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立德树人工作

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立德树人工作

时间:2023-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立德树人工作——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贯彻落实中发〔2004〕16号文件精神自查报告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4年8月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是新时期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立德树人工作

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立德树人工作

——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贯彻落实中发〔2004〕16号文件精神自查报告

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

2004年8月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央16号文件),是新时期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学校党委和行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精神,并取得一定成绩。现将我校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精神情况报告如下。

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精神的基本情况

(一)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并取得了明显的实效

1.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责任落实,分工明确。

学校党委高度重视中发〔2004〕16号文件的学习,召开专题会议,深刻领会文件精神,研究贯彻落实措施,提出工作原则及要求。在此基础上,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简称“05方案”)等一系列文件精神和要求,结合我校的实际,制定了《思茅师专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实施方案》和《思茅师专进一步加强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实施方案》,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提供了有力支持和保障。2006年,成立了以党委书记和校长任组长,一名党委副书记和一名副校长任副组长,教务处、宣传处和思想政治教育与研究中心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建立健全了以党委书记和校长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牵头、各职能部门相互配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组织领导体制。为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2006年4月学校进行了机构调整,成立了独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研究的组织机构——思想政治教育与研究中心。

2.教学管理到位,为有效实施“05方案”提供有力保障。

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以前,我校的“两课”是严格按照中宣部、教育部《关于普通高校“两课”课程设置的规定及其实施工作的意见》(简称“98方案”)对专科学校的要求,做到了开齐课程,给够学分,给足学时。从2006年秋季开始全面实施“05方案”以来,为确保新老方案平稳过渡、教学秩序正常运转,我们在课程设置和学分上,按照“05方案”要求,对应“概论”、“基础”、“形势与政策”三门课程,分别安排了4、3、1个学分,总学分为8个学分;在教材选用上,严格按照教育部的有关规定征订和使用;在课程管理上,从实际出发,设立了“基础”、“概论”、“形势与政策”三个教研组,具体负责组织课程的教学及研究工作;在课程建设上,把“基础”和“概论”列入校级精品课程加以建设,并给予经费上的支持;在教学资料库的建设上,加大了图书资料的建设力度,馆藏图书、杂志、视听资料增长迅速,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和科研提供有利的条件;在教学管理制度的建设上,建立和完善了集体备课、制订教学计划、期中教学情况调研、期中教学质量检查分析、公开教学、听课评课、试卷分析、学年教学管理总结、年终履职考核等制度,逐步做到对教学的科学管理、规范管理、有效管理,初步建立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在课堂教学班额和教学时段的安排上,做到教学班人数一般不超过100人,并将三门课程的教学尽量安排在学生学习状态较好的时段。

3.狠抓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

学校在抓好教学常规管理的同时,重视教学改革,在科学规范教学内容,实现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试形式多样化,实践教学环节社会化,教学质量评估多元化以及课程建设精品化等方面作了积极而有成效的探索,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不断提高,进一步推动了我校的“三进”工作。

建立和完善集体备课制,坚持集体讨论、备课、公开教学、专题学习、经验交流等多种形式的集体备课制度,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及考试评价方式。在教学内容上,坚持“三贴近”原则,使教学内容与国情、省情,尤其是与市情、校情及学生的学习、思想、心理实际相结合,努力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优秀课程。在教学方法上,积极运用课堂讨论、专题辩论、专题讲座、案例分析、小论文、调查报告、课前5分钟、道德小品文献法、撰写心得体会、观看影视录像等多种方法,使教学逐步从灌输式向启发式、他控型向自主型、单纯化向多样化、理论性向实践性、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在教学手段上,提倡优秀的传统教学法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有机结合。在考试评价方式上,采取“三结合”的方式,即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相结合、开卷和闭卷相结合、理论道德认知与实际表现相结合。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我校加强教学实践环节的主要做法:一是要求学生假期进行社会调查,以鼓励他们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关注社会、关注民生。二是通过大学生“三下乡”、青年志愿者服务、社团组织等活动,把课程实践向更广的范围拓展,使理论与实践得到有机结合。改进和完善学生评教制度,我校早就建立了学生评教制度,从近3年的评教结果看,我校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满意率均在80%以上。

