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俱进突出特色 全面深化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云南农业大学贯彻落实中发〔2004〕16号文件精神自查报告
云南农业大学
云南农业大学历年来高度重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以下简称“中央16号文件”)为指导,秉承“开学养正、耕读至诚”的大学精神,遵循“厚德博学、明理尚农”的校训,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观念,全面倡导教书、管理、服务育人的理念,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重创新、出实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品格高尚、知识渊博、追求真理、献身三农”成为全体师生代代相传的做人做事的准则。
根据《中共云南省委高校工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发〔2004〕16号文件精神情况调研工作的通知》的有关精神,现就我校贯彻落实16号文件精神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以中央16号文件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一)建立健全全员育人新机制,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为此,学校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校成立了学生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党委领导、部门牵头,总支负责,辅导员和班主任等学生工作者具体落实”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形成了“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社区育人”的立体育人格局和第一课堂主导、第二课堂补充、第三课堂深化的工作格局。中央16号文件下发后,学校及时研究制定了《云南农业大学关于学习和贯彻实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意见》(校党发〔2004〕36号),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 2009年学校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农业大学的讲话精神为指导,研究制定《中共云南农业大学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决定》(校党发〔2009〕22号),进一步明确了我校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题和方向。
学校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培养与引进力度,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以专为主、高素质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
一是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建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帮助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如何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成为受广大学生欢迎的课程的关键在教师。教师素质的高低决定着教学水平的高低,影响着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的发挥。学校组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抓手,采取多种渠道、多种措施加大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培养力度,取得了明显成效。学校现有思想政治理论课专职教师28人,其中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的15人,占教师总数的53%;有教授2人,副教授17人,具有高级职称的占教师总数的67%。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精彩一课”、优秀课件、实效性调研报告、教师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获“精彩一课”三等奖1项,优秀课件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实效性调研报告一等奖2项,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二等奖1篇、三等奖5篇。高素质的教学团队,为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加强学生工作队伍建设。各学院辅导员、班主任是在一线从事学生教育管理的人员,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力军,他们思想素质的好坏、业务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历年来,学校注重选拔政治素质好、经验丰富、业务精湛的教师担任班主任。同时,每年划出一定进人指标招聘辅导员,并将新聘用教师从事辅导员、班主任工作作为晋升职称、职务的基本条件之一。为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学校先后制定了《关于印发〈云南农业大学辅导员队伍建设和管理办法〉的通知》(党政联发〔2004〕6号)、《云南农业大学关于印发班主任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校政发〔2007〕164号)等规章,开展辅导员、班主任岗前培训和心理健康工作培训,选派优秀班主任和辅导员骨干参加国家和省教育厅组织的各项培训活动,实施学生工作督导、学生民主评议班主任等措施。经过培养与选拔,我校建立了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专(兼)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现共有辅导员94人,班主任234人,确保了思想政治教育“有人干、能人干、上水平、出实效”。2004年以来,我校有1人被评为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4人被评为云南省优秀共青团干部,1人被评为云南省德育先进工作者,1人被评为云南省优秀辅导员。
(三)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思想保障
