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贯彻课题落实,夯实基础创新发展

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贯彻课题落实,夯实基础创新发展

时间:2023-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夯实基础创新发展——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贯彻落实中发〔2004〕16号文件精神自查报告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4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高度重视16号文件精神所提出的要求,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放在教育工作的首位,从组织领导、责任分配、工作落实、经费保障等方面加强建设。

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贯彻课题落实,夯实基础创新发展

夯实基础创新发展

——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贯彻落实中发〔2004〕16号文件精神自查报告

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

2004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16号文件)。16号文件的颁布和实施,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大学生寄予的殷切期望,把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16号文件深刻分析了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全面阐述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基本要求、主要途径和方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这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高度重视16号文件精神所提出的要求,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放在教育工作的首位,从组织领导、责任分配、工作落实、经费保障等方面加强建设。经过5年的建设,我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自查报告概要汇报如下。

一、学校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成立领导机构

为认真贯彻落实好中共中央16号、中宣部〔2006〕13号、云南省委〔2006〕16号等文件精神,2003年学校成立“两课”领导小组。2007年3月,学校成立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领导小组。2009年,学校调整和完善了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领导小组,党委书记谢昌浩教授、校长那金华教授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副校长董大校教授和副书记赵庆明分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学校建立和健全了以学校领导牵头、各职能部门相互配合,进行具体指导、支持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组织领导机构。

学校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关于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决定,制定了《中共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委员会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施意见》(临师党〔2008〕29号)。

学校实施校领导与系部一对一联系制度,校长那金华教授直接联系思想政治部,具体指导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与发展;主管和分管校领导都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二)成立专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门

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简称思想政治部)于2007年4月正式成立,直属于学校的副处级教学研究部门,专门负责全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和“三生教育”教学和研究工作。

(三)成立专门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构,配备专职工作人员

学生处设思想政治科、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心,专门负责全校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各系每个班级配备班主任,根据学生人数每个系配备有24名专职辅导员。各系成立党总支团总支和学生会,在校党委和校团委的领导下开展工作。

(四)经费保障

学校以生均20元的标准,单列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项经费,专门用于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教师培养、改进教学条件等。科研处专设思想政治教育科研课题,保证每年有思想政治教育科研课题立项,并予以资助。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情况

(一)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要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大学生头脑,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任务,因而把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摆在重要的位置,切实改进过去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同程度存在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管理不佳”的状况,进一步理顺教学管理体制,学校在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社会实践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

(二)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

党中央和教育部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高度重视,为了使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和水平跨上一个新的台阶,校党委和校行政决定向省委高校工委和省教育厅申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达标等级学校,具体工作主要由思想政治部承担。思想政治部自2007年4月成立后,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估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在校党委和校行政领导下,思想政治部成立迎评工作小组,明确分工,任务具体落实到人,从软硬件建设到材料准备,做了大量细致而周到的工作。2007年6月,学校向省委高校工委和省教育厅正式提出申报合格学校申请,同年7月,省委高校工委和省教育厅组织评估专家组对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进行评估。评估专家对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方面取得的成效给予充分的肯定,评估结果为达标等级,使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成为云南省地州专科院校中第一家通过达标等次的学校,是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一个跨越式发展,将对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进一步发展提供扎实的基础和巨大动力。最近,我校准备向省教育厅申报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优秀等级学校,现正积极作准备。

(三)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

1.课堂教学改革。针对我校属于边疆多民族地区专科学校的特点:少数民族学生多、农村学生多、贫困生多,采取切实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如在讲授科学发展观时,突出针对性和时代感,围绕党和国家大局以及时代要求,直面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不回避热点、难点问题,坚持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再如在本学期的“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和“形势与政策”课程中,加入民族团结教育内容,将“中国的民族政策与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作为必学内容融入课堂教学,“形势与政策”开设“民族文化与民族政策”专题。鼓励教师积极探索贴近学生实际、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特点的新的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和模式,广泛实践案例式、讨论式、参与式、互动式、研究式、情境式、体验式等方法,充分研究分析社会热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鲜活的事例、新颖活泼的形式,活跃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增强教学效果。倡导使用新技术新手段,开发了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和网络教育资源,实现了教学手段现代化。