(二)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

1.提高认识,统一思想,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

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是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是统筹学校的改革、发展和稳定的需要,是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保证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学校党委和行政非常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把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作为学校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重要途径,作为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着力点和突破口,把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列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抓紧抓好。学校在编制上、经费上、工作条件上给予特殊政策和优先保障。在编制上,设立辅导员工作岗位,每个班级都配备相应的专职或兼职辅导员。在经费上,每年按生均40元的标准,拨出19万元作为辅导员岗位津贴;在工作条件上,为辅导员配备通信工具,制作名片,提供办公室。学校为辅导员提供交流学习的机会,有9人参加了教育部和教育厅组织的辅导员培训。

2.精心遴选,合理配备辅导员队伍。

为了建设一支整体素质好,能正确引导学生,以理、以情、以自身人格魅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辅导员队伍。2006年招聘专职辅导员4名;2007年7月招聘专职辅导员5名,11月又从中专中学调入3名具有硕士学位和中级以上职称的中青年教师从事专职辅导员工作,使我校专职辅导员增至12名,同时改善了专职辅导员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和职称结构。目前,我校在校学生4882人,91个教学班,聘任在岗的辅导员62人。其中,共产党员28人,占辅导员总数的45%;中级以上职称19人,占辅导员总数的31%;硕士研究生28人,占辅导员总数的45%;专职辅导员12人,占辅导员总数的20%。

3.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

30年的办学历程,我校在班主任队伍建设上积累了丰厚的经验,对进一步做好辅导员队伍建设创造了条件,并形成自身的特色。

一是底线要求,目标管理。为调动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使辅导员有明晰的工作思路,学校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工作的规律、特征,确定学年中各个阶段的学生教育活动主题(如:三月安全教育活动月、四月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月、五月诚信教育活动月等),以学生的安全文明为底线,以学生学会理性思考,有健全的人格,关爱生命,健康地成才成人,顺利毕业走向社会,对母校怀有深厚的感情,有颗感恩的心为基本标准。凡是对学生基本的底线要求,一定要管住、管好,同时鼓励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完善

二是注重建立学生评价制度。辅导员工作评价一直以来都是由学生、系、学校职能部门多位一体完成的。从2006年开始,学校对辅导员的考核评价以学生为主,系和学校职能部门为辅,学生评价一票否决制,采用调查问卷打分与提意见相结合的方式,让辅导员在接受考核评价过程中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和愿望,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教育管理服务水平。

(三)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思想道德素质

教师的道德水平、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教风,对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新形势下高等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高等教育的办学质量和水平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教育从规模发展到内涵式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我校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学校工作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并取得了一定成绩。

1.坚持不懈地开展师德师风学习教育活动,提高教师师德风范和敬业精神

学校对广大教师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组织教师尤其是新上岗的教师认真学习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等法律法规,领会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掌握学校关于教师方面的相关政策和规则,努力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

学校要求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结合教学实践,通过良好的师德示范和言传身教教育和感染学生,从思想、品德、学业等方面帮助学生全面提高素质,真正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2004年11月以来组织了共有90余位青年教师参加的新教师上岗培训,把师德教育纳入教师的职业培训中。对具有潜力的中青年教师,在政治和业务上给予更多的关心帮助,通过骨干教师梯队建设和教学、科研带头人的培养,使优秀教师尽快脱颖而出,成为教书育人的骨干。2005年6~12月,在哲学社会科学教学和研究人员中开展了为期半年的“三项学习教育”活动,分析了在遵守职业精神、职业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明确了努力方向,制定了整改措施,对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起了积极作用。

2.表彰先进,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

为了进一步完善评选表彰教书育人先进的工作制度,用身边的榜样教育、激励、感染广大师生,学校于2006年5月制定《思茅师专第一届“教书育人标兵”评选方案》并组织实施,拟对师德和教书育人成绩显著者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并在职称晋升、工资晋级和评优表彰中享有优先权

近年来,我校在各类教师先进典型的推荐和筛选中,突出了教师师德的地位。在学校已经制度化的教学、科研奖励中也突出师德师风的表现,如在一年一度的优秀教师奖、四年一度的优秀教学成果奖等奖项的评选过程中,在教学、科研成果水平大体相当的情况下,充分重视师德因素。

3.建立制度规范,营造弘扬优良师德师风的氛围。

学校为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严格规范师德行为,进一步完善了师德建设的考核机制、监督机制、激励机制,把师德建设纳入教师的考核体系,督促教师自觉履行教书育人职责。先后制定了《思茅师专教师师德规范》、《思茅师专教师教学工作规范》等文件,要求教师自觉遵守职业道德,严格按照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进行教学活动,使广大教师了解和掌握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基本行为规范。

