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军体课”与课外活动现状分析

“军体课”与课外活动现状分析

更新时间:2025-01-06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很多学校由于条件的限制,“军体课”上成自由活动课、球类课,“放羊式”教学现象较为普遍。

一、“军体课”与课外活动现状

1971年7月,周恩来总理在全国体育工作会议上,充分肯定了“文化大革命”前17年体育工作的成绩,使广大体育工作者和教师备受鼓舞。随着体委系统各级机构和活动的恢复,国际间体育往来的重新开展,特别是1971年我国乒乓健儿在第31届世乒赛上取得好成绩,促成了中美两国乒乓球队的互访,“小球转动了地球”,打开了中美两国外交的渠道。这对体育教师和学生也起到了鼓舞和激励作用。

1973年,邓小平同志任国务院副总理兼管教育和体育工作,提出了一系列调整措施,使学校体育工作出现了转机。1975年1月,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决定撤销国务院科教组,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并任命周荣鑫为教育部部长。根据体育卫生工作需要,1975年11月3日周荣鑫部长签发了上报国务院《关于增设体育司的请示报告》,经国务院批准,教育部建立体育司,负责人杜英。体育司主管大、中、小学的体育、学生的军事体育和学军等活动。教育部的恢复和体育司的建立,使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有了一定转机。

1971年以后,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秩序逐渐走上正轨。虽然整个“文革”中由于极“左”思潮泛滥,造成了青少年学生思想混乱,“造反有理”、“无政府主义”和“读书无用”等在青少年学生中产生了很坏的影响,但是相对而言,学校基本上恢复了课堂教学,体育课以“军体课”的名义正式排入课程表中。1972年,全国的政治形势朝好的方面转变,虽然压在知识分子身上的“两个估计”没有被推翻,但极“左”的危害越来越被更多的人所认识。体育教师同其他学科的教师一样,承受着巨大的政治压力,但仍竭诚地为培养下一代努力地工作。

为了进行军体课教学,各地开始编写军体课教材。全国先后有天津、陕西、甘肃、北京、辽宁、浙江、河北、青海、河南、山西、江西等省、市编的军体课教材出版。如1970年6月北京出版的北京市中学军体课教材(北京市教育局革命领导小组中小学教材编写组编),教学任务是: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突出无产阶级政治,培养学生成为坚强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以阶级斗争、两条路线斗争为纲,彻底批判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提高学生阶级斗争和两条路线斗争的觉悟;向解放军学习,培养学生“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加强组织纪律,掌握一定的军事体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增强体质,为参加三大革命运动服务。

教学建议是:突出无产阶级政治,紧密结合战备,带着敌情观念;抓紧革命大批判,以阶级斗争和两条路线斗争为纲;贯彻毛主席十大教授法,启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从实际出发,走抗大的道路,积极创造教学条件;发扬教学民主,互帮互学,提高教学质量,贯彻“少而精”、“精讲多练”的原则;军体课请解放军、民兵骨干担任专职或兼职教师。体育教师必须自觉接受工农兵再教育,掌握一定的军事基本知识和技能,积极完成军体课的教学任务;军体课应和军训、课外军体活动相结合;教师应配合校医对学生定期进行身体检查,了解学生的健康状况,根据男女生的不同特点和学生体质状况合理安排教学工作;注意安全,严防伤害事故。(www.xing528.com)

军体课教材内容是:队列练习、射击、刺杀、投弹、防空基本知识、过障碍、行军和爬山、游泳、爬绳(爬竿)、徒手体操、技巧、单杠、双杠、支撑跳跃、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其中足、排、乒乓球为选用项目)、跑、跳跃、铅球、武术(军体拳)、体育锻炼卫生常识。以军事项目为主要内容的体育教学朝着军事化方向发展。

教材都是摘录政治论述,并且各项目内容中穿插语录,表示以政治为统帅。此期间各地出版的军体课教材,几乎大同小异。受“左”的思想路线影响,一些教材都牵强附会、穿靴戴帽地贴上同体育知识、技术亳无关系的政治标签;同时增加了不少军事动作,减少了体育基本教材的内容[1]

1973年前后,随着政治形势的变化,各地开始重新编写体育教材。与1970年编写的教材比较,强调了从增强学生体质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体质状况、师资状况和设备条件,设置项目和教学内容。小学教材有田径、体操、小球类、武术、游泳;中学教材有田径、体操、球类、武术、军体项目。军事项目居于次要的地位,内容所占的比例也很小。但体育和卫生的基本知识介绍得很少。这套教材从教学指导思想和教材内容的安排上尽管存在极“左”的倾向,但对当时纠正“文革”初期体育教学的不正常状态却起了一定的作用。

1973年6月1日,国家体委和国务院科教组公布了《第五套儿童广播体操》,并发出通知,要求在全国小学中推行。这套广播体操根据儿童年龄差别,分成两组:7-8岁组和9-12岁组,各有一套体操。

“文革”中教学秩序松弛,很多教师无法组织教学。有的只好随学生的意愿开展活动。很多学校由于条件的限制,“军体课”上成自由活动课、球类课,“放羊式”教学现象较为普遍。尤其是1972年以后,全国农村公社大办中学,大队大办小学,使学校数量猛然增长,一些县级中学和区级小学还能勉强地学习球类、田径、体操、游泳和当时流行的“红卫兵拳”、“军体拳”,而农村中小学体育课由于师资和器材的限制,体育教育徒有其名,有的利用“军体课”时间进行劳动,城镇中学则用“军体课”来“学工”“学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