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强基固本求真务实扎实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强基固本求真务实扎实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时间:2023-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强基固本求真务实 扎实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昆明医学院贯彻落实中发〔2004〕16号文件精神自查报告昆明医学院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事关民族振兴,国家富强。

强基固本求真务实扎实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强基固本求真务实 扎实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昆明学院贯彻落实中发〔2004〕16号文件精神自查报告

昆明医学院

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事关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中央16号文件”)下发实施以来,昆明医学院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云南省委、省政府有关文件精神,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强基固本,求真务实,努力构建多层次、全覆盖、立体化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扎实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学校先后获得“云南省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校”、“云南省学习邓小平理论先进单位”、“云南省省级文明学校”、“昆明市首批花园式单位”、“昆明市文明单位”、“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等荣誉称号,连续5年荣获“全国大中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

一、高度重视,重点落实,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

5年来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形成了“领导重视,行政支持,精心部署,保障有力,积极推进,教书育人,理论讲透,突出实践,结合实际,注重实效”的基本经验。

一是提供政策保障。学校成立了由学校党委书记和校长任组长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与建设领导小组”,制定并实施了《昆明医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施意见》,学校党委书记、副书记长期亲自联系人文学院(社科部),校党委每年都专题研究全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相关问题。校党委领导还亲自给学生上“形势与政策”,开设相关专题讲座,带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开展社会实践调查活动。

二是重视内涵发展。5年来,我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工作基本实现了三个深化和推进:①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紧密结合,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具有全新的活力和发展动力。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从单纯的一般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向传播新理论、新知识、新信息方面拓展和深化,赋予两课教学以深刻的时代主题。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从单纯的第一课堂向第二课堂、第三课堂的全面渗透和三课堂有机结合转变,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这个龙头,将学校的三个课堂有机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全方位参与到学生的第二、第三课堂中去,形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巩固了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效果,深化和推进了医科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学校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基本观点教育的基础上,突出医科院校和医科学生的思想实际,从医务工作职业的特殊性出发,加强“医学伦理学”、“卫生法学”等医学人文类课程建设。2006年“医学伦理学”课程入选校级精品课程,2008年入选云南省省级精品课程。

三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有效提高全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学校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①提高门槛。新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是硕士以上学历,同时需通过“试讲”环节。②在职学习培训。对现有学历未达标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专职教师,先后派到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做访问学者或派往云南财经大学等院校攻读硕士学位。同时,学校还优先支持和鼓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专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中攻读博士学位的先后有4人。同时选派到英国爱丁堡大学、教育部专题培训学习班、省教育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学习培训班、省委党校理论骨干培训学习班、省教育厅“三生教育”师资培训班等学习进修。5年来,人文学院全体教师都参加了轮训学习,参加学习培训达160人次。我校还经常聘请省内外高校著名专家来学校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讲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力求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培养成为学校最优秀的教师团队之一。

四是狠抓教学质量。学校每学期均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进行教学水平评估,让学生根据一定的要求,对教师教学内容、方法、形式、表达、板书、作业等多项指标进行无记名打分,作为学校对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依据。2008年5月在本校2006级各专业学生中抽样500人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测评问卷调查。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为“满意”的占15.7%,“基本满意”占61.1%,两项合计76.8%。

五是突出教学实践环节。把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是学校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重要措施。把社会实践作为学生必修教学环节,纳入学校教育教学总体规划,提供必要经费保障。

六是开展学术交流和系列讲座活动。学校人文学院的“社会·人文·医学”系列讲座以“关注社会,感悟人文,审视医学,激发思考”为宗旨,已形成了较为固定的模式和风格。5年来面向全校推出包括省内外知名学者、政府部门领导及我院教师的高水平、跨学科各类讲座80余场。

二、加强高素质辅导员队伍建设,夯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组织保障

学校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和“精选、优育、严管、宽出”的原则,通过强化辅导员的“双重身份”、开展辅导员的“双重培训”、加强辅导员的“双重领导”、落实辅导员的“双重待遇”等主要措施和办法,狠抓辅导员队伍建设,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一)不断完善高起点、重质量的选配机制

1.建章立制,为辅导员队伍选配提供制度保障。

学校成立了由校党委书记任组长,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副院长任副组长,有关职能部门齐抓共管的昆明医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导小组,以及分管学生工作的党政领导任正副组长,学工系统、组织人事、党院办、教务科研、财务处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和各学院党委书记为成员的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领导。学校于2005年5月率先在省内高校制定实施了《昆明医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意见》、《昆明医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生工作队伍建设的意见》、《昆明医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生工作的若干意见》,为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制度保障。2006年制定实施了《昆明医学院辅导员队伍建设实施细则》,对辅导员的选拔与配备、职责与要求、培养与提高、管理与考核、待遇与发展作出了更加明确、具体的规定,为促进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规范化、制度化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在《昆明医学院学生工作考核暂行办法》中把辅导员队伍建设作为重要考核指标。

