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离营利性大学有多远——《高等教育公司:营利性大学的崛起》读书笔记
研究爱因森软件职业学院的发展前景,董事长向大家推荐了《高等教育公司:营利性大学的崛起》一书[1](以下要点摘记中的页码为该书页码)。研读后感到,从比较教育学的角度,这确是一本了解、研究美国营利性大学的重要资料书,对于发展中国民办教育、中国的营利性大学有重要参考价值。鉴于我国教育界对此问题还多有陌生,我将该书的主要观点梳理为十二个方面的内容,摘录以供大家参考;同时,也附上我个人的心得体会,愿与大家共同研讨。
要点摘记
一、美国大学按所有制性质分类
非营利性公立大学;非营利性私立大学;营利性私立大学。
这类学校创建于17世纪,从1850年一直发展到现在。美国第一所农学院1855年在密歇根州大学建立,以后50年中,很多成功的营利性农学院蓬勃发展着。早期传统大学中根本就不开设职业教育课程,营利性学校一直适应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需求(53、56页)。
1938年,全国教育协会官员也认为:如果学校以私营为基础,只是为了利润,教育体系中就没有它们的位置(100页)。营利性大学在发展中碰到观念上的挑战,传统观念认为非营利教育是崇高的事业,而营利就意味着赚钱,就是腐朽、肮脏(1页)。但随着公众对市场经济态度的转变,营利性大学也转变为值得推崇(5页)。20世纪最后10年,营利性教育成长壮大,声名鹊起。从1990年以来,美国有学位授予权的营利性大学的数量由350所增加到了750所,提高了112%。据1996年统计,美国有学位授予权的营利性大学有669所,占美国四年制、两年制大学的15%;招生人数约30.5万人,占总数的2.1%;教师约2.6万人,占总数的5%左右(3~4页)。
三、定 义
营利性大学是由民营营利公司所有,得到认证机构认证并具有学位授予权的高校(22页)。
营利性大学是融合了企业和学术机构特点的独特的机构(101页)。它是融开设文秘或者律师助理等专业的私营职业指导和传统学士学位、专业学位以及研究生学位的有坚实学术基础的教育为一体的机构(前言)。
四、产生背景
近年来,社会发展的六大变化促成:
1.传统经济到知识型经济的转变,越来越多的工作需要接受过高级培训或者高等教育的人士胜任。
2.成人教育发展壮大,过去大学里17~24岁的学生比较多,现在有一半超过了25岁。
3.新兴电子技术使授课方式、授课时间、授课地点有了更大的自由性。
4.高校管理成本比消费价格指数提高了1/3,社会对高校管理重新关注(以上见前言)。
5.传统大学不开设公众需要的职业教育课程,不提供职业教育服务。美国有7 000多所私立学校提供中学后教育,课程主要是商业美术、电子、饮食服务、烹饪、室内设计、医疗、摄影、运输等。营利性大学抓住教育市场需求,灵活提供通信、计算机编程以及应用技术等方面的教育服务(51~54页)。
6.上市公司的发展,使营利性学校拥有建校的资本(48页)。
五、本 质
为社会作贡献不是营利性大学的主要目标。它们的主要目标是获得商业成功。它们的一个业务推动因素是为民众提供更多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这一点体现了经济机遇和社会利益的吻合性。因而,营利性大学的办学方向一直和市场需求的方向保持一致(67~68页)。它们所做的一切正好满足了教育领域中有较高需求的市场(2页)。
六、营利性学校和非营利性学校的区别(9~20页)
1.非营利性学校免税;营利性学校纳税,这是核心差异(3页),大多数教育公司要把税前约40%的收入用于纳税。
2.非营利性学校是捐赠人;营利性学校是投资人。股东都想得到投资回报。
3.非营利性学校是捐赠款;营利性学校是私人投资基金。
4.非营利性学校是资助人;营利性学校是股东。
5.非营利性学校是共同管理;营利性学校是传统管理。老板是上司,不是同事,你只是他的雇员。
6.非营利性学校是声誉动机;营利性学校是利润动机。
7.非营利性学校是知识培养;营利性学校是知识应用。
8.非营利性学校是学科导向;营利性学校是市场导向。看市场反映度,快速持续更新课程,开发启动新项目。
9.非营利性学校是投入质量;营利性学校是产出质量。看学生满意度、课程保持率、课程完成率、就业率。
10.非营利性学校是教师权力;营利性学校是顾客权力。学生、老板是权力重心。
七、本质特点
营利性大学的宗旨、目标是面向特定的市场部分,面向特定的产业,局限于特定的学习领域,成功与否最终取决于满足所在区域学生和雇主的需要程度(22页)。
八、其他特点
1.办学重点就是培训学生就业(70页);强项是为学生提供就业能力(7页)。
2.招生人数和就业率是财政成功的龙头方面(39页)。
3.创业能力是大学教育的附加值,而评估附加值的一般尺度是与非营利性大学毕业生的挣钱能力相比(6页),学位价值根据毕业生挣钱能力评估(128页)。
4.强调效益。学校一年到头都在运转,每一天、周末都在充分利用教学设施(71页)。
5.高级管理者,通常是校长,基本上是商务管理者,而不是学术领导(107页)。院长是连接商业和学术的桥梁,他们最大的挑战是能够找到商业领导和学术管理者的双重作用的正确平衡点(105页)。管理高层缺乏学术声音,这个缺点最终会导致公司对学术标准极不尊重(108页)。
