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基督教青年会对我国学校体育的贡献

基督教青年会对我国学校体育的贡献

时间:2023-03-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青年会的体育活动是西方体育传入我国学校的另一条主要途径,它对我国学校体育产生了重要影响。青年会还是中国最早制定体育规则的机构。麦克乐1915年来华后,利用青年会在上海、南京等地的会所和遍布各地的学校青年会,经常在上海、南京一带进行体育运动的演说。

基督教青年会对我国学校体育的贡献

四、基督教青年会对我国学校体育的贡献

基督教青年会,简称青年会,1844年6月6日由美国人乔治·威廉斯创立于伦敦。又有女基督教青年会,简称女青年会。1855年由罗伯次女士和启内德夫人创立于伦敦。青年会是一个世界性的组织,总部设在日内瓦,其声誉可与红十字会相提并论。它的职责一开始主要是在青年职工中进行宗教活动,后来发展成为进行广泛社会活动的机构,特别是在1908年以后,它将自己发展目标,明确地定位在主要是提倡德、智、体三育的养成,发展完全人格。

中国近代最早的青年会组织是从学校开始建立的。1885年,中国第一个“学校青年会”组织在福州英华书院成立。基督教青年会一般都是通过文化、教育、体育活动等方式宣传基督教,并培养一些青年为他们服务。青年会的体育活动是西方体育传入我国学校的另一条主要途径,它对我国学校体育产生了重要影响。

1.引进了西方体育活动

篮球是1898年由天津基督教青年会传入中国的。美国派来组织青年会的干事莱理会,在他写的《中国青年会早期史实之回忆》中记载说:“天津青年会之最初活动,是每周一次的查经会以及辩论会等等,此外会员对篮球亦极感兴趣,故一时有成为群众运动的气概。但在玩球以前,他们的一番姿态很是可观,他们必须盘好自己的发辫,修短长长的指甲,把不便利的长袍脱去。这样,他们就把书生尊严放弃。而换上一副高兴活泼的姿态,但是,这种运动只在会所草地围墙的背后举行,颇有狭隘不便之概。”1910年第一届旧中国运动会首次将男子篮球列为表演项目。1912年9月27日,北美青年会派詹姆斯·奈史密斯的学生、青年会体育干事蔡乐尔(C.A.Siler)任天津青年会体育部主任,他的到来使我国篮球事业向专业化和职业化方向发展。在他的指导下,天津青年会建立了基本的指导体育教育工作和竞赛活动的体育教育原则。他不但在青年会里推行篮球,而且经常到天津和华北其他学校任义务指导和裁判,使华北成为篮球发展最为迅速的地区。1914年旧中国第二届全国运动会在北京召开,篮球成为比赛项目,华北队获得冠军。他还主持了前几届远东运动会的全国性篮球选拔赛,任第二届(1915年)和第三届(1917年)远东运动会中国篮球队指导和第二届远东运动会中国队教练,后任上海基督教青年会体育学校教授,使篮球培训更为扩大。

2.介绍近代体育思想和体育教育

青年会工作中,书报出版是它非常有特色并卓有成效的内容。青年协会书局以宗教类书籍开始,“以传记故事、智育、体育、会务、布道以及立身处事广其业”。体育方面出版发行了体育学术、理论、技术和各项运动竞赛规则等多种书刊。据1934年青年协会书局的售书统计,当年体育类书籍售出6684册,仅次于平民教育类和宗教类书籍。青年会还是中国最早制定体育规则的机构。“当麦克乐先生任远东运动会干事时,所有一切体育的书,都由青年会出版,所以青年会的体育书,最为完备,也是最为正确。”青年会为远东运动会编中英文对照的《足球规则》、《队球规则》(即排球)、《手球规则》、《篮球规则》、《田径赛规则》、《笼球规则》、《垒球规则》、《运动规则纲要》、《网球规则》是我国最早出版的运动规则,为我国体育比赛奠定了基础。郭毓彬译《篮球规则》(中英文对照,1916年);《足球规则》(1916年);《游泳图解》(1913年);《纲球射击法》(1931年);胡贻谷编辑《体育图说五种》;柯洛克、麦克乐著、胡贻谷译《柔软体操》(中英文对照,1915年);黎察士的《黎察士的网球射击法图解》(1913年);麦克乐编译《分级器械运动》(1916年);麦克乐译述《体操释名》(英汉对照,1916年,统一了我国体操术语,促进了体操运动在我国的推广。1956年国家体委运动司修订后,沿用至今。)麦克乐著《体操步法撮要》(1917年);上海基督教青年会编《体育图说五种》(1914年)等书,都对近代中国的体育事业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青年会还利用当时发行量非常大的青年会刊《青年进步》和青年会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合办杂志《体育季刊》来宣传体育。仅麦克乐一人就发表了多篇文章,如《我对于这一次开远东运动会的期望》(《青年进步》第42册,1921年);《第五次远东运动会的成绩》(第45册,1921年);《对远东运动会的准备》(《体育季刊》第1卷第4期,1922年);《第六届远东运动会的教训》(《体育季刊》第2卷第2期);《失败的原因》(《体育季刊》第1卷第2期,1922年);《教育计划中鼓励竞赛的必要》(《青年进步》第40册,1921年)。还有吴蕴瑞《我国体育上之自觉》(《青年进步》第41册,1921年);革雷《康健运动的宣传》(《青年进步》第44册,1921年)等。麦克乐1915年来华后,利用青年会在上海、南京等地的会所和遍布各地的学校青年会,经常在上海、南京一带进行体育运动的演说。1916年任中国体育教育的发源地——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体育专修科第一任主任,1917—1919年担任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会体育干事。1923—1926年再度来华,担任南京大学体育系主任。他编有不少体育教科书,其中《体操释名》(1916年)是我国近代体育史上第一体育术语书,第一次基本规范了体育术语。还编有《田径赛运动》(1927年)、《网球》(1927年)、《篮球》(1918年)、《柔软体操》(1919年)和《体育教育系统之基础》(1920年),这些都是中国最早的具有近代体育知识的书籍。他还以东南大学体育系为基地,创办并主编了《体育季刊》(1922—1924年为《体育季刊》,第三卷后改名《体育与卫生》),基本栏目有论说、实习、女子体育、体育教学法、体育的建筑和设备、通讯、生理卫生等,全刊五分之一或四分之一为理论,其他为实用可操作之谈。

