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 军 谢彦才 王兵兵
作者简介:宫军,吉林大学老年大学副校长,副研究员;谢彦才,吉林大学离退休工作处副处长,副研究员;王兵兵,吉林大学老年大学办公室副主任,助理研究员。
摘 要:本文结合吉林大学开展老年教育的实际,对高等学校开展老年教育的重要意义、特点、优势及要求等进行初步探讨。
基于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十分严峻的形势,在“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老龄工作目标的指导下,老年教育成为综合治理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战略措施。我国积极鼓励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到老年教育中来,高等院校作为开展老年教育的一支特殊办学主体逐渐受到重视。为满足离退休老同志不断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更好地为离退休老同志服务,我校离退休工作处于2007年5月成立了老年大学,开始了老年教育的尝试。5年来,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关心支持下,经过离退休老同志的积极参与,离退休处的积极运作,现共开设书法、国画、声乐、舞蹈等8个专业,参加学习的老同志有300多人。通过在老年大学的学习,使老同志增长了知识、丰富了生活、陶冶了情操、增进了健康。现结合我校5年来开展老年教育的情况,谈谈对高校老年教育的认识。
一、发展老年教育的意义
随着人口老龄化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发展老年教育,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已成为老龄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党的十六大把“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纳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发展老年教育,是老年人追求终身教育权利的体现,是老年人权益保障的重要内容。在某种意义上说,老年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和发展,特别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吉林教育发展目标,整体提高市民素质、生活质量、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措施。通过老年教育,使受教育者不断更新知识,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离退休生活的需要。发展老年教育,不单纯是教育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加强老年教育工作,实现老有所教、老有所学,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国家和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促进社会公平、稳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战略任务。我们必须充分认识人口老龄化这一带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大问题,进一步认识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做好老年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老年人的思想阵地留下空白,歪理邪说就会去占领,其他非社会主义的思想就会乘虚而入。在“法轮功”事件中,参与者中老年人占了较大比例。这一政治事件告诫我们,老年人的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放松不得,放松了就会出大问题。只从生活上关心老年人是远远不够的,不但要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还要让他们老有所教、老有所学。
发展老年教育,是社会和谐的需要。老年人既有物质生活的需求,也有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老年教育可以丰富和活跃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让他们在精神上有所寄托。有了积极的、健康向上的精神状态,就会较快适应社会的发展,理解和支持不断深化的改革,使老年人保持与家庭和社会的和谐,社会才能够稳定。
发展老年教育,是促进老有所为的重要途径之一。发展老年教育事业,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高校老年文化资源,让离退休下来的有专业知识、身体健康、热心老年事业的老同志担任某些任课教师。另一方面,老年人通过再学习,学到知识和技能,给老年人创造一个能展示自己的机会,用于家庭生活、教育儿孙、服务社会,从而促进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
二、高校老年教育的特点
高校办老年大学与社会办老年大学既有共性,又有特殊性。所谓共性,都是为了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使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健康长寿,安度晚年。所谓特殊性,即社会办的老年大学规模大、生源广、课程丰富,服务对象面向社会;而高校办的老年大学只是一所高校的离退休管理服务部门来举办,服务对象一般多为本校离退休老同志,所需经费相对较少,但学员文化层次较高。由于这些特点也就引发出了一些问题:高校本身就是高等教育单位,文化层次较高,还有没有必要办老年大学?如果办了大学而没有人参加学习怎么办?如何办好高校的老年大学?
实践表明,高校的离退休人员需要老年大学这种形式继续学习。因为大学里的教师往往只攻一门或少数几门专业,他们一生奋斗的是自己的专业,所钻研的知识面较窄,所接触的也多是本专业的学生和学者,所以渴求获得更多的知识来丰富自己、提高自己。特别是曾因专业而限制了自己特长发挥的教师,退下来以后有了更多自己能支配的时间和精力,更需要在晚年生活中得到补偿,这是高校能办好老年大学的一个重要因素。我校坚持5年的办学事实有力证明:高校能办而且也要办好老年大学。目前,我校开设书法、国画、声乐、英语、计算机、舞蹈、形体、电子琴共8个专业,老同志在这里结识了朋友,学到了知识,找到了乐趣。近两年,我校老年学员的优秀书法绘画作品多次在各级书画展中获奖。
三、高校开办老年教育的优势
高校是从事高等教育的专门机构,开办老年大学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受到领导和老干部工作部门高度重视,老年大学就能办好。
