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馆员制度在高职院校图书馆中的运用和发展
摘 要:学科馆员在高职院校教学科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高职院校因教学科研、图书馆自身发展和读者深层次服务等需要,有必要实行学科馆员制度。文章分析了高职院校实行学科馆员制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提出了加强学科馆员制度的有关措施。
关键词:学科馆员制度;高职院校图书馆;措施
1 引言
学科馆员(Subject Librarians)是指具备某个学科的专业背景知识,对图书馆拥有的各种文献信息资源比较熟悉,了解所联系学科、专业的教学科研情况和读者的各方面信息需求,并懂得如何组织和传播信息,从而有针对性地为教学、科研提供深层次服务的图书馆员。所谓学科馆员制度,是指高校图书馆(或专业图书馆)根据馆员的专业知识背景和实际能力,指定馆员与对口院系建立密切联系,负责向图书馆提供所联系院系的教学科研动态和信息需求,参与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并为相关读者提供全方位学科信息服务的一种工作制度[1]。
学科馆员最早出现在上世纪50年代的美国。1950年,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图书馆开始实行分馆制,把图书馆分为4个分馆,设置专人负责各分馆的馆藏资源建设,这些人就是最早的学科馆员[2]。1981年,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图书馆率先实行学科馆员制度,当时称之为“跟踪服务”(Track Service)。不久,美国俄亥俄大学图书馆推出了“网络化图书馆员免费导读服务”(Network Librarian and Free Guide)。随后,加拿大和西欧等国家的部分研究型大学图书馆也开始推行学科馆员制度。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信息素质教育的普及和推行,国外高校的学科馆员制度得到了迅速发展。
我国的学科馆员制度起步较晚。1998年,清华大学图书馆根据自身的实际,率先在全国推行学科馆员制度,选择了参考部的14位馆员对口联系相关的院(系),清华大学的学科服务从“立足需求、用户教育、为教学科研提供全程配套服务”三方面出发,提出学科服务应贯穿于学校教学、科研、学生学习的全过程[3]。随后,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大学等高校图书馆也相继实行了学科馆员制度,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效,但由于起步较晚,学科馆员制度的完善程度上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2 高职院校实施学科馆员制度的必要性
2.1 服务学院教学科研的需要
高职院校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其教学、科研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人才的培养质量。实施学科馆员制度,一方面,有利于推进学院的教学改革、学科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学科馆员作为图书馆与系(部)之间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可以深入各学科、专业了解其文献信息资源的需求,为学生拟定学习参考书或参考文献,有针对性地搜集、整理、开发学科、专业所需的文献资料,从而促进学科、专业的发展[4]。另一方面,有利于推动学院的科研工作。通过实行学科馆员制度,学科馆员必须经常性地深入系(部),与教师保持联系,并融入科研一线之中,参与教师科研的过程,无论是开题立项阶段,还是研究中期,以及研究后期成果验收颁奖,甚至在研究成果公布后,学科馆员都可以及时有效地为他们提供各种帮助,从而促进教师科研的开展和水平的提高。
2.2 图书馆自身发展的需要
图书馆的发展首先在人,据美国图书馆的一项调查发现,在图书馆所发挥的作用中,图书馆员这一项的因素占75%,一流的图书馆必须要有一流的馆员队伍。通过实行学科馆员制度,选拔一批高素质的图书馆员对他们进行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信息服务水平、与系(部)的沟通能力,从而培养一批高素质、高水平、具有创新和奉献精神的学科馆员,提升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其次,图书馆自身的发展还在于馆藏资源的质量及其利用。学科馆员制度的实施,一方面通过学科馆员与系(部)的联系,能及时了解各学科、专业及其师生的资源需求,使图书馆在采购时做到有的放矢,用较少的钱购买师生实际需要的纸质和电子资源。另一方面,学科馆员通过运用自己所掌握的学科、专业知识和图情知识,向有特殊需要的师生读者提供有针对性的专业文献资源,并及时宣传图书馆新增加的文献信息资源,以促进馆藏文献的充分利用。