3.开展体育活动和举办运动竞赛

从近代中国早期举办的体育比赛情况来看,无论是全国性的运动会比赛,还是地区性的运动会比赛,青年会系统都发挥了重要的组织作用,甚至出现了操纵中国早期运动会比赛的情况。在青年会系统组织的运动比赛中,既有层次的区分,如地区性的比赛、全国性的比赛等等;也有形式的不同,如单一项目的比赛或多种项目的比赛等等。(www.xing528.com)

从比赛的层次来看,青年会系统较早组织的地区性比赛,主要集中在天津和上海。例如1902年,天津青年会在天津的奥地利租界内,举行了有各学堂参加的以田径为主题的第一届联合运动会。据说当时还曾有几所官办学堂参加比赛,观众达到了5000多人。联合运动会从1902到1911年,在天津共举办了8届。青年会举办的天津联合运动会,后来成了1913年华北运动会产生的重要基础。在上海,1900年成立了上海基督教青年会。1902年起,他们开始发起举办上海运动会。这些均为中国近代地区性运动会之始。

青年会组织的全国性比赛,主要是1910年在南京召开的第一届全国运动会,以及后来在北京举办的第二届全国运动会。此外,青年会系统还组织、操办了中国早期参加远东运动会的运动员选拔赛等。

从比赛的形式来看,较多的是单一项目的比赛。其中较早的有1905年6月2日上海青年会组织的棒球赛。比赛在当时的上海青年会球场举行。参加比赛的队伍只有两支,一支是青年会代表队,一支是圣约翰大学代表队。1908年2月29日,天津青年会组织举办了天津市第一次网球比赛。1911年,在上海青年会召开的运动会上,由柯兰克专门组织了两场排球表演赛,这次表演赛成为了上海排球赛的开端。

4.培养体育专业人员

青年会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又一重要作用,是充分利用自己早期的体育人才优势,大量培训体育人才。在1908年,上海青年会体育干事爱克斯纳创办了“体育干事培训班”,培养了20名体育专职人员。这个培训班后来改称“中华全国基督教青年会体育专门学校”,学制初为两年,后改为四年。主要教授的课程解剖学生理学、卫生学、急救学、教授法、运动生理学、各种运动法、运动技术等。

1913年,又有革雷等人在浙江的莫干山开办了“暑假体育干事训练班”,学员十多人。学习内容有体育概论、运动规则、篮球、排球、体操、游泳、室内田径运动、中华武术等项目。其主要目标是为大城市的青年会培养体育干事。

1915年8月,又有中华女基督教青年会在上海创建了“青年会女子体育师范学校”,修业年限两年。在教授内容上,术科课程有球类运动、田径、体操、游戏等;学科课程有解剖学、生理学、心理学、生物学。该学校办学10年,毕业了9届毕业生约有150人,对于我国女子体育的开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该校后来并入金陵女子文理学院体育科。

此外蔡乐尔(C.A.Siler)于1912年在天津青年会和夏义可在长沙青年会办有训练班;广州青年会体育干事钟氏(T.K.Jonse)在广东、福建办的体育干事训练班。学员来源于全国各地青年会和教会学校的体育教师,这些训练班人数并不多,但是我国最早接受西方体育专业训练的人,其中有些人后来成为我国体育专业教育的领导者、实践者、著名的体育家,对培养体育专业人才和我国体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郝伯阳(上海青年会总干事)、王毅成(汉口、长沙青年会体育干事)、王成栋(上海青年会体育干事)、李友珍(天津青年会体育干事)、杨景锡(香港青年会体育干事)、徐国祥(北京青年会体育干事)、石葆光(北京青年会首任体育干事)、吴蕴瑞(中国运动生物力学的奠基人、南京大学体育教授)、张汇兰(近代女子体育的创始人)、许民辉(中国最早的体育硕士)、张信孚(第五届全国运动会总干事、金陵大学体育教授)、高梓(北平女子高等师范教授)、李文昌(远东运动会名将)、崔峙如(育英中学体育教师、南昌青年会体育干事)、赵云路(青年会全国协会体育干事)、郭毓彬(中国最早洲级比赛两枚金牌获得者)、袁敦礼(北京师范大学体育教授)、马约翰(中国近代体育教育奠基人、清华大学体育教授)、郝更生(中国最早主持和制订体育法规的人)、董守义(中国近代体育的奠基人)、宋君复(最早参加奥运会的中国教练、北京体育学院体育教授)、宋如海(最早参加奥运会的中国观察员)、凌希陶(上海青年会体育干事)、章辑五(南开大学体育教授)等都是这所学校的毕业生,为中国近代体育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开展培训班的同时,青年会还将更有潜力、更有发展的体育人才送至国外留学,扩大他们的体育视野,提高他们的体育素质,使他们最终都成为了中国近代体育的奠基人、领导人,为中国近代体育做出巨大贡献。由青年会送到美国春田大学留学的人有:董守义、郝伯阳、郝更生、马约翰、许民辉、舒鸿、宋君复、宋如海、牟作云、司徒桐、梁兆安、刘雪松、吕芝山、萧洄千、张汇兰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