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学院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理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文件精神,学校党政齐抓,在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上下工夫,努力营造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良好格局。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思想统一
2004年8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发布后,大理学院党委行政高度重视,先后制定下发了《中共大理学院委员会大理学院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大院党发〔2005〕14号)、《中共大理学院委员会、大理学院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中共云南省委高校工委、云南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施意见〉的办法》(大院党宣发〔2005〕4号)、《大理学院加强改进形势与政策教育实施方案》(大院党办发〔2005〕3号)、《大理学院2007年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方案》(大院党发〔2007〕16号)文件、《中共大理学院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的意见》(大院党发〔2007〕45号)、《中共大理学院委员会关于加强和改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大院党发〔2009〕39号)、《中共大理学院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施意见》(大院党发〔2008〕43号)等一系列贯彻意见和实施方案。要求全校教职工牢固树立“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的思想观念,把育人融入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格局。明确了加强和改进我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和其他各类课堂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积极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并不断把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向深入,实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规范化、制度化、系统化和日常化。
二、机构健全,层层落实
学校始终把机构建设和人员配备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败关键来抓。2004至2006年间,学校先后成立了“大理学院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理学院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大理学院加强和改进形势与政策教育”等多个领导机构。2007年来,学校进一步完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机制,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校、院两级管理,以院为主的“两层四级”管理机制。
第一级是在学校党委、行政的领导下,成立“学生工作委员会”,由分管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和行政副校长任主任和副主任,统领全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制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总体规划,组织召开学生工作委员会会议和校属各学院总支书记联席会议,研究学生思想政治状况,分析学生思想动态,安排部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生工作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挂靠党委学生工作部。第二级是党委组织部、党委宣传部、学生工作部(处)、武装部、教务处、校团委、招生就业处、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教育科学学院等职能部门和学院,负责全面协调和统筹安排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担任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第三级是校属学院党总支,其中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负责领导学院学生办、辅导员和班主任根据学校的总体安排开展工作,落实本学院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计划,定期向学校有关部门上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展状况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接受职能部门的考核和监督。第四级是学生班级。学生班级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阵地,是实现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重要力量。
辅导员队伍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力量。学校历来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从2005年开始,学校开始招聘首批专职辅导员,到2009年已有27名。他们政治理论好、业务能力强、思想觉悟高,对学生有极强的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对工作非常细心,是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角。他们接受学生工作部和学院的双重领导。从2009年开始,学校将按照200∶1的比例,每年招聘8名专职辅导员,连续三年。专职辅导员将实行定期轮岗制。学生工作部将通过培训的形式增强专职辅导员素质和能力,提高辅导员的理论水平。为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校实行了辅导员助理制度和兼职辅导员制度,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宿舍文化建设等,涉及的各项工作经费都得到切实保障。
三、目标清晰,任务明确
根据中发〔2004〕16号文件精神,学校提出了“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线,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教育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全面实施学生工作‘五个一’工程,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教育思路,并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立德树人”的理念。这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确定了目标和指明了方向。
为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标,学校确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一是深入开展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主要内容的政治理论教育。二是深入开展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主要内容的理想信念教育。三是深入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四是深入开展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要内容的道德教育。五是深入开展以青年学生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的素质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措施得力,彰显特色
