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研究教学方法
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情况:运用同样的教材,面对同一起点的学生,不同的教师执教,教学效果却大相径庭。有的高潮迭起,有的死气沉沉;有的兴趣盎然,有的昏昏欲睡。有的教师知识并不丰富,但教学效果极佳;有的教师“学富五车”,但教学成绩平平。其中原因何在?主要在于所用教法优劣的不同。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中运用的方式和手段的总称。教学方法包括了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教师教的方法必须依据学生的学法,否则,就会因缺乏针对性和可行性而不能有效地达到提高教学成绩的目的。
一、研究教学方法的内容
实践证明,改革教学方法能立竿见影、事半功倍地提高教学效果。因而,我们从多方面、多角度、多途径,研究、改进教学方法。
1.研究其综合功能
教学方法不只是为了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同时具有开发智力、提高品德、培养个性、调控心理等的功能。现代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智力和能力,重视情感、意志、性格、兴趣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定向、维持、激励和反馈作用。通过针对性地运用情境教学法、发现教学法、活动教学法、参与教学法、反馈教学法等,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2.研究其指导思想
教师在教学活动之前,要进行充分的策划设计和各种准备,从教学实际出发,以启发学生思维为核心,设计各个环节,有意识地调动学生进行积极思维和主动探索,通过动脑、动口、动眼、动手,在思考中弄懂,在活动中练会。讲学之功,贵在心悟,施教之功,贵在诱导;思是目的,诱是条件,两者辩证的统一,是取得教学成功的根本保证。教师要把教材思路和学生思路融会贯通,有启有发、和谐运作。教师要把准学生思维脉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主人翁精神,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活跃状态。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领导者,要做好导演、教练和舵手,及时调控、主导教学活动,促使不同类型的每位学生都能主动活泼地进行学习、得到发展。
3.研究其“三双性”
其一是双部性,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既要注意学生学、听、记、观察等外观的表情,注意力和活动程序,又要注意学生的内部思维和心理活动,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其二是双型性,既借助于学生的积极模仿,使学生获得现成的知识技能,又要启动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把模仿型转化成创造型的学习;其三是双边性,不仅体现教师的导演、教练、舵手的主导性,还要通过学法的指导、训练、典型引入,使学生想学、会学、乐学,形成良好的学风和学习习惯,培养创造和进取精神。
4.加强学法指导
好的教法必须配合相应的学法,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教师可通过多种途径对学生的学法给予诱导、指导、传授、诊治,但归纳起来可谓“启、读、议、导、练”五字法决。
(1)启是启发诱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教材中的指导因素,提示学习方法。每节课末可用幻灯、电脑或小黑板,布置启发性、挑战性的预习提纲,并搜集反馈信息。教师能有的放矢的教;学生能有针对性的学、听、记,启迪求知欲,自发地进行主动学习。
(2)读是课前按预习要求读;课堂按教师的提示、提问读,归纳出确切的答案或结论;课后为完成作业,巩固重点、难点而复习读。
(3)议是在教师主导下,让学生开口、动脑,进行讨论、辩论,议出正确概念。
(4)导是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设疑、点拨、解疑,让学生在主动的思考中想明白弄懂。
(5)练是巩固知识、灵活应用的必要过程,也是学生将课本知识变为自己的知识、升华为能力的收获过程。当然,学法指导要因学科、内容、年龄、年级不同而灵活掌握,因班级制宜。
5.不断引进现代化手段
随着教材的改革、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必须不断将现代化教学手段引进教学领域。近几年我们根据教材内容、学校设备条件和相关信息,先后把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电影等电化教育手段引进教学,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积极性,大幅度地提高教学效果。近来又运用语言实验室、电脑软件、激光VCD软件教学,别开生面,建立起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师指导下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人机之间的交叉式教学新模式。
