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爱因森总结历史经验,发扬优良传统

爱因森总结历史经验,发扬优良传统

时间:2023-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总结历史经验发扬优良传统[1]校庆活动已经圆满结束,刚才已经进行了表彰。4月1日决定成立校庆筹备领导小组,并将1999年6月12日爱因森培训站招收到第一位学生定为校庆纪念日。

爱因森总结历史经验,发扬优良传统

总结历史经验 发扬优良传统[1]

校庆活动已经圆满结束,刚才已经进行了表彰。下面,我对校庆筹备工作作一个扼要的总结。我讲三个问题。

一、筹备情况

今年3月17日,学院正式研究校庆工作,决定今年要隆重庆祝爱因森建校10周年。4月1日决定成立校庆筹备领导小组,并将1999年6月12日爱因森培训站招收到第一位学生定为校庆纪念日。

1.4月10日,校庆筹备领导小组召开第一次会议,作出五项决定:

(1)校庆原则:隆重、有序、简朴、实效。

(2)主题:总结爱因森办学经验和爱因森文化理念,配合招生宣传,加强内涵建设,奠定升本基础,深化改革,加快学院发展。

(3)主要活动:庆祝大会;建校史馆;系列学术报告;系列学生活动;整理校友资料。

(4)设立5个工作组,确定了各组组长。

(5)初步预算需要60万元~70万元。

2.两个月来,全院上下,从学院领导、各处室、二级学院领导到全院师生,团结合作,共同努力,加班加点,不怕辛苦,不争名利,不计报酬,热情认真,完成了校庆筹备工作。

比较突出的是:任久华书记主持、带领校庆办公室同志,制定了细化的校庆工作方案,协调各部门工作,主动承担礼仪公司的合同签订,邀请函发出近400份,嘉宾、校友接待600多人,准备讲话稿5篇上万字,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繁杂的会务工作、接待工作;秦宏康副院长主持、带领宣传中心的同志完成了校史馆文本和校庆宣传策划;基建处、后勤中心完成了报告厅、校史馆的装修,绿化美化校园;艺术设计学院的老师完成了校史馆的设计制作;文华伟副院长主持、带领学生处、团委,组建了礼仪队和200多名学生参加的自愿者服务队,节目演出队、合唱队,配合基础部培训了拉拉队;陶国盛副院长主持,教务处组织了6场规格较高的学术报告和10多场学术讲座;教务处、人事处、继续教育学院搜集整理了校友录;基建处准备了发电机、电工,12日上午停电的关键时候,保证了庆典大会的召开;人文学院举办了大学生时装设计大赛、主持人选拔大赛;工商管理学院举办了会计业务知识大赛、乐器大赛和“我秀我青春”文艺晚会;艺术设计学院举办了纪念品设计大赛和“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文艺晚会;信息工程学院举办了摄影作品展、书画作品展,网页设计大赛及作品展和乐队演唱会;外语学院举办了英文歌曲大赛;继续教育学院举办了街舞大赛;学生会举办了涂鸦文化墙;团委宣传部举办了建校10周年征文比赛;等等。这一切活动使校庆真正成为全院师生员工的节日庆典,而不是仅仅为了开一个大会了事。

校庆活动是一个系统工程,综合各方面的反映看,这一次校庆活动,能够完成预定任务,经费控制在预算之内,还算是成功的。这是全院几百人、上千人努力工作的结果。今天表彰的是做得比较好的,还有不少师生,虽然没有提出表彰,但也为校庆出了力、作出了贡献。在此,我代表学院董事会,祝贺受到表彰的团队、个人;同时,向大家深深地鞠一躬,感谢全院师生员工的努力和辛勤的工作!

二、收 获

总结这次校庆筹备工作,有四大收获:

(一)总结历史

1.总结并提炼了10年办学形成的爱因森文化理念,即校名及校名释义;校徽;校旗及在北极的经历;办学宗旨;办学理念;校训;教育誓言;校歌共八个方面的内容。

2.总结了建校以来的荣誉成绩。

3.抢救校史资料,收集到大量的实物、照片;校友录名册辑录了教职工1 977人,2008届学生991人,2007—2008一年制学生618人,国际认证短训学员4 098人。

(见附件:《爱因森校史馆文案》)

(二)扩大宣传

邀请了有关方面规格较高的领导,兄弟院校的领导,与我院工学结合的企业和很多校友、客人,收到6万多元捐赠;“新华社云南分社”、“人民网”、《云南日报》、《昆明日报》、《春城晚报》、“云南教育报刊社”、《云南信息报》、《都市时报》、《生活新报》等30多家新闻媒体参加了庆典大会,报道了消息;宣传爱因森品牌,宣传学院,从而提高了学院的知名度、公信度。

(三)凝聚人心

全院师生员工参加筹备校庆的工作,参加校庆的庆典活动,有利于全院师生员工热爱学校、鼓舞斗志、团结奋进、办好学校。

(四)锻炼干部

参与筹备工作的干部、老师积累了筹备大型活动的经验。如,筹备大型活动要有预案,这次准备了下小雨每人发一件雨衣,下大雨在报告厅举行大会的预案,停电使用发电机的预案;安全保卫、疏散交通万无一失,这次是做得好的,也得到了嵩明县公安局的支持;大型活动工作头绪较多,要抓重点难点,庆典大会组织和请来宾是个重点,校史馆是难点,抓大而又不能放小,甚至不能放过细节;各部门互相支持,合作协调。这次筹备对大家都是一次很好的锻炼。

三、不足之处

这次校庆筹备也有不足,主要是:

1.校史馆制作前期抓得不紧,来不及把校史馆内容编成一本校庆纪念册和制作光盘;现在准备搞一个折页的校史馆简介,今后可让参观的人带走。

2.集团和学院编的《爱因森报》平时还出几期,10周年校庆居然没有出一期,这是不该的;希望补一期,刊登校庆盛况、领导讲话、贺电等。

3.接待中搭建的嘉宾休息棚及座位不够,餐厅服务人员偏少,组织工作还有疏漏。当然这些不是什么大问题,作为经验教训,今后注意。

(2009年6月)

附件:爱因森校史馆文案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邓小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摘自《党的十六大报告》

民办教育事业属于公益性事业,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对民办教育实行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推进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迫切需要,是促进社会就业和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

——摘自《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

民办教育是实现云南新时期新阶段教育改革与发展目标任务、实施科教兴滇和人才强省战略的重要保障。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认识加快民办教育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解放思想,积极创新,采取有力措施,鼓励和支持民办教育快速发展。

