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在改革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在改革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时间:2023-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改革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中共云南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贯彻落实中发〔2004〕16号文件精神的经验总结中共云南省委高校工委大学生工作部2004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和具体措施。

在改革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在改革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中共云南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贯彻落实中发〔2004〕16号文件精神的经验总结

中共云南省委高校工委大学生工作部

2004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和具体措施。5年多来,在云南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云南省委高校工委、云南省教育厅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抓住关键环节,采取有效措施,创新途径方法,完善体制机制,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云南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大学生思想政治面貌发生可喜变化,主流积极健康向上。

一、坚守阵地,努力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系统化

(一)以改革创新精神,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的渠道作用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体现,肩负着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大学生的重要职责。我省各高校认真贯彻执行云南省委宣传部、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决定》,把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抓紧、抓实、抓好。

一是加强组织机构和教师队伍建设独立设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门,配齐配强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

二是建立和完善教师培训体系,创新师资培养模式,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

三是及时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情况,不断认识和把握新形势下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规律。通过高质量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生受益的优秀课程

(二)勇于探索,发挥高校在理论创新中的独特优势

我省积极组织高校党务工作者和专家学者及时总结我们党带领人民创造的成功经验,以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深入研究新形势下关系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和高校党建工作全局的前瞻性、战略性问题,积极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努力拿出一批有价值、有分量的理论研究成果。把政治学社会学民族学宗教学的学科建设与宣传统战和思想政治课结合起来,加强高校之间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的相互交流与学习,大力促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和科研方法的创新。要切实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机构和团体的自身建设,充分发挥其在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研究、决策咨询、工作指导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三)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势,引导大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一方面是坚持以理想信念为核心,深入进行“三生教育”,用正确的理论武装学生的头脑;另一方面是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民族团结教育,多年来我省各民族大学生和睦共处、共同进步。同时,要继续落实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主题宣传教育的各项活动。在同学们中宣讲中国取得的伟大成就,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坚决抵御“法轮功”等邪教组织和境外组织利用宗教向云南省高校进行渗透的行为,切实加强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工作,及时掌握、认真分析师生思想动向和校园舆情动态,及时发现和妥善处置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化解矛盾,切实维护校园安全稳定。紧密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巩固学习实践活动成果,结合新中国成立60周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结合当前形势和工作实际,充分利用广播、板报、专栏、简报、网络等多种媒体,通过组织集中传达、召开报告会、学习会、座谈会、研讨会等丰富多彩的学习和讨论活动,把专家学者、干部教师和学生等不同群体组织起来,把高校师生的思想统一起来,信心增强起来,力量凝聚起来。

二、创新机制,切实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

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坚持按职业化、专业化的培养目标,努力建设一支“专兼结合、功能互补、政治坚定、业务精湛”的辅导员队伍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组织保障。充分发挥云南大学和云南师范大学两个省级“云南省高校辅导员培训基地”的作用和优势,不断加强基地建设和全省辅导员队伍的培训。推动各高校高度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建立符合本校实际有本校特色的相应的工作机制,严格选聘,强化培训,明确职责,注重实际。针对辅导员队伍中存在的工作进展不够平衡、结构不够合理,整体素质、职业化、专业化有待提高等方面的问题,我省进一步强化和完善辅导员队伍培训体系,把好入口关,强化管理使用、优化培养发展、建立科学考核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在实际工作中强化辅导员的归属感和责任意识,充分调动辅导员队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

(一)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迫切需要

云南省严格按照教育部对高校辅导员的要求,按照1∶200的师生比配备专职辅导员。截至2008年9月,我省高校有在校生36.6万人,专、兼职辅导员2966人,其中:专职辅导员1939人,兼职辅导员1027人;专职辅导员中有一线专职辅导员977人,专职辅导员与学生的人数比例为1∶189,一线专职辅导员与学生的人数比例为1∶375,一线专职辅导员低于教育部1∶200的要求。专、兼职辅导员中,党员占73.4%,21~30岁的占54.1%,副科以下职务的占70.3%,初级以下职称的占56.5%,硕士以上学历人员占37.4%,工作4年以下的占72.3%。由于近年来我省高校加大了辅导员的选拔配备力度,绝大多数辅导员为中共党员,辅导员的学历较高,但职务和职称相对偏低,辅导员大多较为年轻,从事辅导员工作的时间较短。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是关键。我省已基本建成一支高水平的辅导员队伍,指导和引领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这是保证党的事业后继有人的组织基础和重要任务。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

(二)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保证

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云南省高校充分发挥高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作用,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摆在学校各项工作的首位,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以深入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精神为契机,根据新形势发展的要求,着力建设一支高素质、高质量、高水平的辅导员队伍。这支队伍应该具备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能够时刻与党中央保持一致;这支队伍应该具备扎实深厚的业务素养,能够不断适应新的形势、胜任新的任务;这支队伍应该保持明确严格的纪律要求,能够始终具有强大的战斗力;这支队伍应该发扬优良的工作作风,能够处处体现为人师表的品德风范,真正做到“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永葆生机和活力。

