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历史已迈入21世纪的第六个年头。历经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社会方方面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社会的深刻变革,经济的快速发展,文化的互相激荡,对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产生了多方面影响。热爱祖国、积极向上、科学文明、团结友爱,是我们社会精神风貌的主流。但也要看到,不明是非、不知荣辱、不辨善恶、不分美丑的现象还大量存在,比如:对信念与实惠,奉献与索取,竞争与合作,效率与公平,社会责任与个人利益,向前看与向钱看,党性原则与市场经济原则等问题,许多人认识模糊,是非不清,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思想滋长蔓延;有的人见义不为、见死不救、为富不仁;有的人重金钱重实惠而轻名誉轻人格;有的地方假冒伪劣商品和社会丑恶现象泛滥猖獗等等。这些问题的出现和蔓延,对社会道德体系造成了冲击,对社会大众特别是青年学生产生了极为恶劣的影响,不仅败坏了社会风气,也严重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事实证明,没有健康的社会风气,没有良好的道德水准,一个国家的经济再发展,综合国力也强大不起来,更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奋进中的中国,不仅需要向世界展示物质文明建设的丰硕成果,而且也应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崭新的精神面貌。(www.xing528.com)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2006年3月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时语重心长地指出:“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年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1]
胡锦涛同志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导向鲜明,用语精微,寓意深邃,振聋发聩,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指导性和现实针对性,集中体现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彰显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体现了依法治国同以德治国相统一的治国方略,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优秀革命道德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使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进一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这一道德建设新标杆的提出,对于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年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对于转变社会风气、提升公民道德水平、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都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