2.3 深层次服务读者的需要
服务至上是图书馆的工作理念。高职院校图书馆面对各学科、专业的教师、科研人员和广大学生等大量读者,他们希望通过方便、快捷、有效的方式从图书馆获得更全面、更具个性化、深层次的文献信息资源。实行学科馆员制度,各学科馆员通过与各院(系、部)及其师生的对口联系,可以及时、准确地了解他们的意见、建议,建立一种对口、专门联系,并能针对各学科、专业的文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加工,为教学科研提供科研选题、情报收集与跟踪、定题咨询等服务,从而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3 高职院校实施学科馆员制度面临的困难和采取的措施
3.1 面临的困难
第一,专业人才缺乏。目前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工作人员的知识水平、学历层次普遍偏低,他们中的不少人是通过一定的关系或照顾本院高层次人才的亲属进来的,只能在图书馆从事一些简单、技术含量低的工作。学历较高、受过专门培训的馆员很少,具有一定的专业背景和图书情报类专业学历的馆员更是凤毛麟角。如笔者所在学院的图书馆,25名工作人员中,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只有10人,占40%,其中图书馆情报类专业(含后来继续教育取得)的只有3人,占总数的12%。绝大部分高职院校图书馆的人才现状与学科馆员的素质要求相距甚远,这是制约高职院校落实学科馆员制度的主要原因。
第二,制度建设不够完善。完善的学科馆员制度,是图书馆开展服务的重要保证。目前,我国虽然有部分高职院校图书馆实施了学科馆员制度,学科馆员也开展了一些活动,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总体来说,效果不明显,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制度不完善,缺乏一套促进这项工作的制度体系,主要包括学科馆员的选拔聘用制度、学科馆员的培训与考核制度、学科馆员参与学科与专业建设的的绩效评价制度等等。
第三,经费比较紧张。高职院校相对本科院校而言,图书馆的经费严重不足。图书馆要建立一套重点学科或专业所需的专业信息数据库,满足师生读者教学科研等个性化、深层次的信息需要,需要花费不少的经费,而且一旦购买,就必须确保其连续性,而高质量的专业数据库的价格不断上涨。经费不足严重制约着高职院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和学科馆员的深层次、高质量的服务。(www.xing528.com)
第四,学科馆员的地位偏低。长期以来,高职院校图书馆作为学院教学科研的辅助部门,地位较低,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资、福利较之教学、科研一线的教职工也偏低,图书馆的工作客观上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这严重影响了广大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也是导致图书馆难以引进高层次人才、馆内高素质人才不断外流的重要原因。
第五,学科馆员与对应学科联系不够。随着现代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不少师生平时很少到图书馆查阅书刊,他们的教学科研活动基本依赖于网络信息,感受不到图书馆的现实和长远作用。高职院校的一些重点专业、课程建设往往主要由系(部)领导负责,部分骨干教师参加,他们并不主动与图书馆的学科馆员联系,寻求帮助和支持。一些已经实施学科馆员制度的高职院校,学科馆员的工作也很难真正融入到系(部)的教学科研活动中,发挥其应有的服务功能。
3.2 采取的措施
第一,各级领导高度重视。高职院校图书馆成功实行学科馆员制度,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是关键因素,因为学科馆员制度的实施,需要人力、财力及其他隐性因素,这些图书馆自身无法解决,必须靠学院的大力支持。同时,图书馆要加强与系(部)的联系,主动向系(部)的领导和教职工介绍学科馆员制度的基本内容及其作用,以及图书馆期望服务学科、专业建设的愿望,引起各系(部)的重视,争取他们的支持和配合,从而推动学科馆员制度的真正实施,并发挥其为学院教学科研服务的重要作用。