(三)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对于维护高校稳定、推动高等教育事业顺利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从思想上统一认识,积极推动和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是新形势、新任务的必然要求。通过拟订一系列的文件建立了云南省高起点重质量的选配机制、高标准重素质的培养机制、高要求重实效的管理机制以及高水平重激励的发展机制,初步形成了促进辅导员队伍成长的良好环境氛围,大力推进了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和职业化建设。我省还研究制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综合测评指标体系,探索建立云南省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科学合理、操作性强、针对性强的测评标准。同时,将进一步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内容纳入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体系之中,把辅导员队伍建设状况作为衡量学校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评估考核的重要指标,作为高校领导干部工作业绩考核的重要指标。

三、抓好党建,推动师德师风建设

(一)健全完善组织领导,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坚实保障(www.xing528.com)

云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高校的党建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始终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加强理论武装,着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强队伍聚人才,抓基层打基础。云南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到高校视察调研,并与省委高校工委和高校一起研究云南高校的党建工作。围绕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云南省委成立了由分管领导担任组长的云南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云办通〔2005〕5号),拟定下发了《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实施意见》(云发〔2006〕16号),连续几年召开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2009年下发了《中共云南省委关于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高校党建工作的意见》(云发〔2009〕4号),明确提出要切实把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及时了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认真把握新形势下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规律,积极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建立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的领导机制和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育人机制,以及队伍到位、考核到位、投入到位的保障机制,为做好我省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现云南高等教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思想、政治和组织保证。2008年年底,高校工委新增了两个厅级专职副书记,同时,新成立了高校工委宣传统战部、大学生工作部两个机构,为加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基础保证。

(二)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积极做好学生党员发展和学生党支部工作

云南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我省高校党建工作和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连续多年坚持每年召开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为高校党建工作指方向、定思路、作部署,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大力发展云南高等教育的决定》和省委《关于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云南高校党建工作的意见》,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好大学”这两个根本性问题,结合高校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云南省高校党的建设。几年来,通过我们的努力,云南省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扩大了我们的执政基础,维护了边疆和谐稳定发展。目前,本科高校已建有院系党委(党总支)317个、党支部1856个,民办高校已建有8个校级基层党委或党总支;2008年全年共发展党员17393人,“低年级有党员、高年级有党支部”的目标基本实现,目前,学生党员占在校生人数的23.3%,高出全国高校学生党员比例12.3个百分点。

(三)以师德师风为灵魂,推进教书育人工作

质量管理的核心是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我省在推进现代教育管理文件中明确提出:“要建设一支具有大爱之心、忠诚之志、精进之业的教师队伍”。结合这一目标,我们坚持每年教师和学生滚动调研工作,全面了解广大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和教师之间相互评价的结果,在此基础上对症下药、有的放矢,把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提升教师队伍素质的重要环节来抓,在教师队伍中大力宣传《教师法》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弘扬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遵纪守法、注重学习、廉洁从教的师德风尚,通过开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和骨干研修培训,提高了教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工作的自觉性。同时,多渠道、多形式开展教师“三德建设”活动,注重活动成果转化,真正扬新风、树典型,确保通过活动,使教师队伍的精神面貌有新转变、能力素质有新提高、干事创业有新动力。不断促进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的升华,有效遏制了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推动了教书育人的制度化建设。

四、以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要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云南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今年召开了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又是中央16号文件实施五周年。中共云南省委高校工委及时组织在昆全省高校召开学习贯彻座谈会,认真研究部署,进一步在高校掀起学习十七届四中全会的热潮,把认真学习和贯彻好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切实抓紧抓实抓好,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云南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立足学校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把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在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上下工夫,用全会精神指导学校各项事业的科学发展。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高校党员干部、教育广大师生,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大力加强高校领导班子建设,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高校党员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加强高校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深化对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学习和理解,努力营造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浓厚氛围。党员领导干部从自身做起,带头学习,带头宣讲,带头用全会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为广大党员做出榜样。采取有力措施,有计划地对党员干部和师生进行培训和轮训,做到学习时间、内容、人员、效果“四落实”,迅速把四中全会精神贯彻传达到每个党员,确保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工作落到实处,促进各项工作任务全面完成。