学校始终把师德建设作为学校的基础性工作抓紧抓好,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部署、抓协调、抓推动、抓典型,组织、宣传、人事、教务、学生处等部门从不同的方向构筑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师德教育体系。学校制定并完善了《关于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实施意见》、《教师职责规范》等规章制度,对教师在各个教学环节中的工作职责、师德师风、职业道德规范等提出了具体要求,明确了思想道德、作风建设目标,从根本上促进了我校师德师风建设,使广大教职工行为有准则,工作有方向;学校建立了各类奖教金和各类先进人物评选制度,引导和激励广大教师自觉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和作风建设,为师德师风内涵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学校坚持师德考核与业务考核相结合,重点考察教师教书育人的实绩和职业道德状况、教学态度和育人效果等。通过领导和教学督导员听课、教师互评、学生评课等途径进行综合评价,努力促进教师在教学中树立以德育为先、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学校实行师德建设“一票否决”制,并把教师是否具有良好的风范作为遴选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的基本条件。广大教师爱岗敬业、甘于奉献、严谨治学、从严执教,涌现出了一批师德高尚、业绩突出的优秀教师。近年来,有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级师德建设先进个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先进个人100余人。学校被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
(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基础保障
学校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努力把思想政治教育做到学生心灵深处,努力使每个学生都健康快乐地生活学习。学校将应用心理学列为重点扶持学科加以建设;成立了校级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建立了专兼职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团队;制定了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实施办法(草案),开展了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系统的相关研究工作;开通了电话和网络咨询热线,为学生提供全天全方位心理咨询与预约服务。经过多年努力,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已形成了以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为主干,心理学讲座、心理咨询、心理测量、心理训练、心理危机干预以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等为有力辅助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体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被纳入学生选修课。近年来,重点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专题对辅导员、班主任进行培训,帮助辅导员、班主任学习心理学知识,树立科学的健康意识,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二是每年坚持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对心理健康得分处于临界线以下的学生进行个别心理辅导,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三是与国际友人、国际组织合作,为学生定期举办高质量的心理辅导讲座。
四是帮助学生班级办好心理健康主题班会,对学生心理健康协会工作加强指导,充分调动学生社团自主开展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的积极性,开展各类主题活动。如针对新生入学不久常会遇到的想家问题举行“中秋之夜话思乡”主题活动等,帮助新生学习调适心理,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五是在坚持做好个体心理咨询工作的同时,坚持并不断改进大学生心理问题公开咨询活动,针对遇到同样心理问题的不同学生群体开展“解答心理困惑放飞阳光心情”团体心理咨询活动。组织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教师深入学生班级为学生解答在心理方面遇到困惑的问题,从心理上为学生排忧解难。对面临心理危机的学生个体实施心理干预,减少了学生恶性事件的发生。
六是在拓展心理服务方面,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心理训练技术,根据我校大学生的特点和心理成长需要,制订心理训练方案,先后举办了心理成长、学习与发展、贫困生心理调适和戒除网瘾等专题训练。
七是积极开展“心灵阳光工程”云南农业大学校园系列讲座和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
(五)搭建思想政治网络平台,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宣传保障
学校以校园网络为平台,建立了党课教育、“三生教育”、形势政策等专题网站,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通过网络获取精神食粮的平台。
一是将党课教育从课堂“移”进网络,创建“云南农业大学网上党校”。“网上党校”设置了网上党课、干部在线学习、热点专题、科学发展观、学习交流、书记信箱等13个栏目,为学校各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截至目前,“网上党课”的选修人数近4000人,初步实现了对入党积极分子党课培训的现代化和管理的信息化。“网上党校”灵活的教育手段有效地解决了学生集中上课难等问题,满足了思想政治工作学习多样化的需求。
二是逐步建立高素质网络思想教育工作队伍。我校积极鼓励思想政治工作人员、优秀学生干部、学生社团成员和学生积极分子参与网络管理,逐步形成全方位的网络思想教育工作队伍。同时,学校党委宣传部和学生工作部(处)、校团委考核把关,定期或不定期地举行网络专业知识、操作、维护等技术方面的培训。重点吸收优秀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和热爱网络思想教育工作的教师和学生参加,通过高素质网络思想教育工作队伍使网络思想教育获得了长足的进步,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是不断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加强对学生的上网引导,教会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使他们明辨真假,分清是非,增强抵御网络环境负面影响和自我教育的能力。一方面逐步教会学生用正确的观点去辨析网络上的各类信息,提高学生的辨析能力,使学生能正确地取舍网上获取的信息。另一方面加强学生学习自我控制能力的训练,以提高其抵御各种诱惑的能力,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把网络当成是获取知识、给养的宝库,把上网作为一种学习的重要手段,而不是作为猎取不良信息的途径。
二、真抓实干,思想政治工作成绩斐然(www.xing528.com)
(一)积极开展教学改革与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成效显著
学校党委明确提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云南农业大学第一课”的响亮口号,并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切实担负起政治责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领导。