6.开拓课堂领域
以教学班为单位的固定教室,是主要的课堂,是传授知识、发展智能、提高品德、培养心理素质的主阵地和主渠道。要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效果,就不能墨守成规,要根据教材、学生的不同,经常研究新方法、新套路,常教常新、日新月异,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不知不觉地迅速提高整体素质。但有许多教学内容,在常规课堂里无法完成教学任务,就要到专门的课堂实验室、电教室、语音室、音乐室、微机室等进行直观性、技术性教育;有些内容就得到工厂、农田、林园等现场教学,请工人、农民、果林技术员、工程师、专家或科技人员讲课。但任课教师必须课前协同有关人员,做好课前准备,选用合适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确保良好的教学效果,根据教学内容、教学计划,结合校内外实际,举办演讲会、实验比赛、科学动手动脑运动会;进行科学考察、社会调查、科学养殖、科学种植等科技实习活动,也是锻炼才能,增长才干的重要课堂。这些专门课堂、特殊课堂中必须有配套的教学方法,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二、教学方法的四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它的观念性。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念,就有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根子在“教师中心论”;“发现法”、“讨论法”等新型的教学方法,源于现代教育观念———学生主体观。教学方法的改革首先应是教育观念的更新,不更新教育观念,教学方法的改革是不可能的。
第二个特点是它的智能性。教学方法是教师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利用一定的手段设计出来的。教学方法的设计,源于对教学专业的一往情深,源于对教学高质量高效率的真切向往,源于对教学风格的执著追求,归根到底,源于对现代教育思想的深刻理解和对辩证唯物主义方法的灵活运用。所以,教学方法不是雕虫小技,它是教师智慧的折光,是教师智能的集中表现。在教师的能力结构中,教学方法的设计能力处于关键地位。因为,一个教师即使有很强的科研能力、备课能力、表达能力等,但是如果不善于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法,他的一切能力都会黯然失色。
第三个特点是它的创造性。教学方法改革20多年来,各个层次、各个学科都涌现了一批教法改革的成功者,但是他们的方法为什么很难大面积推广?就是因为教学方法具有创造性,而创造性就是个人性。人们可能借鉴某些成功教法中适合自己的成分,但谁也不愿照搬现成模式。“戏法人人会变,巧妙各有不同”。每个教师都会创造,创造是教学方法的生命。
第四个特点是它的适切性。教学方法是中性的,本无优劣之分。运用恰当的就是优良的教法,运用不当的就是拙劣的教法。优与劣全在用得恰当与否。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并寻找恰当的时机、选择恰当的教法施教,这是教学方法的“奥妙”所在。教法的适切性也是它的灵活性。一般说来,一节课不宜只用一种方法。这主要是因为教学对象不是一般的“客体”,他们是人类自身,是同教师一样有思想、有情感、有兴趣、有特长的人。人的思维最害怕的就是单调和死板。所以,即使面对同一个教学班的学生,讲授相似的题目,在一堂课中也不宜只用一种方法。灵活的教学方法常常给学生带来浓浓的兴趣,并由此生发学习和探讨的欲望,顺利而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www.xing528.com)
例如《秋天的怀念》一课,为了使学生领悟作者的思路和表达方法,感悟母爱的无私,可设计自主探究的环节,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包括:感情朗读、表演、谈体会、设计板书、创编歌词),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力争通过自己的表达,感动全班同学。又如《迷人的张家界》一课,整体感知后,可设计由学生自由选一段读一读,然后让大家说一说介绍的是什么景点。根据学生的喜好,随机组织教学内容。这样的设计,充分体现了学习过程和方式选择的自主性,使语文教学适应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也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现代教学方法的改革趋势
教学方法改革是当今教育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现代教学研究中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研究领域。探讨新的教学方法改革动向与发展特点,对于我们把握现代教学方法的发展趋势,有效地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推动教学方法科学化的进程,均具有重要意义。
(一)互动方式的多边性