6.教师教学工作量很大,通常每周上四五个班级的课,几乎没有科研与参与管理的时间,这可以节省大笔成本(16页)。他们只是营利性大学中吃苦耐劳的熟练工,要完成学校交给的教学任务。虽然他们参与教学大纲的开发,但没有决定权(109页)。
7.教师缺乏终身制是营利性大学文化和非营利性大学文化的根本区别(110页)。雇佣老师虽有遴选委员会,但院长决定的权力是主要的(115页)。有时感觉到教师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和职业地位(20页)。
8.学术活动不是学校的主要教育宗旨。但又必须尊重学术传统,否则不能得到地方协会认证;同时又看重满足市场需求,它们把两者完整地结合起来(127页)。
9.主要是走读学生,学校无运动队、学生活动中心,有组织的文娱活动很少。学校重点是课堂教学和做教学实验,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122页)。学校靠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服务水平生存(16页)。
10.营利性大学学生的学习目的是入学、毕业、找工作(123)。
九、营利性大学与非营利性大学共性的东西
1.同样需要得到教育部门认证(57页)。营利性大学把获得认证作为商务目标(4页)。认证部门是高等教育产业中机构质量和机构诚信的监护人,是检验真正意义上的大学教育目标是否已经达到。有几个州和地区对营利性大学的认证标准,比对非营利性大学严格得多(129页)。
2.具备高校的基本条件,达到最新技术发展水平,开设了学生和老板都需要的课程(48页)。
3.采用非常传统的教育模式——面授(15页)。学生坐在教室,教师在前面讲课,并遵循现代的操作管理、成本核算、财务管理以及营销等原理(136页)。
4.学术自由原则在当今高等教育产业的功能和结构中已经根深蒂固,营利性大学也不例外(116页)。尽管学术活动不是学校的主要教育宗旨,但公司一般还是支持教师和工作人员从事学术活动和创新活动,支持他们出版学术成果,在课堂上公开讨论问题(118页)。
5.虽然不怎么重视教师科研,但一些营利性大学的知识中心和很多传统高校的知识中心一样具有生命力(134页)。
十、营利性大学的招生
1.教师不直接参与招生工作,因为这些部门都聘有市场营销和市场销售方面的专业人士来全权处理各项事务(109页)。
2.在入学方面,它们的选择面较小,往往把更多的机会提供给上班族、大量成绩较差的学生,以及经济、社会、政治地位处于边缘的学生(23页)。
3.学生中有的是刚刚中学毕业还没有找工作的18岁少年,有的是寻求职业发展的中年人。每个公司都打算吸引那些不被传统高校接受的特殊学生(26页)。
4.营利性大学学生比非营利性大学学生年龄大。一般50%在30岁或30岁以上。经济能独立的学生比例要高得多。通常还吸引很多妇女和少数民族学生(28页)。
十一、营利性大学的扩展策略
1.收购或者开办新校(33页)。
2.高等教育产业只受到3个基本财政尺度的支配:招生人数,招生成本和学生保持率。高等教育业务是相对稳定的,而其他产业就没有这些优势(63页)。
十二、营利性大学的经验
美国高等教育的另一个力量是这个体系内的高校类型多样化,可为学生提供接受高等教育的各种选择机会。营利性大学代表了另一种形式的高校及其宗旨的多样性,这种形式非常有用,对高校产业的总体活动和广度方面贡献不小。营利性大学在一定程度上把重点放在实用型和应用型的教学上,这样做的结果是找到了一条有效的、划算的、可选择的获得大学的学位途径(136页)。(www.xing528.com)
它们做得非常成功:扩大了招生人数,提高了学生保持率,保持出色的毕业生就业率,更不用说高额的利润、投入资金可观的回报、达到非营利性大学所制定的认证标准(64页)。
其成功的经验主要是:
(一)适应市场力
一些营利性教育公司适应变化速度之快、效率之高,特别是它们对课程开发、新课程开设、教学方式的选择、学术决策等方面的适应速度(136页)。
大学强大的惰性在于它是长期发展起来的完备体系。大多数科技革命是在学术界以外发生的,很多大学没有经历产业革命。为了培养劳动力,学校必须满足工作岗位的需求,而工作岗位现在正在发生重大变革。检验这种变革的一个方法是看新产品和新服务多长时间才能占到25%的市场份额。例如,家电产品需要46年,电话35年,录像机34年,个人电脑15年,手机13年,因特网7年。这些不断提高的巨大市场占有率不是单独出现的,而是和很多大型产业以及劳动力教育和培训需要的变化一起出现的。因此,大部分高等教育机构必须对市场力作出越来越大的反应,市场力影响着它们服务的学生的教育和培训需要(137~138页)。
(二)适应组织结构
世纪之交,一些非营利性大学也出现了营利性部门,这与免税地位是不相称的。包括几所名牌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康奈尔大学、斯坦福大学、纽约大学、马里兰大学,它们开始意识到可以利用校名和声誉吸引大量投资资本。建立营利性部门就是给它自己一张进入成人继续教育市场的更具闯劲的入门证。
