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课堂教学管理的策略的分析介绍

课堂教学管理的策略的分析介绍

时间:2023-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美国中小学课堂管理的发展相对完善,心理咨询方法、行为主义方法和教师有效性方法等多种课堂管理模式被广泛的运用到课堂管理中,丰富了课堂活动和课堂生活,调动了学生课堂学习和参与课堂管理的积极性,保证了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和课堂活动的有效开展,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我国中小学课堂管理要加强对课堂管理理论的研究,借鉴美国中小学的课堂管理经验,采用多元化的模式和方法,来促进我国中小学课堂管理的发展。

课堂教学管理的策略的分析介绍

第三节 课堂教学管理的策略

一、制定课堂管理的目标

在我国中小学课堂管理观念相对落后,中小学课堂管理的目标长期以来一直定位于课堂纪律和课堂秩序的维持,虽然这一目标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但实际上,课堂管理的目标并非仅仅局限于此,也并非一成不变。因此,在我国现阶段的课程改革背景下,就要更新观念,学习新课程理念,科学、合理地制定课堂管理的目标,形成新的课堂管理理念,用科学的理念来指引我国中小学课堂管理的健康发展。要科学地制定课堂管理目标,就“要立足于是否有利于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是否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是否有利于学生完成课堂活动计划”。

二、采用多元化的课堂管理理论模式和方法

我国中小学课堂管理刚刚起步,课堂管理的理论知识、模式和方法非常单薄,长期以来,课堂活动主要围绕教学活动进行,在课堂管理中,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课堂管理的唯一目标就是课堂纪律和秩序的维持,根本目的是要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在课堂教学方式上比较呆板,缺乏灵活性和创造性,在处理课堂问题时,有的教师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有的则放任自流,方法单一。美国中小学课堂管理的发展相对完善,心理咨询方法、行为主义方法和教师有效性方法等多种课堂管理模式被广泛的运用到课堂管理中,丰富了课堂活动和课堂生活,调动了学生课堂学习和参与课堂管理的积极性,保证了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和课堂活动的有效开展,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我国中小学课堂管理要加强对课堂管理理论的研究,借鉴美国中小学的课堂管理经验,采用多元化的模式和方法,来促进我国中小学课堂管理的发展。采用多元化的理论模式必须与课堂活动实践相结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材施教,这样师生在课堂上才能如鱼得水,游刃有余。

三、构建良好的课堂环境

良好的课堂环境能够促进课堂活动有效和成功地开展,反之,不良的课堂环境就会导致课堂问题的产生。要达到课堂管理的目标,就要创建一种能够适应教育变化和发展的环境。课堂环境包括课堂物质环境和课堂心理环境。美国中小学课堂基础设施完善,安排科学、灵活,课堂中注重民主、平等,师生关系融洽,气氛活跃、积极。而我国大部分地区的中小学课堂基础设施比较完善,但一些边远贫困地区却很薄弱,因此要加大对教育的投资,保证基本的需求。当然要科学地构建良好的课堂物质环境,还要立足于学生的安全和健康,要适合学生课堂活动的需要,要有利于学生的参与。我国中小学课堂一直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很少参与,缺乏积极主动性,课堂活动形式呆板,课堂氛围沉闷,因此,构建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教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要激发学生的主体能动性,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集体感和归属感,学生要提高对自己的认识,积极配合,共同努力营造出民主、和谐的氛围。课堂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的构建并不是各自独立的,良好的物质环境能够促进心理环境的健康发展,而心理环境的发展反过来又推动物质环境的完善,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四、加强课堂交流,促进沟通

