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结合实际,深入探索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

结合实际,深入探索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

时间:2023-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学校一直重视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工作,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学校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与团委、学生处的重要活动结合起来。(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目前,学校在学生工作处网站设有互动信息平台。

结合实际,深入探索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

结合实际,深入探索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贯彻落实中发〔2004〕16号文件精神自查报告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

根据《中共云南省委高校工委转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对贯彻落实中发〔2004〕16号文件及时进行自查的通知》(云高工函〔2009〕57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对贯彻落实中发〔2004〕16号文件及时进行自查的通知》(教思政厅函〔2009〕30号)要求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的精神,对我校贯彻落实中发〔2004〕16号文件精神的情况进行了自查。现报告如下。

一、加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关系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关系到办什么样的高等教育、怎样办高等教育的问题。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大学生,深化素质教育改革,根据全国和我省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中共云南省委高校工委、云南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决定》(云高工〔2008〕66号)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形势与政策”课建设。

我校于2002年3月建立“两课”教研室,2005年9月设置了独立的、直属学校领导的社会科学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科研管理机构——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部(简称社科部)。学校一直重视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工作,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学校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与团委、学生处的重要活动结合起来。2008年底,学校在已建立的州戒毒所、州幼儿园、市幼儿园、芒市镇等8个社区4个社会科学学科实践教学基地的基础上,继续做好相关专业的见习实践工作。并在实践教学中充分发挥“红色经典影视”的作用,进一步加强“红色经典影视”的投入和建设。

二、夯实辅导员(班主任)队伍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党委、行政部门高度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政〔2005〕2号)、《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第24号令)和《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云高工〔2006〕80号)文件精神及要求。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始终把辅导员班主任工作放在学生工作的首要位置,扎实做好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工作,在队伍建设的思想认识方面、辅导员配备与选聘方面、辅导员培养与发展方面、特色工作方面都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极大地推进了我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我校严格依据教育部及省教育厅相关文件精神及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由各系(部)选派,为每个班级配备一名班主任,每个系(部)按师生比不低于1∶200比例核定兼职辅导员配备,在此基础上,每增加200名学生增加一个编制。兼职辅导员一般每人可带3~4个班学生。我校实行辅导员定期或不定期进宿舍、进班级的常规管理制度,实行本系(部)辅导员负责该系(部)学生楼宿舍辅导工作制度。

把对辅导员的奖励纳入学校整体奖励考核体系。制定了《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辅导员工作实施办法》、《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辅导员工作量化考核评分表》,明确了辅导员考核、激励机制。

三、实施全方位、立体化思想政治教育

(一)校园文化建设方面

学校认真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加强师生理论教育和思想教育,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及形式多样的科技文化活动。不断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全校社团管理,把握舆论导向,提高学生社团刊物的文化品位。我校现有全日制学生4800余人,学生社团14个,我校学生会秉承“来自于同学、植根于同学、服务于同学”的工作思路,开展了多种多样的活动。比如:学生会每年12月1日举行“用爱导航生命”的禁毒防艾活动,让同学们认识到珍爱生命的重要意义,树立“吸毒一口、掉入虎口”的观念;让同学秉承“用心呼唤希望、用爱导航生命”的理念,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实现“大手拉小手”的社会效应;每年举行一次校级的学习交流会和每月一天的读书交流会。校级交流会主要面对新生,选取优秀的大二和大三学生、相关的教师就大学学习(包括学习方法、就业、考证、自考、专升本等)和生活(包括安全教育、大学生礼仪、人际交往、为人处世等)进行交流。每月一天的读书交流会以班级和系部为单位开展,学生交流读书心得或邀请教师开展讲座,学生会成员协助和监督活动的开展。卫生生活部每学期对宿舍、教室进行卫生评比,督促学生树立良好的卫生习惯。同时,还进行了大学生的生活、卫生情况问卷调查,为帮助同学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提供了依据。2009年11月举行我校第一届全校性的“少数民族健身操”比赛。在此次比赛中我校学生会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宣扬“全民健身、全民健康”理念,旨在改变同学们“没有病就是健康”的旧观点,树立“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四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新观念,形成全社会关注健康、支持健身、参与体育活动的良好氛围。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面

目前,学校在学生工作处网站设有互动信息平台。方便师生之间的交流,为学生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搭建了平台,同时,也为进一步了解目前学校教学、管理状况提供了依据,为学校、教师与学生之间搭建了沟通的桥梁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

根据《云南省教育厅、云南省卫生厅、共青团云南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云教德〔2005〕33号)和《中共云南省委高校工委、云南省教育厅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云高工〔2004〕10号)精神,我校加快开展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1.纳入入学教育体系。心理健康教育进入课堂,更有利于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和学生心理健康观念的形成。我校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新生教育体系,使大学生克服依赖心理、增强独立性。告别中学时代、跨入大学,进入一个全新的生活天地,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换,生活和学习环境的改变使他们难以适应。因此,对大学新生必须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尽快克服依赖性,增强独立性,积极主动适应大学生活,度过充实而有意义的大学生活。

2.打造心理健康教育团队。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由社科部承担教学任务,我校现有心理学教授1人、副教授4人、博士2个(含在读)、硕士6人(含在读)、心理咨询师2人、省级名师1人。在学校领导的关心和重视下,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团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致力于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维护和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加强和改进高校的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身心健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3.建立心理健康教育长效机制。今年,我校投资14万余元成立了心理咨询中心,自2009—2010年上学年,建立了新生心理档案。学校以心理咨询中心为基地,以心灵之窗社团为宣传阵地,各班选举心理委员,定期展示心理小报,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展现出全方位、立体式的发展模式。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具有健康的情感、坚强的意志、刚毅的性格及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生活状态。