——摘自《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民办教育发展的决定》

一、前 言

十载含英咀华,十载沧桑砥砺。适逢盛世,修史建馆,于校于人,既可资治,又可通鉴。

这里呵护着爱因森人一段无比珍贵的记忆。它以文字、图片和实物形式,见证了爱因森人十年艰辛创业、矢志不渝的追求,记录了爱因森十年摄人心魄、超常规发展的历程,书写了爱因森十年以父母之心育人、帮助学生成功的壮丽篇章,诠释了爱因森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弱到强、跨越式发展的精神原动力

自强不息,同创共享,勇担责任,务实创新,追求卓越,这是爱因森得以生存和发展壮大的精神源泉,是爱因森共同恪守的核心价值观。过去的十年,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这种精神激励着爱因森人实现了一个又一个跨越,取得了累累硕果,在爱因森的创业之路上树起了一座座丰碑。

走过的十年是梦想与现实,激情与实践交替呈现的十年,是成长道路接受洗礼和历练的十年,也是夯实基础的十年,是建成“百年名校”的第一站,这一切还仅仅是个开始。

十年铸一剑,明朝更辉煌。薪火相传,共创未来。不断拼搏的爱因森人,已经站在新的起跑点,正在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快速迈进,为创建中国一流应用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二、因爱育人 林木森森

(一)校名及校名释义

爱因森中文释义:因爱育人,林木森森。

EINSUN英文释义:EINSUN为“Education in Sunshine”的缩写,意为“阳光下的教育”。

(二)校徽

img10

爱因森校徽总体设计为圆形,以橙色为主色调,圆环中镶刻英文校名及1999字样,校徽正中为抽象化的“三棵树”图案及爱因森的英文标识“EINSUN”。具体释义如下:

1.校徽正中为抽象化的“三棵树”图案是校徽构成的主体,有着丰富的寓意:一是爱因森“以父母之心育人”办学理念的集中体现,寓意全体教职工要以“爱心、信心、细心、关心、耐心”来培养学生成人成才;二是体现了爱因森“帮助学生成功”的办学宗旨;三是“爱因森”校名的形象表达,即“因爱育人,林木森森”;四是警醒全体教职工在教育之路上,要与时俱进,自强不息,不断提升育人水平,扩大育人规模,为社会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应用型技能人才。

2.校徽正中基座上的“EINSUN”是爱因森的英文标识,为“Education in Sunshine”的缩写,意为“阳光下的教育”。

3.校徽外层圆环中,上部为学校的英文名称,下部为镶嵌在六颗星星中的“1999”。1999年是爱因森的创办之年,是爱因森学院的起点,也是爱因森学院的基础,具有历史传承感和象征意义。

4.校徽以橙色为主色调,橙色是欢快活泼的光辉色彩,代表着温情、快乐、炽热、积极、明朗,是暖色系中最温暖的色,它使人联想到金色的秋天,丰硕的果实。寓意全体教职工将尽心竭力培养更多人才,以期桃李满天下

5.校徽外形设计采用三层圆环,寓意同心同德,团结奋进,取同心合力,聚焦职教事业之意,同时,也寓意着学校圆浑厚重。

(三)校旗及在北极的经历说明

(校旗实物略)2008年,我院客座教授金飞豹首开中国探险先河,完成了中国人首次徒步穿越北极格陵兰大冰盖的探险活动,成为中国的骄傲、云南的骄傲、爱因森的骄傲。在北极极点格陵兰岛,金飞豹将爱因森校旗高高举起,向全世界人民展示了爱因森的精神。

(四)办学宗旨:帮助学生成功

爱因森自建校以来,就一直坚持“帮助学生成功”的办学宗旨,其核心是“帮助学生提高就业竞争力和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爱因森始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建立并实施管理育人、活动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协同育人的育人体系。

(五)办学理念:以父母之心育人

老师对学生的负责和关爱是教育成败的关键。爱因森坚持“以父母之心育人”,即用全体爱因森人的“五心教育”(爱心、信心、细心、关心、耐心)来帮助、培育学生,实现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把学生培养成为“职业道德好、职业态度好、职业精神好、职业素养好、职业技能好”的“五好青年”。

(六)校训:自强·卓越·报国

爱因森从1999年开始起步办学,十年来走过了一条充满风雨和阳光、艰辛和苦痛、鲜花和荆棘、光荣和梦想的不平坦道路。十年的办学历程就是全体爱因森人自强不息、追求卓越、回馈社会、报效祖国的真实写照。

爱因森拒绝任何借口与理由,拒绝任何抱怨与牢骚,在困难与艰险面前,永葆一颗积极乐观的心;爱因森拒绝平庸与懒惰,拒绝满足与骄傲,在成绩与荣誉面前,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实现从优秀到卓越的跨越;爱因森勇于承担对家人、朋友、社会和国家的责任。

(七)教育誓言

我非常荣幸从事这项光荣的教育事业,

我起誓:

我将忠于帮助学生成功的神圣使命,

勇于承担对国家、社会、家人和朋友的责任,

恪守正直与诚实,以感恩的心态面对人生

热爱团队,永争第一。

坚持向社会提供一流的教育服务,

尽职尽责为学生提供最大的帮助,

并以自己不断丰富的荣誉,

成就爱因森百年大学的梦想!

(八)校 歌

因爱而林木森森

爱心叩开希望之窗/真情点亮生命的灯/用赞美启迪智慧/用尊重呼唤自尊/我们在被爱中学会爱/在被宽容中学会感恩/自强卓越为国家/不负神圣使命/无论天南地北/爱心永系爱因森。

承载着社会的希望/从容开始远行/用毕生的心血/成就美丽的人生旅程/让责任成为我们的最高荣誉/让良知丰富我们的生命/自强卓越为国家/不负神圣使命/无论天南地北/爱心永系爱因森。

三、悠悠岁月 历史有痕

(一)艰难起步(1999年6月—2001年)

1999年6月,李孝轩等几位云南财贸学院刚毕业的热血青年,在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的情况下,怀揣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一起凑了12 000元,租用昆明市江岸小区沿江公园内一间约30平方米的房子,举办少儿武术电脑培训班。开始了爱因森波澜壮阔的创业之路。

1999年6月12日,爱因森迎来了第一位报名的学生,这一天因此被定为爱因森建校纪念日;7月4日,爱因森第一个电脑培训班在江岸文化中心正式开班。随后成立了云南爱因森计算机职业培训站。

