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过对江苏省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现状的网上调查,分析了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今后加强江苏省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数据库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信息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图书馆作为提供信息服务的重要机构,其数字资源的建设成为其重要工作之一,尤其是高校图书馆,由于它的服务对象是高校的教职员工和校内大学生,为了满足学校的教学科研和师生学习的需要,高校图书馆应更加重视数字资源的建设,以满足广大师生的信息需求。
为全面客观地了解江苏省高校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建设现状,2010年11月和2011年3月,笔者主要通过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江苏教育网、百度搜索等网络,分两次登录江苏省各高校图书馆主页,对各馆数字资源的数量、种类等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调查,并对调查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在调查中,对部分高校图书馆主页中反映的数字资源不太清楚的,还进行了电话访问,以保证调查数据的准确性。
1 江苏省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的现状
1.1 调查统计说明
通过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江苏教育网、百度搜索等网站,我们查询得知,江苏省共有高校126所,其中本科院校46所,高职高专院校80所[1]。本次调查不包括本科院校中的军事、警察院校和民办院校,实际调查院校包括39所本科院校和55所高职高专院校。笔者在两次网上访问中,得出以下数据:在调查的39所本科院校中,能够有效访问的39所,占100%;在调查的55所高职高专院校中,能够有效访问的45所,占81.8%。共有10所高校图书馆无法提供有效访问,有的是学校主页打不开,有的是图书馆主页无法访问,有的是限制IP地址。由此可见,本次实际调查的江苏省高校图书馆上网率达到89.4%,充分体现了江苏省高校图书馆较高的信息服务能力。
表1 江苏高校图书馆数量统计表
1.2 调查统计结果
1.2.1 各馆引进数据库的的情况
表2 各馆引进数据库数量汇总表
(续表)
(续表)
从表2中,我们可以详细了解江苏84所高校图书馆引进的中、外文数据库的数量。根据表中统计,各高校图书馆引进的数据库的数量差异较大,可分为以下几个层次,引进60个以上的高校图书馆有10个,占11.9%;引进30~59个的高校图书馆有17个,占20.2%,引进10~29个的高校图书馆有32个,占38.1%;引进少于10个的高校图书馆有25个,占29.8%。同时,我们从表中也可以发现,211高校和省重点本科院校引进的数据库远远高于其他高校,而高职高专院校中,有25所引进的数据库少于10个,占高职院校总数的一半以上。
1.2.2 各馆自建特色数据库的情况
表3 自建特色数据库汇总表
(续表)
在调查的84所高校图书馆中,共建有145个特色数据库。根据表3的统计,自建特色数据库最多的是江南大学图书馆,有21个,其次是苏州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其中大部分本科院校图书馆都建立了本校师生的学位论文特色数据库,有的高校建立了符合本校学科特色或地方特色的馆藏数字资源。如江南大学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题特色数据库、中国矿业大学的矿业工程特色数据库、南通大学的张謇研究特色数据库[2]。从表中,我们也发现江苏高职高专院校中,只有7所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拥有自建特色数据库。
1.2.3 引进次数较多的中、外文数据库的情况
表4 引进次数较多的中文数据库
根据对江苏高校图书馆引进中、外文数据库的调查,大约有19种中文数据库被10个以上高校图书馆购买、引进。从表4的统计数据看,有8种中文数据库被引进40次以上,有18种电子数据库被引进20~40次。其中有76所高校图书馆引进了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占被调查高校的90%,另有79%的高校图书馆引进了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其次是超星数字图书馆、读秀学术搜索、CNKI和万方数据的学位论文数据库。
表5 引进次数较多的外文数据库
在调查的84所高校图书馆中,共购买、引进了外文数据库790个。从表5中统计的数据,我们发现有15个外文数据库被10个以上的高校图书馆购买、引进,被引进次数最多的是德国施普林格的Springer Link电子期刊和电子图书,其次是EBSCO host、CALIS西文期刊目次数据库(CCC)、Emerald数据库、EI-Engieering Village 2等外文数据库。(www.xing528.com)