(一)高校有自己的人才优势,这为老年大学聘请师资创造了条件
一所全日制的普通高等学校,是各方面人才聚集的地方,在离退休教职工队伍中也不乏各种专业人才。除个别专业外,老年大学都能在高校内的离退休教师、干部、职工中聘请到一批专兼职教师,这样,不仅能满足老年大学的教学需要,还能使离退休老同志继续发挥余热。与此同时,由于尽量少聘请在职人员作为老年大学的兼职教师,也减少了因正常工作和兼职工作的冲突。
(二)高校具有较大的公共财力优势,这为办好老年大学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我们学校六校区现有较规范的老干部活动中心,有8 000多位离退休职工,为普及和方便老同志就地就近求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学习环境。
(三)高校之间的密切联系,为老年大学的联办、共办创造了条件
每所高校都有几百名甚至上千名离退休老同志,如果仅靠一个学校开办门类比较齐全、能满足老年人需要的各种班次是比较困难的,这要受到师资力量、生源情况等多方面的制约。相邻高校的老年大学的师资和生源可交叉互用,老师可以跨学校讲课,学员也可以跨学校上课,从而实现资源共享。2009年,我校和省内几所高校签订了实习基地的意向,我校声乐、舞蹈、外语等教学由这些高校大四的学生承担,经过尝试,教学效果很好。
(四)家庭收入稳定,没有后顾之忧
这些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发展,高校教师包括离退休教职工的收入有了明显提高,在当地的老年人中是相对的高收入群体,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不用再为家庭经济生活所累,有精力、有心情去追求更高的精神享受。所以,高校办老年大学,其生源情况比较理想。(www.xing528.com)
四、高校开办老年教育的体会
1.有一个明确的指导思想,就是更好地为离退休老同志服务
认真贯彻党和国家关于老年教育的方针政策,全心全意地为老同志服务,使老同志能有一个强健的体魄,充实的精神文化生活,在老年大学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丰富生活,健康快乐。只有指导思想明确,才能克服困难,坚持办下去;只有指导思想明确,才能取得学校在人力和财力上的支持;只有指导思想明确,才能吸引更多的老同志参加,才能使老同志满意。
2.得到学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这是办好老年大学的根本保证
高校办老年大学,从办学用房、教室配置到设备调拨等方面都需要学校给予一定的支持。
3.有一个得力的领导班子,这是办好老年大学的组织保证
这个领导班子首先要由离退休处负责同志直接领导,离退休处必须要有统一的思想,要舍得在办老年大学方面投入较大的精力和财力。其次,还要有德高望重、身体条件较好又热心为大家办事的老同志参加,因为老同志最了解老同志的情况和需求,而且他们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做一些烦琐的日常事情。
4.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这是办好老年大学的关键
每门课的任课教师既要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又要有奉献精神,还要懂得老年心理学和生理学,方法要灵活,要适合老同志的特点。讲课内容要深浅适度,进度适中,特别是学员的文化程度参差不齐,既要让每个学员学得懂,又让每个学员有内容可学。只有这样,所设课程才有吸引力,老年人学得才有兴趣,到课率才高。另外,聘请名家任教也是满足高校离退休高素质人才学习需求的根本保证。2010年我校新开设国画创作班,并聘请长春市美协副主席、全国文联牡丹书画研究会创作室主任、吉林艺术学院美术系资深教授甘雨辰老师亲自授课。甘雨辰教授拥有40多年的教学和创作经历,对国画的独到分析和精彩讲解,让学员受益匪浅。通过名家授课,不仅促进了老年大学教学质量的提升,也极大地提高了老年大学的知名度。
5.有切合实际的教材和教学计划,办出学科特色
齐心针对现在全国各级老年大学学科和课程设置普遍重复,没有办出特色的现状提出,老年大学要依靠高校,办出特色。他介绍了1999年创办的天津美术老年大学,依靠天津美术学院师资的支持,有较高的书画教学质量,推动了老年书画教育的发展,办出了特色。[1]持有相似观点的还有吴祥兴。他认为,“老年教育的实践表明,各系统各高校的老年大学作为较高层次的老年办学机构,为了能发挥其骨干作用和示范作用,在扩大办学规模的同时,更应注重内涵的提升,积极探索教育规律,发挥自身优势,提高教育质量,办出学科特色”。他进一步提出,高校老年大学“在办学模式上应创建特色。高校老年大学应该因地制宜,在办学规模上、课程设置上不必一味求大、求全,应该在求特、求新上多下工夫”。[2]孙伟伟、沈文龙等也认为高校办老年大学不宜单纯追求规模,而是要以“控制规模、提高层次、办出特色、办出精品”为办学指导思想。[3]这就要求既要根据高校的特点,又要深入调查,听取老同志的意见,开设老同志感兴趣的课程,选择适用度高的教材,制订出切合实际的教学计划。几年来,我校不断研究探索老年教育规律,致力于改善老年教育中教育自由化的现状,坚持针对性、实用性和速成性的基本原则,从老年学员自身特点、需求出发,编写了老年大学计算机、英语、声乐、中医保健专业内部使用教材,并已投入使用,赢得了广大学员的好评。另外,根据老年人既要送隔辈人上学,又要买菜做饭,还不能负担过重的实际情况,每次上课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以不超过两小时为宜。
6.配合各个时期的中心活动进行教学安排
这样做的好处是,学员学的知识能及时运用到学校的活动中去,既丰富了高校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又给学员展示自己学习成果的机会。如我校几年来结合重大节日和学校重大活动多次举办老同志书画作品展,舞蹈班、声乐班多次登台演出,受到老同志的欢迎,也受到学校领导和师生员工的好评,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7.有一定的经费保证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办老年大学没有一定的经费是不行的。高校办老年大学一般经费比较紧张,如我校学员收费极低,办学经费来源单一,数额有限,比较紧张。应多方筹措办学经费,可实行学校拨一点,经费拿一点,学员交一点的办法。
综上所述,社会的进步不应该忽视老年人的生活品质,作为高校,我们更要依托我们的办学优势针对离退休人员开展老年教育,这不仅能够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更是对和谐社会的切实贡献。
参考文献:
[1]齐心,彭克敏,阮晋柏.老年学校究竟由谁来主管[J].上海老年教育研究,2004(1):32.
[2]吴祥兴.探索规律 注重内涵 办出特色[C].上海老年大学建校20周年论文集,上海:上海老年大学,2005:131.
[3]孙伟伟,沈文龙,杜作润.大学为社会服务的新视角——对高校办老年大学的实践与认识[J].上海老年教育研究,2008(2):5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