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校长来到一所学校往往有三种做法:一曰推倒重来,在废墟上重建;二曰萧规曹随,一成不变;三曰研究反思,继承发展。很多新校长为了彰显自己的个性与才能,上任之时,就是重新开始之刻,也就是说,一切推倒重来,在废墟上重建。这是注定会失败的!本文将从文化角度来论述这个观点。
教育部长袁贵仁先生认为:“所谓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说到底都是文化育人。”袁部长这里所说的文化当然是指学校文化,而学校文化就是学校教育主体在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实践中逐渐共同创造生成的体现时代特征和社会进步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及其活动的结果等,并以具有学校特色的精神形式、制度形式和物质形态为外部表现影响和制约着学校教育主体的活动方式、精神面貌与文化素养的发展。
由此,我们不难得出,学校与学校师生的发展之基础是学校文化。而一所学校的学校文化不是随着学校的诞生而突然形成的,而是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在教育实践与管理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体现了一代人的核心价值观、学校人的精神状态等等。同样,从上述论述中,我们也不难得出,学校文化不是僵死的文化,而是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随着学校教育主体的变化而变化的。
由于校长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领导者,是学校教育管理的主要制订者与执行者,是教育教学的参与者。所以,校长对学校文化的形成,必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样他也是学校文化发展的领导者。“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我的理解是:一位好校长必然能引领全校师生在教育实践中形成一种先进的具有本校特点的学校文化。
一位想有所作为的校长,一定希望在学校教育教学、教育管理过程中充分体现自己的教育思想,并希望通过这种思想的引领和自己的管理形成全新的学校文化。我认为,这是无可厚非的,也是校长应该作为的。但我们青年校长应该清醒认识到,原有的学校文化犹如“水”,而我们校长却如船长,如果不理清“水”脉,胡乱驾船行驶,必然会覆舟。
近十年我担任过四所学校校长,我的体会是,发展学校文化是学校、学生、教师发展之根本和基础。作为青年校长,若想有所成就,则必然要重视学校文化的发展;但与此同时,我们要做尊重学校传统文化和创造这种文化的人。
学校文化具有开放性与生成性等性质,这种性质应该由先进的教育思想引领,但其源头是学校原有之文化,学校原有文化反映了一代乃至几代人前赴后继、薪火相传奋斗之精华,这种文化扎根在学校每个人的心里,反映在学校每一垛墙、每一块地板上。所以,当一位新校长接任一所学校时,一定是用新的符合时代要求的价值标准去分析传统文化,吸收并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改革已不合时代潮流的旧文化,在一段时间内与曾经创造传统文化的学校人一起逐渐形成一种源于传统的、与时代发展合拍的新学校文化,让学校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www.xing528.com)
在这样的过程中,我发现不少青年校长往往注重静止的学校文化,吸收其优点为新文化奠基,却忽视了创造优秀传统文化的人,具体表现为:否定以老校长为代表的一批人,为自己发展做舆论准备;忽视创造传统文化的人的存在,我行我素;不注重对大多数教职员工的引领而由少数人开启文化发展之路,等等。
我们知道,学校文化是由学校人创造的,也必然是由学校人完成发展。校长虽然在这样的文化发展过程中起着引领者的作用,但校长的这种引领若没有学校教职员工的实践,学校文化从根本上来说,是不可能完成其发展使命的,这必然意味着:这样的学校也不可能得到发展。
上海市亭林中学经过几十年、几代人的努力形成了体育特色教育。我们若做个价值判断,这就是亭林中学教育文化的优秀部分,因为人的发展之本就是体格发展。2006年,我来到亭林中学,年龄上我已走向中年,但对亭林中学来说,我是新兵。在开始的几个月中,我研究亭林中学文化历史,深入师生中参加体育活动,在与大家的交流中,在各类活动的体验中,根据学校的发展方向、学生的精神需求和社会时代的发展方向,我终于与亭中人一起提出了全新的体育理念“享受体育,让生命更美丽”。在这种理念支持下,全校师生在教育实践中形成课程、提炼思想、开发策略,亭中的体育特色得以彰显,而且带动了学校内涵与外延的发展,不仅得到了来校专家学者的肯定,而且为全校师生所欢迎,一种全新的体育文化由此诞生。
由此,我更深刻地认识到,学校发展必然是由学校文化发展引发的,而发展学校文化首先要做到尊重学校传统文化,更要尊重创造学校文化的人。
(2009年4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