2000年12月,爱因森与中国连邦教育连锁总部合作,成立“连邦·爱因森电脑教育基地”,在云南首家向社会提供IT国际认证服务,并迅速得到社会的欢迎与好评。随后,爱因森相继成为美国微软、Discreet、Adobe、SUN、Macromedia等国际IT公司在云南的授权培训中心。

2001年5月,爱因森正式向社会推出一年制电脑工程师培训班。

到2001年底,爱因森共开设江岸分部、永昌社区分部、东华红联分部、昆明市技工学校分部、云南大学分部及省工青妇干校分部等6个培训分部,办公总部设在市政府对面的建工大厦1609~1613室。其时的爱因森,在昆明电脑培训界已经开始崭露头角,形成了一定的办学规模,积累了丰富的职业培训经验,锤炼了一批献身职业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为申办云南爱因森软件职业学院奠定了基础。

在这一年,爱因森制定了自己的战略发展规划:2001年发展成为云南省电脑教育行业的第一品牌,2004年成立爱因森IT大学,2007年发展成西南三省电脑教育行业第一品牌。

(二)砥砺前行(2002年—2004年11月)

2002年,爱因森总部搬迁到翠湖边的物资局招待所,开始在一街之隔的云南陆军讲武堂办学,成立讲武堂校区,重点推广一年制电脑工程师培训项目,开设了软件开发、数字传媒、装潢设计、电子商务、系统网络、影视动画等6个一年制电脑工程师专业。这一年,全国高校在扩招中,爱因森正式启动“爱因森大学”项目的申办工作。

2004年3月,云南爱因森计算机职业培训站正式向云南省教育厅上报了《云南爱因森软件职业学院申办报告》。经云南省教育厅专家组考察、论证,云南省教育厅2004年9月8日向省政府报告,同意组建云南爱因森软件职业学院。

在省教育厅及社会各界的关怀与支持下,爱因森人自强不息,矢志不渝,前后历时3年的“爱因森学院”申办工作终于瓜熟蒂落——2004年11月9日,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同意组建成立云南爱因森软件职业学院。消息传来,众多教职工喜极而泣——爱因森从此跃上新的台阶,迈入学历教育领域,翻开了爱因森发展史上新的一页,迎来再一次的腾飞。

这一天,爱因森创业团队立志要将爱因森办成一所百年名校。

(注:教育厅报告、省政府批复文件可作实物;省政府批复可作一版面。内容略。)

(三)跨越发展(2004年11月—2007年7月)

2005年7月,云南爱因森软件职业学院租用位于昆明市滇池旅游度假区的水电疗养院办学,改建为滇池校区。同年9月,1 000多名首届大专学生在这里佩戴上了爱因森的校徽。

2006年7月,位于昆明市西山区明朗水库边的车家壁校区建成。同年9月,1 500余名大专学生来到这里求学深造。

此时的爱因森,已经逐渐发展壮大成为云南职业教育领域的一个知名品牌,成为学子们的学习之源,奋斗之选。为了破解租赁场地办学对爱因森发展造成的局限,爱因森管理层高瞻远瞩,下决心斥巨资征地建设自己的大学校园。

学院领导为新校园的选择跑遍了昆明市周边地区,经过多方考察论证,最终选址于嵩明县杨林工业园区。2005年11月11日,与嵩明县政府签订征地建大学协议。2005年11月26日,占地500亩、总投资3.5亿元的爱因森学院院本部隆重奠基,省政协主席王学仁、时任省财政厅厅长曹建方、昆明市市长章振国、昆明市政协主席徐之信出席奠基仪式。2006年12月,院本部破土动工,经过9个月的精心施工,2007年8月,建筑面积80 000多平方米的一期校园工程顺利建成,原滇池校区、车家壁校区学生全部迁入新校园,2007年新生顺利入驻崭新的院本部,9月,院本部落成典礼隆重举行。全院教职工用自己的智慧、汗水甚至心血,浇灌而成院本部一期工程,为爱因森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开工前的院本部,原是一片沉寂多年的荒山坡,荆棘丛生、野兔出没。开工之初,无水无电,困难重重。爱因森创业者们发扬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的创业精神,啃馒头、挑水吃,一周工作七天,一天工作十六七个小时,冒着凛冽的寒风,顶着酷热的烈日,风雨兼程、日夜奋战在建设工地上。正是这种“舍小我顾大家”的奉献精神,保证了工程的如期完成,谱写了平地起高楼的壮丽诗篇。

(四)今朝风流(2007年8月—至今)

迁入院本部后,爱因森学院步入了又一个高速发展期。

2007年9月,爱因森学院成立云南民办高校的第一个党委; 10月,学院党校成立。

2007年底,学院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工作启动。经过一年的努力,2008年12月,学院顺利通过教育部委托省教育厅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

2008年7月,爱因森学院首届大专学生顺利毕业,年终就业率达95.7%。

2009年2月,爱因森创业团队荣获首届“云南青年创业省长奖”,成为我省首个获得该奖项的高职院校。

自进入新校园以来,校园面貌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各项工作规范而有序地进行。至2009年9月,学院设有6个二级学院,23个专业,各类学生近10 000人。二期校园建设顺利完成,三期校园建设工程于2009年9月底投入使用,学院总占地1 000余亩,建筑面积约20万平方米。昔日的荒山坡上,一所设施功能齐备、各类人才荟萃的高职学院,正以稳健的步伐,阔步前行。

(注:爱因森办学历史沿革,办学形式,专业数、学生数增长图表略。)

四、深化改革 快速发展

自杨林职教基地院本部建成投入使用以来,学院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在办学条件、教学质量、师资队伍、人才培养、学生就业、党建工作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实现了规模、质量、效益同步发展。

2008年,学院进一步明确了办学指导思想、办学定位、学院发展战略,凝练了办学特色,教学中心地位进一步加强,质量意识更加深入人心;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师资水平整体上得到了较大提高,学院发展实现了新的跨越,顺利通过了“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

2009年,将是学院发展新的历史起点。学院将以评估合格、整改作为发展契机,全面推进内涵建设,全面奠定“升本”基础,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深化教学改革为动力,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继续推进学院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为把我院建成一所办学规模适度,师资力量雄厚,实训条件优良,管理科学规范,人才培养水平领先,高职教育特色鲜明,能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信息技术类、财经管理类、文化产业类等多专业协调发展的示范性高职、民办本科学院而努力奋斗!

经过栉风沐雨的艰难跋涉,这个刚满十岁的菁菁学府,正焕发着勃勃生机,以扎扎实实的脚步,走上了健康、快速、持续的发展之路!