2.实践教学改革。重视实践环节,丰富实践教学内容,组织大学生参加生产实践、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等活动,深化教育教学效果。组织学生前往临沧市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学习,并将其作为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基地,前往临沧市禁毒支队和戒毒所实践学习,不定期前往临沧市儿童福利院、特殊学校、敬老院志愿者服务工作。

3.考试管理及考试方式改革。严格考试制度,从教师命题、阅卷、登分、补考登记,都严格按照学校的考试有关规定执行,严禁教师漏题、泄题,集中阅卷和登分,阅卷规范化。考试方式灵活多样,根据不同课程的课程性质采取不同的考核考试方法,如“形势与政策”采用专题讲座方式教学,考核方式不再是以前的考试方式,而是采用写期末论文和调查报告的方式考核;“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在命题上更注重对学生的分析问题和判断能力的考查,考试方式采取开卷考;其他课程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闭卷或开卷考;“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平时分由原来的20%提高到30%,要求学生自己总结教材重点和难点,作为平时分的一部分,占10%,加强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4.教学督导。思想政治部在教学管理上一直坚持“民主、严格、人性化”的原则。要求任课教师必须按时上下课,作业布置和批改不仅要达到数量要求,还要有一定的质量,所批改的作业要求任课教师收齐,期末交部办,作为教学资料保存。根据学校督导制度,加强对青年教师和新教师的教学督导工作,每学期由教师组织教师公开课,听36位教师的公开课,并进行评课。

5.编写集体讲义。组织任课教师编写“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两门课程的集体讲义。这两门课程的集体讲义均已完成编写,并已应用于教学之中。根据教材修订情况,我们又对讲义进行了修订。

(四)规范教材使用

对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两门课程,严格按照教育部的规定,统一使用教育部规定的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优秀教材,不准使用自编或其他教材。教学辅助资料也是采用高教出版社的音像、多媒体课件等资料。对于教学内容变化比较大的“形势与政策”课程,根据形势的发展、理论的创新和教学的需要,根据大学阶段的培养目标和学生年龄特点,在教学内容中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及时吸收对重大现实和理论问题的研究成果,始终保持教材的科学性、时代性和前沿性,并利用现代信息传媒手段,制作成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切实发挥教材在教学中的导向作用。使用由云南省教育厅组编的教材。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数量上按师生1∶350比例配齐配足专职教师队伍。花大力气解决教师素质不够高的状况,从政治条件、思想品德职业道德、教学水平、学历等方面,明确标准和准入要求,选聘优秀教师担任专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我校思想政治部近年所引进的教师要求是:硕士以上学位、中国共产党员、思想品德素质良好、能胜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

建立和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培训体系,采取进修学习、参加省级集体备课会、社会考察、省内外学术交流等措施,培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思想政治部现有12名专职教师,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2人,讲师7人,助教2人;通过引进和培养,现有9名教师具有硕士学位,在读硕士2人;党员教师9人。近年来,党中央和教育部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根据中央“05方案”精神、省委高校工委和省教育厅的要求和安排,思想政治部每年派教师参加省上组织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培训,思想政治部根据省上培训再分别组织全体教师进行校级培训,由参加省级培训的教师传达新课程改革有关精神和讲解有关课程内容。所有任课教师必须取得所任教课程的培训合格证方可任教。

(六)提高教学效果

我校通过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使学生的学习目的进一步明确,学习态度进一步端正,学习自觉性有了进一步提高,对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有比较深入的了解,掌握了较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知识,提高了思想觉悟,增强了对共产主义信念,增强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

