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已深,疲惫不堪的我竟然毫无睡意,一人独坐在静谧的书房内,回想着白天朋友间的教育对话,内心无法平静。
一位朋友谈到,他女儿考取上海中学时的理想是:将来一定要做教育部长!命令所有的校长不准补课,命令所有的学校不准强迫学生做那么多的练习,让她的师弟师妹在学校享受快乐的学习生活!
另一位朋友则谈起他即将参加高考的女儿:让她考师范,她“死也不肯”,原因只有一个,教师太苦了!
……
想到这里,我不禁自问:如今的教育怎么了?对于痴情于教育的我来说,教育应该是美丽的!教育应该是让人幸福的!
20多年前,16岁花季少年的我,带着对教育的憧憬进了大学。教育在我懵懂幼稚的心中是如此的美好。
教育是公平的:不管是有权的人,还是平民百姓;不管是有钱的,还是贫困的……通过教育都可以上大学。教育可以使人变得有修养、有知识、有能力;教育使小山村的少年透过书本看到外面精彩的世界……
之后,做了教师,我渐渐领悟了教育的另一层意义。
教育不仅仅是为了进大学,教育也不仅仅意味着知识与能力,教育可以使空虚贫贱的精神变得充实丰富,可以使虚伪卑鄙的心灵变得真诚高尚,可以使单调乏味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
而立之年的我,开始窥视教育的圣殿。
原来在古希腊的词典里,教育就是一种闲暇,就是在闲暇的时候,人们通过交流和独思,智慧由此产生,文明从此发展与延续。
原来在我们孔圣人那里,教育成了一种闲情逸致的生活:“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到了杜威那里,他所倡导的也是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我们的学生在“做中学”。
……
原来,教育不只是背着苦涩的定义、公式,不仅仅是反反复复地做着无聊的试卷,更不能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教育还有如此美丽的世外桃源。
不惑之年的我,真正走近教育的理想。
我知道了,上帝造就的人都是千差万别的,由此注定了教育就是为了让人的千差万别得以发展,从而形成一个万紫千红的世界。
我知道了,人的学习不仅是被灌输,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自我的“图式”。当外面的经验与此“图式”相联系时,人就会通过“顺应”、“同化”、“平衡”来实现原来“图式”的发展。所以,我明白了,教育更多的是人的自我发展。
我知道了,一个人自从来到这个世界,只被世界理解了一点点,更多的是被误解着,教育其实就是一个理解的过程,让我们每个人,不管是陌生的还是熟悉的,不管是年长的(如老师)还是年少的(如学生),都应该进入彼此的世界,了解他人的“视界”,从而相互理解、自我理解,让人真正走向生命的辉煌,奏响幸福生活的华彩乐章……(www.xing528.com)
所有这些,让我由衷地感叹:教育,人幸福生活的起点与过程!
然而,面对现实,我顿悟,我深爱的教育已经不再那么美好,我们的学生开始不喜欢我们的教育。
我为教育而痛!
君不见,分数几乎成了教育的代名词!教育的目标是什么?一位国内知名的博士校长如是说:教育的始点与终点是教学质量(分数)!为了这个分数,妈妈的胸怀不再宽广;为了这个分数,老师只能“横眉冷对”;为了这个分数,校长千方百计;为了这个分数,幼小的心灵在流血,天真的童年在消逝!
我们虽无奈,但我们是教师!让教育成为学生幸福生活的起点与过程是我们的天职!
平乐中学,一所并不起眼的中学,几年来,我们的教师与学生在这分数的浪潮中努力寻找着学习的快乐,尽管我们的努力离教育的理想还那么遥远!
我们的平乐正走向充满爱与理解的学习型大家庭!
我们的很多孩子开始享受他们希望的学习生活!
作为校长,一名痴情于理想教育的校长,虽然我很渺小,但有责任要让平乐的教育成为师生幸福生活的起点与过程!让孩子们不再怨恨教育……
我盼望着苏霍姆林斯基笔下的教育场景重现:孩子们在操场上嬉戏,在旷野里露宿,在野外炊事,在自建的夏令营里生活,在自己栽种的葡萄架下采摘着果实,在凉亭下做着家庭作业,在野外的新鲜空气中看书讨论……
我坚信:教育应让人幸福!教育是人幸福生活的起点!
这是我2006年5月的一篇教育日记。通过这篇日记,我想要说:今天中国的教育对大部分师生来说有“三累”:身累、脑累、心累。所以,中国师生这个群体成为中国人群中起得最早、睡得最晚的一个群体,当然他们几无幸福可言。而教育从本质上来说,应该是让人幸福的,也是人幸福生活的起点。
为什么呢?
我们知道,人类的幸福主要反映在物质与精神层面。在人类的物质生活得到一定保证的情况下,其幸福主要反映在精神层面。这种幸福就是人的心理欲望得到满足时的一种状态,也是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对生活的满足感,感到生活有巨大乐趣并自然而然地希望持续久远的愉快心情。所以,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与环境下、不同的人在同一时间与地点,他们是否幸福与幸福程度是不同的。有些人在艰苦的环境里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并感受到了幸福,而有些人在富足的条件里终日碌碌无为而不会有幸福感。
对于什么是教育,国内外很多名人根据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文化背景从社会性和个人角度给出了数以百计的解释,我这里选用比较近的、现在通用的一种定义,这是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教育研究报告中的说法:“教育是保证人人享有他们为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尽可能牢牢掌握自己的命运而需要的思想、判断、感情和想象方面的自由。”从这句话的定义中,我们不难看到,“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而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蔡元培)。如果我们的教育能做到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和蔡元培先生提倡的这种要求,学生们就能根据自己的爱好,在教师的帮助下,由学生个体自我设计、自我选择、自我构建、自我评价,实现自我能力与人格的发展。这样的教育就能满足学生的心理欲望,从而表现出幸福的状态。
所以,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让人幸福的。而我们的学生一旦根据自己的爱好与兴趣,在教师的引领下,把自然人所固有的或潜在的素质,自内而外地引发地出来,成为现实的发展状态,就为自己幸福的人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与可能!所以,教育也是人幸福生活的起点。
(2006年6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