(一)机构设置

根据《民办教育促进法》的要求,学院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党委发挥政治核心作用,院委会行使行政和教学管理工作职责。在教学管理上,实行学院、二级学院两级管理体制,学院集中管理公共课,抓重点专业建设,精品课程建设,教学模式、方法、手段的改革,实践教学计划制订、校内外基地建设等工作;各二级学院组织日常教学,具体负责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等,形成了科学、规范、高效的管理机制。

(注:集团机构设置图和学院机构设置图略。)

(二)规范管理

自办学以来,学院积极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的相关精神,坚持依法治校,规范办学。学院不断完善民办高校法人治理结构,依法建立健全了董事会决策、院长行使教学行政管理权、教职工代表大会民主管理的内部管理体制。同时,学院党委充分发挥党的政治核心作用,积极宣传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做好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引导和监督学院依法治教、规范管理,并参与学院重大问题决策,帮助解决影响学院改革、发展、稳定的突出问题,保证了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教育公益性原则。

学院不断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先后制定了《行政管理规章制度汇编》、《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汇编》、《学生工作管理规章制度汇编》、《后勤管理规章制度汇编》、《学生手册》等一整套制度文件,对学院各项工作进行规范,使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学院建立了完善的教学检查制度、学生评教制度、教学督导制度、领导干部听课制度和教学质量评估机制,构建了立体化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确保了教学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由于制度完善、规范,人员配备完备,学院的教学过程正常有序,确保了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学院走上了健康、持续、规范发展的道路。

(三)人才培养

学院倡导“上学就像上班,毕业即能就业”,始终把“学生满意度、学生就业满意度、就业岗位与专业的吻合度、就业岗位与目标就业岗位的吻合度”作为一流教育服务的标准,并以此指导教学改革,评价教学质量。

在十年的办学实践中,学院逐渐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教育理论——木屑理论:通过特殊的工艺和方法,木屑也能变成有价值的板材。对学生的教育也是如此,只要运用科学的手段和方法,学生都能成才。为此,学院倡导“教师对学生的关爱是教育成败的关键”的教育思想,坚持“以父母之心育人”的教育理念,严格要求教师在育人过程中做到“爱心、信心、细心、关心、耐心”,切实做到帮助学生成才,帮助学生就业。

1.教学改革。

学院自创建以来,始终坚持“以父母之心育人”的教育理念和“帮助学生成功”的办学宗旨,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努力实现“由学科型教育向应用型教育”观念的转变,着力构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二元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几年来,学院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不断进行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强化实践教学,突出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使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在培养目标上,针对云南省劳动市场对相关专业技能型人才需求,学院制定了以培养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面向生产、服务第一线,牢固掌握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可在中小型企业从事管理、市场营销、技术服务、技术开发等工作,并具有较强综合职业技术能力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学院通过市场调研、用人单位反馈、企业座谈等多种渠道,了解岗位技能的需要,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改革的要求,不断修订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设置,使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设置不断贴近相关职业岗位的任职需要。

在课程设置方面,按照理论够用、强化技能、偏重实践的原则,学院采用“项目驱动式”教学方法,按照3511的原则分配课时,其中,理论教学30%,实践教学50%,职业素质课程10%,顶岗实习10%。通过科学合理、立足实做的教学体系,培养职业道德好、职业态度好、职业精神好、职业素养好、职业技能好的“五好”青年。

在教学手段上,学院不断加强和推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进程,以学生为中心,按照“教学做”一体化模式的要求,采用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为主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实训室、情景教学、多媒体教学等先进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并通过到实训实习基地和相关企业开展现场教学、实习,聘请专家、教授和业内人士举办讲座等多种形式提高教学质量,强化学生技能。

几年来,学院始终恪守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设计,坚持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而进行教学改革,严格要求教师精心备课,努力追求高质量的授课,大力提倡趣味和幽默的教学,大量聘请业界有丰富实战经验的专家型教师。通过这些努力实现帮助学生成功就业,赢得用人单位的肯定、家长的信任及学生的认可。

2.精彩课堂。

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环节在课堂。为了使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在乐趣中学到真正实用的知识,学院积极倡导“课堂教学娱乐化”的授课方式,努力营造有“掌声、笑声、辩论声”的良好课堂氛围。并以此为标准,实施“精彩课堂”计划,要求各系各专业的老师在上课时做到“精彩一课”,使课堂成为教师精彩表演的天地,学生积极投入、学习知识的乐园。

3.教师选聘。

在教师的引进上,学院采取“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的灵活机制,积极从企业和行业内招聘和引进职业技能强、专业水平高、实战经验丰富的行业专家和技术人才任教。

多年来,学院坚持“外引内培”两手抓,在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同时,着力培养中青年教师。学院鼓励和支持中青年教师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提升教学水平,并通过授课比赛、内部培训、假期实习、教研活动等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培养方式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学历层次,丰富教师的实践经验。

为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学院坚持实行由“学生聘教、学生评教”为主体的教师选聘和考核制度。教师选聘的第一道关是学生听课打分,只有学生听课打分排名靠前的才能入围,然后再由专家进行遴选,从而保证了学院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2007—2008年,学院先后开展了多次“学生评教”活动,全体学生对授课教师的教学活动进行定量评价。学院对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给予表彰,对不受学生欢迎的老师,督促其限期提高教学水平,对不能胜任工作者,给予转岗甚至解聘。

(四)特色专业

学院坚持以特色专业建设为龙头,立足实际,凝练方向,不断丰富内涵,优化专业结构。学院结合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级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根据学院在计算机应用技术和艺术设计方面长时间从事认证培训,师资、设备、教学资源丰富的特点,设置了以信息技术类、财经管理类、文化产业类等三大专业群为重点的专业体系,开设了电脑艺术设计、装潢艺术设计、软件技术、网络技术、电子商务、工商企业管理、商务外语等23个专业。

(图表:6个学院23个专业略)

学院根据就业情况和学院的优势,经反复考察,选定了电脑艺术设计、电子商务、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会计电算化、商务英语等5个专业作为首批特色专业进行建设,并启动了网页设计、平面构成等11门院级精品课程的建设。

(图表:11门精品课程图表略。)