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增强集体凝聚力,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心理健康道德与人格的形成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美国中小学课堂管理中,教师和学生经常进行交流和沟通,教师能够及时准确地了解和把握学生的变化,学生也能够对教师的计划和安排迅速做出反馈,师生关系比较融洽。而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师高高在上,对学生严加管教,缺少必要的交流与沟通,这不仅不利于师生关系的和谐,也使得课堂管理的目标很难实现。课堂是一个复杂的组织系统,交流和沟通是这一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沟通能有效地减少课堂问题的产生,维持课堂秩序,保持课堂环境。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让他们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增强他们对课堂目标和课堂问题的深刻认识,从而齐心协力实现共同的目标。在进行交流和沟通时还要注意方法和技巧的一些细节问题,要真正关心、尊重学生,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在和小学生进行沟通时要注意运用简单易懂的语言;教师在课堂里要到处走动,注意到更多的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增加交流沟通的机会。

五、重视对学生的激励

我国中小学课堂管理一直以维持课堂的纪律和秩序为目标,因此,教师经常采用惩罚的手段来应对课堂冲突和课堂行为问题,让学生顺从,从而控制课堂。美国中小学课堂管理中出现课堂问题和冲突时,不是一味的惩罚,而是激励学生,例如,采用行为合同的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中学会自我约束和提高。激励是课堂管理中的重要步骤,有效地激励能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满足学生的需求。激励从内容上讲可以分为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两大类,物质激励主要以物质奖励的手段来激发和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精神激励是在人的意识方面能给人以诱导的激励,对学生的精神激励就是要在学生中间倡导某种学习和生活精神,并以这种高尚的精神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不断促进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高。应该注意的是,在课堂管理实践中,纯粹地追求物质激励和纯粹地依靠精神激励都是不可取的,我们既不能片面地强调精神激励的作用,也不能把物质激励的作用绝对化,而应该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达到激励学生奋发图强的目的。

六、课堂管理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开展情感教育,淡化管理手段

课堂是教师、学生、内容、环境四个因素的交往和互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挖掘其中的情感因素,积极开展情感教育,以便形成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在新课程中,建构以情感关系为主导的课堂交往,首先教师要热爱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人类最高情感的结晶,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基础。“关怀别人、合理的善良,是儿童集体生活应有的主要品质。关怀———这是多么美好的词,同时又是多么深刻、复杂、多方面的、有人性的态度”。教学活动是一种伴随着师生情感的认知活动,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浸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只有在充满着爱的阳光的教学中,师生才能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学生在这种氛围中才能更好地掌握人类文化知识。其次,以情感关系为主导的课堂需要宽容。所谓宽容,就是容许别人有行动和判断的自由,对不同于自己或传统观点的见解持耐心公正的容忍。只有当教师与学生都学会了宽容,师生之间的交往才会变得民主。因而,在实际的课堂交往中,师生要注意克服相互之间的偏见,多一点宽容的胸怀。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开展情感教育,淡化课堂管理手段,以情促教。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情感氛围。成功的教学依赖于真诚的理解和彼此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和谐的课堂气氛。

(2)对教学内容进行情感处理,有效地开发情感资源。教师应以情感为手段,巧妙地组织教学内容,有效地利用教学内容中的情感资源,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态体验。

(3)借助语言和表情来传递情感,积极创设教学环境,营造和谐的情感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外在学习动机,发掘学生内在学习动机。

(4)降低焦虑,增强自信,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在教学中,向学生提供体验成功学习的多种机会,鼓励学生大胆地运用语言,不必过分追求准确性,帮助学生逐步摆脱焦虑的困扰。

