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推进高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思考

推进高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思考

时间:2023-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家庭养老功能日益弱化,老年人养老服务已经成为重大的社会问题”[5]。政府和高校领导、离退休工作者要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创建一种全新的高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推进高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发展。高校社区要在政府的主导下,为居家养老服务搭建平台。如建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服务机构,培训相应的服务队伍。

推进高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思考

推进高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思考

姜燕兰 王代新

作者简介:姜燕兰,华中科技大学老干部工作部部长、离退休工作处处长;王代新,华中科技大学离退休工作处副处长。

摘 要:本文对我国高校存在的离退休人员扮演“单位人”,高校领导扮演“单位小社会全能管理者”角色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对构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高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的构想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建立高校与社区居家养老联动机制、完善高校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加强社区硬件设施建设、提高社区养老服务人员的素质和业务水平等具体措施。

“发展养老服务业要按照政策引导、政府扶持、社会兴办、市场推动的原则,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服务体系。”[1]居家养老服务“是对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补充与更新,是我国发展社区服务,建立养老服务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2]。因此“充分发挥家庭和社区功能,着力巩固家庭养老地位,优先发展社会养老服务,构建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创建中国特色的新型养老模式”[3],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老龄化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高校如何破解难题,构建新的高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是摆在我国高校面前的课题。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分析

按照联合国发布的标准,如果一个地区60岁及以上老人的人数达到该地区总人口的10%,或者65岁及以上老人的人数达到该地区总人口的7%,则可以认为该地区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开始实施计划生育政策,我国人口出生率大幅度下降。同时由于近30年来,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不断增加,从而导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快速向老年型社会转化。现在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据有关资料统计,1999年我国就已跨入了人口老龄化国家行列。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超过1.77亿,约占总人口的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约占总人口的8.87%[4],而且老年人口还在以较高的速度增长。“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家庭养老功能日益弱化,老年人养老服务已经成为重大的社会问题[5]。老龄化社会的迅速到来无疑将给发展中的中国社会和经济带来巨大冲击和压力

我国发展居家养老服务业起步较早的有上海、北京、大连、青岛等城市。上海市早在2000年就率先在黄浦、静安等六个区试行居家养老服务。武汉市政府从2006年开始为困难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护理服务,通过“免费服务”和“补偿服务”等服务平台,逐步形成了全市城乡居家养老服务组织网络。2010年,武汉市民政局按照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居家养老”的模式,构建以社区为基础,辐射街道的“10分钟养老服务圈”,并计划在2013年建立300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二、高校离退休人员的服务与管理工作亟待改革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老年工作还停留在计划经济体制的管理运行模式下,多数高校的教职工还没有实行社保,离退休人员的服务与管理依附于原单位的状况没有改变。因此,高校各级党政领导要承担本单位离退休职工的住房、医疗、福利、娱乐等本该由社会承担的社会养老事务,即离退休人员扮演着“单位人”的角色,高校领导扮演着“单位小社会全能管理者”的角色。[6]同时,高校离退休职工所占比例普遍偏高(如我校现有离退休人员5 000多人,约占学校总人数的40%)也给高校的离退休工作带来很大压力。此外,社区资金来源和硬件设施匮乏也给推进高校社区养老造成很多困难。目前社区的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而政府下拨社区的资金是有限的,由于投入不足,导致高校社区规模普遍偏小,办公场所有限,有的高校社区基本没有居民的活动场所。

根本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使高校离退休人员的管理社会化。但这一工作目前只是处于探索阶段,因此构建一种新的高校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对解决过渡阶段高校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问题十分必要。政府和高校领导、离退休工作者要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创建一种全新的高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推进高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发展。

三、构建新的高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

(一)建立高校与社区居家养老联动机制

高校离退休部门要与街道居委会组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协调机构,明确各自承担的工作职责,定期协商居家养老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做到合理分工,形成互动。如可以考虑由学校离退休处人员,兼任社区居委会委员,充当社区和学校之间的联络员。还可以考虑由一些身体健康、素质高的离退休干部参加社区组织,为社区解决实际困难。

(二)完善高校居家养老服务网络

国务院发展家庭社区养老服务业的措施指出:“鼓励各种资本投资创办家庭服务企业,培养家庭服务市场,推动公益性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实施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工程,统筹社区内家庭服务业发展。”[7]要根据老年人的实际需要,完善高校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开展“人性化”服务。在条件成熟时,逐步建立企业化运作的居家养老服务组织,实行跨区域服务。(www.xing528.com)

高校社区要在政府的主导下,为居家养老服务搭建平台。如建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服务机构,培训相应的服务队伍。充分利用学校医院资源,引进社会家政专业服务力量,组织热心公益事业的老年人及青年学生志愿者服务队,充实服务队伍。

要逐步完善养老服务体系,丰富服务内容。其措施有:第一,建立家政服务中心,完善与社区孤寡、空巢老人和需要帮助的老人之间的“台账”联系制度,明确服务内容,加强监督管理。将专业化服务和志愿者服务相结合,将有偿服务和无偿服务相结合。第二,建立医疗卫生保健机构,如开设老年人门诊、家庭病床、保健室等,为老年人就诊和康复保健提供便利。第三,建立老年人文化活动中心,在各居民区设立老年人阅览室、电脑室、棋牌室和健身活动室等,为老年人的学习娱乐活动提供方便。可根据老年人的爱好和兴趣,组织老年人进行户外活动。第四,有条件的社区开办老年大学,根据老年人的需求,开设适宜老年人特点的书法、绘画、电脑、摄影舞蹈等培训班,为老年人“老有所学”搭建平台。

(三)加强社区硬件设施建设

高校要主动与当地政府联系,争取加大对高校社区的投入;学校也要给予社区硬件建设必要的财力和物力支持。如在各居民小区新建或改建社区工作室和活动场所,完善为老年人服务网点和设施,使社区职能充分得到发挥,更好地为居民和老年人做好各项服务工作。

(四)提高社区养老服务人员的素质和业务水平

建立一支素质好、业务精、热情为老人居家养老服务的队伍,是提高高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质量的关键。社区要利用高校人才优势和有利条件,有针对性地开办培训班,培养居家养老服务方面的专业人才。要制订实用的培训计划,选派优秀教师授课;要针对高校老年人的特点,开设如老年医学、护理学营养学心理学等知识性和专业性较强的实用课程,提高社区养老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全国老龄委办公室和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意见的通知[Z].2006,6号.

[2]全国老龄委办公室.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Z].2008,4号.

[3]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Z].2011,28号.

[4]人民网.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号)[R].2011-4-28.

[5]全国老龄委办公室.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Z].2008,4号.

[6]张之望.积极探索高校离休干部居家养老服务新途径[EB/OL].2010-12-30,中共苏州市委老干部局网站.

[7]河北经济日报.国务院鼓励各种资本投资创办家庭服务企业[N].2010-09-02,第四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