为实施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大学生头脑,学校认真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文件精神,积极开展“两课”教学改革工作,研究制定了《关于云南农业大学进一步加强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实施意见》(校政发〔2005〕59号)。设立专项经费,针对具体课程,组织学生开展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实践,带领学生深入到农村、厂矿、社区进行参观、调查,加深对国情、省情的认识,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教学改革成果《“两课”教学改革探析》、《精心组织形势与政策课、积极推进“两课”教学改革》荣获云南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调研报告《提高“两课”教学实效性的调查与对策》荣获云南省高校“两课”调研报告一等奖。学校学生处、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被评为省级德育先进单位。学校被中共云南省委高校工委、云南省教育厅评为云南省高校首批“两课”改革与建设优秀学校。2006年,被评为“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先进单位”;2007年,被评为“云南省德育先进集体”。
(二)创新党员发展新机制,学生党建工作实现新突破
1.坚持“五创新、五加强”,积极创新党员发展新机制。2008年,学校党委下发了《中共云南农业大学委员会关于在大学生中加强发展党员工作的决定》(校党发〔2008〕31号),通过在大学生中加强发展党员工作的“五创新”(突出“早发现、早选苗、早培养、早发展”;开设“网上党校”,实现在线学习;改进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方式;实行党员班主任兼学生党支部书记制;加大对学生党员担任支部书记的培养力度)和“五加强”(加强发展党员工作机制建设;加强班级党支部建设,扩大发展党员工作的覆盖面;加强党务干部队伍建设,狠抓发展党员工作落实;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开展好形式多样的支部活动;加强对发展党员工作定期的专题研究)的发展思路和工作措施,健全工作制度,规范发展程序,强化入党档案管理,党员发展数量和质量稳中有进,稳中有升。截至2009年7月,我校学生党员比例已经达到39.03%。
2.积极开展学生党建工作创新和党员教育,引领大学生不断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学校党委各职能部门密切配合,以创新支部建设形式为途径,以党员发展、党员教育和党建带团建工作为抓手,通过“一个党员一面旗、奉献农大创佳绩”活动,引领全校青年学生思想上追求进步、学习上刻苦勤奋、工作中积极踊跃、生活中严格自律。思想上,在抓好新生入学教育、入党启蒙教育和成才报国教育等工作环节的基础上,通过开展“一个党员带动一个宿舍”、“一个支部带动一个班级”等活动形式,使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传统阵地树起旗帜,引领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全面提高;学习上,在党员发展高标准严要求、确保党员先进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党员入党后的教育管理,要求党员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全面发展,使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全校每个专业树起旗帜,引领学生刻苦学习,不断进步;工作上,通过及时培养,将学生干部、学生组织的骨干发展为党员,不断提高他们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综合素质,使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学生组织中树起旗帜,引领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实现全面发展;生活中,严格要求大学生党员养成良好的生活作风,形成团结同学、乐于助人的优良品质,服务和帮助同学,使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大学生日常活动中树起旗帜,引领学生遵章守纪,团结互助。
(三)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1.积极开展课外科技文化活动。
一是积极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CCTV英语演讲比赛、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等课外科技活动为载体,不断深化内涵、拓展外延,着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在国家级、省级“挑战杯”竞赛中,获国家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优秀组织奖1项,各类省级评奖63项。
二是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学生人文素质。学校以人文艺术系列活动、社团活动月为平台,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为主题,多层次、多角度地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多年来,学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校园文化活动,通过开展党的理论知识竞赛、征文比赛、每周升国旗仪式,加强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结合全国大学生年度人物评选活动,开展向英雄大学生、全国优秀大学生、全国道德模范——我校学生杨继斌——学习的活动,引导广大学生向身边榜样学习,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通过开展人文艺术系列讲座、承办云南省大学生插花艺术大赛、推进高雅艺术进校园、青春杯歌手大赛、世纪潮辩论赛、学生宿舍创意美化大赛等各类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
2.不断丰富和优化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我校近年来切实优化校园文化科技活动、主题班会、宿舍文化建设等传统载体,充分发挥互联网、短信等新兴载体的作用,让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富有时尚气息和亲和力。开辟了学校、团校、学生社团、“延安精神研究会”、“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等第二课堂,充分发挥校报、校刊、网络、橱窗、板报等宣传阵地,以及迎新晚会、欢送毕业生晚会、重大节庆日和纪念日等主题活动的作用。开设了网上党校,利用云南农业大学学生工作网、云南农业大学共青团网,青春部落博客、云南农业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网等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宣传党和国家的各项政策,反映学生思想动态,服务学生成长成才,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学习兴趣的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
3.认真做好学生就业思想教育,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学校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引导毕业生立足省情、找准定位,逐步树立“大学生是普通劳动者”的择业观,自觉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拓展就业空间。
