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复旦百年:务实为上,不忘争光

复旦百年:务实为上,不忘争光

时间:2023-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复旦百年,犹如一幅中国现代高等教育的沧桑长卷,也是一部中国百年历史的传神缩影。复旦初创,举步维艰,幸有社会贤达鼎力支持,筹措基金,延请名师。1919年,孙中山先生为复旦师生做了题为《救国之急务》的演讲,并题词“天下为公”;复旦迁入江湾新校址的次年,中山先生又欣然题词“努力前程”,饱含着对复旦学子的殷切希望。

复旦百年:务实为上,不忘争光

复旦百年:务实为上,不忘争光

肖春飞 季 明 刘 丹

一百年前,科举废除,复旦诞生。

静心触摸百年复旦强劲而平稳的脉搏,我们会深切地感悟到:一所大学与一个国家的合拍前进……

务实与争先

“复旦”二字,源于《尚书大传·虞夏传》“日月光华,旦复旦兮”,且含“恢复我震旦、复兴我中华”之双重寓意。

1905年,两件大事震动中国:一是延续千年的科举制度正式废除,中国教育面临巨变;一是中国东北爆发日俄大战,国家命运风雨飘摇。这一年,六十五岁的马相伯先生变卖良田,在吴淞建立复旦公学。中国历史上民间集资、社会公办的第一所大学从此诞生。

复旦百年,犹如一幅中国现代高等教育的沧桑长卷,也是一部中国百年历史的传神缩影。

复旦初创,举步维艰,幸有社会贤达鼎力支持,筹措基金,延请名师。“五四”运动后,南洋各地华侨捐款三十二万元,复旦得以在江湾买地建造新校园,校园里所有的教学、科研、公用设施,都来自社会各界人士和社会基金的捐赠,黄炎培称颂复旦大学是“中国唯一的、真正的私立大学”。

在中华民族积贫积弱、内忧外患的时代,多少仁人志士寄希望于“教育救国”!1919年,孙中山先生为复旦师生做了题为《救国之急务》的演讲,并题词“天下为公”;复旦迁入江湾新校址的次年,中山先生又欣然题词“努力前程”,饱含着对复旦学子的殷切希望。

生于忧患,背负期待,复旦一路筚路蓝缕走来,这让复旦一开始就竭力《导并实践“爱国、团结、服务、牺牲”的精神,关注人类命运、关注社会发展、关注百姓疾苦,成为复旦人才培养最崇高、最核心的目标。从“五四”运动到“五卅”运动,从“九·一八”事变到“一·二八”事变,从抗日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师生们与国家民族共命运同呼吸,始终站在社会变革和进步运动的前列。

无论是初创时期上街募捐、举行义演救济灾民的复旦师生,还是今天活跃在西部欠发达地区的支教志愿者,复旦人都牢记“务实”二字。复旦大学党委书记、校务委员会主任秦绍德说,复旦大学百年校庆,“学术为魂”,务实为先,一百多项校庆活动中六十多项都是学术会议、论坛。

“务实”并不妨碍复旦的“争先”。上溯复旦历史,不少教育经验都体现了争先精神,比如说上海是中国近代报业的发祥地,复旦就最早创办了新闻系;上海是近代中国开放最早的商埠,复旦开设的商科也是最早的……复旦的发展是伴随着学科建设而成长起来的,并且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www.xing528.com)

如今,复旦在本科生培养上又领先全国迈出了改革的关键一步。按照“通识教育”的思想,复旦大学今年设立复旦学院,所有新录取的本科新生,无论其专业或院系,统一进入学院就读一年,以为将来的学习奠定厚实的基础。“复旦学院的成立,从规模、理念到管理机制都是复旦大学的历史性革新,也是对创新中国高校教育体制的一次实质性探索。”复旦学院首任院长熊思东教授说。