(五)实习实训

1.校内实训。

学院一直秉承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相结合的人才培养理念,注重工学结合,重在实践。近年来,学院不断完善实习实训条件,先后改造和建设了65个校内实训室,123间机房,兴建了一幢总面积1.7万平方米的实训大楼,基本涵盖了计算机基本技能实训、语音训练、绘画实训、标准设计室、电子商务实训、系统组装与维护实训、会计实做、模拟法庭、现代办公实训室、影视动画实训、网络技术实训、软件技术实训等多个专业实训。

2.校外实践。

学院高度重视与企业的联系和合作,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先后与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昆明分公司、昆明市滇印彩印有限公司、昆明高新正信会计师事务所、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云南分公司、嵩明县广播电视局、嵩明县法院等多家企事业单位合作,相继建立了36个校外实习实践基地,合作项目亦涵盖了计算机信息技术、艺术设计、管理、法律、外语等多个领域。学院以学生顶岗实习作为实践教学的核心,通过不同层面满足教与学的实际要求,并以此让学生快速实现由理论学习到实际运用的转变。

2009年3月,学院与IBM、英特尔达成共建“爱因森软件人才实训基地”项目的合作,成为西南首家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和输出的实训基地。

(六)就业服务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多年来,学院以帮助学生提高就业竞争力为目标,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新模式和新举措,不断完善就业保障机制,健全就业工作体系,多方面、多渠道积极推进学生就业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2008年在我省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我院就业工作依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我院首届高职毕业生就业率为95.7%,在我省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

1.就业机制。

学院高度重视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推进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措施和办法,成立了专门的就业工作职能部门,指导和服务学生就业工作。学院对合格毕业学生实行100%推荐就业的措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也赢得了广泛的社会声誉。

学院积极贯彻落实省教育厅的相关文件精神,成立了由院长任组长的“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完善了由院领导全盘统筹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机制,制定并实施二级学院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由院长与各二级学院签订“毕业生就业工作二级目标责任书”,并建立就业工作考评机制,量化考核。学院启动实施了全员就业“一帮一”工程,每位教职员工至少帮扶一位毕业生就业,真正做到了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层层分解,层层落实。

2.就业指导。

学院一直把就业指导作为重要的教学计划内容,在全体学生中开设了就业指导课,对学生的就业心理、就业技巧等进行全方位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择业能力。同时,还利用完善的实习管理制度及就业实习跟踪等方法,使学生能够在不断的工作竞争中处于非常有利的位置。学院重视思想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引导学生面向基层就业,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形势,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观。

经过几年的摸索和总结,学院已经形成了大一学习方向引导(从自我认知方面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和就业心态)、大二职业素质培养、大三就业实践指导(包括就业形势、就业方法和技巧、实践指导等课程)的就业指导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就业。

3.就业渠道。

近年来,学院就业服务中心不断根据新的就业形势,结合毕业生的特点和优势,采取诸多就业举措,积极开拓就业市场,通过网络、招聘会、人才市场、订单培养、实习实训等多种渠道帮助学生成功就业。

为使毕业生及时了解就业形势和就业信息,就业服务中心充分发挥爱因森就业信息网作用,实时更新最新就业动态,及时发布招聘信息,并有针对性地发布到毕业班学生群中,结合电话联系方式,及时将信息传递给学生。

为拓宽就业渠道,就业服务中心不断加强与人才服务机构合作的力度,主动与用人单位联系,进行上门走访。截至目前,我院已经与1 880余家用人单位建立了联系并开展合作,向学生提供招聘工作岗位6 000多个。

4.就业保障。

学院对合格毕业学生实行推荐就业的措施。多年来,学院就业服务中心通过各种渠道广泛搜集就业信息,与用人单位达成人才输送合作关系,并与中国电信、云南移动、云南联通、南方电网、清华同方、昆百大、云南电视台、家乐福、娃哈哈、北京用友软件等众多知名企业合作,形成了强大的就业网络,从而帮助合格毕业生成功就业。

(附:就业单位表,略。)

(七)合作交流

开放办学,合作制胜。近年来,学院主动面向市场、面向云南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大胆探索利用国内、国际优质教育资源,为云南培养本土技能型人才的独特模式。学院与西南科技大学、重庆工商大学合作,开展“专本套读”教育模式,让学生在攻读专科学业的同时,利用周末完成本科学业;与英国伍斯特大学合作,推出“3+1”留学新模式,在节省70%费用的基础上,留学英国获取学士、硕士学位;与美国微软、思科、ADOBE等国际著名IT企业合作,为在校学生提供100多项国际认证培训,使学生一次学习即可获得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有效提升就业竞争力。

此外,学院还先后与清华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上海科技职业学院、美国富兰克林大学、IBM教育学院、英特尔软件学院、新西兰爱丁堡教育集团等国内外著名教育机构开展多形式、多层面的交流与合作,并聘请了多名有较高学术造诣的知名专家、教授担任客座教授,有效地促进了学院教学、科研工作的发展,提高了学院的办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八)专本套读

为帮助在校学生提升学历层次,学院与西南科技大学、重庆工商大学、云南财经大学等高校合作开展本科教育,并在学院设立了自考助学中心,通过“专本套读”的学习形式帮助在校学生在读专科的同时利用自学和周末集中辅导的方式获得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文凭。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规定条件的,由合作院校授予学士学位。截至目前,学院开设有信息管理与服务、环境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计算机网络、市场营销、社会工作与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法学等20个本科专业。

因在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助学中屡次取得优异成绩,2009年3月,我院荣获西南科技大学授予的“2008年优秀助学中心先进集体奖”。

(九)资格认证(www.xing528.com)

1.国际认证。

十年来,学院先后与美国微软、美国ADOBE、美国思科、美国斯坦福、美国CIW、加拿大COREL等全球知名企业合作,开展IT信息技术国际认证教育。目前,学院已拥有100多项国际认证颁发资格。我院大学生参加国际认证教育,考试合格后即可获得相应的国际认证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实现一次学习获得两种证书(学历证、国际认证),从而帮助学生提高就业质量,提升就业竞争力。

2.职业资格认证。

学院在所有专业推行“多证”教育,以获取“一个毕业证书、一个计算机能力证书、一个外语等级证书、一个专业资格证书”为基本要求,并鼓励在校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技能培训,以获取更多的职业资格证书。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根据各专业的定位,明确了每个专业必考和选考的职业资格证书名称,设置了相应的职业技能课程来强化资格证获取,并认真组织实施。在云南省劳动与社会保障厅支持下,学院设立了“云南省第239职业技能鉴定所”,开展“计算机系统操作员”、“多媒体作品制作员”、“计算机网络管理员”、“计算机程序设计员”、“广告设计师”等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我院2008届毕业生获职业资格证书729本,获证率达到90%。

