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建设“理解文化”,加快“内涵发展”

建设“理解文化”,加快“内涵发展”

时间:2023-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建设“理解文化”,加快“内涵发展”文化是学校发展的基础和保证,也是一所学校特性的反映。

建设“理解文化”,加快“内涵发展”

建设“理解文化”,加快“内涵发展”

文化是学校发展的基础和保证,也是一所学校特性的反映。上海平乐中学在全面、全程、全员研究实施理解教育的同时,注重校园“理解文化”的研究与建设,包括理解环境文化、理解精神文化和理解制度文化的建设与研究。通过校园“理解文化”的研究与建设,形成了一种平乐师生共有的价值趋向和目标追求,逐渐形成共同的教育愿景,从而保证了平乐中学在理解之路上走向成功。

上海市平乐中学,是上海远郊一所普通的中学;三年前,不甘教育寂寞的平乐人,在华东师大教授熊川武博士的悉心指导下,从教育的内容到教育的理念与教育的行为方式,从隐性课程到显性课程,大胆地进行教育改革,让教育从文本回归到人本,从理性走到教育的理性与人性的融合,让教育走向理解的教育,更符合人的生命发展的规律性,这就是平乐的理解教育。三年过去了,平乐迅速由一所薄弱学校逐步走向上海市先进学校行列,被上海市教委有关领导认为是“为上海加强初中建设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当我们透过成功表象看本质时,我们发现,决定平乐过去、现在和未来发展的最重要因素是三年的教育改革过程中沉淀下来的平乐人的精神与平乐文化,这种文化带有深深的理解特征与平乐痕迹,我们谓之为“理解文化”。

一、学校“理解文化”的内涵与功能

教育其实是一种文化活动,其功能在于“文化传递”和“文化创造”。在我国,战国时期的《易传》中有“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后世所理解的“文化”就整合了这两个短语的意义,视“人文化成”为“文化”;在西方,从“文化”(culture)一词的来源看,它原本就有耕作、培养、教育、发展、尊重的意思。所以,我认为,学校文化是学校进行教育改革的“背景”与源泉,是教师教育与教育学生的“土壤”。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要进行的教育改革,同时也是学校文化的转型,是对学校“文化土壤”的改造。所以,具有学校个性特征和现代教育思想的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发展的基础,也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土壤”。

在我们的理解教育中,“理解是处于特定环境中的教育主体借助交流在认知、情感与行为上实现人的生命意义”。我们认为,教育过程是一个理解过程,人在理解中成长,理解是人的生命意义的表现。

另外,从教育学这个角度看,理解不但是情感的,也是认知的;不仅是教育的目标,也是教育的手段;是教育的常规,更是教育的创新。在我们的研究过程中,根据我们的理解,以及现代教育理论、哲学解释学,我们将理解教育定义为:教育的主体在教育过程中通过交流、活动,让教育主体的主体性和主体间性都得到合理发挥,从而理解他人、理解自己、理解认知对象,使教育主体的生命意义得以实现的过程。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理解教育彻底抛弃了“教师中心说”,教师也从教育的精神和知识权威的神坛上走了下来。教师是教育的主体,但其主体性发挥不仅仅受到其自身认知结构与精神世界的影响,还必须要与其面对的学生的主体性保持理解、通融,最后消除在认知、情感、行为上的自我及相应误解,达成共识。理解教育将学生从“被知识灌输的对象”中解救出来,学生成了认知和情感发展的主人,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指导性主体的作用,更注重教育主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主体间性作用)。

我们用这种先进的教育思想改变了平乐人原有的传统的教育思想,进而使之成为一种师生共有的价值趋向和目标追求,并沉淀为平乐的一种文化与精神。这种文化具有深深的理解特征与平乐痕迹,我们就谓之平乐的“理解文化”。这种文化的形成不仅仅对未来平乐人起教育与导向作用,为未来平乐的持续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而且,在这种文化的形成过程中,也教育了在校的所有平乐人。另外,由于我们的“理解文化”是在具有生成性与生命性的理解教育思想指导下,由师生共同来创造的,故它同样具有生成性与生命性。