(二)发挥课堂评价功能,提高课堂管理水平

课堂评价是课堂管理的重要手段,有效的课堂评价能促进课堂管理,教师及时获得准确的反馈信息,正确地认识和把握课堂教学规律,调整教学活动并使其顺利开展,促使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课堂评价是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按教学评价不同目的、作用及时间来分,教学评价主要有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三种类型。诊断性评价是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进行的对教学背景及学生的各方面情况作出的评价,并据此进行教学设计,是教学活动的准备。形成性评价又称过程评价,是为了引导教学过程正确、完善地前进而对学生学习结果和教师教学效果采取的评价,其目的是为了发现每个学生的潜质,强化改进学生的学习,并为教师提供反馈的信息。终结性评价又称结果评价,是在某一相对完整的教学阶段结束后对整个教学目标实现的程度作出结论的评价。基于上述考虑,课堂评价是建立在诊断性评价基础上的一种形成性教学评价,有些学者当做课堂教学评价来研究。新课程改革为课堂评价赋予新的含义,因此又叫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它针对终结性评价的弊端而提出来,主张面向未来,面向评价对象的发展。发展性教学评价又是形成性教学评价的深化和发展。原始意义上的形成性评价强调对工作的改进,而发展性教学评价更加强调对评价对象人格的尊重,强调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思想。价值多元、尊重差异是发展性课堂评价的基本特征。

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着力于人的内在情感、意志、态度的激发力,着力于人的全面发展,是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下的教学评价。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在重视教学过程中静态因素的同时,更关注教学教程中的动态变化因素。课堂教学面对的是有丰富情感和个性的人,是情感、经验的交流、合作和碰撞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学生的认识能力在动态地变化和发展,而且情感的交互作用更具有偶发性和动态性,恰恰是这些动态的生成因素对课堂的效果影响最大。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强调个性化和差异性评价,要求评价指标和标准是多元的、开放的和具有差异性的。

1.注重学生学习发展过程的评价

教师注重对学生日常学习和发展的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和变化,及时给予学生评价和反馈,发挥评语的及时性优势和激励作用,使学生能够及时了解自己的进步和不足,从而改进自己的学习。给学生建立成长记录袋,收集学生各方面的资料,学生通过成长记录看到自己进步的轨迹,培养他们自我反省和自我评价的能力。

2.注重多元主体参与学生的评价(www.xing528.com)

改变过去单独由教师评价学生的状态,鼓励学生本人、同学、家长等参与到评价中来,特别是学生自我评价,这样即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又提高了他的自我反思能力。

3.发挥评价对学生的激励功能

广大教师要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采用即时的口头评价、谈心式的评语激励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对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要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评语的措辞上保持谨慎的态度,让学生更多地看到自己的优势和进步,对未来的学习充满信心。

(三)运用教育教学机智,提高课堂管理艺术

教学机智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善于敏锐地觉察学生细微的变化,随机应变地解决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类偶发事件,以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一种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培养和发挥自己的教学机智,促进课堂管理的艺术化,急中生智,随机应变,灵活而巧妙地实施教学。

教学机智是教师必备的一种心理素质,乌申斯基指出:“不论教育者怎样研究了教学理论,如果他没有教学机智,他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优良的教育实践者。”在教学中,教师面对的是思想活跃、各具个性的成长中的学生,虽经周密的备课,教与学的非同步现象仍难以避免,许多新的、难以事先估计的非预期性教学问题仍会常常发生。例如,认为学生可以接受的教学内容,结果听不懂;原以为学生能理解的问题,却回答不了;学生提出了教师未曾想到的问题,有的质疑甚至逾越了教师的知识视野而一时回答不了。面对这些课堂“险情”,教师必须善于运用教学机智去灵活、巧妙地处理和解决,确保教学顺利进行。如果教师不能机智地处理这些“险情”,就会影响课堂教学的进度和质量,甚至还会造成僵局,导致教学工作的挫折和失败。教学机智不是一种单纯的技能,它是教师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智慧的结晶,具有极其深刻的内在含义。它是五种能力有机结合、综合表现的结果———细致入微的观察力、机智敏捷的反应力、迅速准确的判断力、坚定理智的自制力、灵活果断的应变力。一个教师只有具备良好的素质、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应付各种复杂的局面,才会有真正的教学机智。教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教学机智是教学艺术之树上最为亮丽而鲜活的花朵,集中体现教师的教学智慧,常常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对特殊的教学情境最富灵感的“点睛之笔”。新课程给教学机智开辟了新天地,当课程观、教学观发生深刻改变时,必然引发教学机智形式与内涵的革新,并表征出一些新的特点,同时呼唤着教学机智的介入和创新。学生在新课程的教学中不再是文化的被动接受者,而是文化主动的建构者和创造者。这些在教学中不断生成的不确定因素,给教师选择与运用教学机智提供了契机,铺设了平台,也是对教师的教学艺术水平的重新检验。新课程对学习方式的革新和对学生学习个性化、多样化的尊重,必将引发教学机智功能的转变。