一是加强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学校坚持从新生入学教育起即安排就业教育,把就业指导工作时段前移,抢占先机,引导学生及早树立就业意识,及早关注就业、重视就业;同时在班主任及指导教师的帮助下,合理选修课程,参加各种就业讲座,为顺利就业奠定基础。目前,我校开设了就业指导公共选修课,并从2008级新生第二学期开始,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必修课;每年邀请著名就业指导专家、企业家来校作就业专题讲座100余场次;为全校学生提供在线学习职前教育网络课程40门;多管齐下,引导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到西部地区和艰苦行业就业。基层就业毕业生比例逐年取得新突破。
二是给予支持,帮助学生自主创业。学校注重毕业生创业、就业教育,通过举办“创业大型报告会”、“企业家进校园创业论坛”等活动,多措并举,提高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我校已逐步形成集“政策引导、项目建议、经费支持、跟踪帮扶”等为一体的创业奖助机制。2009年,学校将“创业教育及创业项目扶持”列为对学院就业工作考核的主要内容,全校涌现出了“昆明市弄潮儿家政服务有限公司”、“畅思科技”、“江川县陆萍农资销售点”等自主创业项目52个,自主创业项目实现新突破。自主创业毕业生比例超过2%(2008年全国高校自主创业毕业生比例为1%)。
4.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始终坚持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注重引导青年学生深入农村、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优秀品格,增长才干,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定“学农、爱农、献身三农”的思想。每年暑期,学校都要组织学生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广大师生结合自己的专业特点和当地实际,本着“深入农村、服务农民”的宗旨,坚持“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原则,采取“点面结合、以点带面”的方式,积极开展活动。近三年来,参与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学生达2.3万人次,共发放相关宣传资料1.7万余份,举办现场咨询活动12场次,专题讲座16次,文艺演出11场,受到当地群众和政府的好评。经过不懈的努力、探索和逐步完善,学校开展的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已经形成了富有云南农业大学特色的、行之有效的组织方法和管理措施,连续16年受到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等部门的联合表彰,被评为“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
5.不断推进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多年来,学校重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感恩意识的培养,积极动员学生了解和参与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组织青年学生在深入居民社区、各类机构和“世界农业博览会”等各种大型社会活动中参加咨询服务、科技服务和翻译等方面的服务工作,赢得了社会好评。如依托云南省科技厅资助的“云南省高校大学生科普志愿者进社区”项目,学校每年组织近300人不定期到附近居民小区开展健康保健、饮食养身、宠物饲养、家电修理、环保节能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科普宣传活动。
在中央16号文件的指引下,经过5年的努力,我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培养了大批优秀学生。近5年来,有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1个,全国三好学生2人,云南省五四红旗团委2个,五四红旗团支部3个,先进班集体23个,优秀共青团员6人,云南省三好学生277人,云南省优秀学生干部81人。培养出全国优秀大学生、见义勇为英雄大学生、全国道德模范杨继斌,全国大学生百名自强之星刘艳华,全国百名优秀大学生胡颖,全国残疾人运动会马拉松比赛冠军韩桂明,首届全国城市电视台业余主持人大赛最佳主持人刘亚萍,全国新丝路杯模特大赛云南赛区冠军徐靖等优秀学生。
三、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思想实际结合不够紧密,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做得不够,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有待加强。
2.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不强。课程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教学方式方法相对简单,互动式、研讨式和其他教学方式采用得较少。
3.哲学社会科学学科部分教材建设滞后,教育内容空洞、乏力。
4.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思想不稳、数量不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岗位缺乏吸引力,发展目标不明确,待遇偏低。专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职称、待遇得不到落实。
5.全社会关心、支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尚未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机制和工作机制需要大力完善。
(二)对策建议
1.积极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趣味性、思想性、实践性,吸引大学生主动认知,自发学习,积极实践。
2.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建设一支以专职为主,专兼结合,专业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相对合理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是新时期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工作和关键环节。要重点抓好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三支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专业职务评聘制度,解决好他们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问题。
3.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一步明确指导思想,切实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继续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举办专题讲座和报告会;继续跟进心理测查与评估,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工作;积极创造条件,配置心理测查软件,分门别类对学生进行心理测查,建立完善新生心理档案。对学生进行适应心理指导,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加强队伍培训,构建心理健康教育校、院(部)、班“三级网络”体系;加强心理咨询服务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专职心理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业务培训机制,提高队伍整体水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