2.坚持标准,拓展渠道,把好辅导员队伍“入口关”。

学校坚持“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按岗配备、专业有别”的配备原则,不断充实辅导员队伍。大学院、大专业按1∶200的比例配备专职辅导员,小学院、小专业按1∶150的比例配备(配备不足2人的,按2人配备),保证每个院(部)的每个年级都有专职辅导员。兼职班主任按班配备。一年级研究生按师生比1∶200的比例配备辅导员,二、三年级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由培养单位和研究生导师负责。坚持标准,注重选择思想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人员担任专、兼职辅导员,通过坚持辅导员任职基本条件、严格辅导员选聘工作程序等环节,严把“入口关”。学校不断优化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和学缘结构,主要从四个渠道选聘辅导员:①从品学兼优的应届毕业留校工作的研究生和全日制本科生中择优选聘。②从外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等相关专业优秀毕业生中选聘。③从符合条件的本校机关职能部门及各学院优秀中青年干部或教师中选聘。④从推免生中选聘。从今年起,实行辅导员选聘与推免生工作相结合的新举措,要求推免生在攻读硕士学位的同时担任兼职辅导员,学习工作双促进,毕业时学校将从优秀硕士生中择优选聘留校担任辅导员和其他管理工作。2009年9月,我校选聘了19名2009届推免生到各学院(部)担任兼职辅导员,参与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学校目前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4749人,研究生1709人,有13个二级学院(部),海源学院和成教学院除外,有专职一线辅导员30名,兼职辅导员34名,班主任70名。

(二)不断完善高标准、重素质的培养机制

学校明确提出将辅导员的培养纳入高校师资培训规划和人才培养计划,把“专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培训工程”作为学校“十一五”人才队伍建设的四项重点工程进行规划,强化辅导员的“双重身份”,开展辅导员的“双重培训”,建立了纵横交错的网络化培训与培养体系,为辅导员全面成长和成才搭建立交桥。

1.建立三级培训网络,坚持八项培训制度,全面提高辅导员素质。学校积极构建教育部、省厅、学校三级培训网络,积极探索和不断完善八项培训制度。

一是坚持岗前培训制度。自2005年起,学校新选聘的辅导员在上岗前均要接受为期一周的“青年教师岗前集中培训”。

二是年度工作培训制度。自2007年起,学校每年举办“昆明医学院年度辅导员培训班”。

三是专业化、职业化培训制度。2006年,我校采取“请进来”的方式,集中组织90余名学生教育管理干部进行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认证培训,33名辅导员取得国家级和省级心理咨询师资质。2010年4月,我校联合云南中医学院和云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邀请北京北森测评技术有限公司职业规划资深专家到校进行职业生涯TTT认证培训,25名辅导员参加培训并获得职业生涯规划TTT课程结业证书。2010年5月,我校组织28名辅导员参加全国职业指导师三级资格鉴定考试,23名教师通过认证获得职业资格证书。

四是坚持学生工作例会制度。学校制定了《学生工作例会制度》,每月坚持召开1~2次由分管副院长或副书记主持,各二级学院党委书记(或分管学生工作副书记)和专职辅导员参加的学生工作例会,研讨学校学生工作重大事项,安排部署学生工作,交流学生工作经验

五是坚持辅导员例会制度。每1~2周召开一次专、兼职辅导员工作例会,以会代训,学习文件、交流经验、研究问题、布置工作。

六是坚持在职学习制度。学校支持辅导员在职攻读相关专业学位,鼓励和支持专职辅导员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的专门人才。目前我校有9名专职辅导员、4名兼职辅导员在职攻读硕士学位;9名班主任在职攻读硕士学位,1名班主任在职攻读博士学位。

七是坚持三级培训制度。学校积极组织辅导员参加教育部、省教育厅、学校组织的各级辅导员骨干培训,提高辅导员的政策水平和业务技能。学校设立了辅导员队伍建设专项经费,负责对辅导员进行全员培训。2006年以来共组织辅导员参加教育部培训近20人次,省级培训95人次,校级培训近千人次。

八是“双学”骨干培训班制度。每学期组织学生“双学”骨干培训班,所有辅导员都参加培训,经过培训,发挥辅导员在学生“学理论、学做人”活动中的指导作用。

2.积极搭建“四个平台”,构建学习型辅导员队伍。

一是“课程平台”。学校支持和鼓励辅导员积极承担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心理健康教育”等课堂教学工作,并把辅导员进行教学和科研的情况作为年度履职考核和职称评定的重要内容。同时,学校把就业指导课程和“三生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列为学生的公共必选课贯穿学生在校学习的全过程。2007年秋季学期起在低年级学生和高年级学生中分别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两门课程,在大一新生中开设“三生教育”课程,承担该三门课程教学的教师以辅导员为主体,共50余名辅导员担任了教学任务,为辅导员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搭建了平台。