(一)充分发挥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渠道作用
大理学院历来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大学生政治理论课建设,真正把政治理论课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摆在学校教育的首要地位,使政治理论课有位有为。学校明确了党委书记和校长是政治理论课建设的第一责任人,由校级党政领导具体分管政治理论课的建设,成立了由有关领导和部门参加的政治理论课建设工作领导组。学校党委始终把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作为重要工作列入议事日程,校级党政领导班子定期召开有关政治理论课工作的专题会议,听取汇报,解决问题,经常深入马克思主义学院了解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情况,深入课堂听课,并直接参加教学工作。把政治理论课全部课程列入重点建设课程,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确定为校级重点建设学科,积极支持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申报各类研究课题。马克思主义学院按规定从课程设置、学时安排、实践环节、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按质按量全面完成“98方案”向“05方案”的转变,开设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三生教育”、“形势与政策”6门课程,每门课程都成立教研室,开足学时,给够学分,全部选用统编教材,并要求各教研室组织集体备课。每个教研室每学期都组织了2次以上集体备课。“形势与政策”教育,学校实行形势与政策课与各总支、辅导员各司其职,采取专题讲授与组织播放音像资料为主方法进行教育,深受学生欢迎。2009年初,我院在认真总结和学习的基础上,结合学校三学期制改革的要求和实际,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出了加大了对学生实践教学的力度,制订了专门的实践教学计划,并根据计划带学生到城乡进行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为了加强对课程教学的监控,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质量,我院2005年专门成立了教学委员会并制定了“三位一体”(领导听评课、教学委员会听评课、教研室自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一直实施各级各层面检查制度。学校一直按照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学校划拨专项经费,2007年来每年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到位30多万元,能够保证建设所需经费。
马克思主义学院现有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39人,教授5人,副教授16人,博士研究生7人(含在读),硕士研究生21人(含在读),校级学术带头人1人,校级学科带头人1人,校级教学名师1人,校级中青年骨干教师及培养对象3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7人。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2个硕士点,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3项,参与多项;主持省级社科项目3项,省教育厅科研项目13项,大理州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11项,校级科研项目27项;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00多篇,曾获得国家和省、州、校各级各类集体奖、个人奖205项。学术交流方面,近几年有20余人参加过多次全国性的学术会议,举办了“思维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理论研讨会”、“大理学院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云南省哲学学会2008年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讨会”等理论讨论会,“改革开放30年研讨会”、“建国60周年研讨会”等高规格思想政治理论学术会议,学科组大部分成员都参加了讨论会,有部分成员还作了重要交流发言,并形成了理论成果(论文集等)。聘请国内知名学者到我校开展学术讲座40多场,本学科的专家学者在校内外开展学术讲座40多场。2006年9月,被评为云南省首届哲学社会科学先进集体,2006年10月被省教育厅评为“两课”建设优秀等级学校。
(二)切实发挥专业课对学生的育人功能
学校重视发挥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积极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率先垂范、言传身教的作用,积极提倡教师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格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当中,渗透到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当中。所有教师均能认真挖掘各类课程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资源,在传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中,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思想觉悟。切实发挥了哲学课与专业课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三)积极发挥其他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为积极拓展教育形式和教育内容,通过各种教育活动的有效结合,全面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除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诚信教育之外,学校还积极开展三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安全教育、就业指导教育、专业思想教育、女生教育、校纪校规教育等七类学生教育工作,从而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增强学生爱国、爱校意识,培养学生的诚信观念,稳定学生的专业思想,树立学生的法制安全观念,增强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让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健康体魄,形成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
1.心理健康教育扎实有效。心理健康教育以科学性、教育性、系统性、实践性、发展性、互动性、开放性为原则,以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发展模式为主线,以针对一定群体的辅导适应模式为辅助,以针对特殊个体的咨询预防(适应、发展)和轻度矫治模式为支点,以非常状态的危机干预为补充,以社会的专业心理治疗机构为依托,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九个一”工程,即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组织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编辑《心理导航报》,开展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测量,开设现场心理咨询,开创心理健康教育专栏,组织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申报,举办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及评优评奖。(www.xing528.com)