(附:认证资格证书实物或复印件略。)

(十)党建工作

学院高度重视党建工作,积极探索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不断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开展各类党员教育活动。2007年9月,学院成立了中共云南爱因森软件职业学院委员会,这是我省民办高校成立的第一个党委。学院党委下设信息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等8个党支部,并成立了党校,定期举办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培训,不断在教师和学生中发展新党员。截至2009年6月,学院共发展党员532名。

几年来,学院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确保民办高校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由于党建工作卓有成效,学院党委多次受到上级党组织的高度赞誉。2008年,学院党委荣获“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五、勇担责任 服务社会

多年来,学院把“服务地方经济、助推社会发展”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通过参与各类社会公益事业,开展各种社会活动,积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人才支持和经济支持,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学院利用在培训方面的优势,在昆明市组建了16个培训分中心,教学场所占地7 300多平方米,形成了遍布昆明市东、南、西、北各市区的电脑基础培训学习网络,覆盖了昆明市的主要地域。常年向社会提供办公中高级、Photoshop中高级、AutoCAD中高级、3Ds Max中高级、CorelDRAW中高级、硬件维护中级等证书的认证考试。十年来,为社会培训了近10万人次的初中级电脑操作人员。

学院积极用技术技能服务社会,多年来坚持免费培训下岗职工,组织多个培训分中心参加了“欢乐社区行”活动,到小区开展公益巡展,为小区居民免费维修电脑;与中国电信联合举办“绿色上网,文明上网”免费培训活动;与残联携手举办旨在扶助肢体残疾人电脑培训和针对智力障碍人员康复的“爱因森助残爱心班”,受到了民政部门的肯定和社会的好评。学院还与嵩明县教育局达成了全日制人才联合培养协议,培养该县应、往届初、高中毕业生,并推荐就业;为嵩明县制作“兰茂网站”、“云南嵩明园林工业园区网站”;积极参与培训嵩明县的党政干部、农村骨干1 200人次。

为促进我省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学院从2007年开始,每年投入经费60余万元,设立“少数民族扶持班”,实行“三免一补”政策(免学杂费、住宿费、教材费,对特别困难的学生给予生活补贴等),对帮助少数民族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目前已有两届少数民族扶持班,在全省招收了德昂族、基诺族、独龙族、阿昌族、普米族、布朗族、怒族等七个总人口在10万以下的少数民族学生近60名。

2009年,学院投入100万元,开展“大学生就业促进行动”大型公益活动,为我省非计算机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免费提供计算机专门技能培训,帮助大学毕业生提升职业技能,促进社会就业。

六、青春风采 激情飞扬

(一)素质教育

1.学生管理。

学院倡导“上学即上班”的教育理念,采用“随时、随地、随人、随事”的“四随教育”学生管理方法。由党的管理系统、行政管理系统、团学组织系统三条线组成一个完整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体系,突出从严管理和人文关怀相统一的管理模式。学院制定和颁布了学生管理一系列工作制度,并着重从学生日常行为和大学生社团活动的组织两方面进行管理,努力使学生做到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创新。

以学生为本,每个班级都配有专职的辅导员,全面依据饮食、住宿、学习、医疗、安全、就业六项“家长放心、学生满意”原则实施管理,形成“安全、和谐、学生勤学、教师精教、干部廉政”的校园文化氛围。

办学十年来,爱因森的学生出勤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良好的校园秩序,安全的校园环境,文明的校园风气,和谐的校园氛围,让学生舒心、家长放心、社会安心、政府顺心。2009年5月,学院荣获共青团昆明市委、昆明市精神文明办颁发的“2008年度青年文明校园”荣誉称号。

2.“三生”教育。

“三生”教育是我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学院高度重视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三观”教育和对学生生存、生活、生命的“三生”教育,设立了“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中心”,成立了“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在各班级建立了心理委员制度,并建立健全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长效机制。

学院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重点,将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与理想信念、思想道德、人文精神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坚持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解决学生实际困难与思想问题相结合,积极开展以“三生”教育为主要内容的主题实践教育活动。通过学习、社会实践、安全教育、和谐校园文化活动等形式,帮助学生认识生命,提高生命质量,了解生存技能,提高生存能力,学会生活,树立正确的生活观,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健康心理的发展。

3.励志教育。

对大学生进行励志教育是学院素质教育工作的一个重点。长期以来,学院非常重视学生的励志教育,积极探索励志教育的新模式、新方法,先后建立了以潜能开发课为主的励志课程体系、以励志阅览室为主的读书励志体系、以励志电影和励志主题活动为主的活动励志体系、以励志专题报告为主的讲座励志体系、以励志文化和励志氛围为主的环境励志体系等多种励志体系,积极引导学生学会赏识、学会激励,正确对待挫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潜能开发课”是爱因森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学院的潜能开发导师通过各种激励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掘学生的成功潜质,从而让每一个学生都能重新发现自己,找到自信,走向成功。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完善,潜能开发课已日趋成熟,成为爱因森最具特色的一门素质教育课程。

4.养成教育。

长期以来,学院坚持严格管理,高度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学院总结出了一套独特的养成教育思想,即“打石膏板理论”(像打石膏板一样,只有先固定才能矫正身体。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亦像打石膏板,只有通过长期的坚持才能形成),并形成了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全体教职工都是老师,在为学生提供服务的同时,所有教职工都有育人的责任)、活动育人、环境育人、协同育人(学校、老师、家长、社会、学生协同育人)的“五育人”特色的育人体系。

5.学生活动。

学院注重培养综合素质人才,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长期以来,学院团委通过积极开展专题讲座、学术报告、英语文化节、文艺会演、军训、运动会、社团活动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以及形式多样的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全面提高了大学生的文化艺术修养水平和综合素质,促进了校园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构建了健康、和谐的文明校园,为学院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几年来,学院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先后有354名学生获得国家、省政府、省教育厅各类奖励,并在各类活动和大赛中屡获殊荣。

在全国电子竞技大赛中,我院学子荣获云南赛区第一名;在共青团云南省委组织的大学生艺术节中,我院获得一、二、三等奖各一项;在“联想校园形象大使选拔赛云南赛区总决赛”中,我院学子分获亚军、三等奖和优秀奖;在云南省“第四届高职高专实用英语口语大赛”中,我院学子荣获三等奖;在省委、省政府主办的“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大型文艺晚会《七彩颂歌》中,我院街舞队代表我省高校系统参演,获得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高度好评。学院团委也先后荣获“2008年度昆明共青团工作先进奖”、“2008年度云南共青团工作贡献奖”,并获得团省委颁发的最高奖项——“优秀组织奖”。