二是“进修平台”。学校积极搭建辅导员学习进修平台,选送辅导员外出进修学习。

三是“交流平台”。通过创办《昆明医学院学生工作简讯》(月刊),坚持辅导员例会制度,年度学生工作考核,组织辅导员到省内外高校参观考察等多种载体,搭建交流平台。

四是“科研平台”。加强辅导员队伍在思想政治教育以及相关专业领域的研究,不断培养辅导员队伍的科研能力。学校先后举办了“昆明医学院党的先进性建设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坛”、“昆明医学院大学生素质教育研讨会”、“昆明医学院解放思想大讨论”等活动,组织辅导员就新形势下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面临的新问题进行深入研讨。每两年召开一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讨和交流;学报(社科版)提供平台,近5年来刊载反映辅导员研究成果的论文100余篇。仅2010年,我校辅导员在正式刊物共发表相关研究论文就近30篇。学校大力支持辅导员结合工作实际积极进行科学研究。5年来,由我校辅导员牵头申报和承担省级科研项目24项,参与科研项目多项,其中2009年由学生处牵头申报的“医学院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课题,由学生专、兼职辅导员牵头申报的“双语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新模式”、“云南医学生对全科医学教育认知现况调查”、“云南传统男性耻骨联合面形态变化与年龄关系研究”获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立项资助。2009年学校启动了2009年校级教研教改项目立项工作,“医学院校学分制下学生教育管理机制创新与实践”课题获校级重点项目立项资助,“医学本科生临床交谈技能评价研究”、“昆明医学院在校本科生对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的认可度调查”、“强化‘三基训练’对提高医学实习生临床技能实用性的探讨”、“医科院校‘三生教育’特色研究和实施情况分析”等课题获一般项目立项资助,这些课题从不同角度对大学生工作进行探索,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理论支持,做到研究和实际工作双促进。

学校对专职辅导员竞聘科级岗位,在工作时间要求方面给予倾斜。学校《昆明医学院辅导员队伍建设实施细则》(昆医党发〔2006〕107号)明确规定,在辅导员岗位连续工作2年且经考核优秀者,可优先聘任到科级岗位。

在专业技术职务晋升工作中,对专、兼职辅导员给予了一定的政策倾斜。学校建立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技术职务初级评委库,校党委书记任主任委员;在主系列高职学科组中成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组,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晋升职称提供组织保证。专职辅导员可评聘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或其他相关学科的专业技术职务,也可评聘研究系列职称。在主系列高职学科组量化评分时,规定专职辅导员从事辅导员工作5年以上每年加1分,兼职辅导员从事辅导员工作3年以上每年加0.4分。在审查申报基本条件时,对专职辅导员不要求具备基本教学课时条件;同时,要求所有申报中职和副高职者必须有到基层服务(主要是指到对口帮扶地区支教和挂职)的经历,并把从事专、兼职辅导员工作的经历,视为到基层服务,此举调动了广大教职工从事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

目前,学校正在抓紧制定《昆明医学院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在实施意见中,专门针对辅导员的设置管理制订一个实施方案,并明确适合辅导员工作特点的岗位设置任职条件和聘用办法,进一步规范辅导员岗位的管理,加大辅导员队伍建设力度。

(三)不断完善“双重领导”、考核表彰管理机制

我校辅导员实行学校和院(部)双重领导、以二级学院为主的体制,坚持共同管理、重心下移的原则。学校制定实施了《昆明医学院学生工作校院两级管理实施办法》、《昆明医学院学生工作考核暂行办法》、《昆明医学院学生工作专职辅导员工作职责》、《昆明医学院学生工作专职管理干部考核办法》,把对辅导员的工作考核纳入学校对学院的年度考核和学生工作考核,对辅导员的考核结果存入本人工作业绩档案,并作为辅导员年度考核、提职晋升、评优奖励的重要依据。实行辅导员工作督查通报制,学校对辅导员开展日常工作、参加会议和培训纪律、工作效率和失误追究等情况进行认真记录,年终工作考核和评优时作为重要参考依据,确保辅导员考核工作的客观公平。二级学院(部)对辅导员进行直接领导和管理,具体履行对辅导员队伍考核、培养、监督管理的职能。

实行辅导员工作表彰奖励制度。把辅导员的表彰纳入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先进德育工作者的表彰范围。为加大表彰奖励力度,学校从2008年起,在每两年组织的“三育人”表彰奖励中,专门划定名额给辅导员,单独评选,统一表彰。

(四)不断完善多渠道、重激励的发展机制

学校采取“提、转、留、荐”等措施,解决辅导员的发展和出路问题。

一是选拔:学校党政职能部门在聘任干部时,优先从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有发展潜力的辅导员中选拔,将辅导员队伍作为党政后备干部培养和选拔的重要来源。

二是转岗:根据本人的条件和意愿,向教学、科研等其他工作岗位输送。

三是留住:对愿意继续从事辅导员工作并具有潜力的辅导员鼓励他们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专门人才,确保辅导员骨干力量的相对稳定。