(二)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不断创新和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结合云南实际,各高校社会实践服务团持续深入开展“八荣八耻”、“禁毒防艾”等主题宣讲活动。通过开展宣讲活动,增强自身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在乡村集市上展出有关图片,发放《预防艾滋病你我同参与》、《相互关爱共享生命》等宣传册,结合校园文化活动组织开展校内外文艺演出来实现对青年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在与老百姓交流,感受到农民的淳朴、艰辛和农村工作复杂的同时,同学们更感受到了自己身上担负的重任。以“三生教育”为载体,深入进行素质教育,通过实施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使学生知生理、调心理、懂伦理、学哲理、明事理。结合学生学习生活中的考试、论文撰写、学费缴纳、助学贷款就业签约、人际交往、奖助学金评选等与大学生诚信密切相关的环节,组织开展专题教育、主题班会、有奖征文、演讲等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不断强化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文明教育、法纪教育、诚信教育和感恩教育等,充分发挥社会实践活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载体作用。

(三)用足用好国家和云南省的助困政策,深化帮困助学工作

云南高校大学生中农村生源较多,家庭经济困难面大且程度深,做好帮困助学工作是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切入点。我省制定了《云南省普通高校省政府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云南省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云南省普通高校省政府励志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完善资助体系;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从“帮”、“贷”、“助”、“奖”等各方面为经济困难学生提供服务;及时了解困难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为其提供帮助;做好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发挥资助主渠道的作用;做好发放助学金的工作,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感受到党和国家、社会、学校等带来的温暖;做好各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奖学金的评审工作,做到公正、公开、公平,树立榜样和典型,鼓励他们努力学习,回报社会。2008年,我省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共投入4.42亿元,资助13万人,覆盖在校生人数的35%以上(远远大于30%的贫困生数),确保了我省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不因贫困而辍学。

(四)遵循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努力提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心理健康状况良好是学生学习、生活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和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对多元的价值取向和复杂的多种思潮,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多。面对新时期学生中出现的新的心理问题,我省高校在工作中加强领导,整合资源,完善机构建设,确保经费、人员的投入,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建设,构建科学、合理的心理预防体系;积极开展心理普查、个案辅导、团体活动、健康讲座等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针对大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求,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教育,帮助学生增强自我调节和控制的能力,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加强科学研究工作,提升工作水平,强化责任意识,加强督导检查,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云南省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与研究中心”的建设,充分发挥其示范、辐射作用。

(五)强化“一把手”工程,倾力做好就业指导服务工作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把“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全党的任务,把大学生就业放在就业工作之首。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既是民生问题,也是教育公平的重要体现。面对当前日益严峻的经济形势,我省认真分析大学生就业的新形势,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的思路和对策,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强化低年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体系及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推进网络化就业指导进程;加强市场竞争意识,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有关毕业生就业的方针和政策,积极争取多方面的支持,拓展就业指导的功能;以就业质量为目标,实行“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机制,落实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使就业指导工作持续而有效地开展,全面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

(六)认真做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积极探索锻炼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是现代教育的宗旨。由于当前社会思想意识发展呈现出多元化、多样化和多变性的特点,部分大学生价值取向出现偏差,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也给我们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一定冲击。针对这个现状,我省在不断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同时,加大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力度,要求各高校将过去调研、参观、考察为主的社会实践活动转变为以体验和服务为主。让广大学生深入基层、边疆、群众,与当地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真正了解中国的国情,不断发现自身的不足和差距,切身感受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的深刻变化和取得的伟大成就,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进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服务社会、报效祖国的使命感。由于工作扎实,多次获得团中央的表彰,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从明年开始,我们将结合云南基层实际需要,进一步加大云南省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力度,牵头组建以农、林、医、师等学校和专业为主的云南省大学生社会实践队伍,不断探索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与大学生成长成才相结合的新路子。

(七)不断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积极拓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渠道

我省在各校园网上开辟“思想政治在线”网页,及时宣传当前国际国内时事、国家政策法规、校纪校规和先进典型模范等。利用学生发表在网络上的言论,了解和收集当前学生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掌握学生思想状况。开展网上心理咨询服务,进行心理对话,引导师生稳定情绪。各校纷纷开辟了“团委书记信箱”、“社团园地”、“建言献策”、“问题反映”、“疑问解答”、“热线咨询”等渠道,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网络不仅给教师和学生带来大量国内外各领域的最新消息,而且也成为二者交友谈心、宣泄情感的一个重要场所,为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社会实践顺利进行以及成长成才等提供尽可能的全方位服务。

(八)大力加强以培育大学生高尚情操为目标的校园文化建设

优秀的校园文化既是学校全面发展的基础条件和丰厚土壤,又是学校实现腾飞的平台和支点。我省十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大力建设校园文化,努力探索加强与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协调发展。同时,我们结合云南发展实际,充分发挥云南建设民族文化大省、旅游文化大省的机遇,在各民族传统节日期间,通过积极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和开设民族传统节日讲座等活动广泛宣传、精心组织,使更多的大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参与过程中了解了各民族节日的由来和民族文化的魅力,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