柔软与坚定

联合国副秘书长、复旦杰出校友陈健说,外国友人用“柔软而坚定”来评价他,他认为这正是复旦所赋予他的特质。

复旦地处上海,江南色彩、海派特性明显,比如严谨、认真、不张扬、不讲排场等,秦绍德比喻说,就像“深深的水,静静地流”,平静而有力量。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中华民族陷入空前劫难。“八·一三”淞沪抗战失利后,日寇攻占上海,复旦大学校舍被毁,上海档案馆中至今还保存着日军炮兵101师的士兵在被其占领的复旦大学草坪上用餐的照片。

不甘做亡国奴的复旦人表现出了坚定的一面,七百师生“背负”着他们的大学,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大内迁,辗转五千里,抵达重庆北碚夏坝,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一批著名教授如张志让、陈望道、周谷城、孙寒冰、章靳以、曹禺等先后共有两千余进步师生一起坚持教学,勤奋学习,积极开展救亡运动。抗战八年,复旦大学共培养了学生两千六百五十一人,成业的达95%以上,为大后方输送了大批人才,不断充实陪都重庆的建筑界、金融界、新闻界教育界农业科学界。

志存高远者,才能深水静流、刚柔并济。马相伯创校之初,有一句名言:“爱国不忘读书,读书不忘爱国”,百年过去,马相伯先生的精神遗产一脉相承。追求爱国民主的奋斗和追求学术自由的努力,交织成复旦的历史。

主见与兼容

复旦校歌唱道:“复旦复旦旦复旦,巍巍学府文章焕;学术独立,思想自由,政罗教网无羁绊。”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领导下,复旦大学逐步发展成为一所在国内外有影响的著名学府。建国初期的院系调整给了复旦一次腾飞的契机,当时新组建的复旦大学由十九所高等学校有关系科合并组成,成为一所文理综合性大学,汇聚了江、浙、皖、沪地区最著名的一批专家学者。2000年,复旦大学与原上海医科大学强强合并,形成了文、理、医三足鼎立的学科新格局。复旦大学海纳百川、开放融合的办学气度,以及樊然并峙、各显风流的教研格局得到了广泛的认同。

秦绍德说:“复旦人是有主见的,有时很难达成共识。但各种观点相互制约,却使学校保持着整体的理性,不随意,不偏激。求同存异,才能形成海洋,复旦就是这样一个海洋。近几年来,我们用各种方式引进了两百多位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才……”

兼容并蓄,复旦因此大师辈出,为国家社会奉献了无数重要成果:陈望道教授建立起我国修辞学的科学体系,朱东润教授和郭绍虞教授在文学批评史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谭其骧教授编纂的《中国历史地图集》独树一帜、嘉惠后学;周谷城教授在世界史研究、周予同教授在经学史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他们都是开启学风、树立师道的典型;苏步青教授和陈建功教授创立的微分几何学派,培养出一大批中国数学界和数学教育界的中坚;谢希德教授在半导体物理、固体能谱和表面物理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周同庆教授主持研制出中国第一只X光管,卢鹤绂教授提出弛豫压缩基本方程“卢鹤绂不可逆方程”,并在世界上第一个揭开原子弹秘密,谈家桢教授在果蝇种群间的演变和异色瓢虫色斑遗传变异研究领域有开创性的成就,是我国现代遗传学奠基人之一。复旦大学还诞生了我国第一台质子静电加速器和第一台电子模拟计算机……

复旦大学校长王生洪说:“复旦是中国的复旦,百年来她已经为祖国培养了二十多万名人才,今后她同样要以自己的教学、科研和思想创造辐射全国,奉献全国人民;复旦是世界的复旦,开放融合、汇通中外是复旦大学建校以来就一直拥有的特色,复旦大学有责任在吸收国际科研技术最新成果和顶尖人才的同时,创新前沿科技,培养具有世界眼光的创造性人才,在创造性地发展中华文明的同时,为世界文明创新和人类进步作出贡献。”

日月光华,旦复旦兮。站在又一个百年起点上的复旦大学,正朝着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综合大学目标坚定迈进!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9月24日第八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