四是推荐:推荐部分优秀辅导员到基层挂职锻炼或到其他行业部门任职。

三、深化和完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成有效支撑

(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思想政治工作良好氛围

学校结合实际,制定实施了《昆明医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校风建设的实施意见》,构建了教风、学风、工作作风为一体的校风建设体系,建立了校风建设考评机制;积极推进以“大学生科技文化节、社团节、社会实践”为龙头的高品位校园文化系列活动,推进大学生素质拓展;定期举办本科生科研基金项目研究、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大学生创业教育和见习基地建设、学术科技文化活动月等活动,加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深入开展“让爱心点亮校园的天空”为宗旨的各类青年志愿活动,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大力实施校园规划工程,不断完善育人基础设施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开展以“昆医精神”、“昆医校训”、“昆医教育理念”为主题的大讨论活动,提炼昆医精神,打造校园核心文化,激励学生爱国爱校、发愤图强;大力开展爱校兴校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充分发挥校史馆等校园人文基地的育人功能,加强人文教育,弘扬昆医精神,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编印《昆医学者风采》,大力宣传学校优秀典型人物,充分发挥典型人物的示范、引领作用;加强校报、学报、校园网、宣传栏、广播站、党校等各种宣传载体和阵地建设,积极为思想政治工作营造氛围;完善学术讲座举办制度,大力推进教授论坛、导师(研究生)论坛、文化论坛、社会论坛、科技论坛、哲学社会科学系列讲座等学术讲座的建设。

(二)加强网络建设,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

学校不断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的渠道和空间,积极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活动,形成网络文化建设工作体系,牢牢把握网络文化建设主动权,使网络成为校园文化建设新阵地,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利用校园网为大学生学习、生活提供服务,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积极推进思想政治工作进网络,充分利用校园网开展宣传思想工作,密切学校与师生的联系,及时了解师生的思想动态及其关注的热点;积极运用技术、行政等手段,加强校园网的管理,严防各种有害信息在网上传播;充分发挥网络虚拟群体等新型大学生组织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加强有效引导,确保校园文化的正确发展方向。

(三)完善资助保障体系,解决贫困生后顾之忧

学校通过“围绕一个目标,加强两项保障,做好三项工作,突出五项教育,建立两种形式、六个方面的资助网络”来推进助困育人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构建起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以奖学金和勤工助学为导向,以困难补助、学费减免等为补充,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的“奖、贷、勤、助、补、减、提”七位一体、教育与资助相结合的联动助学体系;健全信息档案,加强对学生资助工作的信息化管理;积极争取社会力量,设立学生突发事件应急救助周转基金;积极探索以“助研、助管、助教、助医、助学、助服”六助为主要内容的勤工助学新模式,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健康成长。

在政府、社会、学校的努力下,我校贫困生的资助力度不断加大,2004年以来,每年都设立30余项政府、社会、学校及个人捐资奖助学金。近5年来共资助贫困生7055人次,资助金额1370多万元,2007、2008年资助已经覆盖所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其中有65人获得国家奖学金、347人获得省政府奖学金、274人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116人获得省政府励志奖学金、3293人获得国家助学金、184人获得省政府助学金、705人获得校级助学金、1577人获得社会在我校设立的助学奖学金。践行了“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的庄严承诺,确保了和谐校园建设。

(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学校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思想实际,通过着力打造“六个一”建设工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www.xing528.com)

1.建设好一支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夯实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基础。

学校构建了校、院二级管理,校、院、班级、宿舍四级实施的“四维一体”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通过“七条途径”,不断加强队伍建设。一是专业培训。大力支持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参加国家、省、校三级培训。二是资质认证。大力支持师生进行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认定。三是工作培训。学校定期对心理咨询员、心理健康协会成员、班级心理委员和宿舍心理信息员进行工作流程和方法培训,为顺利开展心理咨询工作奠定基础。四是咨询实践。每学期均安排取得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证书的心理咨询员参与学生心理咨询工作,为他们提供实践操作平台。五是业务拓展。安排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到附属医院精神科实习,不断拓展和提升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水平。六是课题研究。积极申报国家和省级课题“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心理机制与干预策略研究”、“医科院校班级心理委员工作机制的实践探索”等课题,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依据。七是交流合作。充分利用我校医疗资源的优势,积极开展我校心理咨询中心与附属医院精神科之间多种形式的交流与合作。

2.建设好一个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搭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平台。

2004年我校在学生工作部设立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2007年配备专职专业人员并设立心理健康教育专项经费。不断加强中心硬件建设。加强制度建设,推动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制定实施了《昆明医学院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昆明医学院建立班级心理委员工作制度实施办法》和《昆明医学院宿舍心理信息员设置实施方案》;制定实施了《昆明医学院学生心理健康维护方案及工作规划》,做好三级体系建设;制定和完善系列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推动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心理咨询中心每周确保12个小时的开放时间,通过个别咨询、团体辅导活动、热线电话咨询、网络咨询等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提供经常、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以主题教育活动为载体,不断创新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学校以每年5月25日“大学生心理健康节”和10月10日“世界精神卫生日”为契机,举办“昆明医学院‘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月”和“昆明医学院‘10·10’大学生心理健康周”活动,开展大量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富有特色、受益面广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每年均有2000多人次的学生积极参加到各项活动中。同时,根据大学生活不同阶段以及特殊群体学生的心理特点,组织开展针对新生、“双困生”、毕业生等特殊群体的心理调适和心理救助活动。