2 江苏省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 整体规划不够,各校发展不平衡
目前,江苏省高校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建设尚未形成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协调发展,没有一个负责对各图书馆数据库建设实行整体部署和协调数据库建设多方参与者之间利益的权威机构,各个图书馆根据自身学校的学科需要、专业发展、购买能力、读者需求等来购买数据资源,这不仅造成了严重的重复购买,浪费不少经费,而且客观上造成了各馆数字资源建设的不平衡。因此,江苏各高校图书馆如何统一规则、优势互补、合作协调,建立完善的数字资源体系,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难题。
从调查的各校图书馆数字资源数量看,差距较大、发展不均衡。本科院校经费充足,数字资源丰富,尤其是“211工程”高校,11所“211工程”高校共引进中文数据库299个,平均每校27.2个,外文数据库492个,平均每校44.7个;其他28所本科院校,平均每校引进了19.8个中文数据库、16.6个外文数据库。而高职高专院校的数字资源严重短缺,45所学校共引进中文数据库345个,平均每校只有7.7个,只有23所学校图书馆拥有1~3个外文数据库。
2.2 数字资源重复建设现象比较严重
江苏各高校图书馆重复引进数据库的现象比较严重。以清华同方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重庆维普的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和超星数字图书馆为例,在本次调查的84所高校中,76所高校购买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占高校数量的90.5%;66所高校购买了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占高校数量的78.6%;同时购买经上两个数据库的高校有62所,占高校数量的73.8%;有64所高校购买了超星数字图书馆,占高校数量的76.2%。由此可见,江苏省高校图书馆购买的数字资源重复率比较高,这种重复引进,造成了高校图书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巨大浪费。
数据库自身建设重复,数据库生产商在数据库中收录的文献内容严重重复。以中文期刊为例,万方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中有关物理学科的期刊,其中万方期刊数据库中关于物理学的期刊有40种,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关于物理学的期刊有43种,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中有关物理学的期刊有61种,经过仔细对比发现,其中有22种有关物理学的期刊是以上三种数据库都收录的,重复率达到28%[3]。以外文数字资源为例,德国的Spingerlink与荷兰的Elsevier、Kluwen也存在大量重复的内容[4]。
2.3 引进的数字资源多,自建的特色数字资源少
据有关资料统计,至2007年初,我国国内的在线数据库为29.54万个,其中最多的是企业网站的数据库,教育、科研网站的在线数据库只有18900多个,占6.4%[5]。从调查的江苏高校图书馆拥有的数字资源数量和种类看,自建数据库数量在数据库总量中所占的比重比较小。本次调查的84所江苏高校图书馆共购买、引进中、外文数据库2207个,自建特色数据库145个,从数量上看,自建特色数据库只占数据库总量的6.2%。以自建特色数据库最多的江南大学和苏州大学为例,江南大学图书馆共有数据库86个,其中自建数据库21个,占数据库问题的24.4%;苏州大学图书馆共有数据库97个,其中自建数据库13个,占数据库问题的13.4%。自建特色数据库大部分集中在本科院校,高职高专院校普遍很少。
江苏高校图书馆的自建特色数据库不仅比重小,而且大部分的检索功能不够完善,还处在初级阶段,部分自建特色数据库不能提供高级检索功能,有的甚至没有检索功能。如有的高校图书馆的自建特色数据库在介绍时说是全文型的数据库,但真正查询时,它只支持关键词、主题、署名和文摘的初级检索,而且检索方式中只能使用基本的布尔逻辑运算符“not”、“and”和“or”虽然在检索界面上标有“高级检索”,但是笔者多次尝试,也未能成功。
2.4 宣传力度不大,资源利用率不高
高校购买、引进的数字资源一般学术性和参考价值都比较高,有的是一次性购买做馆内镜像,也有是年付费使用,定期更新升级的非永久馆藏,因此,要提高数字资源的利用率。但从调查情况看,结果不尽如人意。笔者访问了10所江苏高校图书馆的网站,其中在4家主页上无法找到各种数字资源的在线使用指南(本科院校1家,高职高专院校3家),这四家高校图书馆主页的新闻公告中也没有关于数字资源使用的培训通知或讲座。不少图书馆花大量经费购买了数字资源,却不重视后期的用户宣传和教育工作,没有定期的读者培训计划,从而导致这些数据库引进后少有人问津的现象。