非营利性大学创办这些部门几乎没有什么风险,但营利性大学情况就不是这样。因为它们的主业依赖于私人投资资本和不断获得的利润,如果失去这两个方面,情况就会极其危险(138~139页)。
(三)重新界定共同管理
非营利性大学的共同管理最后已经把领导变成妥协和寻找中间战场来平息呼声大的、保护呼声小的一种方式。营利性大学的经验是一种模式,合理的参与和包容方式能够和比较传统的管理结构共存,决策权力还在那些领导人手中(140页)。
(四)发展强大的顾客服务型体系
把学生当做顾客看待,即对学生的需求能作出更快的反应,能把服务学生放在首位去考虑(140页)。
心得体会
一、新中国成立民办教育发展的几个阶段
我国是一个有民间办学传统的文明古国,民办教育从春秋以孔子为代表的私学到清末、民国,私学与官学一直并存,延续不断。根据一些学者的研究,新中国成立61年来,我国当代民办教育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时期[2]:
(一)改造消亡期(1949—1977年)
新中国成立至1953年,大部分私立学校经过改造合并到公立学校中,私立学校没有了。
(二)恢复起步期(1978—1991年)
1982年宪法鼓励集体经济组织、企事业单位、社会力量举办教育,1986年义务教育法也有类似规定,民办教育得以恢复。
(三)繁荣发展期(1992—2002年)
1992年,邓小平同志视察深圳、上海等地并发表重要谈话后,思想进一步解放。1995年教育法增加了公民个人可以办学的规定。1997年国务院发布了社会力量办学条例。
(四)规范发展期(2002年至今)
1992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国务院、教育部也相应发布了一些法规、规章、政策,民办教育开始有法可依。2010年2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稿)第44条提出,开展对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分类管理试点[3],这是发展我国民办教育理论和实践上的一个重大突破。可以预料,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正式颁布,我国民办教育将进入一个创新、发展的新时期。
二、我们离营利性大学有多远
(一)从法律层面看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二十五条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这就意味着你办学申明要营利就已经违法。教育是崇高的公益事业,但是,它毕竟不是慈善事业。企业家、个人投资办教育,没有利,有多少人愿投?没有盈利,还能维持下去吗?事实上,近20年来,一些办得好的民办学校已经营利不少。这一条规定既未反映现实情况,又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民办教育的发展。
2002年12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第五十一条规定:“民办学校在扣除办学成本、预留发展基金以及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取其他的必需的费用后,出资人可以从办学结余中取得合理回报。取得合理回报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这算是一个大的突破,但在思想认识和理论上仍然回避了“营利”。中国要取得营利性学校的合法性,全国人大须修改教育法;否则,营利性学校的存在就是违法的。按照我国立法的规定,教育法是教育的基本法,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通过,从统一认识到几次审议,修改,快则一两年,慢则三五年。
(二)从政策层面看
营利性大学与非营利性大学核心差异是纳税。我们民办高职学院的现状,短期培训收费和学院内出租食堂、商店,需要纳税;而学历教育学生的学费、住宿费与公办学校一样,都是免税的。这也体现了政府对民办教育的支持。根据法规要求,教育行政部门审批设立民办学校时,要求出资人在学校章程中申明是否要求取得合理回报。现在,全国几乎所有的民办学校投资人都申明:不要回报。这是为什么?并不是所有的投资人都不想要回报,而是因为以下原因:
1.2004年3月,国务院行政法规明确规定,民办学校合理回报的税收优惠政策,由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会同国务院有关行政部门制定,但至今已过6年未出台。2006年我在省人大工作时到一所民办高校调研,座谈会上一位投资教育的企业家就直言不讳地说:“担心招商引资,关门打狗。”投资人顾虑大,不知道要求回报后税有多重。
2.现阶段相当一部分民办学校投资不足,靠学费滚动发展,原始积累尚未完成。让你拿回报,你也拿不了,至多只能从工资、奖金、消费等方面加大成本。说不要回报,还落得办公益事业的好名声。