教学机智在课堂管理中的具体运用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1.处理课堂偶发事件的教学机智

偶发事件是指在教育过程中遇到的事先难以预料、出现频率较低,但必须迅速作出反应、加以特殊处理的问题。教育过程是一个动态的活动过程,教育对象是具有主动性的学生,他们个性不同,气质各异,心理也处于不断变化之中,难免有意外的遭遇和越轨的行为,这就引发出一件又一件的偶发事件。偶发事件往往成为教育的契机,产生积极的效应,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处理偶发事件时,最能表现教师高度的教学机智,教师在处理偶发事件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高度的理智感、责任感和巧妙的教育艺术,能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炽热的心肠和闪亮的智慧,感受到教师的人格之美。这一切能转化为一种灵魂的感化力量,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人格信赖。每一件偶发事件都是教育生活给教师所出的一份试卷,可以全面地测试教师的师德修养、智力素质、教学机智、组织能力意志品质等。处理偶发事件是一件复杂的创造性活动,教师需要在短时间内寻找、筛选、确定一种最佳的教育方案。偶发事件的处理与其说是一门科学,不如说是一门艺术,从时间上可以分为“热加工”和“冷处理”两种。“热加工”是指当偶发事件发生时,教师抓住机会,马上作出处理,趁热打铁,取得教育效果。“冷处理”是指教师对偶发事件给予暂时冻结,仍按原教学计划进行教学活动,等到下课后再来处理这件事。此外,教师需要视偶发事件的成因灵活地加以处理。

2.处理课堂教学失误的教学机智

处理自身的教学失误,第一,教师要沉着冷静,稳定情绪,然后思考对策,选择合理的方法解决。第二,教师要实事求是,不能弄虚作假,更不能胡乱欺骗学生,敢于大胆地承认错误,及时纠正。第三,对当堂失误的问题没有把握解决时,要如实告诉学生课后解决。第四,教师要学会自我监控和从学生身上及时反馈,发现失误,及时纠正,避免小错变大错,出现一错到底、不可收拾的局面。第五,要善于动脑筋,机智巧妙地处理问题,把出现的失误变成督促学生学习的动力。

3.处理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教学机智

在课堂教学中,每个教师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学生课堂问题行为,例如学生吵闹、打逗、看课外读物、不注意听讲、自卑、羞怯、不愉快等。他们直接影响着教学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这就要求教师要想方设法果断处理问题,变被动为主动,力争把每一种问题行为的影响缩小到最低限度,以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丰富自己的教育智慧。

处理课堂问题行为,教师首先要采取积极主动,认真负责的态度,找原因、摆道理、用机智,采取榜样示范、说服教育、动之以情的方法去处理。同时要坚持时间效益统一的原则,一要机智灵活不动声色地处理问题,尽可能不影响其他同学,避免全班同学都卷入问题行为的旋涡;二要运用教学机智,把问题行为转变成有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的契机,起到教育大多数学生的作用,取得化险为夷的收获。

教师可利用语言、声调的变化,调整学生的注意力,巧妙处理各种课堂问题。例如,当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教师可加重语气和提高声调,引起学生的注意。此外,动作、表情、眼神等非言语行为在课堂教学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这些行为,教师及时发出表示满意或不满意,鼓励或制止等信息,有效地开展课堂管理。如,教师做一个巧妙的手势,或流露出不满的神色,可及时终止学生课堂问题行为。