3.开好一组心理健康课程,畅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渠道。

课堂教学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学校高度重视并不断加强课程建设,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纳入教学计划,结合医学学科的特点,开设了8门与心理学相关的专业课,7门心理健康教育类指定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

4.建好一个心理健康教育网站,拓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渠道。

学校于2007年9月建立了大学生心理健康主题网站,内容包括10个栏目。近年来,学校不断加强网站建设,在创新栏目、丰富内容、更新信息、加强互动、提供优质服务等方面下工夫,不断推动心理健康教育进网络。

5.建好一个学生心理健康协会,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力量。

学校学生心理健康协会于2001年成立。近年来,学校不断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协会成员的培训和督导,指导协会组织开展心理讲座、心理知识宣传展、话剧、沙龙等大学生喜闻乐见、形式多样的心理自助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心理健康协会在大学生心理自助和助他方面的积极作用。

6.建设好一个心理健康教育宣传阵地,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全覆盖。

学校高度重视并加强宣传阵地建设,充分利用宣传栏、橱窗、院报、学报(社科版)、广播等宣传阵地,大力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宣传。由心理咨询中心指导、学生心理健康协会自办的心理健康教育专刊《心灵驿站》进班级、进宿舍。多种媒体作用的发挥,营造了良好的宣传氛围,实现了心理健康知识宣传的全覆盖。

(五)锐意创新,加大就业教育、指导、服务力度

学校始终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将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在省委省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依靠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不断创新就业工作理念、内容、载体、形式和措施,通过十大措施,重点打造符合我校实际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就业困难群体帮扶体系、就业信息平台等,深化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学校综合配套改革,不断推动我校就业工作上新台阶。

一是以层层落实毕业生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为前提,领导重视、思想统一,构建全员参与、全过程贯通的毕业生就业工作体系。学校成立校长任组长、主管副书记与副校长任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和各学院(部)党政领导为成员的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各学院(部)成立了党政“一把手”为组长的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校院两级“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各职能部门、各学院(部)通力合作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机制。

二是以条件保障为基础,健全机构、完善制度,构建毕业生就业工作保障支持体系,不断改善工作条件。学校设有专门的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对全校学生就业工作总体安排和协调;几年来不断加强就业指导工作队伍建设,调整充实就业指导工作人员;学校每年按规定以学费收入的1%划拨毕业生就业工作经费,确保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的开展,校院两级基本都为就业指导工作配备了相应的办公设备。

三是以引导学生服务基层为工作着眼点,唱响主旋律,加强毕业生思想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积极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在对毕业生进行思想教育和指导的过程中,校院层面都特别注重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创业观,从学校层面组织举办就业指导讲座;各学院(部)结合实际,开展各类特色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对毕业生树立“到边疆到基层”、“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观和“先就业、再创业”的创业观,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四是以信息化建设为支撑,着力打造就业市场体系,广开就业渠道。学校以大型供需见面会为龙头,积极举办各类供需洽谈会,迄今学校已连续举办了十届“云南省医药类大中专毕业生供需见面会”,在广大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中形成品牌,有着较大的社会影响力;为拓展就业服务渠道,学校聘请就业工作校外联络员参与学校的就业工作,积极促成用人单位申请就业见习基地,为毕业生就业提供保障;为搭建毕业生与用人单位方便、快捷、丰富的信息资源平台,学校通过手机短信、毕业生QQ群、电话、传真、E-mail、就业工作宣传栏、学校就业信息网等方式,广泛收集发布就业信息,建立起多渠道、全方位、全覆盖的就业信息网络。

五是以就业指导课程建设为抓手,努力构建“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信息化”就业指导服务体系。2007年制定下发了《昆明医学院关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实施意见》,正式把就业指导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列为学生的公共必修课并贯穿学生在校学习的全过程,2007年9月在毕业生班学生中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2008、2009年在大一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在大四或大五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两门课程的授课教师共39人,均以专、兼职辅导员为主,其中17人为具体从事就业工作的人员。加大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建设力度,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搭建方便快捷、覆盖面广、资源丰富的信息平台;充分利用毕业生就业工作信息网,积极广泛地开展就业市场调查,建立用人单位资料库,及时向毕业生发布用人单位需求信息。