(七)取得一定成绩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取得一定成绩。2007年,那金华教授被评为“云南省第二届思想政治理论课十佳教学名师”。2009年,那金华作为负责人的“边境民族地区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获省级教学团队建设。2009年李红梅副教授作为第一完成人的“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及管理模式探索”获云南省“第六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09年思想政治部被表彰为“云南省高等职业教育先进集体”,相关的教学科研成果,获教育部表彰1次,获教育厅表彰近20次。

现我校在研的相关课题中,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云南省社科规划课题2项、云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项目近10项。

三、“三生教育”实施情况

“三生教育”的概念是学校德育范畴的概念,其包括“生命教育”、“生活教育”、“生存教育”。“生命教育”,让每一位教师和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关心自己和家人”;“生活教育”,提倡“珍视生活,了解生活常识,掌握生活技能,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关心他人和集体,树立正确的生活目标”;“生存教育”,强调“学习生存知识,保护珍惜生态环境,关心社会和自然,强化生存意志,提高生存的适应能力创造能力”。

根据《中共云南省委高校工委、云南省教育厅关于实施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的决定》、《中共云南省委高校工委、云南省教育厅关于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我校校党委、校行政高度重视,精心组织,认真做好“三生教育”实施工作。

(一)认真学习,统一思想

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力发展现代教育事业,中共云南省委高校工委、云南省教育厅决定在全省各级各类学校中实施“三生教育”,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连续下发了几个重要文件,我校在接到相关文件后,组织相关部门的领导和教师认真学习文件精神,讨论实施办法和工作思路,大家思想高度统一,决心努力将这项云南首创的工作在我校开展好,积极探索和创新教育教学机制,使工作真正取得实效。

(二)成立领导机构、明确职责

1.成立领导机构。2008年6月,学校发出《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关于成立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领导小组的通知》,成立“三生教育”领导小组,由校党委书记任组长,校长、专职副书记、副校长、纪委书记任副组长,各系部领导任领导小组成员的领导机构,设“三生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校党委宣传部,由宣传部部长周孔张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李红梅、刘庚碧、李发荣3位同志任办公室副主任。

为了进一步开展好“三生教育”教学及研究工作,学校成立“三生教育”教学实施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下列同志组成:那金华校长任组长,董大校和杨宝康两位副校长任副组长,成员包括各系部负责人。领导小组在思想政治部下设“三生教育”研究中心,那金华校长任主任,李红梅、刘庚碧、李发荣、辛锡灿任副主任,工作人员是付金锋、杨冬玫、居云飞。各系及相关部门成立工作小组,按学校整体要求推进工作。思想政治部成立“三生教育”教研室,负责教学、研究及日常管理工作。

2.下发文件。根据省委高校工委和省教育厅关于“三生教育”相关文件精神,我校下发一系列实施“三生教育”的文件。2008年6月学校下发《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关于成立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领导小组的通知》; 2008年9月校党委印发《中共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委员会关于“三生教育”的实施方案》;2008年11月学校印发《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8级学生“三生教育”教学实施方案》;2008年10月校团委下发《共青团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委员会关于开展“三生教育”系列活动的通知》;2009年10月学校印发《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三生教育”教学实施意见(试行)》;《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9级学生“三生教育”教学实施方案》即将印发。

3.明确职责。学校以文件的形式对学校各部门实施“三生教育”工作进行细致的工作任务分解。以2008级学生为例,具体分配如下:“三生教育”由专题教学活动、校级实践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系级和班级实践活动、学生自我体验活动5个活动板块组成,不同部门负责相应活动,完成相应学时的教学任务。

(三)明晰思路,重点落实

学校先后制定了2008级学生和2009年的“三生教育”工作方案,确定我校“三生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明确制定了我校实施“三生教育”的基本途径和方法,同时加强了“三生教育”的组织领导保障。基本思路为坚持正确方向,遵循教育规律,扎实工作,务实创新,把理论和实践有机统一,通过专题教学、校园实践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班级实践活动等方式,开展好“三生教育”工作。