4.把握课堂教学节奏的教学机智

课堂教学管理是课堂管理的核心。教师通过对教学现场中教学活动本身的速度、节奏、段落衔接等不断调控,处理好课堂教学节奏,为教学设计方案的顺利实施创造条件,为预定教学目标的达成提供保障。

课堂教学节奏指课堂教学过程中各种可比成分在时间上以一定的次序有规律地交替出现的形式。实践表明,良好的教学节奏可以把学生带入教学艺术的境界,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混乱失调的教学节奏则容易导致学生不满,并可能引发课堂问题行为。

5.具有课堂灵活应变的教学机智

在新课程中,课堂发生了变化,更加开放和民主,学生可以打断老师的讲课,提出问题,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几十个学生在一起学习,他们的知识水平、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各异,课堂学习中的表现必然不同,课堂中出现意外情况是难免的。教师要有效地处理好意外教学情况,必须具备很强的课堂应变能力。要想提高课堂应变能力,就要掌握常用的课堂应变方法。

总之,教师的教学机智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教师在后天的教育活动和教育环境中,在教育理论指导下,经过艰苦的磨炼与用心感悟而逐渐获得的。它同时依赖许多条件,比如渊博的知识,高度的责任感,对学生的爱护,冷静、沉着的性格,对学生敏锐的观察和深刻的了解等。教学机智体现着教师的风格与教学水平的成熟度。课堂教学的情况是千变万化的,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在教学中摸索,具备自己独特的教学机智。新课程呼唤新课堂,新课堂呼唤灵动的课堂管理,教学机智会让新课堂焕发生机和灵动,让课堂管理走进艺术的殿堂。

(四)课堂管理手段由惩罚转为激励

对学生管理应该由“惩罚”转为“激励”。课堂管理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激励和引导,激励是课堂管理的重要步骤。事实上,能否极大地激励学生进行变革,同目标确定、环境的建构和有效的沟通同等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说,目标的确定为师生指明了一条正确的前进路径,良好的课堂环境为目标的实现奠定了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有效的沟通提供一种达成理解、共识与不断前行的手段,而成功的激励为战胜前进道路的障碍和持续的课堂活力提供保证。

长期以来,教师在课堂管理过程中通常是采用惩罚,通过惩罚实现学生的顺从,达成课堂的控制。实践证明这是极其低效的,常常还会适得其反。良好的课堂集体和学生行为并非一蹴而就,需要长期培育,而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不断的鼓励和强化手段,激励学生的进步,满足学生的社会需求,形成课堂中积极向上的气氛和学生专心投入的热情。不能有效地激励学生,学生的社会需要就不能得到真正的满足,学生的社会需要得不到满足,学生就不可能全身心地投入课堂活动,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就不可能得到最好的发展。对于学生而言,激励是一种无穷无尽的资源,如果能有效地激励学生,学生的热情就会随之而生,并会体会到挑战的兴奋、活动的刺激和成功的喜悦。激励是有效课堂管理的核心。激励过程要达到真正有效的激励效果,不是通过控制机能将学生往正确的方向上推,而是满足学生非常基本而又常常被忽略的人类需求,即成就感、归属感、认可感、自尊感等等。首先要求教师就课堂目标与学生进行不断的而不是一次或偶然性的沟通,要向学生明确阐述远期目标及其对学生的关联、价值与意义,使课堂目标融入学生的价值体系。其次要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目标的演变与决策,积极支持学生为实现远期目标而作出努力。学生必须真正愿意参与远期目标的实现,而不是受教师操纵或被迫服从。再次,教师要善待和尊重每一位学生,向学生表达真诚帮助学生的意愿,总是鼓励学生在其需要帮助时随时与他联系,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让学生能成功地朝着远期目标方向努力。教师还必须身体力行,成为学生的模范和表率。此外要对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成功与进展及时给予反馈并慷慨地予以真诚而公开的认可和奖励。通过有效的激励,满足学生的需求,使学生朝着追求卓越表现的方向不断进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