数字资源利用率不高,还表现在一些重要的数据库点击率不高,下载量较少。以维普数据库为例,根据江苏(JALIS)网站上的有关数据。2006年,本科院校平均下载量为27.67万次,高职高专院校只有7800多次;2007年本科院校平均下载量为29.33万次,高职高专院校平均下载量只有1万多次[6]。以南京大学图书馆为例,总量达到105万篇的“北大法室”法律信息数据库,2011年上半年的访问量不到1000次,而British Periodicals Collection1(英国期刊数据库1)的访问量则不到60次[7]。其他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利用情况也不太理想,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2.5 大部分馆未实现数字资源整合检索
调查的江苏高校图书馆都购买、引进了多种数字资源,不少高校还自建了部分特色数据库,这些数字资源为高校师生提供了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但是,读者在查询多个数据库时,需要分别登录各个数据库、重复输入关键词或主题内容,不断变换检索策略和检索路径,浪费了不少时间和精力,造成了很大的不便。
在调查的高校图书馆中,只有少部分高校在馆藏资源整合方面进行了一定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从简单的链接整合、导航整合向更高层次的跨库检索整合发展,但由于各个高校图书馆的经费、技术、人才、设备等多方面因素制约,数字资源的整合程度和水平不尽相同,发展很不平衡。在本次调查中,只有12所本科院校图书馆实现了数字资源的跨库整合检索,满足了读者不用重复登录、一站式的检索。
3 加强江苏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的设想
3.1 加强全省高校数字资源的整体建设规划
资源建设规划是对资源建设目标、任务、方法、步骤等的明确规划,是进行资源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数字资源规划是数字资源建设工作的宏观指导,它为数字资源建设工作提供政策性的标准和规划。作为江苏高校图书馆协调、指导机构的江苏省高校图工委在制订全省高校数字资源建设规划时,要根据江苏省高等教育的发展和CALIS江苏分中心的要求,结合全省高校的总体状况,如学科建设、专业情况、图书馆经费等,明确数字资源建设的目标、程序、任务、建设重点、工作步骤等有关内容。在制订数字资源规划时,要遵循几个原则,第一,需求原则,对数据库的选择要立足用户需求,进行科学认证,考虑到各高校教学科研的实际需要。第二,特色原则,数字资源在内容选择上要有一定的特色,如地方特色、学科特色等,形成特色优势。第三,标准化原则,在数字资源建设中,要遵循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以实现数字资源的长期存储和数据交换。第四,共建共享原则。第五,安全性原则[8]。
3.2 加强校际合作,实现数字资源的共建共享
实现各高校数字化图书馆之间的共建共享,是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的必然趋势。要充分研究和学习借鉴国内外成功的图书馆联盟方面的经验,尽早构建“江苏省高校数字资源共建共享联盟”,并制订“数字资源共建共享协议”,协议中明确各馆的权利和责任、业务流程、利益分配和费用结算等内容,利用各高校图书馆的自动化网络开展资源共享活动,这样,高校的数字资源建设改变单一建设为集中建设,变封闭式管理为开放式管理,改变了以前的大而全、小而全的状况,避免了数字资源的重复建设,减少了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巨大浪费。
除了全省范围的共建共享,地区、行业间的高校图书馆也可以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江苏省内有关高校根据地理位置、学科专业状况,构建了多种形式、行之有效的校际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联盟,如南京城东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共享联合体、常州大学城图书馆文献资源共享联合体、镇江地区文献资源共享联合体、徐州市高校文献资源共享联合体等。
3.3 加强对网上免费数字资源的利用
通过现代化的数字技术和网络通信,我们可以及时从网络上获取各类文献资源,包括期刊文章、学位论文、会议报告、参考文献等全文或文摘类信息。国内外许多高校图书馆在其主页上开辟了“免费资源”栏目,对网上的免费资源进行了导航建设,将网上的一些有价值、适合自身需要的免费资源进行了搜集、加工、整理,并进行分类排列,以方便读者的查询。如麻省理工学院图书馆的主页上,以菜单方式组织了“虚拟参考馆藏”,并将经过选择的网络数字资源分成31个子目,涵盖了字典、百科全书、年鉴、专利、法律等各类资源。南京大学、东南大学、苏州大学、江南大学等高校图书馆的主页上收集了国内外各个学科、专业不同类型的网上免费数字资源,对他们进行了分类整理,建设了开放资源的导航,这不但补充了高校图书馆的数字资源馆藏,而且有利于校内师生的准确查找。
3.4 加强特色数字资源的建设