(四)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方面

学校现有十个系(部),在校系两级管理的模式下,在学校招生就业处的指导下,学校的就业工作稳步进行。学校积极与本州各大型企业、各中小学校建立实习基地,并在校园网站公布求职信息与求职岗位,在校企共建的模式下,学校的就业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08年,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为86.07%。

四、稳步开展党建工作

在学校党委的指导下,2008年共有78名学生转正加入中国共产党,89名学生审批入党,学校培训入党积极分子700多人次。校团委积极发展团员,按程序推荐优秀学生成为入党积极分子。各系(部)团支部积极参与学校团委组织的主题活动,听取先进事迹报告,宣传国家政策等,同时各系(部)也开展了相应的主题活动。

五、鼓励多样化实践活动

依托于校团委、校学生会,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www.xing528.com)

(一)禁毒防艾志愿者

配合并参与德宏州防艾办、红十字会、团州委的宣传活动;新生入学后接受英国海外服务社的同伴教育活动。

(二)一系列爱心活动

组织学生到德宏州特殊学校、敬老院进行表演和志愿活动。

(三)环境保护志愿者

学校环境保护协会组织学生到超市门口宣传使用环保袋;为交警清扫交通设施

(四)法学会志愿者,到人群集中的地方进行普法宣传活动,预防青少年犯罪

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充分体现了学校大学生的精神风貌,也是学校教育“知行”结合的最佳模式。

六、实践“言传身教”

2007年,我校推出了《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关于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的实施办法》,明确了学校党政一把手对教师队伍的师德师风建设工作负总责,并成立由党委宣传部领导牵头,学校人事处、教务处、科研处负责人组成的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综合考评小组。各系(部)、处根据学校统一部署,把师德师风建设列入各级党组织重要工作内容,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做到认识到位,措施到位,落实到位。建立部门分工负责机制。学校各职能部门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党委组织部门认真做好党员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宣传部、工会做好宣传教育工作;教务处负责学风教风建设;科研处负责学术道德建设;学生处、团委配合各部门做好师德师风建设的相关工作;纪监审处落实好监督检查的各项工作,逐步形成学校统一领导、各部门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工作格局。

为强化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师、学生的学术诚信意识,保持学术道德操守,为有效区分正常的学术探索、学术争论和学术不端行为,为弘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学术精神,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学风建设委员会第二次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了《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术道德规范》。

2006年改制后,我校积极引进硕士研究生增强师资力量。在老教师的带动和影响下,我校的教师恪尽职守、兢兢业业,很好地履行起了“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

七、完善思想政治教育运行机制

(一)明确总体建设目标

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着眼于帮助大学生实现真理追求、真心喜爱、矢志践行、终身受益的要求,始终不渝地推进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着力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综合素质。总目标分“三步走”:第一步,2008—2009年,把我校建设成为云南省思想政治理论课“达标等级学校”;第二步,2010—2012年,通过5年建设,使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云南省“优秀等级学校”;第三步,2013年以后,把我校建设成同类学校中领先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和科研基地。不断完善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全力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水平。

(二)健全领导机制

为加强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工作的领导,进一步强化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工作,确保两课教学质量,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贡献。2006年7月,经党政班子研究,根据中共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委员会《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关于成立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决定》(校党字〔2006〕26号),成立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按领导小组要求做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各项工作和改革方案的组织协调工作。

(三)树立特色建设目标

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地位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学科定位,以及学校的区位特点,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与边境少数民族发展问题,特别是与德宏州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资源相结合,凸显“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区域民族发展研究”的学科特点。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渠道与思想政治工作主阵地良性互动,建立学校“三生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心理健康教育课、职业生涯与就业指导课相互渗透的教育教学体系,学校德育与德宏州精神文明建设融合一体的德育模式。

八、总结不足与拟解决方案

(一)以教学为中心,开展社会实践

“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我国高等教育必须解决好的重大战略问题。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大都停留在理论教学层面,出于对学生社会实践安全性的考虑,很少安排社会实践。然而课堂上学习理论知识,尚停留在浅层的理性认识阶段,唯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认识其本质、规律和包含的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实践是课堂理论教学的有效补充,也是课堂理论教学真正取得实效的重要保证。社会实践由于具有内容的丰富性与生动性、形式的直观性与多样性、影响的深刻性与持久性等特点,能够帮助大学生加深对课堂教学中“感觉”到的理论知识的理解,深化对疑难问题的认识,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和认识水平的提高。规范、科学、系统的社会实践既可以检验理论知识,又可以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理论体系,树立独立的思维品质

(二)开展多样化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不够适应,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不少薄弱环节。主要缺点在于内容上滞后于形势发展,形式上缺乏创新举措。因此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内容贴近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实际,贴近社会现实,紧跟时代脉搏,突出时代的主旋律,进行宣传与教育,能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获得进一步的发展。

(三)积极建立实习基地,多方搭建就业平台

我校为高职高专类学校,就业成为摆在学生面前的难题。立足学校现实,积极稳妥地推进学生就业工作,要求学校整合多方资源,形成合力,提高学生的一次就业率,这对提升学生的自信有着重要的作用。今后要依托我校的地理优势,优化专业设置结构,打造学校的专业品牌,提高我校的整体办学实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