为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大理学院探索形成了“一依托、两结合、三层面”的工作思路。“一依托”即利用大理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优势,充分发挥人力、物力资源,实现资源共享。2008年以来,教育科学学院承担心理学研究课题8项(结题5项、在研3项),其中国家级课题1项、省厅级课题2项、校级课题5项。“两结合”即心理健康教育与团、学工作有机结合,学校教育与学生自我教育有机结合,发挥“青春热线”、“心海阳光心理协会”等学生社团的作用,积极开展全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三层面”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要坚持学校、学院、班级的有机结合,确立以学院工作为主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调动学院心理辅导站的工作积极性,发挥班级心理委员和心理联络员的作用,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是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和心理知识讲座,对全校学生进行集体心理辅导。“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针对所有学生开出的任意选修课(32学时),目前我校选修过该课程的学生已经达到60%以上。心理知识讲座每月2场,涉及大学生心理调适、人际关系、学习能力、就业指导等内容,本年度计划进行18场,预计参加学生3600多人次。二是开展心理健康测量活动和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为13000多名本、专科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测量,并建立了心理健康档案,共筛查出有心理问题学生900多人。三是建立了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和干预机制。对各学院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实行监控,实行班级周报告制度,学院月报告制度。四是建立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项目和心理健康教育课题两项申报制度,共收到心理健康教育活动164项、心理健康教育课题254项,项目活动和课题研究进一步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向深度和广度发展。五是建立了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库,对重度问题学生进行及时咨询和指导。2008年以来,共接受电话、电子邮件、信件及面对面咨询2000多人次。六是组织心理健康教育征文活动,2007年、2008年2次征文485篇,学校评选表彰148篇,其中获教育厅一等奖1篇、三等奖2篇、鼓励奖2篇。七是在“学生工作网”上开设了“心理辅导”专栏。八是以现场心理咨询的方式,在校内发放心理知识宣传手册4000多册,发放知识卡片10000多张,编辑和发放《心理导航报》15期。九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兼职干部和班级心理委员的专项培训。
2.“三生教育”开局良好。“三生教育”是2008年新增的教育内容。根据《中共云南省委高校工委云南省教育厅关于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的实施意见》(云教〔2008〕31号)和《中共云南省委高校工委云南省教育厅关于实施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的决定》(云高工〔2008〕44号)文件精神,学校制定了《大理学院关于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的实施方案》,对全校学生开展“三生教育”工作,力争通过教育,树立学生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三生教育”的主要方式是通过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的有机结合,让学生了解生命的意义,增强生存技能。针对所有新生,学校每学期开设26学时的“三生教育”理论课,6学时的实践课,都按教学计划实施。另外,由三生教育办公室负责制订每年的三生教育实践活动计划,定期开展“三生教育”实践活动。如每周二的古城校区讲座,每周三的下关校区讲座,每周五的优秀影片赏析,还鼓励学生参加义务劳动和做社会服务等,培养学生的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3.法制教育生动活泼。法制安全教育是我校教育工作的一项重点内容。学校始终把学生安全作为所有工作的前提,非常重视法制安全教育工作。从新生入学和学生、家长签订安全协议,到每个节假日前的安全教育;从每月一次的法律知识讲座,到组织学生开展模拟法庭和参与现场庭审;通过各种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地进行法制安全教育,希望同学们依规办事,遵纪守法。
4.女生教育有声有色。女生教育是学校2009年提出的新型教育方式。这是针对我校女生比例达60%的实际开展的,其宗旨是“加强女生教育,增强女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社会需要的优秀女大学生”,目标是“塑造积极向上,健康阳光,自信美丽的女大学生”。为达到这个目标,学校首先成立了女生协会“MVG”作为开展女生教育的学生组织,充分发挥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功能。现女生协会成员达250人。另外,还通过开展讲座,组织培训,开设服饰班、化妆班、健美操班、瑜伽班等加强学生教育,提高女生的综合素质。现全校学生都非常关注此项教育活动,女生教育的影响积极而深远。
5.就业教育成效显著。针对现在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学校积极拓展就业指导教育思路,引导学生先就业后择业,努力开展大学生创业。学校把就业指导课写进教学计划,从大一开始,指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开展职业生涯设计大赛等活动。经过多年的努力,学校的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居全省前列,本专科毕业生就业率自2005年获云南省就业二等奖后。2006年、2007年、2008年连续三年本科毕业生就业率获云南省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一等奖。
(四)凝练大学精神,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校园是学校精神、学术和文化的载体,是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重要基地,大理学院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坚持“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理念,凝练大理学院精神。形成了“大德至理、博学达真”的校训、“至诚尚行、求实创新”的校风。实施了以科学文化素质教育为基础,建设优良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优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的校园文化建设系统工程。在完善办学思路中,不断总结学校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实质,形成追求真理、崇尚学术、严谨求实、厚德博学、理性批判的文化特质。通过文化的无形力量,影响师生的价值理念,引导和塑造师生的态度与行为,增强相互的有效沟通和合作,增强推动学校发展的向心力和凝聚力。通过前瞻性的教学思想、实践性的教学理念、开拓新的教学方法、创新性的教学研究、规范性的教学管理、科学性的教学评价凸显大学文化建设的育人性。通过构建学术平台、创造学术成果、弘扬学术传统、营造学术氛围、修炼学术品格凸显大学文化建设的学术性。根据《中共大理学院委员会关于加强和改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制订了校园文化建设中长期规划,通过统筹规划、重点推进、协调发展,创新学校的精神、制度、行为、环境和形象文化建设,构建优美和谐的校园环境、宽松协调的人际环境、规范系统的制度环境。