4.严格执行“师德一票否决制”。

学校加强教风建设,严明教学工作纪律,严格执行教师教学工作的考核、评价和监督制度,设立“师德信箱”,监督评价教师师德。在教师聘任、履职考核、职称评定和奖励上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对在教学、科研中公开散布违反《宪法》、《教师法》有关规定的言论者;在教学、科研中严重失职,造成不良影响者;违反学校教书育人有关规定,有失教师身份并在学生中产生不良影响和后果言行者,等等,不得晋升高一级职称和提高评聘等级,情节严重者要给予必要的行政处分。进一步宣传落实《思茅师专教学责任事故认定和处理办法》,认定和处理11起27人次的教学事故,确保教学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和严肃性,确保教学工作正常有序进行。

5.构建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系统工程,落实师德师风建设。

学校领导注意听取师生意见,深入教学、科研第一线,及时发现和解决师生在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学校职能部门不断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增强服务意识,努力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提供高效优质的管理服务。进一步强化与师生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的图书馆、后勤等部门的服务意识,不断对职工进行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的培训和教育,努力为师生的工作、生活提供优质的服务。

(四)加强和改进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的情况

学校重视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1.认真做好党校的培训工作,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系统的党的知识教育。2004年以来共举办6期,培训学生7000余人。

2.重视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从2004年以来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全校各系党总支认真贯彻党章、《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试行)》和《中共思茅师专委员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遵循“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各党总支建立了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的工作机制,完善了相关工作制度;在校学生党员的数量稳步增长,连续5年来学生党员占学生总数的比例已达10%左右;2008—2009学年我校共发展学生党员285人,2009年6月毕业生毕业前,有学生党员427人,占在校生的11.3%,毕业生离校后有学生党员174人,占6.2%。

(五)积极开展和组织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校历来重视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把社会实践纳入学校教育教学总体规划,规定了学时和学分,提供必要经费。教务处、团委、学生工作处及各系,结合实际开展了丰富多样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1.学校重视教育教学实践研究基地建设。

目前,我校与云南龙生绿色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思茅茶树良种场、思茅市各县(区)一中、市幼儿园及思茅市中级人民法院分别签署合作共建“教育教学实践研究基地”,各专业实践教育教学基地达到59个。

2.开展社会调查活动。

学校认真贯彻团中央“三下乡”工作要求,认真组织好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自2004年至今我校共组织近10000余名学生投身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并撰写调查报告10000余份,其中法律协会、绿色家园协会,深入农村送法下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赢得了当地群众的积极响应和一致好评,得到当地媒体关注,活动取得实效。校团委每年表彰2个先进集体、3名先进个人、30篇优秀论文。

3.开展大学生科技活动。

2005年和2006年,学校组织开展了两次大学生职业技能竞赛,竞赛内容丰富,涵盖知识面广。竞赛项目与学生所学专业及地方经济发展特点、就业竞争等紧密结合,鼓励同学们深入实践、爱岗敬业,增强了就业竞争力。

4.组建和谐校园志愿者大队。

学校组建和谐校园志愿者大队,并完成对他们的培训,使志愿者在投身于平安校园建设的同时,不断提升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完善的能力,成为建设平安和谐校园的一股重要力量。(www.xing528.com)

(六)提升校园文化活动质量,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校园文化是一所大学文化的重要内容和表现,学校按照“突出重点、体现特色、重在育人”的要求,开展“积极向上、品位高雅、个性张扬”系列校园文化活动,加强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开好各类校级选修课,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学术活动、社团活动、体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加强对学生社团的指导,使学生社团成为广大学生锻炼能力、提高素质的重要阵地。

2004年以来学校组织了100余项校园文化活动,营造了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提升了学校育人的质量。

积极开展“三生教育”,通过“三生教育”唤醒学生的生命、生存、生活的意识,让学生主动深入、理性地思考生命、生存和生活的意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七)关心学生身心健康,积极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迫切需要,是大学教育的重要内容,2001年3月20日成立了思茅师专心理辅导中心,并积极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1.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

几年来,我们始终以“关爱学生、服务学生、帮助学生成长”为宗旨,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放在重要位置,积极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既注重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又对个别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为学生在学习、交友、情感、择业等方面排忧解难,帮助学生健全人格,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2.以心理辅导中心为主要阵地,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不断形成点面结合、课内课外结合、教育与指导结合的工作体系。

