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论地方合并大学的跨越式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论地方合并大学的跨越式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时间:2023-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笔者认为,地方合并大学必须抓住机遇、审时度势,在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的同时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抓好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工作,才能够加快发展步伐,增强办学实力,保持发展后劲,实现永续发展。规模并不决定大学的水平,仅有规模的扩张不能算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论地方合并大学的跨越式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论地方合并大学的跨越式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三峡大学 张 朔

在我国高教管理体制改革的浪潮中,一批合并组建的地方综合性大学应运而生,成为地方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亮点。但是,如何实现地方合并大学快速和健康持续地发展,是需要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地方合并大学必须抓住机遇、审时度势,在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的同时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抓好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工作,才能够加快发展步伐,增强办学实力,保持发展后劲,实现永续发展。

一、大学跨越式发展的本质内涵和实践启示

跨越式发展本来指一种国家经济发展模式,在经济学上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落后者对先行者走过的某个发展阶段的超常规的赶超行为。“跨越式发展”的概念来源于新经济增长理论。西方经济学家(罗斯托)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经济“起飞”(“起跳”、“跨越”)的概念,经合组织的专家(麦迪森)和世界银行总结了韩国快速追赶发达国家的模式以后认为,落后国家有可能追赶先进国家,实现“跳跃”发展。

跨越式发展的本质是落后者对先进者的赶超,这种发展模式同样适用于大学的发展与进步。这在中外高等教育发展史上,是不乏其例的。英国的沃里克大学是国外大学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典型。沃里克大学成立于1965年,建校时仅有60名教师、450名学生。校长格里菲斯坚守“追求卓越”的理念,敢于突破教学型大学的束缚,走“规模不断扩大的研究型大学之路”,将“企业家精神”熔铸于办学思想之中,学校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到1999年,沃里克大学已有教职员3800多名,在校生15000多名,其中研究生5100多名、留学生2338名。在英国政府的高等教育评估中,沃里克大学一跃连续几年进入英国100多所大学“排行榜”的前10名。原华中理工大学(现华中科技大学)是我国大学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代表。该校的前身是于1953年成立的单科性的华中工学院,在70年代后期以来的20多年里,在朱九思、杨叔子、周济等几位校长的领导下,学校采取了走综合化道路、产学研三足鼎立、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等开创性措施,促进了学校的超常发展,使学校跻身国内一流综合大学前列。

探究跨越式发展的理论来源和本质内涵,剖析国内外大学跨越式发展的实践案例,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启示:

1.大学的跨越式发展,指的是大学抓住有利时机采取突破性措施,在一定的时期内使办学的综合实力和学校地位显著提升,实现对先进大学的赶超。

从整体上讲,高等教育的发展存在着带普遍性的规律。

从发展规模上经历了:精英型——大众型——普及型三个阶段;从结构上经历了:单科性——多科性——综合性三个阶段;从功能上经历了:教学——教学、科研结合——产、学、研一体化三个阶段;从教学内容上经历了:以人文教育为主——以科技教育为主——人文与科技教育融合三个阶段;从学习的途径和方式上经历了:向过去学习——向现在学习——向未来学习的三个阶段。就大学个体而言,不同的大学可以走不同的发展道路。跨越式发展是遵循常规发展所指引的方向,采取非常规的发展方式,实现对先进大学的超越。

2.大学的发展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它不仅指学校规模的扩大,更包括结构的优化、质量的提高、效益的增进和社会影响力的扩大。大学的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正是由这些方面构成和体现的。大学的跨越式发展就是要使包括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社会影响力在内的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规模并不决定大学的水平,仅有规模的扩张不能算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是,规模的发展可以为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扩大影响力创造有利条件。建立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基础上的院校实质性合并,可以成为大学跨越式发展的历史契机。质量是大学发展的生命线!高等教育质量是一个多层面的概念,包括人才培养的质量、科研成果的水平、社会服务的能力等等。人才培养上层次、科研成果上档次、社会服务上台阶是大学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标志。大学的结构调整和优化要始终围绕提高质量展开。地方合并大学通过结构调整,可以实现学科由单科向多科或综合的跨越,提高人才培养的综合素质,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学校的办学效益和竞争实力。大学的社会影响力是以办学实力和水平为基础的,是学校发展成就的社会认可,这种社会认可决定大学的地位。可以说,跨越式发展综合体现为大学地位的提升和超越。

3.大学的跨越式发展是有条件的。大学发展的条件包括大学外部的环境条件和大学自身的内部条件。只有在内外部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推动学校发展产生巨变的合力或是渐进的变革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发生由量变到质变,才能够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合并组建的地方综合性大学可以实现跨越式发展

