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职业信息搜集的渠道
大学毕业生能否顺利求职,能否找到满意的职业,除本身应具备较好的综合素质外,还取决于就业信息的搜集情况,搜集信息越多,择业会越主动。当今社会,职业信息种类繁多、良莠不齐,如何寻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信息是每位求职者都会思考的问题。我们需要明确搜集职业信息的目的,确定所需信息的范围,了解职业信息的分类和搜集渠道,掌握有效的搜集方法和技巧。
一、职业信息的分类
职业信息是指择业者未知的、经过加工处理后对择业者具有一定价值的就业资料和情报。掌握职业信息是职业选择的前提和基础,职业信息与一般意义上的信息有所不同,它具有时效性、共享性、传递性及两面性等特点。我们只有了解了各类职业信息的特点,更快、更新地掌握有效的信息,才能更好地作出正确的职业选择。
就我国的实际情况看,职业信息可分为如下几类。
1.就业政策信息
主要指中央及省、市、自治区党政机关有关就业工作的方针、政策、规划、部署、措施等信息。
2.宏观职业发展信息
指的是有关职业发展战略、动向和趋势的信息。
3.横向职业动态信息
关注的是那些地区间职业的横向联系,促进职业之间协作与交流的信息。
4.人才需求信息
指的是那些地区、部门、行业间人才余缺,促进人才供需平衡和合理流动的信息。
5.职业咨询信息
关注的往往是职业指导专家等权威人士就当前职业选择方面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发表的评价、咨询及提出建议的信息。
6.职业参考信息
主要指带有普遍意义的职业指导理论、观点、原则、方法和技巧等信息。
7.其他具体信息
主要指密切关注行业、单位的具体状况,如行业的发展变化、所需岗位的具体要求、单位的结构、规模、业务范围及企业文化等具体情况。
根据职业信息传播途径的不同,我们也可以把职业信息分为:口头信息、书面信息、媒体信息和行为信息四种。
二、职业信息的搜集渠道
身处信息爆炸的时代,每个求职者都希望能更快捷、更广泛、更有效地获取到比别人更多的职业信息,增加自己的择业把握。大学生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可以通过以下一些重要的渠道来获取职业信息。
1.各省市、各高校的就业主管部门
各省市、各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作为专门负责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常设机构,是广大毕业生搜集职业信息最方便、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因为,通过长期的工作积累,学校的专职就业指导机构与上级主管部门及用人单位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他们所提供的就业信息,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有明显的优势,是大学生区别于社会人员获取就业信息的主要方式。
具体来说,通过这一渠道获得的职业信息一般具有这样三个特点:(1)可信度高。就业主管部门为了对广大毕业生负责,在搜集和公布职业信息时,往往会先对这些信息进行审核,这就减少了信息的虚假性和无效性。(2)针对性强。相比社会上公布的职业信息,用人单位基本上是在充分了解了各高校的专业设置、生源情况、教学质量、教学特点的基础上才向高校发布具体需求信息的,因此,这些信息是完全针对毕业生特点的,一般对工作经验的要求不高。(3)成功率大。由于企业提供给高校的职业信息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所以只要毕业生符合招聘条件,并且顺利通过了供需双方的洽谈、面试,求职便告成功。
2.各类招聘和双向选择活动
目前,各地方、学校或用人单位举办的规模不等、形式多样的人才市场、“双选”活动或招聘会层出不穷,有的甚至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和固定的模式。这些现场招聘活动往往具有时间集中、信息量大、针对性强、现场互动、双方了解直接等特点,大大提高了毕业生成功择业的机率。特别是以学校为主体举办的校园招聘活动,因专业更对口,用人单位更有选人的诚意,受到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方的高度重视和一致欢迎。(www.xing528.com)
3.人才交流中心和人才市场