6.奖助学金。

学院高度重视学生的奖励和资助工作,每学年对成绩优异的学生和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进行奖励和资助。目前,学院拥有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云南省政府奖学金、云南省政府励志奖学金等多项奖、助学金,总额超过100万元。同时,学院也设立了全省高校最高的奖学金“爱因森自强奖学金”,一等奖11 600元、二等奖5 160元、三等奖2 160元。

2007—2008年,学院共有2 022人获得上述奖学金或助学金,总计金额416万余元。

(二)学生社团

学院高度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全力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在第一课堂的基础上形成第二课堂(文化体育活动)、第三课堂(校园各类科研、讲座活动)、第四课堂(寝室文化活动)。全院有大学生艺术团、大学生创业协会、网页设计协会、跆拳道协会、街舞社、文学社、电子竞技社、校园记者站等近百个学生社团,开展各具特色的科技文化和体育文艺活动,让学生尽情施展个人才华,释放个性魅力。

七、春华秋实 荣誉满载

十年历程,爱因森一路走来,英杰辈出、桃李满天下;十年风雨,爱因森一路走来,春华秋实、荣誉满载。

办学十年来,学院在众多领域都取得了丰硕成果,留下了一个个坚实的足迹,写下了一篇篇华丽的辞章。

(一)教师风采

学高为范,身正为师。在十年的办学实践中,爱因森涌现出了许多爱岗敬业、严谨笃学、潜心育人、奋发进取,在教育教学、人才培养和社会活动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教师。他们以自己不懈的努力,把全部精力和满腔真情献给爱因森的教育事业,为广大师生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展出图片如下(照片略):

我院客座教授金飞豹穿越北极极点;我院教师担任2008北京奥运火炬手;教师安力荣获云南省首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优秀教师奖”;教师李飞荣获“ADOBE十佳优秀教师”;教师林海荣获中国区ADOBE教师竞赛第一名;辅导员蒋作用荣获“2007年度云南省德育工作先进个人”;网页设计讲师童建在“2006年度CIW中国FLASH校园创意大赛”中获三等奖,为此次比赛中云南赛区唯一的获奖者;潘洪辉老师荣获“Adobe 2006年度全国十佳教师”称号;基础部祁迎夏老师荣获省教育厅“三生”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党委书记任久华荣获云南中华职教社“优秀社务工作者”荣誉称号。

(二)教学成果

沧桑砥砺,春华秋实。学院坚持以科研促教学,以教学带科研,积极引导教师参与教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几年来,学院教师共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获省教育厅立项的科研项目2项,自编或与其他高职院校合作编写教材16部。由我院教师组织开发的“嵩明兰茂网”获省教育厅科研成果奖。

(三)优秀学子(毕业生)

春风和煦,桃李芬芳。在长期的办学中,学院始终把为国家、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强实践和适应社会能力的实用型人才作为首要任务,致力于为人才的全面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十年来,学院已累计向社会培养、输送了各类人才超过10万人。广大毕业生素以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享有较高的社会声誉,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里奋力拼搏,书写辉煌,发挥着重要的骨干作用,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四)学院荣誉

2009年

荣获云南省首届“云南青年创业省长奖”

荣获“全国特色创新名校”荣誉称号

成为“中国质量诚信企业协会”会员单位

荣获云南中华职教社“优秀团体社员”荣誉称号

荣获“云南AAAA级品牌企业”荣誉称号

学院成为“IBM软件人才实训基地”和“英特尔软件人才实训基地”

学院党委荣获“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先进单位”

学院团委荣获团省委颁发的“最佳组织奖”和“2008年度云南共青团优秀贡献奖”

2008年

荣获“中国最具品牌影响力教育机构”称号

荣获中华职教社“云南省优秀学校”称号

2007年

荣获“十大兴滇公益品牌”称号

“爱因森”荣获“云南省著名商标”称号

荣获“CIW中国2007最佳合作院校”称号

荣获中华职教社“优秀团体社员”称号

2006年

荣获“领袖云南·十大卓越品牌”荣誉称号

荣获美国Adobe“五年精诚合作奖”、“十佳授权培训中心”

蝉联美国微软大中华区业绩排名第一,获微软“2006年度最佳业绩奖”

加入云南中华职业教育社,成为中华职业教育社团体社员

2005年

荣获“Macromedia 2004全国十佳培训中心”

荣获“Adobe 2004全国十佳培训中心”

荣获微软考试量全国第一名、微软大中华区2005年度最佳业绩

2004年及以前

荣获“微软西部唯一优秀技术中心全国最快成长奖”

云南省第一家被美国微软Microsoft授予“中国区优秀高级技术教育中心”称号的机构

美国CIW授权爱因森为云南区域培训考试管理中心

被云南省政府评为教学质量办学规模专业技术三项综合测评第一名的计算机学府

成为云南省第一家美国CIW中国区授权国际认证考试中心

成为AutoCAD工程师认证考试和初级工程师认证考试认证中心

获得Autodesk授权培训中心(ATC)资格,成为Autodesk大中华区AutoCAD培训教育中心

被美国斯坦福授予云南唯一高级技术教育机构(ASEC)

被美国微软授予云南唯一高级技术教育机构(CTEC)

云南省第一家在IT职业技术课程中加入成功学训练课程

云南省第一家成为美国IBM公司授权培训中心

云南省第一家成为神州数码(中国)培训伙伴

云南省第一家成为国际建筑装饰室内设计协会培训授权

云南省第一家获得清华大学万博教育培训授权

云南省第一家美国Discreet中国云南区独家授权培训中心

云南省第一家美国Macromedia中国授权认证培训中心

云南省第一家美国Adobe中国授权培训中心

(以上以列表和实物表现,略。)