大学跨越式发展是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外部要有拉动发展的需求和支持发展的环境,内部要具备支撑发展的基础和加快发展的动力。从外部条件看,合并组建的地方综合大学具备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良好环境。

首先,经济全球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地方高等教育加快发展。经济全球化必然加剧国与国、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竞争,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的竞争、教育的竞争。我国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要求教育要适度超前发展。作为教育龙头的高等教育,要为国家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贡献,自身必须实现跨越式发展。地方高校要在国内国际的激烈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就必须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步伐。

其次,高等教育大众化和高教管理体制改革促进地方高校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大众化带来高等教育形式、高校类型和发展模式的多样化,为地方高校的发展带来广阔的空间。以“共建、调整、合作、合并”为主要内容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加大了地方政府对高等教育统筹的力度。在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全国的普通高校有205所由部门院校调整划转到地方,地方高校得到了一次快速发展,目前我国普通高校的90%归地方管理。特别是合并组建的一批引人注目的地方性综合大学,如上海大学苏州大学郑州大学、南昌大学等等,办学实力迅速增强。三峡大学合并组建以来,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成为湖北省重点建设、在省属高校中有较大影响的综合性大学。

再次,地方政府高度重视积极推动地方综合大学的跨越式发展。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区域化日益明显。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区域高等教育提供人才和科技支撑。有远见卓识的地方党政领导,总是积极推进高等教育的区域化,促进地方高等教育上层次、上水平。地方性综合大学应该是地方高等教育水平的集中代表,因而往往是地方政府重点建设的高校。我国现有的50多所省属综合性大学中,已有12所进入“211工程”成为国家重点建设大学,还有一批成为省属重点建设大学。地方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成为地方综合大学跨越式发展的强大助推力。

无可否认,地方合并大学也存在一些不利因素。由于受长期存在的中央部门和地方办学条块分割、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影响,我国的地方高等教育整体上讲办学实力较弱;有的地方综合大学还办在省会城市之外,区位条件相对不利;合并大学内部也可能产生体制不顺、长期磨合、校区分散、结构失衡等一些制约学校发展的不利因素。但是,从根本上讲,合并组建综合性大学本身就是实现学校跨越发展的一次难得机遇。地方合并大学内部存在着求发展的强大动力,只要地方合并大学发挥自身潜在的优势,充分利用有利条件是可以实现跨越式发展的。

第一,抓住并校改革的机遇,突破常规,可以后来居上。目前,高教改革重点已由宏观管理体制转向高校内部管理体制。合并组建的地方综合大学应该抓住并校改革的机遇,突破传统框框的限制,丢掉陈旧的历史包袱,弃旧图新。可以不必走老大学的发展道路,而是采取非常规措施,引进先进的办学理念和机制,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在校园规划建设、学校管理、教学内容手段、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瞄准发展前沿,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超常规发展。(www.xing528.com)

第二,根据区域化特点,协调内外,善于转化,能够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区域化是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高等教育区域化就是省级地方政府对区域内高等教育加强统筹管理,高等教育为区域内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区域系统为高等教育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促进高等教育与区域内部系统的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合并组建的地方综合大学,无论过去的隶属关系如何,都应该确立办在区域、依靠区域、服务区域的思想,在为区域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中努力拓展学校发展空间。在服务的同时,积极从区域系统获取支持。这种支持除有形的直接经费投入外,还包括得到许多无形的资源。三峡大学在省、市政府的支持下得到征地优惠、减免各种配套费用等优惠政策,从三峡区域的水电工程中得到合作项目,并可将三峡、葛洲坝等大型工程作为学校的实践教学基地。这样,三峡大学虽办在省城之外,却能够有效利用区域资源,将区位劣势变成区域优势。

第三,发挥综合性优势,扬长避短、敢于竞争,可以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地位。综合大学具有众多的学科,有利于在广阔的科学文化背景上培养出多种多样的知识广博、基础扎实、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并有利于在综合教育的基础上形成培养人才的品质特色。大学的综合性可以为发展科学技术提供最优的环境,促进学术繁荣。学科的相互渗透融合,可以产生新兴交叉学科,有利于形成特色学科。合并组建的地方综合大学一般都具有规模大、学科全、资源存量大、多校区等特点。学校可以通过学科调整,优化结构;集中优势,形成特色;重组资源,盘活存量;置换土地,筹集资金,集中办学;从而形成综合大学的氛围和优势,迅速提高办学水平和竞争实力。