多边性主要是指现代教学方法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单向活动论和双向活动论,而是强调教学是一种多边活动,提倡师生、生生、师师之间的多边互动。“教学活动是一种双边活动”,这是近些年来大家几乎都认可的一个教学论命题,也是我们现有许多教学方法所强调的一个基本理念。的确,同传统教学相比,教学的双向活动论是一种进步。现代教学方法是在批判传统教学方法的许多缺陷和不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认为,教学的单向交流模式不能反映教学活动的复杂特质,教学活动应当是教师、学生的双向交流活动。毫无疑问,教学的双向活动论,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教学活动的本质特点,是现代教学方法发展的一个重大进步。现代心理学认为,多向交流较之单向交流和双向交流有着更加显著的效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相互作用的潜能。以高效、低耗、速成、愉快而著称的“暗示教学法”就是其中一例。暗示教学大量地运用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如角色扮演、游戏、讨论等,从而使教学兼具单向、双向和多向交流多重色彩,形成了一个信息交流的立体网络,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使教学效果数倍于常规教学方法,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与欢迎。魏书生老师的教学法也颇具多边性特色。他自己常常讲得很少,而更多的是让学生们提出问题,承包学习任务,引导他们互教互学,相互切磋,讨论求解,共同提高,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得到了充分的运用。许多教育工作者对魏书生老师讲得少,学生却学得多的教学效果感到费解。实际上,这与魏书生老师充分利用了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多边互动是密不可分的。实质上,教师在课堂上的一切行为,几乎都发生在同伴群体相互作用的情境之中。
以多边活动论作为出发点来设计教学方法是现代教学方法改革的一个新走势,它把教学置于师师之间、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多边活动的立体背景上,突出动态因素间的多边互动,这对于充分开发与利用教学系统中的人力资源,减轻师生的负性负担,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参与度,增强教学效果,达成教学目标,无疑有着积极意义。
(二)学习情境的合作性
合作性主要是指现代教学方法越来越强调教学中各动态因素之间密切合作的重要性。这种合作,不仅是为了集思广益,相互切磋,提高学业成绩,而且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行为,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品质,从而顺应教育社会化的需求,培养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美国,目前盛行于世界各国的“合作学习法”,可以说是最具合作性特点的一种现代教学方法。合作学习派认为,合作是人类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之一,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与竞争一样,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社会在要求人们进行激烈竞争的同时,又需要人们进行广泛的多方面的合作。因此,有竞争,就必然需要合作,合作与竞争是互为依托的。教育应当体现社会发展的特点,顺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在现实生活中,几乎所有工作的核心都是协力配合、与别人合作、领导别人、一起处理他们的问题等。总之,协力配合、相互交流、有效调节与分工是大多数现实生活情境的特征。实践也证明,片面地强调培养儿童的竞争意识会给儿童带来很大的精神压力,不利于儿童身心的正常发展,不利于人类社会的进步。自20世纪70年代初期开始,西方一些学者意识到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开始着手研究教育中的合作问题,在教学中提倡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由此来提高学业成绩、习得合作技能、增进同伴友谊、学会关心和理解等。由于合作学习不仅能大面积地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还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合作观与竞争观,达成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顺应教育社会化的需求,因而备受世界各国教育工作者的欢迎与喜爱,很快就成为一种主流教学方法。合作学习以小组合作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不仅强调生生、师生合作,而且还要求教师与教师也就所授课题进行合作设计,从而显示了令人瞩目的实效。需要指出的是,合作学习并不排斥竞争与个体化的活动,而是将之纳入了合作学习的过程之中,使它们融合成统一体,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各尽其能”的格局,最大限度地发挥合作小组的作用。
