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有佳 姜泓冰
“日月光华,旦复旦兮”,黄浦江畔的复旦大学即将迎来百岁生日。“一所大学有一所大学的精神,复旦的精神是什么?经历百年沧桑的复旦又将如何描绘新的蓝图?”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秦绍德博士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校庆不能只有热闹的场面 要展现百年学府的灵魂
记者:今年9月24日是复旦大学的百年校庆庆典日,学校对此寄予了怎样的期待?
秦绍德:一百年前,马相伯先生在黄浦江畔创办复旦公学,可谓筚路蓝缕,历尽坎坷。一百年间,复旦在民族解放的斗争中顽强成长,随着新中国的繁荣昌盛而崛起。
复旦发展的历程,是新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由小到大、由弱变强、蓬勃发展的缩影。其间,复旦经历了几次重大的变化。第一次是1952年的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复旦原有的一批应用系科调出,华东地区十余所高校的文、理相关系科并入。第二次是在改革开放以后的二十多年。国家连年把复旦大学纳入重点建设之列,使复旦迅速由文、理两科发展成为包括人文、社会、自然、技术和管理科学的多学科性综合大学,成为新中国一所有世界影响的著名学府。第三次则是2000年4月复旦大学与上海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复旦大学。复旦历史上第一次有了医科,学科门类比过去更齐全,综合实力比过去更强,更具备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的必要条件。
我们把百年校庆作为加快发展的机遇,在两年前就提出不能为庆典而庆典、为活动而活动,不能只有热闹的场面,还应有深刻的思想内涵。要通过百年校庆弘扬优良传统,铸炼复旦精神,展现使复旦一百年来不断发展的灵魂。
在奋斗中升华理想追求 “复旦精神”的内涵不断丰富
记者:什么是“复旦精神”的内涵呢?
秦绍德:“复旦精神”是复旦人在近百年的奋斗中凝练而成的理想追求和价值判断,是多年积淀而成的复旦历史底蕴和品格特征,其内涵始终在不断丰富。这里,我可以试着谈几点认识。
第一,爱国奉献、服务大众是复旦的传统。(www.xing528.com)
1905年,马相伯先生和爱国师生们为反抗外国教会势力的文化垄断和干涉,毅然脱离震旦学院,创立复旦公学。1927年,颜福庆先生和一群爱国教师也是为了打破外国人办的医学院校的垄断,创办了第四中山大学医学院(上海医科大学前身)。这些都寄托了国人自主办学、教育救国的希望。
第二,学术独立、思想自由是复旦的理念。
建校之初,马相伯就提出“崇尚科学,注重文艺,不谈教理”的宗旨。1925年的老校歌中写入了“学术独立、思想自由”的词句。复旦人《导不同学术观点自由碰撞,老校长陈望道曾说,“不同意见的争论是科学发展的动力”。20世纪50年代,谈家桢教授大力介绍孟德尔-摩尔根学派,将基因遗传学说引到中国。复旦成为中国基因遗传学的发源地。
正是因为复旦园里有这样的学术空气,才吸引和集聚了各路大师级人物,如陈望道、周谷城、苏步青、谢希德、陈建功、谈家桢、郭绍虞、周同庆、卢鹤绂、谭其骧、朱东润、周予同等。
第三,海纳百川、兼容并蓄是复旦的风格。复旦历史上经历过几次大调整,学科综合交叉,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复旦历来重视对外开放,老校长李登辉和上医大老校长颜福庆都是美国耶鲁大学留学生,苏步青、谢希德等老校长都是国际交流的创导者和开拓者。
第四,追求卓越、争创一流是复旦的理想。校史上有很多值得骄傲的“第一”:复旦是全国最早设立商科的高校;创立了国内外公认的微分几何学派;复旦教师编撰的《中国历史地图集》、《英汉大词典》等在海内外享有盛誉……复旦学子不断以优异的成绩为母校的优良精神传统增添新的注解。
“三步走”目标和五个战略 一流大学努力培养一流人才
记者:现在不少高校都以争创一流大学为口号。复旦也提出了这样的目标。
秦绍德: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是复旦几代人的梦想。校歌中就有“复旦复旦旦复旦,沪滨屹立东南冠,作育国士恢廓学风,震欧铄美声名满”的词句。20世纪八九十年代,复旦提出了“争创世界一流大学”的口号。1995年,江泽民同志为复旦题词:“面向新世纪,把复旦大学建设成为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社会主义综合性大学。”
学校制定了“三步走”的发展目标:从2000年到2005年,由普通大学转向研究型大学,这一目标已基本完成;2005年至2010年,成为亚洲排名前列的大学,少数几个学科争创世界一流;到2020年或者今后更长的时间,跻身世界一流大学的行列。
我们提出了五个战略,即学科发展战略、人才战略、国际化战略、服务上海战略和品牌战略。
记者:一流大学不仅要有一流的标志性科研成果,而且要培养出一流的人才。
秦绍德:学生是学校最宝贵的财富,把学生培养成为各行各业的栋梁之材和领军人物是复旦的责任。我们要坚持以学生为本,为学生创造尽情探索、张扬个性的机会,为学生提供健康成长、全面成才的环境,营造尊重学生、服务学生的氛围。
来源:《人民日报》2005年9月23日第十一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