(五)媒体报道

《云南日报》

2009年5月7日 《爱因森学院里的“杨老板”》

2009年4月25日 《大学生就业促进行动在昆明启动》

2009年3月13日 《IBM英特尔来滇助力大学生就业》

2009年2月24日 《爱因森学院:以质立业因爱育人》

2008年9月1日 《爱因森学院:从电脑培训到万人大学的跨越》

2008年6月27日 《爱因森学院力推产教结合》

2007年9月22日 《爱因森学院嵩明院本部落成启用》

2007年9月13日 《省军转干部创业就业实习基地揭牌》

2007年8月30日 《爱因森学院在昆明职业教育基地建成开学》

2007年8月3日 《爱因森学院二次创业正扬帆》

2007年1月26日 《服务地方经济助推社会发展》

《昆明日报》

2009年4月30日 《爱因森助学两千大学生》

2009年4月13日 《“爱因森”院长带头帮就业》

2009年3月12日 《IT名企来滇实训人才》

2009年1月30日 《爱因森首开“订单班”》

2008年12月16日 《IT企业“爱因森”招贤》

2008年11月25日 《“爱因森”集中学习科学发展观》

2008年11月14日 《云南首家民办教育集团党委成立》

2008年8月2日 《“爱因森”今年扩大招生》

2008年5月6日 《仇和调研职业教育时提出:像办普通教育一样大办职业教育》

2008年1月14日 《爱因森学院荣获“中国最具品牌影响力”教育机构》

《春城晚报》

2009年4月26日 《云南省将发2 000张免费就业培训卡》

2009年3月12日 《IBM英特尔人才实训基地落户云南》

2008年8月4日 《携手嵩明县教育局爱因森推进“两后双百”工程建设》

2008年5月9日 《我省民办高校研讨健全法人治理结构》

2007年8月8日 《爱因森学院:以父母之心办学》

2007年6月26日 《30名我省特有少数民族考生可免费上大学》

2007年6月12日 《爱因森要援助灾区新生》

2007年5月14日 《爱因森三大专业圆你留学梦》

2007年4月23日 《爱因森力造云南职教名楼》

八、关怀厚重 殷切期盼

以下用图片(图片略)。

1.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严隽琪,全国政协副主席、民进中央常务副主席罗富和,云南省政协副主席、民进云南省委主委罗黎辉接见我院客座教授金飞豹。

2.中共云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白恩培,省委副书记、省长秦光荣,省委常委、昆明市委书记仇和,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张田欣亲切会见我院参加“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文艺会演的学生。

3.中共云南省委副书记、省长秦光荣为我院创办人、学院董事长李孝轩颁发“云南青年创业省长奖”。

4.云南省政协主席王学仁,副省长高峰视察我院院本部建设情况。

5.云南省政协主席王学仁,副省长曹建方,昆明市原市长章振国,昆明市政协原主席徐之信为我院院本部工程奠基。

6.云南省委常委、昆明市委书记仇和在我院调研;

 云南省委常委、副省长李江来我院调研;

 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保建在我院调研。

7.云南省原副省长、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云南民办教育协会会长梁公卿,云南省教育厅副厅长邹平一行在我院视察工作。

8.云南省原副省长陈立英到我院视察工作。

9.云南省政协副主席顾伯平在我院调研。

10.中共云南省委高校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罗崇敏,中共云南省委高校工委副书记陶晴等领导在我院视察指导工作。

11.云南省教育厅原厅长何天淳在我院检查指导工作。

12.昆明市原市长王文涛视察我院建设情况。

13.省教育厅原副厅长严建视察我院。

14.云南省政协副秘书长、民进云南省委专职副主委阎堃一行来我院考察;

指导云南省政协常委、云南中华职教社常务副主任李春考察指导。

15.昆明市委常委、纪委书记应永生视察我院。

16.昆明市副市长廖晓姗在我院视察。

17.昆明市副市长王晓光视察我院。

18.教育部评估组专家李亚东一行在我院指导工作。

(注:2010年12月增补了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白恩培,省委副书记、省长秦光荣,省委副书记李纪恒,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罗正富,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杨应楠,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长张田欣,省委常委、省委统战部长黄毅,省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晏友琼,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程映萱等省领导来学院视察的照片。)

九、青蓝相继 薪火传承

薪火相传,教泽绵长。在十年的艰苦奋斗历程中,爱因森人青蓝相继,薪火传承,形成了“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人文品格和大学精神。正是这种品格与精神,浇灌了爱因森人勤勉办学,孜孜以求的卓越成就,造就了一批甘于奉献,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较高学识水平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推动着爱因森的教育事业不断前行。

十年来,学院坚持“专家治校,人才强校”的办学思想,大力加强师资力量,不断通过社会招聘、内部培养、校企合作等三条途径大力提高师资队伍的建设水平。2008年,学院从省内外多家大学聘请了一批知名教授来学院任教。目前,学院拥有专兼职教师405名,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85名,具有硕士及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84名,专职教师300多名,并聘请了多名来自美国、澳大利亚等地的外籍教师,学院形成了一支由专家教授和双师型教师团队组成的师资队伍。

学院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重视“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对专业课教师,根据课程特点聘用有一线工作经验或具备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教师。目前,全院100名专业课教师中,有74名具备企业或相关工作经验或具备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有“双师素质”教师42名,占专业教师的42%。

良好的师资队伍,为教学质量的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照片(略):

1.爱因森领导班子、党政领导合影(历届领导)

配首任院长的照片及现任领导合影;

2.专家教授、二级学院院长;

3.学科带头人、青年骨干教师。

十、中流击楫 高歌远行

一路风雨阳光,一路踏歌而行,十年弦歌不辍,十年薪火相继。在学院董事长李孝轩,名誉董事长李剑豪,学院常务副董事长、云南省教育厅原厅长杨崇龙教授,学院党委书记、解放军总政治部纪检部原副部长叶万碧少将,学院院长、云南大学人文学院原院长张鑫昌教授的率领下,回首过去,审视今日,憧憬未来,厚载着历史的积淀,高扬起时代的精神,爱因森正谱写着气势更加恢弘、壮丽的新篇章。

(一)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是到2010年,把学院建成一所办学规模适度,师资力量雄厚,实训条件优良,管理科学规范,人才培养水平领先,职教特色鲜明,能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电子信息类专业为主,财经管理类、艺术设计类及服务类等多专业协调发展的民办本科学院。

中期目标是创建中国一流的应用型大学。

(二)在校生规模

2010年,学院在校学生将达到13 000名,开设的专业数达28个,其中,普通高职学生8 000名,成人教育学生3 000名,其他培训类学生2 000名。各类培训年均在册学生超过7 000人。

2013—2015年,在校生将达到20 000名,开设的专业数达40个左右。

展望2020年,在校生将稳定在25 000名左右,学院的师资力量、教学科研技术装备水平、管理水平、教学质量、技术开发水平、科研能力将有新的、质的提高,为百年名校奠定坚实的基础。

〔策划、审改:杨崇龙执笔:秦宏康、马辉〕

(2009年6月)

【注释】

[1]本文为在爱因森10周年校庆活动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