第二,建立高素质的学科馆员队伍。学科馆员队伍是实施学科馆员制度的基础和人才保障。首先,做好学科馆员的选拔和聘用。根据学院各学科、专业的情况,对照学科馆员的资格要求,从现有图书馆工作人员中进行公开招聘,录用一批基本符合学科馆员条件的馆员为学科官员。其次,加强对学科馆员的培训和后续教育。学科馆员录用后,图书馆要采取多种方法对他们进行培训。一是加强个人品质和职业素养的提高,要做好学科馆员的思想教育工作,培养他们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充分尊重人性、理解读者,耐心、细致、热情地为广大师生服务。二是加强图情知识的培训,组织他们参加培训班或外出进修,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图情基本理论水平、专业文献资源的开发和信息服务能力。三是加强对口学科专业知识的学习。鼓励他们自学对口学科的专业知识,要求他们主动到院系向教学科研骨干学习,参与院系的教学科研工作,了解和熟悉对口学科研究的最新进展和成果。四是不断提高英语和计算机应用方面的水平。在现代信息化时代,英语和计算机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学科馆员要加强这方面的学习,放眼世界,了解计算机方面的最新成果,为对口学科、专业提供更优的信息服务。
第三,创新服务模式和内容。创新服务内容和形式是学科馆员提升服务质量的重要途径。在服务形式上,学科馆员要积极渗透教学科研和读者,主动为学科、专业建设服务[5]。学科馆员主动关心对口学科、专业的教学科研工作,参与教学计划、人才培养目标的制订和教学研讨活动,及时选购适合学科、专业建设的各类文献资源,为对口学科的师生开展教学科研和学习提供及时、高效的服务。在服务对象上,坚持普遍读者服务与特殊对象服务相结合。普遍服务是学科馆员为对口学科的师生普遍开展的常规服务,以满足他们共性的信息需求。特殊对象服务即重点服务,是学科馆员面向学科带头人、专业骨干提供的深层次、个性化服务,向他们提供学科最前沿的发展动态和科研状况,对学科信息进行比较、分析、提炼,供他们研究和利用。在服务模式上,建立网上学科馆员服务平台系统,创设学科馆员的网络信息服务环境,这样学科馆员与对口学科师生的联系,除了面对面的交流服务,还可以使用电子邮件、BBS、Blog、虚拟交流等[6]。在服务内容上,打通资源与服务的通道。学科馆员要向对口学科的师生广泛宣传和推介图书馆及网上的各种资源,揭示和解释相关的服务系统和各类信息工作,如网络参考咨询、文献传递、馆际互借、跨库检索、科技查新等,并根据学科、专业的建设需要和师生读者的特定需求,整合、重组所需要的文献信息资源,使信息资源、信息工具和服务系统得到科学、有效的利用。
第四,提高学科馆员的地位和待遇。实施学科馆员制度,真正发挥学科馆员的作用,必须明确学科馆员在学校的地位,给予他们公正、公平的待遇。学科馆员承担着为所联系的学科或专业提供师生学习、教学科研等方面的信息资源,他们为此做了不少面对面、一对一的有关教学科研的咨询解答和深层次、个性化学科与专业文献信息服务,这样的工作都应该属于教学、科研的范围,他们理应跟系(部)的教师一样,属于教师编制。在美国,现在有80%左右的高校将图书馆员列入教师编制,并给予相应的地位、待遇[7]。图书馆的学科馆员应该有别于图书馆的其他工作人员,他们应该归入教师编制,在聘任、职称晋升、工资待遇等方面,享受与其他教师同等的地位和待遇,从而提高学科馆员工作的积极性,更好地推动学科馆员制度的实施,促进学院的教学科研工作。
4 结语
高职院校图书馆实施学科馆员制度,是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将进一步促进图书馆与各系(部)的联系与交流,推动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深入,提高馆藏文献资源的利用率。通过实施学科馆员制度,有利于推动学科、专业建设,特别是示范性专业建设,有利于满足广大师生对文献信息专业化、个性化、特色化的需求,有利于提高图书馆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我们坚信,在现有条件下,建立和实施学科馆员制度,将更加有利于促进高职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强,学科馆员与大学图书馆知识服务研究[D].中国优秀论文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知网),2010(12):12.
[2] 关继舜,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实施策略探讨[J].图书馆论坛,2010(2):158.
[3] 邵敏,清华大学图书馆学科服务架构与学科馆员与学科官员建设[J].图书情报工作,2008(2):11.
[4] 彭艳,对学科馆员工作职责和发展定位的思考[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6(5):97-98.
[5] 许军林,渗透·互动·个性化——Lib2.0时代学科馆员学科服务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0(17):87.
[6] 钱莉,图书馆第二代学科馆员的定位与服务模式创新[J].图书馆学刊,2011(1):33-34.
[7] 石翠莲,中国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现状研究[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1(1):7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