在“三生教育”的理论指导下,由那金华校长首倡,提出了“三生教育”之“三在”,即“在课堂、在宿舍、在周边社区”的和谐生态教育教学模式,具体通过“61151+x”的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努力达到以情动人、以德树人、以实践育人的目的。

临沧师专以课堂作为“三生教育”的理论主阵地,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堂教育教学和课堂延伸教育教学。如校内专题教学、名家讲坛、成功人士谈成长成才经历、有关单位领导和专家知识讲座等。如,聘请了清华大学吴倬教授、云南大学谢本书教授、云南大学任新民教授等专家来我校讲学。

学校在“三生教育”实施过程中,将课堂延伸至教室范围以外更为广阔的范围。具体延伸活动有:思想政治部组织2008级学生到临沧市档案馆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宣传部主办的《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报》设有“三生教育”专栏;团委创办《师专青年》,设“三生教育”专栏;团委组织书画、手工、摄影比赛活动;学生党员深入山村小学访贫、支教、资助贫困小学生等活动。

“在宿舍”核心是通过在宿舍开展一系列的活动,构建安全、和谐、文明的宿舍空间,让学生得到关怀、友爱。新生刚入学,学校即组织老生宿舍,与新生宿舍一对一结成友好宿舍,在学习和生活上帮助新生提高进步,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提出“宿舍是我家,一起爱护她”的口号,通过在宿舍开展消防演习、宿舍文化才艺比赛、宿舍文化宣传专栏和《宿舍简报》设“三生教育”专栏、禁毒“防艾”骨干培训进宿舍、宿管员安全救护技能培训等活动,将我校“三生教育”活动深入学生的生活区域,构建安全、和谐、文明的宿舍空间。

“在周边社区”核心是通过学生与周边社区的互动,让学生有思索的时间、有探究的空间。学校师生将“三生教育”课带出课堂和校园,融入社区,为社区服务,为社区培养合格高等人才,提升学校在社区的社会影响力。社区将其资源带入我校,学校与社区形成良性、和谐、生态的互动关系。我们组织了“三生教育”的系列活动。生命系列教育活动有:树立孝敬老人、爱岗敬业的教师典范中文系党总支书记张汝德教授;组织学生代表去禁毒支队、戒毒所参观,和戒毒人员面对面交流;儿童福利院、敬老院、特殊教育学校的志愿者活动;地震募捐、给生活困难群众送温暖献爱心活动;烈士园扫墓、义务献血;“周末话三生”等等。生存教育系列活动有:积极参加省教育厅组织的“三生教育”优秀书画作品评选活动;书画、手工作品比赛;实践、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师生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基地调研;大学生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校园辩论赛、校园歌手、主持人大赛、校园服装赛;法制宣传活动等等。生活教育系列活动有:志愿者学雷锋、捡拾垃圾、清洁环境活动;大学生文明修身工程等等。

(四)教真育爱,齐抓共管

学校制定了“三生教育”教学实施方案。方案中详细规定了“三生教育”课为公共必修课,学分2学分,总学时32学时。主要内容为生命、生存和生活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提高生存的能力。教学组织形式把理论教学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形成了社会学校教学系班级和学生自我的一整套模式。教学监督机制则实现了“班级部、系教务处、宣传部、团委学校”的“四位一体”模式。学校单列“三生教育”专项经费,用于“三生教育”实施所需的各项开支。

我们所理解的“三生教育”不仅仅是德育和素质教育的核心,更应把其贯穿在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活当中,把生活、生命、生存有机统一到教师教学和学生实践中去,这“三生”是相互统一相互作用的整体,须臾不可离。

学校立足于“以人为本”,坚持“以情动人”,让学生感受到学校、老师和同学的关爱。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我校坚持“立德树人”的校训,为把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而努力。在就业形势严峻的形势下,我校坚持把“象牙塔的理论”和“社会的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从新生一入学就不断加强其社会实践的力度,不断探索实践育人的措施和机制。(www.xing528.com)

