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12月28日)
案奉钧部[零一二一八六号]训令,以拨发三千元补助边疆教育研究,令饬缮具计划及预算呈核等因,奉此。查是项计划及预算已经本校拟就,理合检同预算等备文呈请钧部赐予如数拨发,以资研究,实为公便。
谨呈
教育部部长陈
计呈本校社会学系边疆教育研究工作计划及预算书各一份。
校长 熊庆来
中华民国二十八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附一:云南大学社会学系边疆教育研究工作计划
(1939年)
边疆教育本研究之着眼虽包括边疆教育之一般情形,而进行步骤则趋重于云南地带某区域内边疆教育之实地考察。计划分二阶段,共四期。
第一阶段——上半年六个月分两期,作初步调查。
第一期:前三个月专门广览有关边教之文献,特别注意西南情形。此期工作须对指导人做书面报告,仅举大纲:
一、西北边疆教育之沿革及概况。
二、西南边疆教育之沿革及概况。
三、现行边疆之分析。
(一)公民教育——是否依遵总理民族平等之遗教,负起改善民族间之恶感,调整民族间关系并打破其部落观念,启发爱国思想,实现各族共和之使命。
(二)产业教育——是否切合当地需要适合边疆之特殊环境。
(三)文字教育——各家对国语教育、土语教育之意见及其实行之效果。
四、边疆师资教育及训练之概况。
第二期:后三个月集中于云南内土著人民(族)(21)教育之调查。此项工作须作书面报告,将来呈报教育部。宜先作概观,并与西南各省已推行之特种教育作比较考察;次择其中一二材料较易搜集者作比较详尽之考察,并撰述短篇论文,一面则筹备第二阶段之实地考察工作。
甲、计划研究工作
一、云南省教育厅推行边地教育之经过及现状。
二、云南省教育厅所办边地师资教育概况。
三、英、法等国传教士在边区内实行教育之过去与现在以及方法与影响。
五、英国对于西藏所行教育之影响。(www.xing528.com)
六、英国在缅甸所行之殖民地教育(兼及对于华侨教育之态度及政策)。
七、法国在安南所行之殖民地教育(兼及对于华侨教育之态度及政策)。
八、云南省内土民人民(族)之分类、各族之分布及人口估计。
九、云南省内各土著人民(族)社会文化特征与公民教育程度之概况调查。
乙、筹备第二阶段之实地考察工作,并参阅一切有关该地区边教及社会情形之材料
第二阶段——下半年六个月实地考察。于云南省边疆地带选择调查等工作,但此项工作亦分两期:
第一期:约四五个月,集中野外工作,随时编制初步实地调查报告。调查范围及程度大致如下:
一、本区内人口之估计及各土著人民(族)之分布。
二、本区内之物质环境及社会经济组织——分汉人住区、土著住区及杂居区。
三、本区内外来(汉)人与土著人民间实际关系之调查——包括杂居情形、经济关系、商业往来、文化接触与影响、通婚、各土著人民(族)公民教育程度与经过等。
四、本区内各土著人民(族)之文化概况调查——记载亲族组织与社会集团之型式、诸部落与村落之分配、继承与遗产之规矩、土著状况下之政府方式、语言关系、婚姻习俗、冠葬诸礼以及宗教信仰之一般性。
五、本区内教育实施之专门调查。
1.汉族教育——包括为汉人专设学校之编制、校数、学生、师资、设备、经费、训育及管理、课程、毕业生概况及调查估计该区内人口总数、学龄儿童、文盲及外地求学学生人数等及他种教育设施以及与教会教育之比较观察等。
2.土著之学校教育——为土著子弟专设学校之编制、校数、学生人数及其人民(民族)分配、教师之出身与学识、课程内容、教育方法、文学教育、毕业生之人数、职业及社会地位及与教会所办之土著教育作比较观察。
3.汉土混杂教育——如同一学校兼有汉人、土著学生、则各选若干人作考察对象,比较其成绩、智力等(例如大理中央政治学校分校之学生可作为考察对象)。
4.土著教育之精密考察——于一土著人民(族)中抽选男女青年儿童若干人,依其长幼及参照当地习俗规定(如行冠礼之年龄及各种社会活动之年龄限制等)分为几组,考察其非学校式的整个教育历程,附带宗教与巫术、美术与娱乐、技术知识道德训练等。
附注:此期工作以教育实施之专门调查为重心,其余各部分均须针对教育调查,而举行考察编制报告时,材料组织亦以教育调查为依归。
第二期:最后一二个月,整个调查材料,编制最后调查报告,并结束本年度之工作。
附二:边疆教育研究预算
(1939年)
调查员二人:
薛观涛:本年八月始,全年九百六十元。
江应樑:拟来年二月始,半年七百二十元。
实地考察费:(以四五月计)一千元。
参考图书及临时费:三百二十元。
合计国币三千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