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校内社会实践
大学生校内社会实践为大学生架起了与社会联系的桥梁,在大学生毕业走入社会前,无疑起到一种“模拟”作用。社会是个大舞台,是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大本营和源泉。大学生们渴望改变自己与社会接触少的现状,充分利用社会的广阔舞台和丰富资源,来加强自身修养,力图通过参加各种校园实践活动锻炼自己,以便走入社会后能较快适应社会要求,成为一个成熟的社会人。
一、学生社团
在校园社会实践的组织过程中,学生社团是一支重要的生力军。大学生的社团是在自愿的基础上组织与开展的,它不受院系、专业等的限制,是大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爱好,自由结合并经有关部门批准成立的群众性业余团体。据共青团中央和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进行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有80%以上的大学生参加过校内社团、跨校社团或网络社团,平均每人参加社团数1.5个以上。据2003年对全国学生社团调查的不完全统计,上海高校学生社团712个,参与学生占上海高校学生总数的72%。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当今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也不断增强,他们热切地渴望通过参与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来锻炼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知识水平,努力成长为符合社会发展、满足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学生社团作为学校课堂教育的补充和延伸,因为其专业的交叉性、活动的实践性、组织的社会性而具有实践和教育的功能,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他们在自觉自愿的基础上形成的各种社团组织,在没有任何外部压力的情况下,开展各种形式的有益活动,在这些活动的过程中,大学生们就进行着潜移默化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从而培养了他们自律自控的能力,逐步形成高度的自觉性、强烈的事业心、紧迫的责任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社团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大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提高他们的职业能力。
同时,社团对于大学生的作用在国际上也是公认的,国外许多大学同样利用学生社团开展对学生的教育,培养学生社会交往及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培养学生的自立、自信、开朗的人格品质和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例如,日本各高等学校学生社团相当有生气,据粗略统计,仅大阪大学办理了登记手续、得到大学承认的学生组织就有100个左右。这些组织的规模大小不一,类型也多种多样,参加这些组织的学生约占学生总数的一半;在美国,各高等学校各类学生组织活动也相当活跃,仅康奈尔大学的校园内就有600个俱乐部、学会或协会供学生们相互联络,发展共同的兴趣、才能和业余爱好。
根据不同的标准,高校学生社团可以划分成不同类型。根据我国高校社团活动的现状,我们一般可将高校大学生社团划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理论研究型社团
理论研究型社团主要是以思想政治理论的研究和宣传为主要活动内容,以理论学习和研究为主,通过开办专题讲座、讨论、演讲、重温经典著作等不同的形式,结合实际,切实提高大家的理论水平,是青年学生学习和宣传党的思想和理论的重要窗口,是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是活跃和繁荣校园文化的重要推动力量,是锻炼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平台。此类社团包括邓小平理论研究会、毛泽东思想研究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会、社会主义研究会等。通过这些社团,学生的课题研究能力、考察实践能力、学习创新能力都能得到培养和锻炼。
2.专业学术型社团
专业学术型社团主要结合大学生的学习、研究实际和学术背景,研究专业学术问题,消化、深化专业知识,以满足成员对知识的需求,提高成员运用专业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它以本专业和相关专业的学生为主体组成,也有跨系、跨学科的,这类社团目前在高校发展比较快,成员较多,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有效载体。如大学生科技协会、大学生创业中心、电脑协会、英语协会、经济论坛小组等都属于这类社团。
实践范例:
凭借一张“全国数学建模一等奖”证书,今年即将毕业的扬州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的杜伟同学在走进人才市场后不到五分钟,就被深圳、上海多家单位“相中”,并最终被深圳慧通商务有限公司聘用。
据了解,许多高校的数学建模获奖者都是由专业教师在学校中抽选优秀学生加以集训,旨在“构建建模意识,培养创新思维”,而扬大数科院的“全国数学建模精英”多年来由学生自己创办的学术型学生社团培育而出,这在全国高校中并不多见。
扬大数科院每年都会组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并已连续多年获得全国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江苏省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成为扬大数科院的品牌项目。本学期,该院在以往的数学建模协会、中学数学研究会等学术型社团的基础上,又增加了论文写作研究会、师范生技能协会等几个学术型学生社团。社团每周都开展相应的学术活动,将专业学习从课堂延伸到形式多样的活动中,通过软件设计、动画制作、读书研讨会等活动,培育学生在软件应用、论文写作和团队协作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取得了可喜成绩。