(五)强化研究,培训队伍

学校注重“三生教育”的研究,在2009年4月专门成立了“三生教育”研究中心,中心主任由那金华校长担任。学校鼓励广大一线“三生教育”教师开展研究,鼓励教师申报省级“三生教育”课题。2009年9月,我校两项“三生教育”课题被省教育厅获准立项,分别是梅英副教授的《“三生教育”三区立体空间中的教育传播研究》和付金锋老师的《新形势下专科学生就业困境与出路——基于临沧师专“三生教育”的实证研究》。2008年,李红梅副教授和张汝德教授的论文分别获省教育厅“三生教育”优秀论文评选二、三等奖;2009年,校长那金华教授等教师的“三生教育”活动方案、付金锋老师的教学课件分别获省教育厅优秀成果二、三等奖。学校的经验材料、教师的论文分别收入《云南省实施“三生教育”工作会议经验交流材料汇编》、《云南省教育系统“三生教育”研讨会论文集》。

学校按要求选派管理人员和骨干教师外出培训,并认真开展校本培训。“三生教育”领导小组组织教师进行集体备课,准备专题,开展教学观摩,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组织学生的主体实践活动,建设好校园文化环境,把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结合起来。

(六)特色鲜明,成效明显

“三生教育”是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紧密联系、融为一体的系统教育。我校不仅把“三生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主线,还围绕“三生教育”,努力探索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力求有所突破和创新。“在课堂、在宿舍、在周边社区”的“三生教育”教学模式,在肯定教师客体作用的同时,更加突出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是积极主动地参与,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是“造血”而不是“输血”,在教育过程中,能够引发学生的认同感,内化为思想的升华和自觉的行动。在这些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比如我校学生的公务员、特岗教师和大学生村官的通过率已经得到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充分肯定。

四、辅导员队伍建设情况

(一)高度重视,统一规划

校党委、校行政高度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把辅导员队伍建设列入党政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对辅导员的选聘标准、程序、配备比例、工作要求与职责、培养与发展、管理与考核等问题有明确的规定,学校把辅导员队伍建设纳入教职工队伍建设规划,在工资、福利、技术职务、业绩考核、培养等方面和专任教师享有同等待遇。人事处、组织部、学生工作处、宣传部、各学院等部门密切配合、统筹规划,完善政策、严格要求,从不同角度承担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事务,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加强对辅导员的教育、管理、考核、培养和工作指导,形成了全方位的辅导员队伍建设格局。

(二)严把选才关

近两年来,我校通过公开招聘,择优录取,真正把那些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具有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充实到辅导员队伍中来。所招聘的辅导员均具有硕士以上学位。

(三)明确辅导员工作职责

在辅导员管理中,强化了辅导员的工作职责。一是辅导员在学生处和学校的领导下,有计划地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组织大学生开展政治理论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二是辅导员认真做好大学生的日常行为管理工作,组织开展并落实大学生入学教育、常规教育、法制教育、遵纪守法教育、国防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毕业生就业、创业教育等工作,并对违纪学生进行批评、教育。三是辅导员积极开展大学生素质教育,指导大学生素质拓展,积极组织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认真落实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工作。四是辅导员认真做好学生干部的推荐、培养和考核,指导班委会和团支部开展班级建设工作。五是辅导员做好毕业生思想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客观并及时地向用人单位提供学生情况。六是辅导员协助做好学生党建、评优、贫困生资助等工作。

(四)注重辅导员的培养与奖励

在每年的建党节和教师节前夕,学校党委和校行政都要表彰优秀党员、党务工作者、优秀教师、优秀辅导员。把辅导员职称评聘纳入高校教师行列,可分别评聘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等职称。把优秀的辅导员纳入学校后备干部库管理,现有部分优秀辅导员担任所在系的团总支书记。

