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传承与跨越:面向未来的发展

传承与跨越:面向未来的发展

时间:2023-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面向未来,上海的发展目标,就是根据国家对上海的战略定位,到2020年基本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创新是一座城市面向未来发展不可或缺的灵魂。展望未来,我们期盼复旦大学等一批高等学府在努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中,继续积极参与和推动上海的发展,从而赢得自身的发展。

传承与跨越:面向未来的发展

传承与跨越:面向未来的发展

——在中外著名大学校长论坛上的演讲

(2005年9月23日)

韩 正

尊敬的各位校长,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上午好!

值此复旦大学百年华诞之际,我很高兴参加今天的论坛,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大学校长们欢聚一堂。首先,我谨代表上海市人民政府,向复旦大学全体师生员工和海内外校友,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出席本次论坛的各位大学校长和来宾,表示诚挚的欢迎!

一百年前,复旦大学在上海诞生。百年沧桑伟业,百年薪火相传,复旦大学秉承“日月光华,旦复旦兮”的精神,培育国士,恢弘学风;一代又一代的复旦人怀抱民族复兴的理想,服务社会,报效祖国。复旦大学的发展史,可以说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见证,也是新中国高等教育繁荣发展的缩影。

在复旦大学即将迈入第二个一百年之际,有这么多中外大学校长汇聚上海,共同探讨高等教育与城市互动发展,是非常有意义的。群贤毕至,盛会难逢,借此机会,我很愿意与在座诸位进行交流。

上海历来就是人文荟萃之地,有着尚文重教的传统。一个世纪以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上海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为城市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现代教育体系已初步建成,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明显提高,新增劳动力受教育年限达到十三年。特别是作为中国最早创办大学的城市之一,上海高等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我可以向诸位提供两组数据:改革开放初期的1980年,上海有大学四十九所,在校学生不足八万人,平均每万名市民中在校大学生只有六十七人;如今,全市共有大学五十九所,在校学生近五十万人,平均每万名市民中在校大学生达三百零七人。这些数据,反映了上海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变化:高校规模不断扩大,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高校专业和学科建设进一步加强,学科门类逐步完善;高校布局结构不断优化,推进校区、城区、科技园区联动发展,促进资源共享;高校科研实力显著增强,已成为上海知识创新的重要基地。(www.xing528.com)

诚如国际上许多城市与大学共生共长、相得益彰的发展轨迹,凭借着丰厚的科技教育优势,上海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今日的上海是一扇发展之窗。从1992年起,上海经济连续十三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生活和谐安定,成为集中展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成果的窗口。今日的上海是一座开放之桥。我们以开放的胸襟面对世界,融入世界。2004年上海口岸进出口总额占全国的四分之一,集装箱吞吐量居世界第三,每年有几百个文化节庆活动、重大体育赛事和重要国际会议在这里举行,海内外朋友近悦远来,东西方文明交相辉映,成为中国联结世界的重要枢纽。今日的上海是一座活力之城。自开埠以来,上海就是一座移民城市,万商云集,百舸争流。未来上海的发展前景和商机,吸引着全世界关注的目光,各种经济要素在这里集聚,越来越多的企业家选择来上海创业和发展。

透过这些发展成就,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大学所输送的人才、所贡献的智慧、所孕育的精神,是城市发展的巨大支撑。今天,包括复旦大学在内的众多大学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已经熔铸在上海发展的史册,大学也成为上海呈现给世界的一张名片

面向未来,上海的发展目标,就是根据国家对上海的战略定位,到2020年基本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在这一进程中,我们期待着大学按照科教兴市主战略的要求,更加融入城市的发展,推进上海的现代化建设,提升上海的国际竞争力。

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必然是一座底蕴丰厚的城市。文化,成就了城市的厚度。大学是城市文化建设的中坚,“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大学所拥有的文化气息、所传递的人文关怀,将提高城市的魅力、提升城市的品位。我们希望大学肩负起教化一方的重任,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先进科学知识,增进国际文化交流,成为思想的先导、文化的源泉、精神的家园,引领我们的城市厚积薄发。

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必然是一座人才荟萃的城市。人才,提升了城市的高度。大学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一环,服务于城市,最显著的功能就在于培养城市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我们希望大学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优化人才培养结构,荟萃精英,造就才俊,为城市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大学还应该打破围墙,充分运用教育资源,面向全社会“传道、授业、解惑”,推进上海学习型城市的建设,提高市民的整体素质。

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必然是一座不断创新的城市。创新,推动着城市的速度。大学不仅是一个创新群体聚集的地方,也是一个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的地方,更重要的是,她所崇尚的止于至善的精神,契合了创新的本质内涵。创新是一座城市面向未来发展不可或缺的灵魂。“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我们希望大学把创新作为永恒的追求,源源不断地贡献新思想、新知识、新技术,为弘扬城市创新精神,构建城市创新体系,提供不竭的动力。

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从某种意义上说,大学就是力量。在21世纪这个全球化纪元,一个国家、一座城市的竞争力体现在两方面,一种是“硬实力”,一种是“软实力”。大学应该成为这两种力量的发源地。

大学的内涵在于“大”,这不是面积上的大,而是精神上的大。上海城市精神中的海纳百川,追求的正是有容乃大。从这个层面上说,这座城市和这座城市里的大学,精神是相通的,目标也是一致的。展望未来,我们期盼复旦大学等一批高等学府在努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中,继续积极参与和推动上海的发展,从而赢得自身的发展。

作为一座开放的城市,上海一直致力于推进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对外交往。我们诚挚地欢迎在座诸位校长率领你们的学校,更多地关注上海,增进了解和友谊,加强合作与交流,谋求共同发展。

最后,预祝“中外大学校长论坛”取得圆满成功!祝各位嘉宾在上海度过愉快的时光!

谢谢大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