六是以就业为导向,进一步深化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高等医学教育教学改革。学校围绕“培养具备坚实医学基本理论、适应能力强、品德高尚、综合素质好、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医学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力度。2009年起全面推行学分制改革,启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更加重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积极探索适应21世纪医学人才培养需要的课内学分和课外学分教育管理新模式,从源头上不断提高医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七是以“就业指导月”活动为平台,推动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不断创新。从2007年起我校每年均针对应届毕业生开展“就业指导月”活动。2009年我校开展“十一个一”活动,即“链接社会、聚焦职场”:举办就业指导专题讲座;编印《2009届毕业生就业指南》;寄送《致2009届毕业生和毕业生家长的一封信》;给全省医疗卫生事业单位、企业的一本《昆明医学院2009年毕业生信息手册》;给全省医疗卫生事业单位、企业的《一封慰问信》;制作了一块毕业生就业工作专栏;邀请世界500强企业之一的美国礼来公司举办了一次企业宣讲招聘会;为玉溪市人民医院举办了一场专场招聘会;与“贤士榜”联合举办“贤士榜”杯首届校园模拟招聘大赛决赛;组织参加“云南省2009年大中专毕业生和毕业研究生网络招聘服务月”活动;成立了昆明医学院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协会,在每个毕业班设立了一名就业工作联络员。“就业指导月”活动的开展全面掀起了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热潮,从就业观念、就业技能、就业平台、就业合力和就业组织保障等方面为毕业生搭建了广阔的平台,取得了良好效果。

八是以帮扶工作为重点,重视和关注就业困难群体,深入开展毕业生就业援助活动。校院两级以建立就业困难毕业生档案为基础,积极构建“就业困难学生绿色通道”;以学院为主阵地,深入开展针对性强的就业困难毕业生的就业援助工作;以“‘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为平台,加强对就业困难毕业生的心理疏导;以召开就业困难毕业生座谈会为途径,切实掌握就业困难毕业生的思想动态;以公务员及事业单位考试辅导为依托,提升就业困难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以实行就业导师制、帮扶责任制等制度为保障,切实开展“一对一”就业指导和帮扶。经过积极帮扶,我校就业困难学生年终均能全部就业。

九是以毕业生工作调研和就业工作课题研究为突破口,提高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大学生就业创业培训和见习基地建设为契机,不断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上新台阶。2005年下半年,学校开展了历届毕业生就业情况追踪调查,先后发出调查表千余份,并分别撰写了调查报告。2006年暑期,学校7位党政领导分别带队到我校在全省各地州、市(县)所有的近80所附属医院、临床学院、教学医院、实习医院对教学条件,学生学习、实习状况以及单位用人需求情况进行调研。2008年申请了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的项目,项目名称为“医学院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研究和实践”。2009年在学校设立就业创业培训项目,为毕业生就业举办各种培训,提升毕业生就业技能。积极促成多家医院成功申请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为毕业生成功就业提供保障。

通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我校就业工作不断推进,取得实效。自2005年接受省教育厅目标责任考核以来,连续4年受到表彰奖励,其中2005年被评为云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二等奖,2006、2008年被评为云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优秀奖,2007年被评为云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奖。年终就业率由2005年的84.9%上升为2008年的93.98%。截至2009年8月31日,全校应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81.33%,较去年同期上升了16.64个百分点,高于2009年全省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4.73个百分点;2009年毕业生考研率达12.27%,较去年同期上升了5.05个百分点。

四、加强大学生党建,形成示范效应

学校遵循“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积极慎重地做好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的工作,着眼于保持党的先进性,不断增强党员队伍的生机与活力,不断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党支部建设。完善学生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健全和创新学生党员的教育、培养、管理机制和手段,加强党员的后续教育。学校制定实施了《中国共产党昆明医学院委员会发展党员工作实施细则》、《昆明医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在大学生和青年教师中发展党员的意见》,全面把握和坚持党员标准,严格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的程序,坚持把培养教育贯穿在发展大学生党员工作的全过程中。切实创新基层党组织的设置和运行机制,积极探索在学生社团和协会等组织中建立学生党组织。学校在以年级为主设置大学生党支部的基础上,按照便于党员参加活动、党组织发挥作用的要求,探索和推广在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外出临床实习本科生中以专业、科室、实习点建立党组织的做法,尝试在大学生社团、协会等组织中建立党组织。截至目前,学校共有学生党总支6个,学生党支部47个。选好配强大学生党支部书记,坚持选拔政治素质好、工作踏实、责任心强、热心于党务工作的党员干部、党员教师或优秀学生党员担任学生党支部书记的人选,对学生党支部书记人选严格审查、加强培训。截至2008年底,学校学生党员人数为1942人,学生党员比例为31.03%。