五、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情况

(一)校园文化丰富多彩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拓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和渠道。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渠道。学校积极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以环境育人。充分利用校园网络、校园广播、宣传栏、板报等形式和渠道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精心组织校园文化活动,开展校园文化艺术节、歌曲比赛、校园服装赛、主持人比赛、辩论赛、演讲比赛、书画作品比赛、篮球和足球等体育运动比赛、校运会等有传统、有规模、有影响的校园文化活动,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教育和励志电影,深入挖掘活动的教育性和思想性,不断创新教育活动的形式和载体,提高校园文化活动的层次和水平。

2005年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颁发后,学校组织了学习贯彻管理规定的宣传月活动,深入细致地学习“规定”内容,并通过广播、板报、知识竞赛等形式,促进学生加深对“规定”的掌握,提高广大学生用“规定”规范自己的自觉性,有力地推动了校风、学风建设。2006年胡锦涛同志“八荣八耻”重要讲话发表后,组织了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通过学习讲话精神,开设专题系列讲座、学精神见行动等教育和实践活动,促进了广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与和谐校园建设,提高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党的十七大召开后,在全校开展学习十七大精神系列活动,包括十七大知识竞赛、征文比赛、演讲比赛等。组织全校学生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与校风建设结合起来,多形式、多渠道开展教风、班风、考风教育,开展自强自立与诚实守信等系列活动。在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召开之后,全校掀起学习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的热潮。利用传统节庆日、重大事件和开学典礼、学年表彰大会等契机,开展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主题教育活动,提高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二)校园网络制度完备,管理规范

我校积极建设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搭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新平台。制定《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等规定,这些措施的创立和实施,有力地增强了新形势下我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牢牢掌握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使网络成为广大师生获得知识信息的新窗口,成为青年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从而达到引导人、教育人、鼓舞人、塑造人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我校不断强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建设。全面加强校园网和二级网站的建设和管理,完善新闻、舆情和安全制度,倡导文明上网,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建成了一个系统安全、制度完备、管理规范、内容丰富、信息健康的“绿色网络”;建设了一支思想水平高、网络业务强、熟悉学生上网特点的网络管理工作队伍;完善了校园网络安全防护、信息过滤、信息适时监测与跟踪、路由路径控制等系统,提高了校园网络信息预防和应急处置能力。

(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形成

学校成立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加强心理健康工作网络的构建,建立五级心理预警机制(宿舍长、班级心理委员、系学生干部、辅导员、心理健康协会),聘请专业心理咨询教师讲课。建立心理危机干预应急机制,加强对辅导员的心理知识培训,做到简单问题能自行处理,重大问题有解决途径。

(四)就业指导全面深入

就业工作是高职高专院校的生命线,如何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保证就业率一直是我校研究和探索的课题。就业思想政治教育不是独立的,必须在全校形成合力。从新生入学军训开始,我们在入学教育中就有大量的专业教育内容,特别是告诉学生们本专业的就业前景,以增强他们对本专业的信心,以达到提高他们学习积极性的目的。二是在形势与政策课上加入就业形势专题,对当今的经济形势和就业问题进行讲解,特别是国家针对大学生的相关就业政策,以使学生们对就业压力提前有心理准备。三是开设“职业生涯与规划”课程,从理论和实践层面给学生的职业规划提供指导。四是在毕业生就业前召开一系列就业讲座、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考试考前培训等,从就业心理、应试技巧、面试技巧、简历准备等多方面进行培训。

