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抗日战争时期的体育学校,体育师资培训的分析介绍

抗日战争时期的体育学校,体育师资培训的分析介绍

时间:2023-03-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抗日战争前的29所体育学校。抗日战争开始后,原有的私立体育学校也大多因经费困难等缘故相继停办。为了统一各校教学内容,国民政府教育部于1934年3月公布了《师范学校体育科教学科目及各学期每周教学时数表》,同年9月进行了修正。因此,体育师资严重缺乏的状况仍旧未能真正解决。

抗日战争时期的体育学校,体育师资培训的分析介绍

一、体育师资培训概况

这一时期,大部分培训体育师资的体育系科、体育学校是公立的,包括国立和省市立两种,也有少部分是私立的。抗日战争前的29所体育学校。体育系科中有11所是私立的。这些私立学校大多是在1934年以前创办的。

1933年国民政府教育部曾颁布3046号通令,宣布“师资训练机构应由国家设立,私人不得再行创办”。此后,基本上没有人再创立私立体育学校。但有些军队,如二十军、二十八军、三十二军等也办了一些体育培训班或体育学校。抗日战争开始后,原有的私立体育学校也大多因经费困难等缘故相继停办。

为了统一各校教学内容,国民政府教育部于1934年3月公布了《师范学校体育科教学科目及各学期每周教学时数表》,同年9月进行了修正。从表面看,这一规定的出台可以使各学校开设的体育课程名称、内容、教学时数相对统一,但实际上当时各学校由于办学条件的限制,主要是教学经费和师资力量薄弱等原因,各校并没有认真执行教育部的规定,课程内容不统一,往往是有教哪一门课的教师就开哪门课,各校所授内容也很不一致。(www.xing528.com)

一般说来,国民政府时期国立学校的体育系、科条件较好,不但经费比较充足,教学也比较正规,师资、设备也较一般公、私立学校为优,因此生源和毕业生的质量较高。但这些国立学校体育系科由于招生较严,学生人数一般都比较少。公立(省、市立)学校的条件远不如国立学校的体育系科,至于私立体育学校就更加简陋了,有些学校由于缺少场馆要借用公共体育场所上课。有些私立体育学校还以营利为办学主要目的,招生不讲质量,教学秩序很不正常,教学质量较差。如教育部督学郝更生于1933年12月在上海视察了5所私立体育学校,深感这些学校存在设备简陋、经费缺乏、师资力量薄弱、教学安排无序等现象。他在私立东亚体育专科学校的视察报告意见中写到:男子部校舍不甚敷用,实习场所亦嫌狭小;学校专任教员颇多在外兼课,不能为校务的发展尽全力;设备费只占学校经费支出的8%,与部定标准(至少15%)相差过远;教学方面,技术学科甚多,理论学科较少,课程支配似属不甚适当;学校经费短绌[51]。当时的私立体育学校除少数办得较好以外,大多数学校开办的时间都很短,有的连一届学生也未能毕业就关闭了。

这些体育学校、系、科当时培训出来的体育师资远远满足不了各级各类学校需要。据不完全统计,1930年至1936年各种学校增加近10万所,平均每年增加1.5万所左右,如果以每5所学校配备一名体育教师计算,每年也要3000名体育教师。但是实际上,当时的一些体育系(科)或体育学校,学生多至一二百名,少则一二十名,有的甚至只有几名。因此,从总体上看,全国每年的体育毕业生是很少的。据1935年7月出版的《教育杂志》第25卷第7号统计,当时中国体育专业毕业生最多的一年也不到200人,仅为154人。因此,体育师资严重缺乏的状况仍旧未能真正解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