五、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强化教书育人氛围

学校重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不断建立健全制度,开展主题鲜明的师德师风建设活动。学校制定实施了《昆明医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教风、学风和工作作风建设的意见》、《昆明医学院教师教书育人工作条例》、《昆明医学院教职工职业道德规范(暂行)》、《昆明医学院主讲教师资格认定及管理办法》、《昆明医学院教师任课资格管理暂行规定》和《昆明医学院评选“教学名师”实施办法(试行)》等制度,进一步完善了师德师风建设。学校在新修订的《昆明医学院新教师岗前培训教学大纲》中,把师德师风和医德医风培养作为必修内容修订到了培训大纲中,确保了师德教育的规范化;把师德师风作为课堂教学比赛、省级教学名师评选的重要指标;在教师年度考核办法、教师职务评聘管理办法、津贴分配等制度中,均将师德师风作为首要条件。通过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学校涌现出一批教书育人的先进人物。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3人,获“国家、省级优秀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荣誉称号26人,享受云南省引进高层次人才政府购房补贴和工作经费人员12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3人,省级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31人,享受国务院和省政府特殊津贴67人,荣获云南省首届兴滇人才奖1人,高等学校霍英东青年教师奖1人,云南省青年科技红河奖1人,获“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称号13人,省级教学名师4人。坚持每两年在教师节表彰一批先进集体和个人,2008年表彰先进集体92个,先进个人966人。

六、构建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平台,丰富育人途径

近年来,学校结合医学院校和医学生实际,积极组织大学生参加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把社会实践纳入学校教育教学总体规划和教学大纲,规定学时和学分,提供必要经费。积极探索和建立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勤工助学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管理体制。通过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这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形式,培养大学生的劳动观念和职业道德,使医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增强社会责任感。学校制定实施了《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安排意见》,将社会实践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写入每年学校校园文化活动总体计划中,下拨专项经费予以大力支持;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切合时代主题,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并紧扣活动主题,开展爱国主义教育。2004年,以“传承‘五四’报国志,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主题,组织以“踏循百色起义纪念地,学习百色革命精神”为重点活动队的活动项目,赴百色革命老区开展服务活动,参观了百色起义纪念碑、粤东会馆、百色起义纪念馆等。2005年以“重走滇缅公路,重温抗战历史,服务抗战老区,立志成才报国”为主题,以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为契机,组织重点服务队沿“滇缅公路”参观和走访了祥云县二战中缅印战区交通史纪念馆、云南马帮文化博物馆、“驼峰航线”旧机场遗址,龙陵县抗战纪念广场、龙陵县抗战纪念馆、日军碉堡、日军班本部、日军慰安所、滇西抗战滚龙坡战场遗址、松山战场遗址,腾冲县国殇墓园、滇西抗战纪念馆、光复腾冲战场遗址。2006年以“禁毒防艾,健康生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组织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查尼皮村中共云南省“一大”会址和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大沙地村。2007年以“寻访校友足迹,探求昆医精神;参与禁毒斗争,构建和谐社会;传播科学知识,服务农村、社区建设;早期进入专业角色,体验临床医疗实践”为活动主题,为当地群众进行防病治病和禁毒防艾、营养保健等宣传活动。2008年以“学习贯彻十七大服务社会促和谐”为主题,组织开展了暑期团学骨干培训及奥运志愿服务等活动,提高了团学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2009年以“高扬爱国主义旗帜,服务科学发展大业”为主题,组织了赴永胜服务队。在为期一个星期的行程中,为沿途群众宣传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和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的成就、科学发展观基本知识,到丽江市玉龙县石鼓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向渡口纪念碑敬献了花圈、重温了入党入团誓词、参观了红军长征纪念馆,并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在各地开展流行病防治、心理健康、禁毒防艾、环境保护、营养保健等宣传。5年来,共发放宣传材料3万余份,摆放了各类展板上百个,张贴宣传画近千张。

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开展义诊服务。结合我校学生的专业特点以及以往社会实践活动的经验,昆明医学院社会实践服务队多年来一直开展大型义诊服务。在2005年社会实践中共开展大型义诊服务2场,服务群众达3000多名,派送价值3000余元的药品。2007年第一临床学院团委组织了由11名医院青年职工和9名学生组成的“医疗义诊、禁毒宣传志愿服务队”到西山区团结乡,为当地农民群众开展义诊活动,共接待群众700人次,发放价值2000余元的药品。2008年,我校一社会实践服务队到昭通利用当地赶集日进行大型集中义诊和宣传活动2次,其他时间深入荞麦地、发泥、塘上、洗羊塘、法拉5个村寨开展巡回义诊,共服务群众3000余名,发放价值2000余元的药品。2009年,我校社会实践服务队分别在永胜、昆明等地开展了义诊活动,共服务群众1000余人,治疗接待病人500余名,测量血压500余次,并为部分病患发放了药品。