六、学校党建和共青团工作情况

(一)党建工作有成效

学校党建工作事关学校发展大局,我校党委高度重视党建、党风廉政建设等工作。我校目前已有6个党总支(含6个教师党支部和6个学生党支部),4个直属党支部。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校党委紧紧围绕领导班子加强“三力”建设这一主题认真抓好以下工作:一是组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进行了5次专题学习,用十七大精神统一全校师生员工的思想。二是在2008年2月份开办了为期10天的副科级以上处室领导干部学习十七大精神培训班。三是加强在青年教师和大学生中党员发展工作。2008年,学校党校开办了4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培训856人,新发展党员635人,占学生总数的12.8%;开办预备党员培训班2期,培训预备党员469人。在2008年“5·12”汶川地震抗震救灾募捐活动中,学校师生积极向灾区捐款。临沧市血液中心每周都要来我校采集血液,我校学生,尤其是党员学生、学生干部、入党积极分子踊跃献血,我校师生是临沧市血站的重要供血来源。我校作为第二批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单位,2009年,根据省委部署,校党委组织全校广大党员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实现中央提出的“提高思想认识、解决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科学发展”的目标和“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体要求,为切实加强党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领导,保证我校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的全面落实,学校成立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校党委书记担任,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制定《中共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委员会关于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实施办法》、《中共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委员会关于推行问责制的通知》等文件,完善学校各项制度,如采购制度、引进书商直接进校园向学生售书等,从源头预防腐败。

(二)共青团工作有创新

共青团临沧师专团委在校党委、上级团组织的领导下,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学校党政中心工作,切实服务学校改革发展和团员青年成长成才,以为建设合格师专而努力为根本出发点,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开展了大量主题健康、形式多样的学生活动,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为广大团员青年营造了一个健康向上的学习生活环境。以“三生教育”为主线,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开展了深入学习十七大精神培训和座谈会,启动大学生文明修生工程活动,创办《师专青年》,举办团干部培训班,举办“一封家书”、周末话“三生”、“12·5”普法宣传活动,举办“珍爱生命、拒绝毒品”为主题的参观临沧市禁毒支队和戒毒所实践活动等。以校园文化为载体,丰富大学生活,寓教于乐:成功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校园周末足球联赛,排球赛,联欢晚会,校园歌手大赛,才艺大赛,校园主持人大赛,篝火晚会,手工、书法、绘画、摄影大赛,辩论赛等丰富多彩的课余文化活动。大力发展学生社团,至2008年底,我校学生社团有53个,其中校级社团12个,系级学生社团41个。

七、志愿者服务工作情况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全面素质提高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社会的重要过程。它既是学生学习、研究与实践成果的全面总结,又是对学生素质与综合能力的一次全面检验。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积极推进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立志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在2008年“5·12”汶川地震抗震救灾募捐活动中,学校师生积极向灾区捐款。校团委每年组织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3·15”维权法律宣传服务活动,“拒绝白色污染、营造精彩生活”环保宣传活动等。各系学生会、学生社团组织各种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学生积极报名参加志愿者服务队伍,主动做好事,热情为同学和社会人士服务。如外语系的心语航班,定期组织志愿者为临沧市儿童福利院的孩子上课、辅导功课、陪伴他们度过愉快的周末;老生毕业后,将爱心接力棒传给新生,风雨无阻。数理系团总支带领学生志愿者前往临翔区敬老院照顾老人,帮老人洗衣服、打扫卫生、陪伴老人。各系团总支组织学生去公园、广场、街道清扫垃圾,美化临沧市城市环境。他们成为学生骨干,为和谐校园和和谐社区的建设作出了贡献。

八、师德教育情况

(一)营造师德建设的良好社会环境

加强师德建设,不但要对教师群体提出要求,而且要为教师创造达到这些要求所必备的条件。要肯定教师劳动的作用,确立教师在学校的地位,这样才会激发和保护高校教师的敬业、乐业和精业精神。学校从教师的工作和生活的实际出发,关注教师合理的利益需求,把师德建设的要求和教师的生存与发展统筹思考,关心、理解、体贴教师,把思想道德建设寓于多为教师创造“多用武之地、少后顾之忧”条件的实际工作中,为师德建设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和物质条件。学校近年来下大力气不断改善高校教师的生活条件和工作环境,向教学第一线专职教师倾斜,使他们的生活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地位也有了很大提高,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教学工作中去。