——摘自《光明日报》(2006年7月12日)
3.文体娱乐型社团
文体娱乐型社团是社团的传统形式和基础,是有文学、艺术、体育等特长和爱好的学生的“家园”,是营造校园人文氛围的重要场所。学生通过开展书法、美学、音乐、影视、文学欣赏、公文写作、演讲、公关礼仪等方面的讲座和训练,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学生锻炼体魄、陶冶情操、发展爱好的重要途径,该类社团形式广泛,内容多样,如文学社、诗社、文工团、足球俱乐部、书画、摄影、武术等协会。
4.时事公益型社团(www.xing528.com)
大学里不乏忧国忧民关心时事者,这些青年学生虽说不能直接对国家的方针政策产生影响,但他们关心国际国内的形势,积极学习和宣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组织相关的讨论、学术讲座、交流会等宣传活动、爱心募捐活动等。这类社团是进行思想政治宣传教育的核心力量。如:时事社、青年法学会、爱心社等。
上海华东政法大学的时事政治研究会就是一个比较典型的案例。
华东政法大学时事政治研究会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以激发同学们参与时事政治学习的热情,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为宗旨。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使我院大学生自觉形成学政治、讲政治,用所学知识分析政治问题的风气,并结合社会中的热点问题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责任教育、公德教育和人格教育,从而全面提高我院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时事政治,是每一个人都关心的问题。本社团旨在为大众同学提供及时准确的时事讯息,吸引广大同学积极参与我们的时事评论等多种多样的活动,及为时事政治的热爱者提供最佳的专业的交流学习研究的平台!
——摘自http://www.ca2u.net(上海松江大学城网站论坛)
二、团学组织
大学校园里各个层面的团学组织也是大学生进行校内社会实践的重要平台。在这些团学组织中,大学生实际上是通过自我管理来实现自我的提升。大学生为了实现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以及为满足社会日益发展对个人素质的要求,充分调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与卓有成效的利用和整合自我资源(价值观、时间、心理、身体、行为和信息等),而开展了自我认识、自我计划、自我组织、自我控制和自我监督的一系列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活动。这是从广义角度理解的大学生的自我管理。
这种围绕自己身边熟悉的学习、生活环境进行的社会实践,可以锻炼大学生的独立精神、社会责任感、组织能力、沟通能力、表达能力等诸多方面的素质、能力。相对走出校园的其他社会实践形式,有着自身显著的特点、优势和适应群体。
首先,由于这类组织形式的活动基本都在校内进行,因此比较节约时间,不会影响大学生太多的学习时间;
其次,大学校园的团学组织历史积淀深厚,比较规范,虽然在大体上高度相似于各类社会组织,但又有区别,最大的区别是在这些组织中大学生们是真正的中坚力量,他们在学校搭建的构架中可以自由发挥,自由创造,更加符合他们的身心特点,贴近他们的所思所想,使他们在这样的组织中更有自主性,达到了在实践中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效果。
大学团学组织的主要任务是及时传达贯彻学校及有关部门的文件精神,积极开展各类校园文化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之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我们国家大学的团学组织主要有以下几类。
1.团委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简称共青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共产主义的学校,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发展壮大,始终站在革命斗争的前列,有着光荣的历史。而团委是共青团的基层组织,中国每所高校都设有团委。青年学生在学校党委、上级团组织的领导下开展工作,是青年学生参与校内社会实践的另一重要载体。
2.学生会
每个高校都有学生会,学生会是大学校园民主和文化的重要建设者和积极参与者,是由广大同学民主选举产生,在校党委领导和校团委指导下青年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成才的学生自治组织,是联系学校和学生的桥梁和纽带,是发展与繁荣校园文化的舞台和基地,更是大学生们全面成才、培养职业能力的主要载体。一般根据职能,学生会下设部门有办公室、学习部、宣传部、文艺部、体育部、外联部等。
3.学生区域自治组织
在校园生活中,除了日常学习,大学生最熟悉的地方就是寝室,曾经有调查显示,94%的大学生认为公寓文化在大学生活中有很重要的地位。可见,学生公寓作为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阵地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学生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寓教于乐的文化娱乐活动,丰富科学文化知识,促进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通过举办公寓学习评比等多种活动,促进公寓间浓厚的学习氛围的形成;通过宿舍美化评比、宿舍广告设计大赛等活动,提高同学们的审美情趣;通过公寓间的竞赛活动,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真正把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目标贯穿于各项校园社会实践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