了解当地民风民情,积极进行座谈,参观医疗机构,了解基层医疗基本状况。我校社会实践服务队所到各处都受到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每到一地,都与当地政府或医疗机构的人员进行座谈。5年来,我们分别对百色、保山、龙陵、红河、晋宁、陇川、永胜、大理、镇沅等地的政府、医疗机构、医学院校进行了参观访问和座谈。服务队通过实地考察医院的机构建制,对医生和病人进行了访谈,充分了解了当地医疗机构的基本情况,对我国的基本医疗制度和政策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充分调动学生,进行医疗卫生调研。学校每年利用社会实践的机会进行医疗卫生调研,同时要求参与社会实践的同学写心得体会文章,自2007年以来校团委完成《昆明医学院社会实践优秀论文汇编》3本,共收录优秀的学生调研作品500余份。2007年组织全校学生开展了“寻访校友足迹,探求昆医精神,献身医学事业”主题社会调查。2008年昆明医学院“环境与健康进社区宣传教育项目”志愿服务队对昆明各校区进行了调研。2009年我校赴永胜县社会实践服务队还将队员分为“少数民族孕产妇营养健康状况及妇女相关疾病调查”、“农村合作医疗在当地实施效果的评价”、“乡镇卫生院生存现状的调查”、“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社会问题的调查”4个组,开展了调研活动并由老师指导完成了调查报告。公卫学院组建的“云南省卫生资源配置标准和区域卫生规划”的重点社会实践团队,开展了入户调查。

积极筹集物资,给边疆人民带来实惠。学校社会实践服务队还受到附属医院和相关机构的支持,在历年的社会实践服务中都配发药品、医疗器械、文具等物资。服务队还利用义诊、宣教、参观等机会向当地人民捐赠了共计价值2万余元的物资。

近年来,学校的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①为活动当地医疗卫生发展和群众带来了实惠;②有效地宣传了学校和各所附属医院;③服务队的队员们得到了教育和锻炼;④取得了丰富的实践成果;⑤形成了丰富的理论成果。

同时,也总结出了宝贵的经验。①紧扣时代主题,高扬光辉旗帜是共青团工作开展的导向;②加强实践锻炼,强化知识适用是医学生培养的主要环节;③突出学校特点,发挥专业优势是活动取得成效的关键;④加强组织指导,团队协同作战是活动取得成效的保障;⑤把深入实践作为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⑥必须把奉献社会作为当代大学生不懈追求的优良品德。

七、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形成育人整体合力

学校采取各种措施,健全领导体制,建立长效机制。

一是出台了贯彻落实16号文件精神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文件,健全和完善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专兼职队伍相结合,学生积极参与的学生工作管理体制。

二是健全了由校党委书记任组长、党委副书记和行政副院长任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党组织负责人为成员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研究、指导、统筹、协调全院的思想政治工作。定期召开由学院分管领导主持、相关职能部门和各二级学院党委书记参加的学生工作例会,听取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情况汇报,分析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研究和解决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在党委宣传部设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室,履行党委宣传部牵头抓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责。各二级学院根据学院思想政治工作总的规划和要求,研究制定各自的实施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保证思想政治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抓出成效的有效运行机制。

三是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学校制定实施了《昆明医学院党的思想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昆明医学院学生工作考核暂行办法》,对各二级学院、各部门的思想政治工作实施情况定期进行督促、抽查,年终进行检查,检查结果直接与评优工作挂钩。

四是健全激励监督机制。学校不断健全完善激励监督机制,对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做出成绩的先进基层党团组织、优秀党团员、优秀党团干部、“三育人”先进集体和个人、“双学”优秀辅导教师、先进集体和个人、先进班集体和个人等给予奖励。

五是维护思想稳定和政治稳定机制。学工部、宣传部、团委、人文学院定期或不定期地联合组织大规模的综合性思想政治教育调研活动,或结合各部门的职责开展专题性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工作,及时了解和掌握教、医、护职工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确保学校稳定。

八、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总结5年来开展的工作,自豪而不自满,面对新形势下的育人目标,我们感到任重而道远。面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面对教育对象的独立性、多样性、多变性,面对新媒体技术的冲击等,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精神,需要深入思考新形势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新问题的新对策。

(一)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

一是部分专业教师挖掘育人资源、担负育人责任的意识不强。

二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学生专职干部队伍学缘结构、学历层次不尽合理;研究生导师的育人作用没有充分发挥;有的学生工作干部深入学生不够,对学生遇到的实际问题解决还不够及时、主动。

三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困难和改进措施研究不多,工作实效性不够强。学院校园文化建设、思想道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感染力、吸引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有待进一步加强。

四是对进入实习阶段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不够,抓得不实。

(二)对策建议

一是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扩大“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范围,采取更加多元的手段,搭建更加多样的平台,创新更加丰富的载体,着力构建全员育人长效机制,切实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二是进一步健全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考核评价体系,切实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更加规范化、科学化。

三是巩固和加强大学生党建工作,加强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教育,进一步加强学生预备党员和正式党员的后续教育,引导学生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充实和加强基层战斗堡垒。

四是进一步关心辅导员队伍,从根本上解决实际问题。要深入研究并解决辅导员发展问题,切实制定相关的政策制度并严格督导落实到位;进一步明确专业化、专家化、职业化的实质内涵,并通过系统途径建设来贯彻落实;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发挥在辅导员队伍建设中的引领职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