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为加强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了解,扩大知识面,我们以公共必修课的形式,开设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以选修课的形式开出了“中学生心理卫生”、“学校心理辅导”、“社会心理学”等课程,组织了“如何度过大学生活的适应期”、“人际交往与心理健康”、“快乐哲学”、“解析恋爱误区,直面青春,让我们共同成长”等专题讲座,向学生系统介绍心理健康的一般知识以及心理调适的一般方法,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卫生知识,不断适应大学生活。

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外宣传和辅导活动,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我们利用橱窗、墙报、网络等宣传媒体,发放精美小书签、趣味心理测验、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单,向学生介绍心理健康知识,进行了以“考试焦虑心理的调适”、“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如何使自己快乐”、“大学生就业心理指导”等为主题的心理健康宣传活动。积极开展“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周活动,通过心理访谈节目选播、专题讲座、心理沙龙、“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宣传等活动,向学生倡导关爱他人、善待自己的生活理念,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以预防和发展为重点,开展个别辅导工作,坚持心理学教师值班制度,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个别辅导和心理测量。通过面谈和个别测量,了解到学生中存在着大学生活的适应、人际交往、恋爱、就业等方面存在的心理问题,并给予正确的引导。

3.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

为全面了解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加强学校心理教育工作的针对性,以便在学生需要时提供准确及时的心理援助,我们主要采用SCL90、卡特尔16PF量表,于2004年4月、2004年11月,对2003级、2004级学生进行了全面的心理健康调查,以系、班为单位建立学生心理档案。

4.加强教师培养和培训,不断提高业务素质。

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主要取决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水平。为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业务水平,学校于2002年11月安排两名教师参加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骨干教师培训班的学习培训,于2004年7月安排两名教师参加了云南省第一期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培训班的学习。2005年4月,来自学校各系、处的20名教师通过了心理咨询师的考试,获得了中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为我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一支有力的师资队伍。

5.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为科学有效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支撑。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针对性强的工作,社会的发展变化,影响着高校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状况。因此,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不断地探索,进行深入的研究。《思茅师专学生卡特尔16PF的调查研究》被列为校级科研课题。通过该项课题的研究,对学生进行了心理普查,从整体上把握学生的人格素质情况,为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创造了条件。

(八)强化服务意识,千方百计做好毕业生就业服务指导工作

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十分重视毕业生就业服务的工作,把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渗透、贯穿到教育、教学、管理、服务和校园文化活动及对各系的考核等各个方面,努力做到培养与就业、建制与就业、考核与就业、实习与就业等的全面结合,为学生提供优良的成才阶梯和通畅的就业渠道。

1.健全工作机制,实施毕业生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

学校以求真务实的态度,从实际出发,建立了以校系领导、职能部门、辅导员以及专业教师组成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指导体系,书记、校长对全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负总责,系领导是本系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构建、完善了就业工作的“一把手工程”工作机制,机构、人员、经费落实到位,建立了一支热爱学生、素质高、相对稳定的就业指导队伍,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优质服务。

2.签订毕业生就业目标责任书,完善就业工作激励机制。

学校推行毕业生就业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积极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二级管理,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认真实施“早准备、早推荐、早就业”的就业指导思想,与各系签订了毕业生就业工作目标责任书,制定了二级责任目标,明确了分级就业工作目标任务及奖励办法。对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成绩突出的集体给予表彰。

3.加强与地方政府的联系与沟通,为毕业生就业工作搭建平台。

为使毕业生就业工作得到政府和社会应有的重视,给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学校主动向普洱市人民政府报告了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基本情况、存在的问题和希望解决的困难,同时通过市政协提案等形式的多方呼吁,经过努力,市人民政府在从2005起每年在我校举办普洱市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为毕业生充分就业创造有利的社会环境。学校每年举办普洱市各县(区)教育局长与毕业生见面会,让毕业生了解本县(区)的就业形势,为毕业生合理择业提供帮助。2005来学校每年举办一次大型毕业生供需见面洽谈会,数十场小型专场招聘会,每年为学生提供近千个岗位。加强校企合作是开辟毕业生就业的一条新途径,学校邀请普洱市一批民营企业家走进校园,和毕业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积极引导和鼓励毕业生到民营企业就业。此外,常规性的周五校内供需见面活动、不定期地邀请用人单位到校选聘毕业生、办好就业信息栏、每两周公布一次就业信息、每周一次的毕业生就业咨询服务活动都在认真开展并取得显著成效,毕业生就业咨询热线等多种形式,为毕业生提供了优良就业指导服务。