上海育才中学设计的“八字教学法”是近几年在国内影响较大的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种合作性比较突出的现代教学方法。上海市育才中学以学生的“学”为着眼点,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进行教学方法方面的改革,逐步形成了“读读、议议、练练、讲讲”的八字教学法。这四个环节的关系是:读是基础,议是关键,练是应用,讲贯穿始终。其中,“议”就是指通过四人小组或全班讨论解决问题,是一种合作性的教学活动。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认为,课堂上有三种学习情境,它们分别是合作、竞争和个人学习,其中最佳情境就是合作的学习情境。著名合作学习理论家约翰逊等人指出:“合作学习是这三种学习情境中最重要的一种学习情境,但目前却是运用得最少的一种学习情境。……从研究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课堂活动的主流应当是学生的合作活动。”环顾我们目前的教学情境,大多数课堂上师生共同研究的情境和学生团体活动的情况还不为多见,占主流的仍然是竞争与个人的活动,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发挥,不利于集体凝聚力的形成,也不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竞争观、合作观和养成良好的社会技能。现代社会日趋多元化和民主化,需要我们培养能与别人和谐共处、通力合作的时代公民。充分开发与利用教学中合作性活动,对于达成这一目标无疑有着重要意义。
(三)价值取向的个体性
个体性主要是指现代教学方法更加趋向于个别适应、因材施教,更加注意增加个体学习的参与度,更加注意发展学生的潜能。众所周知,学生禀赋因人而异,如他们对不同学科的兴趣不尽相同,学习的能量大小有别,学习的速度快慢不一。此外,学生在智力、健康、情绪、经验背景、特殊能力、社会适应等方面,也是千差万别,参差不一。这些因素都在不同程度上直接或间接地对教学效果产生影响。认识并设法适应这些差异,是教学方法改革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综观世界教学方法的发展,我们当前虽然仍处于个别教学与班级授课并存的时期,但种种迹象表明,目前个别教学在整个教学方法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较以前又有了明显的提高,教学方法体系又呈现出了新的态势。国内外许多教学方法正在积极探索用“个体性”或“个别化”的教学方法替代或部分替代现有的班级授课,并且已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现代教学方法改革的个体性趋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个体性活动已成为许多教学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现代教学方法改革的个体性趋势主要表现在:个体性活动已成为许多教学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协同教学法”、“暗示教学法”、“合作学习法”、“掌握学习法”和“发现法”等,都将个体活动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注重个性适应和学生的参与。
20世纪可以说是教学辅助手段发展变化日新月异的世纪,最原始而现在仍有其重要价值的教学辅助手段有标本、模型、图片、表卡等,进而有幻灯片、放映机、电影、录音机等,最新引入教学系统的有电视、自动教学机、计算机辅助教学机(CAI)和语言作业室等。这些教学辅助手段都对教学活动产生着巨大影响。特别是最新引入的信息传播手段,使师生相互作用的旧有空间发生了重大改变,使得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自定进度,超越时空的限制,实现教学的个体化。例如,CAI的普及,大大地改变了传统教学的统一时间、地点、进度的格局,学生们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按照自己的学习进度进行个别学习活动,使现代教学活动呈现出浓厚的个体性色彩。
重视个体性是现代教学方法发展的一个重大进步,它是对划一、呆板和僵化的传统教学方法的又一挑战。传统教学方法虽然也承认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但在如何进行适性教学方面却少有成功举措。传统的班级授课强调教师中心,具有很强的集中性,使得学生的个体适性发展目标形同虚设。现代教学方法提倡“个体性”和“个别化”,并对适应学生差异性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大量成功的探讨,大大地推动了教学方法科学化的进程。虽然个别化教学是未来教学方法发展的方向,但就目前来说,尽管个体性活动在教学活动中的比重有所增加,但它还远远没有达到摆脱集体化教学而独立存在的程度。因而它只能是与班级教学并存,并互为依托。
(四)目标达成的全面性