根据笔者调查,江苏高校图书馆购买、引进数据库比较多,而自建数据库比较少、质量也比较低。为此,各馆要加强特色数据库的建设,主要做好以下工作:第一,努力搜集具有自身特点和优势的数字资源。将本校教职工和学生的论文、著作、教参等资源,进行整理,建成相应的特色数据库,供读者检索、使用,各高校图书馆还可以结合专业特色、地方特色,建成具有本馆、本地特色的数据库资源。第二,加强对文献资源的加工。不管是本校师生的校内资源,还是网上的免费数字资源,都要注重对它们进一步加工、整理,形成一批质量较高的二次、三次文献,这不仅有利于充分揭示图书馆的馆藏文献资源,更主要的是为了有利于读者的有效利用[9]。第三,加强省内各高校图书馆在特色数据库建设上的合作。特色数据库由于是一个或多个馆共同建设,它不像购买的商业数据库那样受IP段的控制,更容易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也便于各馆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各馆应在全省统一规划下制订各自特色数据库的建设目标和内容,并规范建设的标准和数据记录、描述格式、存储、获取、传输的一致性,这样既可以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又可以增强特色数据库的兼容性[10]。
3.5 加强数字资源整合检索建设
数字资源整合不是简单的库链接或库集合,而是依据读者需要,把一些相对独立的资源系统中的数据内容、功能结构及其互动关系进行类聚和优化重组,建成一个新的、效果更好、效率更高的数字资源体系。就每一个高校图书馆来说,数字资源整合可以采用基于OPAC的信息资源整合和基于跨库检索的信息资源整合。OPAC系统是一种基于传统书目管理的整合模式,在高校图书馆众多资源中利用频率比较高,以OPAC系统为基础平台整合其他文献资源,其突出的优点就是让读者跨越馆内资源的局限,很方便地使用到馆外的文献资源。某个学科或专业的文献资源可能包含在多个数据库之中,而每个数据库又自成体系、各不相同,读者要完成某个课题的检索,往往要对多个数据库进行多次检索,很不方便,为此,基于跨库检索的数字资源整合就是通过建立一个统一的检索平台,实现一次性用户认证、不同系统之间的无缝链接、多种数据库同时检索,极大地方便读者对馆藏文献资源的利用[11]。
就全省高校图书馆而言,江苏省高校图工委要组织专家加强对数字图书馆的研究开发,通过江苏省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JALIS),创建江苏省高校数字资源虚拟共享平台,充分利用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整合各类信息资源尤其是书目信息和数字资源的整合,实现全省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的“一站式查询”,通过这个平台,读者可以通过远程访问,无缝获取馆内外的各类信息资源。
参考文献
[1] [2010-11-16].http://www.ec.js.edu.cn/jygl/xxmd/9858.shtml.
[2] [2010-11-16].http://202.119.47.5/JALIS江苏省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
[3] 陶慧卿.上海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分布及利用研究[D].中国优秀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知网)2010(1):64.
[4] 李咏梅,袁学良.论电子资源与纸本资源的协调发展[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9(4):51-56.
[5] [2011-3-2].http://it.sohu.com/20060515/n243244687.shtml.
[6] 苏坤.江苏省高职院校电子资源建设现状及发展策略.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57.
[7] [2011-3-2].http://lib.nju.edu.cn/resource/resource_zhongwen.php.
[8] 习卫妮.我国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的调查研究.中国优秀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知网)2008(11):31-32.
[9] 沈嵘.技术联盟: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新方向.图书情报工作,2010(5):73.
[10] 黄晓斌.我国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的现状、问题和对策.情报科学,2007(5):787-788.
[11] 陈平殿.海南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图书馆学研究,2010(10):4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