4.探索毕业生就业的多种方式,拓宽毕业生的就业渠道。

为使毕业生能尽可能地走上工作岗位,实现最大限度的就业,学校认真落实了“大学生服务西部计划”,广泛宣传、动员毕业生积极参加“大学生服务西部计划”的活动,5年来有20余位毕业生被招募为大学生服务西部志愿者。学校充分依托和利用学校“云南省第199所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和中国科学院昆明分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云南省第68所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的资源,开展了毕业生职业资格的培训、鉴定和认证工作,全校有近80%的同学毕业时持双证上岗;积极鼓励有条件的毕业生参加“专升本”的考试,进一步深造学习,2005年以来,我校共有400余人被省内各本科院校录取,继续深造学习。

5.加强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基础性工作,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认真开展毕业生毕业、就业、创业的思想教育,及时了解毕业生的思想动态。为做好2005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学校推出了“与你同行、助你成功”系列讲座,各系也通过座谈、班会等多种多样的形式,有针对性地开展毕业生就业教育,引导毕业生树立并强化市场、创业、竞争、到基层服务和艰苦奋斗的意识,改变“一次就业定终身”的陈旧观念,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新就业观念,积极就业。开展毕业生心理健康教育,缓减毕业生因就业制度改革、就业形势严峻及家庭、个人期望过高给自己造成的心理压力。

2005年以来,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毕业生就业率稳步提高,从2005年的81%提升到2008年的89%。

(九)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长效机制

学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结合学校实际,逐渐形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机制,对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实效起了积极作用。

1.建立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各部门各负其责、全体教职员工通力协作的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各处、系、室、馆、中心通力协作,师生协作配合,是我们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经验,也是今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保证。

2.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机构建设。为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研究水平,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和有效途径,学校成立了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与研究中心,专门负责全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和研究工作,突出工作重点,发挥特殊功能。学校还决定成立学生资助管理中心,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全面负责家庭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保证家庭困难学生能顺利完成学业。

3.形成定期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会议制度。学校每两年召开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总结一个阶段思想政治工作的成绩和经验,分析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查找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和确定今后一段时间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路和方法;党委定期召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专题会,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的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学校每月召开一次辅导员工作会,了解辅导员工作情况和学生的思想动态;系上每周召开一次辅导员例会,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和学习生活情况。这些会议制度的形成,加强了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研究,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

4.加强制度建设,促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为了促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文件和制度。如《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服务管理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两课”教学的意见》、《思茅师专“三育人”工作规范》、《思茅师专教师教学工作规范》、《思茅师专教学责任事故处理办法》、《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生违纪暂行办法》、《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生宿舍管理办法》、《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生教育管理预警制度暂行办法》、《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辅导员工作暂行办法》等等。这些文件和制度的制定,用制度保证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思茅师专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思茅师传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包括以下方面:

(1)一部分教职工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认识不清,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教育上重视不够,抓得不紧。

(2)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感染力不强,方法手段仍显陈旧,创新不足。思想政治教育应该紧扣时代的脉搏,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但是由于观念上的落后,我们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到目前仍然只会用很早以前发生的事实实施教育,缺乏时代性,吸引力、感染力不强。我们的一些同志只会采用单纯说教的方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陈旧的方法、手段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3)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网络的工作做得不够,有待加强。网络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但是因为客观条件限制,我校的校园网建设相对落后,不能满足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

(4)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能力素质有待提高。近年来我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能力素质有了较大提高,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数量不断增加,优化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学历结构,但是和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相比仍然显得滞后。

三、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建议

学校今后要从教育全局的高度、科学发展观的高度认真学习和贯彻中央16号文件精神,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努力开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1)要创新工作方法,拓展工作途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感染力。

(2)要全面加强校园网的建设,利用校园网对大学生教育和引导,不断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空间。学校已成立校园网络建设工作组,开始着手加强校园网的建设,在搬迁新校园以后,学校的校园网建设水平将得到较大提高,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现代技术支持。

(3)要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工作能力。学校将进一步鼓励和支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外出访学、进修,参加学术交流,不断拓宽眼界,提高自身素质。

(4)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研究,探讨科学规律和有效途径,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依据,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可持续发展服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