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大幅增长,往常主要面向社会人员的人才中介机构近年来也逐步将服务的对象扩展到了高校毕业生。这些机构的主要职责是为毕业生就业提供咨询与服务,同时积极与高校、企业合作,为毕业生提供大量真实可靠的职业信息。
4.新闻媒体
每年的大学生毕业择业之际,各种新闻媒体如报刊、电视、广播等都会辟出专版,关注大学生的择业问题,从不同角度反映毕业生求职的各种情况。比如,由教育部主管,全国高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高等教育出版社主办的《中国大学生就业》,各地的《人才市场报》、《劳动信息报》等,都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与政策开辟了重要的渠道。这一渠道具有覆盖面广、信息量大等特点。
5.家长或亲友
家长、亲友一般对毕业生的个性、兴趣及专业学习情况比较了解,所以他们提供的职业信息往往比较直接和可靠,毕业生获得职业成功的可能性也较大。
6.老师和校友
学校老师特别是专业教师对本专业的发展趋势及近几年毕业生就业的流向比较熟悉,而通过教学实践,他们又与一些专业对口的单位建立了一定的关系,因此他们提供的信息针对性较强。校友更是很好的财富,大多数的“师兄”、“师姐”都在专业对口的单位工作,通过他们了解到的职业信息更为准确,而他们对母校的情感也使引荐的可信度更强,成功率更高。
7.网络求职
通过互联网寻找职业信息和求职已经成为了近年来比较流行的方式。目前,教育部和各高校都已经开通了毕业生就业信息网,而用人单位也大多拥有自己的网页,供需双方可以非常方便地通过网络进行互相选择、直接交流,甚至通过网络视频进行远程面试。这种跨越时空界限,突破常规沟通方式限制的新形式,打破了单向选择的传统人才交流格局,已为很多人所接受,成为双选活动的重要场所,也必将成为今后搜集信息的主流。
8.社会实践与实习
相比上面较为间接的搜集渠道,到单位参加实践和实习显得更为直接和有效。首先,通过实习和实践,我们可以对单位的工作环境、工作内容有更直观的感受;其次,学生实习时的各种表现能给用人单位留下深刻的印象,赢得企业的信任,实习结束后直接获得职业岗位的例子不在少数。可以说,社会实践与实习给了双方互相了解的大好机会,这是毕业生自主开发职业信息的重要途径。
求职网络信息小贴士
表10-5 常用的求职招聘类网站
三、有效处理信息的方法和技术
掌握了上述的搜集渠道后,如何能在获取信息时真正做到“早”、“广”、“准”、“全”,即及时、广泛、准确、全面地从这些渠道得到职业信息?这里面可是大有学问的。当搜集了一定的职业信息后,择业者就要结合自己的情况,依据国家有关政策、法规以及社会常识对它们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筛选,并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排列、整理和分析。
1.定向博览法
即按照既定的择业方向,根据社会需要和个人意向,对已经搜集来的职业信息全面地浏览,然后进行筛选和取舍。
2.专题汇集法
对于搜集来的人才需求信息、职业发展等信息,按照个人或集体的主题进行分门别类、加工整理,形成一个个完整的专题。
3.有效鉴别法
信息的价值就在于它提供了机会,而我们在接受这些机会之前必须擦亮眼睛,对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进行认真的鉴别。一般,这种鉴别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对信息的可信度进行分析,即分析信息来源的可靠性和信息内容的真实性。总体来说,学校就业指导部门提供的信息和毕业生自己在社会实践、实习过程中所得到的信息可信度较高;二是对信息可用性进行分析,即分析信息内容的有效性、可利用程度及对自己的适用程度。常用的方法是从专业性、兴趣爱好及性格特征三个方面来鉴别职业信息的适合性。
4.合理使用法
在信息分析的基础上,提高职业信息的使用率显得尤为重要,如何根据自身情况,合理运用好已经掌握的信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仔细推敲。这里我们要注意这样几个问题:信息都有一定的时效性,是因时而异的,因此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后要马上付诸行动;对于那些暂时不适用的信息也不要“一丢了之”,可以根据用人信息中所提到的要求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给予必要的“充电”和弥补,创造条件来适应社会和岗位的需求。同时,使用职业信息时要灵活机动,善于捕捉每一次机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