二、学校“理解文化”的建设

三年来,平乐努力建设具有“理解”理念的学校文化,主要包括理解环境文化、理解精神文化和理解制度文化三个方面。

1.将理解教育内化为我们的精神家园(www.xing528.com)

学校“理解精神文化”建设是学校“理解文化”建设的核心,体现着学校文化的方向和实质。让“理解教育”思想内化为平乐人自己的教育理念,再外显为平乐人的教育行为方式,并在实践与研究中沉淀为学校的“理解文化”。这是平乐发展的过程,也是平乐发展的一个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实行学习化管理,并主要通过如下一些策略来实现。(具体策略请参见本书《教育研究文化助推教师专业成长》一文)

三年的学习化管理使广大教师超越了传统的教育观,懂得了理解教育的实质就是要体谅、尊重每一个学生,平等地对待、欣赏所有的学生,诚心诚意地去帮助他们、鼓励他们、感化他们,让每一名学生在平乐健康地成长。学校由此形成了学校“理解文化”——理解学生,教在心灵;理解教师,勤学奋进;理解自己,塑造人生

2.建设具有“理解教育”特征的学校环境文化

“理解环境文化”建设是学校“理解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的支柱。学校“理解环境文化”作为一门隐性的课程,每天、每分、每秒都教育着周围的人。在平乐校园与社区连接的大道二侧,我们布置着多幅以优美画面为背景的理解诗句,如“拳拳父母心,毋忘高堂情”等。在平乐校园里,我们在显要位置分别布置着“理解教育”的锦言、师生“理解歌”、以理解为主题的雕塑等。在学生的主要活动区域,挂起或竖起了由学生自己书写的诸如“教师教我不容易,莫将教诲付东流”;“熟读精思诚可贵,标新立异价更高”等书画作品。在教师的主要活动区域,展示了很多教师们自己书或画的条幅和画,如“为师不忘童年梦,常与学生心比心”等理解教育格言。同时,我们创设各种文化设施,开辟了阅报栏、黑板报、图书室、阅览室、团队活动室、校史展览室等思想、文化教育阵地;悬挂张贴名人、名言挂图、展出学生书画作品;开辟图书角、外语角、知识长廊;分班级建设小绿地、小花池、小植物园等,使学校的每堵墙壁、每块绿地、每个角落都成为会“说话”的教师,使学生随时随地受到感染与熏陶,以和谐、优美无声的环境表达着师生以及人与环境的理解。

3.建章立制,加强学校制度文化建设,有序推进学校改革

我们认为,学校理解制度文化由三个方面组成,其一,就是具有理解理念的学校规章制度(法治)。三年来,我们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理解教育”理论,建立、健全学校的“法典”。其二,我们以“理解”作为学校德治的基本策略,推动学校管理由单一管理向综合管理迈进。其三,学校形成了学习化管理。

4.建设学校理解道德场,让理解伴随师生成长

所谓理解道德场就是由师生、家长、社会共同营造的理解型德育场。可以是有型的,也可以是无型的,但始终弥漫在校园内外,影响着师生的成长历程。一是理解道德体验场。如学校设有“心海”信箱,让遭受误解的学生有说话的地方;学校建有理解室,接受学生的宣泄、倾听学生的苦衷、引导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等。二是理解道德传播场。这里特指学校有目的地进行理解教育知识传播。如组织学生利用班会课、集会等阵地对理解教育进行辩论;组织学生学习吟诵理解歌;组织“理解教育”征文活动等。三是理解道德实践场。理解道德实践场是指按照理解道德规范行事的一切校内外活动,让师生在实践中体验理解……“理解,对我们来说,正从陌生走向熟悉”(学生语)。如今,整个校园充满着学生理解教师、教师理解学生,进而达到自我理解的浓浓文化氛围。

从平乐的发展与三年的理解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当先进的教育思想经过师生的实践与研究成为自己的教育理念,进而发展为他们日常的教育行为方式,在这个过程中,这种理念与行为方式逐渐沉淀为学校的文化与精神,这样学校与其中的人才真正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2004年5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