入鲜活的力量。13亿中国人民的辛勤劳动与默默耕耘,必将成为中华民族腾飞的桥梁和阶梯。
青年是最具生命力和最富朝气的一个群体,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青年辛勤劳动,国家就能兴旺发达;青年好逸恶劳,民族就会衰败落后。青年学生要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正确看待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之间的差别,尊重一切劳动人民;要具有科学的职业观,敢于、善于和勤于立足平凡的工作岗位,通过辛勤的劳动创造不平凡的工作业绩;要具有理性的义利观,处理好奉献和索取之间的关系,努力在个人奋斗的同时实现社会价值。在全球化日益演进和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日益深入的新形势下,青年尤其要自觉抵制各种好逸恶劳思想的腐蚀,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堤坝,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建设美好家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巍巍大厦添砖加瓦。[28]
第五,团结互助促和谐。“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作为“八荣八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世世代代中华儿女身体力行的基本道德规范,也是集体主义精神的核心内涵,更是现实条件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立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的基本行为指针。在台海形势复杂多变的今天,也只有两岸人民团结一心,坚决抵制台独分裂势力,共同维护国家领土完整,才能早日完成几代中国人梦寐以求的祖国统一大业。
团结互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传统文化中关于人际关系的重要伦理规范。从伟大的思想家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从而奠定“友爱互助”的伦理思想基础开始,后来许许多多的思想流派又从不同层面对其进行了丰富和发展。“以宽厚处世、协和人我”、“兼相爱,交相利”、“协和万邦”等古语古训,都是对友爱互助这一古老而鲜活的民族精神的精辟阐发和热情讴歌。几千年中国历史发展的经验已经表明,精诚团结、和衷共济,是中华文明历经沧桑而日益繁荣的强大动力源泉。
中国共产党是传承团结友爱这一民族文化传统的优秀典范。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依靠人民大众的共同努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才取得了革命的最终胜利。陈毅元帅在谈到淮海战役时曾饱含深情地指出:“战争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新中国成立后,在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党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了共同的理想,沿着明确的目标,凝聚强大的力量,才使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正如毛泽东所指出:“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
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奇迹,团结就是创造。当前,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国内发展进入攻坚阶段的历史时期,中国的和平崛起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尤为需要凝聚13亿人民群众的力量共同奋斗。困难会促使人们团结起来。最近几年来,在灾难和难关面前,中国人民始终团结协力、众志成城,经受住了各种考验,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就是团结互助传统在新时期的集中体现。与此同时,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价值多元化的趋势日益明显,社会上出现了一些“以自我为中心、盲目追求个人私利”的极端个人主义倾向,这些不和谐的声音不仅违背了社会主义的人际关系准则,更损害了良好的社会风气,对传统的社会道德体系带来了冲击。
当代青年是在相对优越的条件下成长的一代,更应懂得美好的生活环境和良好的发展机遇来之不易,是建立在几代人团结互助、共同奋斗的基础之上。青年学生要处理好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把个人发展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结合起来,在集体的温暖中健康成长;要处理好个体化与社会化之间的关系,努力在个人奋斗中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要处理好个人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在个人发展的同时,努力帮助他人共同进步。青年学生要勇于承担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重任,深深扎根于群众之中,用自己丰富的知识、扎实的本领、开阔的心胸、高尚的品格,与广大人民群众一道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奋斗[2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