三、地方合并大学在实施跨越式发展时应该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

我国经济学家(胡鞍钢、何顺果)在谈跨越式发展问题时认为,智力解放、知识创新、制度变革、社会开放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条件。我国实施跨越式发展应该采取知识发展战略,应该把跨越式发展和渐进式发展结合起来。这种把跨越式发展和渐进式发展结合起来的思想,从根本上讲是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也是地方合并大学应该遵循的发展思路。地方合并大学的跨越式发展是一种超常规的发展,它必须与常规发展结合起来,在常规与超常规的交替发展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21世纪的主题,高等教育也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如下特征:一是发展的客观性,发展高等教育是经济社会发展和人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实现“发展”,消除“落后”,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目标。二是发展的持续性,要把高等教育当前的发展和未来的发展统筹考虑。今天的发展应有利于未来的发展,为未来的发展积蓄动力,留有余地。三是发展的整体性,高等教育的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应该协调发展。四是发展的目的性,发展高等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进人类的福祉。

根据上述思想,地方合并大学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树立和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1.按照可持续发展客观性的要求,抓住合校机遇,坚持发展是硬道理。长期以来,我国省会以外中心城市的大学本来就数量少、规模小,有的还条块分割,办学实力不强,竞争能力较弱,影响学校发展。高校合并就是为了调整高校的布局结构,优化高校的资源配置,促进学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高办学的综合实力和学校的竞争能力,促进学校的发展。地方高校合并从总体上看是符合高校办学规律的,绝不是权宜之计。高校合并就是要实现实质性融合,以融合促发展。在校址确定、学科调整、干部配备、机构设置、人事安排、资源配置等方面,均要本着有利于事业发展的原则进行,要围绕学校发展的目标来制定政策、处理问题和调整各种利益关系。

2.按照可持续发展持续性的要求坚持改革创新,为学校持续发展注入不竭动力。高校合并不能是原来高校的简单拼凑和机械相加,而应该是在人员、机构、学科、资源重新调整和融合的基础上,实现学校的整体提升和崭新发展。合并的过程应该是一个改革创新的过程。合并高校要抓住有利时机,全面实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校内分配制度改革、教育教学改革、后勤社会化改革等一系列改革,积极推进创新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等创新工程,为可持续发展注入动力,积蓄后劲。高校合并涉及到利益格局的调整,并校改革中势必出现许多新矛盾、新问题,要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从根本上讲也只有靠发展。学校在并校改革中实现了新的发展,教职工在学校发展的同时实现自身的利益和价值,就会更加自觉地支持并校改革,推动学校更快地发展。

3.按照可持续发展整体性的要求,增强质量意识,保持学校的协调发展。高校合并和连续几年的大扩招,使合并大学的规模急剧扩大,地方合并大学中的万人大学、几万人大学已不罕见。与合并相伴随的,往往还有办学层次的升格,专科升本科,本科院校办研究生教育。学校合并,并不简单等于提高了质量和水平,只是为水平和质量的提高创造了可能的条件。如果不把可能的条件转化为现实的优势或者超越可能的条件,片面追求数量和规模,就会影响办学的质量和水平,重蹈大起大落的历史覆辙。因此地方合并大学在发展过程中一定要牢牢把握质量生命线,加强教学质量的监控和管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和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实现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的协调发展。

4.按照可持续发展目的性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民主管理、依法治校,保证发展的正确方向。要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作为高校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积极推行素质教育,培养持续创新人才。要重视人力资源开发,加强学科带头人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教职工的主人翁精神,畅通民主渠道,加强民主监督,建立激励竞争与自我约束相结合的良性运行机制,保证学校在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上发展前进。

四、地方合并大学必须抓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工作

高等教育是一个学术生态系统。影响和制约大学发展的因素众多,既包括学科专业、师资队伍、校园设施等硬件条件,也包括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等软件支撑,还包括学校品牌、校园文化、学术氛围等无形资产的作用。可持续发展的大学应该是这些因素的有机契合。不过,这些因素的形成和发展,有的是经过坚持不懈的工作和长期历史积淀的结果,有的需要利用转瞬即逝的机遇开拓创新而努力促成。合并既为地方合并大学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更为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地方合并大学应该在千头万绪的并校改革工作中,突出抓好那些关系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工作。