(二)建立有效的师德评价激励机制

师德评价是以外部驱动、强化约束的手段,是加强师德建设的重要手段。把师德评价与师德教育和管理结合起来,用榜样的力量激励人,在师德建设中重视先进典型的培养和宣传,引导高校教师学习孟二冬等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充分发挥榜样的带头、示范和激励作用。同时,通过年终考核、学生评教、督导检查等途径,树立师德典型,如中文系党总支书记张汝德教授,是位爱岗敬业、敬老爱亲的典范,也是我校师生学习的榜样。对表现突出的教师,给予充分肯定,做好正面宣传,以此为突破口,由典型人物带动全体教师共同进步。在全校形成尊师重教、崇尚师德的氛围,为师德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

(三)强化高校教师师德理论教育

学校组织党员干部和教师积极参加“党员先进性教育”,“三讲”活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广大教师的头脑,促使其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想和腐朽文化的影响。同时,通过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促使广大高校教师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信念,逐步摆脱那种教书只是为了谋生的思想,把高等教育事业当做一项伟大的事业去完成。号召大家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把本职工作、个人理想与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以爱国、劳动、和谐、团结、诚信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赋予了师德建设新的时代内涵,把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加强师德建设结合起来。深入开展荣辱观教育,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使广大教师在思想上认同、在教育中传播、在教学中实践荣辱观。引导教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在工作岗位上以自身言行来影响和带动全社会精神文明的提高。

(四)引导教师加强师德修养

加强教师师德修养,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号召教师要经常自我反省,即内省。学校要求教师经常进行自我思想检查,看其是否合乎职业道德规范。将自己的言行对照师德行为规范进行自我检查,对自己的行为过失开展内心思想斗争,以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准。教师在自身的道德修养中正确对待自己的不足和错误,闻过则喜,欢迎别人的批评、忠告,并重视改正,从而不断提高教师师德修养的自觉性,使其在工作、生活中坚持自我修养、自我规范、自我约束、自我发展,把师德修养视为个人事业发展的内在要求,科学处理金钱与事业、实惠与理想、享受与奉献的关系,用模范的言行去影响、教育学生,引导学生走正确的成才之道,真正使其言行合乎师德规范,在社会生活中起表率作用。

(五)加强师德制度建设

师德是教师在教书育人工作中应该遵循的重要行为准则,我校一直注重广大教师的师德建设。学校把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成立了师德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总体协调全校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形成学校主要领导亲自抓、相关部门各负其责、有关方面大力支持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格局。各系也建立了有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的相应工作小组。学校各教学部门结合各自工作职责,制定并落实师德师风建设的具体措施,如教师岗位职责、部门党政领导岗位职责、教研室主任岗位职责、秘书岗位职责、教师课堂教学守则等。

九、存在的主要问题、改进思路与建议

(一)思想认识水平需进一步提高

在深入学习宣传的基础上,学校各级领导干部和教职员工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但也存在不平衡性,思想政治教育“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情况在部分教师的工作中也时有表现。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需进一步改进

教学效果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水平等各种因素有关,需要系统改进。建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整体规划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内容体系,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培训。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与实践教学需进一步融合,以提高教学实效性。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进一步落实

心理咨询服务教师队伍要稳定,并保证一定专职心理咨询教师队伍数量,进一步发挥作用。专职心理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业务培训机制需进一步完善。

(四)专职学生管理干部队伍建设需进一步加强

专职学生辅导员配置与上级要求相比比例偏低。学生管理干部队伍的职称结构需进一步优化,理论水平、工作能力需进一步提高。

(五)网络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积极作用需进一步发挥

目前我校校园网络平台已经建立,但由于技术力量不足、运用意识不够强等原因,致使网络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积极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较少,互动略显不足。

(六)共青团、学生会等组织的工作在创新性上需有突破

我校共青团、学生会等组织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今后的工作中,还需进一步思考、探索,在活动组织等方面需有创新、有突破。

(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考核机制需进一步完善

要进一步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管理和评估考核制度,除思想政治工作部门、学生管理部门外,教学管理部门也要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纳入系(部)教学工作评估考核之中,真正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