由以上分析,要求合理回报尚且如此困难,明确提营利性学校要如何上税就更说不清了。税收政策得等法律法规明确之后才能制定,可能要等法律修改后再过两三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对营利性学校和非营利性学校进行分类管理的试点,纳税问题绝对是分类管理的重点内容,对营利性学校还会规定什么政策也很难说。此外,试点面有多大,试点多长时间,试点后要怎么扩大,这些都还说不清楚。
(三)从教师和学术层面看
营利性大学教师是被老板雇佣,学术也不是主要的教育宗旨,这与我们新中国成立61年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提倡的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同志关系,尊重知识,热爱事业,以校为家的主人翁精神,现在强调以人为本,和谐社会,存在着一定差距,甚至是很大差距,需要磨合、适应。中青年就业,适应期短,老教授难适应。这与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老中青相结合的管理、教学骨干队伍产生矛盾,这也是我们很多民办学校人员不稳定,来得多,走得也多的深层次原因,需要认真研究处理好尊重教师与雇佣教师,尊重学术与满足市场需求的关系。这个关系处理不好,直接影响办好营利性大学。
(四)从高校办学自主权层面看
我国目前教育改革的进程,高校办学自主权十分有限。设专业,年度招生计划,招收学生,以及其他很多事,都要经过教育行政部门审批。这就使学校快速适应市场经济受到很大限制。与此同时,公办大学、民办非营利性大学,尤其是一些名牌大学,老公办大学,为提高毕业生就业率,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也在专业设置、招生对象、教学方法等方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与民办营利性大学产生激烈竞争。现在中国并不存在美国当年非营利性大学不办很多适应市场经济的专业,营利性大学趁机兴办,获得崛起的机遇。
由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到,由于国情不同,中国目前就宣布发展营利性大学时机、条件尚不成熟。同世界多数国家一样,营利性大学在中国肯定会出现,爱因森今后如果选择办营利性大学,也可以做些准备,往这个方向走。有多远?可能三四年,可能5~8年。可能我的估计是保守的。
三、我们当前应当做好的工作
爱因森今后无论是继续选择不要回报,或是改变为要回报,或是营利性大学的路子,眼下都需要踏踏实实做好以下工作:
(一)占领市场
如何紧扣市场需求,增加层次,增设专业,抢抓生源,扩大生源。今年全力争取升本,增加三本生源;除高职生、成人专科生外,是否可以增加五年制高职生;扩大短期培训。
(二)提高毕业生就业率
不能满足于学生毕业时就业的统计。还应当研究毕业生就业的行业、岗位、工资收入;创业内容,经营情况,创业收入;毕业生就业的专业对口率。这些统计能否跟踪三年?这就比较过硬。
(三)遵循经济规律
开源节流,降低成本,增加利润。在扩大生源的前提下,我们能全年、全天开课,充分利用教学设施吗?
(四)遵循教育规律
现在都在提教育家办学,民办学校、营利性大学需要创新型教育家办学。无论什么学校,还是要走人才强校战略,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依靠骨干管理人员、骨干教师办好学校。
创新培养模式,工学结合,产教结合,半工半读,学分制,订单培养都可以尝试。大胆进行课程改革,编出适合高职教育的教材。
(五)扩展办学
收购学校,需要研究收购哪几所,可以一校一校试着谈。开办新校,省内省外,需要论证,尝试;去贵州办学已经一年半了,要加快,实现明年招生。
扩展办学,资金和人才是前提条件,否则,再好的规划也难以实现。资金单靠学费滚动不够,融资、引资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在此基础上,今后才有可能上市。
(六)体制改革
事业要扩展,做强做大,集团、学院需要研究股份制改造,建立现代企业、现代公司制度,这是新东方成功的经验之一[4]。建议列入议事日程,提出若干方案研究。
(2010年4月)
【注释】
[1][美]理查德·鲁克著,于培文译:《高等教育公司:营利性大学的崛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9月第1版。
[2]金忠明、李若驰、王冠主编:《中国民办教育史》;房剑森主编:《中国民办教育发展报告》;两书均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2003年5月第1版。
[3]2010年7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积极探索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分类管理,并开展试点。
[4]王静著:《新东方教父——俞敏洪》,青岛出版社,2009年9月第1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