1.抓好学科调整与建设,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学术根基。学科的水平是大学水平的标志。在某种意义上说,大学的发展取决于学科的发展。一般来讲,地方大学的学科建设基础较弱。高校的合并组建,是实施学科调整、加强学科建设的良好机遇,地方合并大学应该不失时机地抓好学科的调整与建设,促进学科的可持续发展。一要抓特色学科的建设。特色学科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优势学科,是办学特点和水平的集中体现,能够扩大学校的知名度,增强学校的竞争力,在合并调整中应该集全校之力重点建设。二要抓新兴学科的发展。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呈现出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而以高度综合为主的整体化趋势,导致了学科的交叉融合和新兴学科的产生。信息科学生命科学等新兴学科已经显示出未来发展的强劲势头和巨大潜力。地方合并大学特别是地方综合性大学,一定要利用学科综合和交叉的优势,积极发展新兴学科生长点,积蓄学校发展后劲。三要抓传统学科的改造和提升。地方大学的学科发展不能走现在有什么今后就发展什么的道路,应该根据当代科技发展的大趋势、市场的需求和学校的实际来确定。要以并校改革为契机,遵循学科形成发展的内在联系,按照基础理论——应用研究——技术开发之间的链条关系,以特色学科和新兴学科为龙头,组建学科群,对现有传统学科进行调整重组、改造提升,始终保持学术发展的旺盛生命力。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可持续发展聚集人力资源。大学教师的学术水准、精神风貌直接影响着大学的发展。清华大学历史上著名的校长梅贻琦曾说过:“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曾任北京大学校长的蔡元培也说过:“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络众家’之学府也。”美国哈佛大学的著名校长科南特则说:“大学的荣誉不在于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于它一代又一代的教师质量。一个学校要站得住,教师一定要出名。”这些都说明教师对于大学发展的重要性。近年来,我国高校扩招和并校出现的办学规模的迅速扩大与地方大学师资力量薄弱的矛盾日渐突出。师资队伍要适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既要有必要的数量做基础,更要有相应的质量做保证。地方大学在并校改革中,应该实行稳定、培养、引进、借智等多种手段并举,采取重点倾斜政策,实施“人才工程”,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3.深化内部管理改革,为可持续发展创新组织机制。组织机制包括组织的结构、人员之间的责任与权利关系等内容。大学作为一个社会组织,它是一个开放系统,无时无刻不与环境发生着相互作用。环境的变化必然引起组织的相应变化,需要进行组织机制的变革和调整以实现组织的发展,适应环境的变化。合并之前的地方大学一般规模不大,科类单一,管理层次较少。一般是校系两级,以校为主,实行的是直线制或直线职能制的管理体制。大学合并以后,有些地方综合性大学已成为学科比较齐全的几万人以上的巨型大学。随着大学组织规模的扩大和结构的复杂化,为使大学组织在整体上对社会环境特别是市场需求作出灵敏的反应,应该借鉴大公司内部实行的事业部制的管理体制,将管理重心下移,充分调动多方面的积极性,增强组织的内部活力。规模较大的地方综合性大学应建立“校院系三级建制、校院两级管理、以院为主”的内部管理体制,对学院下放人、财、物、事的管理权,在绩效挂钩的前提下,实行办学经费的综合包干,建立起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始终保持大学组织的发展活力。

4.搞好校园规划与建设,为可持续发展提供环境空间。校园环境是大学集自然与人文、物质条件与文化氛围于一体的学术生态空间。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校园环境是大学健康发展的基础。合并的大学,校区少者两三个,多的六七处。对于校区的调整和校园的建设规划有不同的模式。一是原封不动或作局部调整后,实行分校区办学;二是依托一地,扩展校园,逐步集中办学;三是将原校区全部或部分置换,另辟新区建新校。实践证明,集中一地办学便于管理,有利于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发挥综合大学的优势。无论采取哪种模式,重点在于抓好科学规划。规划要高起点,面向未来,预留发展空间。新校区建设要适应国家住房制度改革和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新形势,尽量少在或不在校园内修建教工住宅和学生宿舍,利用校园土地建造更多的教室、实验室、运动场馆和绿地,为师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也为学校扩大规模创造条件。

5.实施后勤社会化,为可持续发展减负增效。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高校办社会”,是长期制约我国高校发展的“瓶颈”。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目标的确立和高校规模的迅速扩大,要解决办学经费、场地、设施等资源紧张问题,减轻学校负担,提高办学效益,加快学校发展,必须实现后勤社会化。目前我国的高校后勤社会化实践中有不同的模式。上海的模式是政府主持,全市教育系统联办后勤。武汉的模式是政府主导,以学校为主体分区域联手办后勤。以上模式适宜高校集中地区。对于部分省会以外的高校分散地区,大学本来就少,有些合并以后成为独此一家,学校之间的资源共享几乎是不可能的。这些大学应该抓住并校改革机遇,探索适合自身特点的后勤社会化的路子。第一,与地方社会保障制度接轨,通过参与医疗制度改革、住房制度改革、退休养老制度改革等,加入社会服务保障体系。第二,将本应由社会行业部门管理的事务回归社会,如水电气供应、邮电通讯、子弟学校等。第三,将后勤服务经营人员及相应资源组建成具有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使其逐步融入社会第三产业。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分散在地市一级的合并大学应该积极引入股份制,这样既有利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进后勤管理体制的转换和产权制度的改革,又有利于吸纳社会资金、形成规模经营,增强发展后劲、实现可持续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