全面性是指现代教学方法越来越重视认知、情感、技能等各种目标的协同达成,强调知、情、意、行的有机统一。教学方法是达成教学目标的工具或手段。任何一种教学方法总是与特定的教学目标相对应的,而教学目标又是教育目的在教学中的体现,因而它具有很强的时代性。透过教学目标理论的发展历史,我们不难寻到这样一个轨迹: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开发非智力因素→培养技能→认知、情感、技能的协同达成。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的“发现法”、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的“发展性教学”等都是这一思想的典型代表。再后来,人们发现在智力因素之外,还有非智力因素对教学有着重要影响,也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强调重视教学的情意性,培养学生良好的非智力品质。保加利亚心理学家洛扎诺夫所提倡的“暗示教学法”,前苏联教育家沙塔诺夫所提倡的“纲要信号教学法”,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的“非指导性教学”,以及我国特级教师李吉林提出的“情境教学法”等都可视之为这一思想的代表。
近些年来,世界各国普遍重视学生技能的培养,提倡培养学生良好的技能素质,使学生们有较强的学习、运动和动手操作技能。值得一提的是,罗米斯佐斯基在继认知、情感和技能三类教学目标之后,又提出了人际关系技能目标,并受到教育界的极大关注。这类目标涉及培养与他人有效的交往、处理人事关系的能力等,包括咨询、管理、讨论、合作、销售等方面的技能。以美国近些年盛行的“合作学习”为例,合作学习不仅强调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培养各种能力,提高学生的自尊感和自尊心,还注意到了培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合作意识与技能,处理人际关系和讨论等方面的技能。可以说是注重同时达到各种不同的教学目标,实现了教学目标的科学化和均衡化,体现了现代方法与多维目标相对应的新特点。
教学方法改革越来越注意各种教学目标达成的均衡化并不意味着各种方法没有侧重和个性。我们必须承认,万能的教学方法是不存在的,不同教学目标应当由不同的教学方法来达成。教学方法发展所呈现出来的均衡性特征只是告诉我们,现代教学方法的包容性、科学性增强了,它不像传统教学方法那样失之偏颇,顾此失彼,也非平均用力,而是在侧重实现某一教学目标的同时,兼顾了其他类目标的达成。这类方法可以增强教学方法的适应性,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教学效果的增强。
(五)选择使用的综合性
综合性是指现代教学方法在被选用时,人们开始注重多法结合,互配使用,以期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教学过程很复杂,教学内容非常丰富,所要完成的任务又是多方面的,因此教学过程应当有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与之相应。
近些年来,国内外不少教育学者提倡多方法的综合使用。他们认为,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一种方法的优点,可能恰恰是另一种方法的不足所在,反之亦然。倘若能利用各种方法之间的这种互补性,并将具有互补性的方法互配使用,一定能取得好的效果。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姆曾经指出:“在现有的教学策略上加上另一种新策略,其效果虽不会因此而增倍,但确能增加效果。”目前,国内外将多种教学方法结合起来使用的尝试已有一些,且效果显著。“合作掌握学习法”的出现就是很好的例证。这一方法是由美国著名教育学者嘎斯基教授提出的。嘎斯基从分析合作学习法与掌握学习法的基本要素出发,论述了这两种教学方法之间所存在的自然互补性。例如,提供系统的反馈是掌握学习的主要优点之一,而合作学习缺少的正是这种反馈;掌握学习在提供高质量的矫正与充实活动方面往往会遇到困难,而合作学习恰能补救掌握学习的这一不足。两者之间的互补性尚有很多,在此不一一列举。以此为基础,嘎斯基提出了“合作掌握学习”的理论与方法,并付诸实践,大量研究结果表明,运用合作掌握学习的效果的确优于单纯使用掌握学习或合作学习的效果。再如,布鲁纳的“发现法”推广受阻后,分别在美国、中国产生了有较大影响的“引导发明教学法”,这种方法就是以学生中心为特征的“发现法”和以重视教师主导作用为主要特征的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的产物。由此可见,把各种彼此互补或相关的教学方法结合起来运用的尝试是十分有意义的,这一走向值得我们注意。
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曾经指出:“教学方法的最优化程序中一个最重要的、也是最困难的问题是合理地去选择各种教学方法并使之达到这样的结合,即能在该条件下,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应当加强对各种教学方法互补性和相关性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实现多法的优化组合,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