在校园文化活动载体上,学校以校园文化节、“国际日”等为平台,整合校园文化教育活动体系,提升校园文化品位。一是统筹校园文化活动,办好校园文化节,广泛开展学生文化艺术素质教育,全面推进校园文化蓬勃发展。学校至今已举办4届校园文化节,通过校园文化节将全校的若干校园文化活动活动串联起来,构建以“校园文化节”为龙头的校园文化教育活动体系,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彰显文化育人功能,赢得了广大师生的欢迎和认可,各种校园文化活动蓬勃开展,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二是举办好“国际日”活动。大理学院“国际日”活动已举办7届,活动以“融四海文化、铸大学精神”为理念,在每年4月份的第二个星期五开展活动,成为大理学院的特色文化传统,促进了学校高等教育国际化,加强了国际合作与交流,营造了国际化的校园文化氛围,对于大理学院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办学思想,培育现代化的人才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三是构建基层文化阵地和文化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打造了一批基层文化品牌。如外国语学院的“外语文化节”系列活动、生命科学与化学学院的“摩尔杯”系列文化活动,文学院“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艺术学院的“银荧杯”专业歌手大赛、体育学院的体育技能大赛、政法与经管学院的辩论赛等,营造了百花齐放的校园文化氛围,也推出了一批具有校属学院学科优势和学科特色的基层文化艺术精品。四是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校内外科技文化艺术活动。如我校已举办5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4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设立大学生科研基金,每年均资助不少于200项学生科研项目。我校学生还有多人次在全国数学建模、CCTV英语演讲大赛中获得金奖,艺术学院学生在全国、全省文化艺术活动中屡获佳绩,多人次获全国大学生艺术作品展演获得一、二、三等奖,代表学校参与省、州、市组织的各类大、中型文艺演出、活动300多场次,参与学生达12000多人次。
(五)积极拓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为学生发展创造各种平台
学校历年重视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将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与服务社会、与勤工助学以及择业就业相结合,形成了以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为主、其他实践形式为辅的活动载体,以了解社会、服务社会为主要内容,以“实践育人”为导向,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学生社会实践的基本思路,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使大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学校建立了分管领导牵头、专项经费保障、实践活动动员、实践项目申报、活动效果宣传、实践先进表彰的机制,促进社会实践深入发展。社会实践活动连续获5年获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表彰,连续7年获省委宣传部、教育厅、团省委表彰。2009年,学校全面统筹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和日常社会实践活动,使活动主动适应三学期制改革,将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和日常社会实践活动有机结合在一起,构建了社会实践大格局,拓展了社会实践领域,得到了团省委的肯定。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按照集中组队与个人分散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我校组织了60支立项团队,深入省内外农村、社区、企业、学校开展了以“三下乡”、“四进社区”及大学生骨干培养为主的社会实践活动,还组织学生到大理白族自治州40多个“大学生就业创业见习基地”、1600多个岗位参加见习活动,参加“第八届中国摄影艺术节暨首届大理国际影会”志愿者服务工作,开展大理州“大手拉小手”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大学生志愿者宣讲活动、大理州行政执法能力调查活动及大理移动“橙人行动”社会实践活动。此外,自2003年以来,学校向西藏、云南省基层选拔140多名“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志愿者,被团中央评为先进单位。环保协会结合学生专业实际开展了洱海环境保护、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保护、长臂猿保护等宣传调查工作,被评为“全国百强社团”。红十字会长期开展无偿献血、扶贫帮困、禁毒防艾宣传等活动,学校因此被评为“云南省红十字示范学校”。青年志愿者协会长期开展“送教育下乡”、社区矫正等志愿服务活动,被评为“云南省优秀学生社团”。
(六)规范网络教育平台,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
为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学校专门成立了大理学院现代教育中心,并建设了“大理学院校园网”、“大理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网”、“大理学院学生工作网”等网站,全面实施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程。学校还时时加强网络监控,专门下发文件管理网络安全工作。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优越性越来越凸显。
(七)加强党组织建设,加强党员培养工作
学生党员是所有学生的榜样和模范,为发挥学生党员的作用。学校不断加强党员的发展和培养工作,并不断加强学生党支部的建设,做到“低年级有党员,高年级有党支部”。多年来,学校重视党校教育,把党校作为培养党员的摇篮,每年组织两期培训,参加培训的学生占总数55%左右。经学校统计,现在学校的学生党员人数达2000人,占全部学生人数的17%左右。而且学校发展党员的理念是成熟一个,发展一个,不求多,只求精,切实把学生中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组织当中。学校党的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五、不断探索,逐步完善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学生工作的需要,也是学校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经学校的多方努力,已取得了明显成效,但还需要不断加强和改进,进一步探索教育的新途径、新方式,真正做到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就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学有所思和学有所用,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与社会需要相结合,让学生了解社会,逐步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与科学研究相结合,通过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提高教育能技能和水平,切实发挥教育效果。
(4)要不断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切实让想做教育、能做教育、会做教育的人做好教育,发挥他们的优势,达到教育目的。
(5)要不断创新教育形式和教育内容,使学生乐于接受,自觉学习。要以润物无声的形式加强教育,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习和成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