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社会变革对人才提出新要求
当今人类社会已经跨入知识经济时代。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需要具有更高的技术水平,更宽广的知识、能力与素质基础,更强的创造性和社会责任感,更大的灵活性,并能在一生中持续地、最大限度地开发自己的潜能。知识经济时代所需要的人才,已不再是只会博闻强记外显的、可编码知识的“仓储型”人才,取而代之的是懂得如何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并且能够把内隐的、只可意会的经验知识转化为外显的、可编码知识并应用与实践,进而又发展出新的内隐的、只可意会的经验知识的“智能型”知识工作者。这种人才需要具备知识、能力与素质协调发展的综合优势。
知识经济是一种高度智力化的、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形态,它的形式与发展离不开知识的创新以及把创新的知识引入经济系统。这需要大量的能够创新知识并能够把他们进行加工、传播与应用的创新人才。在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发展不仅取决于人才的数量,更取决于人才的质量,而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是人才质量最为重要的指标。未来企业最需要的是创新性人才。原国家人事部行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吴德贵指出,随着入世,在某些行业和领域高素质人才“走俏”的同时,有“八种人”将会“滞销”,他们在激烈的竞争中,将遭遇麻烦事,成为“困难户”。这“八种人”是:(1)知识陈旧的人;(2)技能单一的人;(3)情商低下的人;(4)心理脆弱的人;(5)目光短浅的人;(6)反应迟钝的人;(7)单打独斗的人;(8)不善学习的人。
这说明了未来人才的需求。人类进入知识剧增的时代,有人更推算出“知识每年以10%的速度更新”,所以任何人都必须有不断学习、更新知识的能力。随着入世,竞争会越来越激烈,复合型人才将大受欢迎。“会做事,会做人”将使人工作顺利、事业有成。人才应该增强心理承受能力,提高“抗挤”、“抗压”素质。鼠目寸光难成大事,目光远大可成大器。当今社会,“迟钝”就会“迟缓”,落后就要挨打。过去是“大鱼吃小鱼”,如今是“快鱼吃慢鱼”。国家要成为头脑国家,人才必须是有头脑的人才。学科交叉、知识融汇、技术集成的现实告诉我们,在当今这个国际经济大循环的世界里,人必须有团队合作精神。未来的“文盲”是想学习而不会学习的人,因此人必须学会学习。以下是美国对世界未来职业发展趋势展望的一则资讯。
根据《美国新闻和世界报道》和国内外关于未来职业发展趋势的调查,随着世界经济、社会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上的行业结构也将发生很大的变化,未来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情况也会发生重大的调整。《美国新闻和世界报道》的专家对未来社会的职业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并提出了未来世界的20个主导行业,这20个主导的行业是:执法、法律、信息服务、社会工作、医疗服务、公共事务、金融、技工、电信业、工程技术、科学研究、销售、医学、传媒、教育、咨询业、广告业、艺术/娱乐、工程学等。
这项调查是几年前进行的,是对未来美国和发达国家的职业发展趋势进行的预测。我国最紧缺的人才:一是农业、信息、金融、财会、外贸、法律和现代管理领域的专业人才;二是生物技术、新材料等领域的高层次科学技术人才;三是熟悉世贸组织规则、适应国际竞争需要和能够参与解决国际争端的专门谈判人才;四是了解国际惯例、符合需要的外语人才;五是跨领域、跨行业、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据统计,我国专业技术人员总量相当于发达国家的1/3至1/4;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仅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17.5%,中专以下的人员总量占一半以上,高级人才仅占5.5%。美国在企业从事研究开发的科学家与工程师占其总量的80%,而我国在企业工作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还不到全国总数的40%。特别是高新技术和复合型人才整体性短缺。当代大学生确实任重而道远。
二、现代人才质量要求我们要有现代学习观
我们再也不能刻苦地、一劳永逸地获取知识了,而需要终身学习如何去建立一个不断演进的知识体系——学会生存。
学习观就是人们对学习的看法。它直接涉及大学生在校期间乃至终身学什么和怎么学的问题。学习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与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人们对学习的认识也在发生变化。为了适应社会和个人发展的新要求,我们既要继承人类几千年学习史上形成的正确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思想和观念,又要改革过时的、陈腐的学习观念,建立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学习观念。现代学习观主要包括终身学习观、全面学习观、自主学习观、创新学习观。
跨入21世纪,知识、信息、智慧、技能、才干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性生产要素,人才及其智能、知识是社会经济的第一资源、第一资本,是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知识经济就其本质而论,可以称之为人才经济。而人才及其知识、智慧、技能,是通过教育、培训、自学,总之是通过学习而获得的。知识经济的核心要素是知识。知识的获取、积累、运用、创新必须通过学习,学习是获取知识的前提,没有学习就没有知识、没有智慧、没有创新、没有能力、没有技术、没有经济。因此,可以说学习就是力量。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这一知识经济的经典文献中高度强调:“学习是极为重要的,可以决定个人、企业乃至国家经济的命运。”
今天,人类的知识和智慧,无论在容量还是速度上都以指数式增长。21世纪,在高速发展的通讯卫星、光纤通信、超级计算机以及其他高新科技的推动下,信息剧增的深度和广度进一步加剧。我们正在步入“技术圈”时代。新知识的增长速度呈几何级数增加,知识更新的周期愈来愈短,知识结构向高度分化、高度综合方向发展,知识更新在拨动着人们学习的心弦。据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的调查,半数的劳工技能在3—5年内就会变得一无所用,而从前这段技能淘汰期是7—14年。特别在工程界,毕业10年后所学还能派上用场的不足1/4。因此,学习已变成随时随处的必要选择。但这必须有一个必要的前提条件,即你是否掌握如何学习的技能——自主学习的能力。
最近,联合国对文盲的定义中有这样的新界定:“看不懂现代信息符号、图表的人是文盲;不能用计算机进行信息与管理的人是文盲。”事实说明,知识更新迅速,使我们不可能一劳永逸地获取足够的知识,大学生只有学会学习,才能有效地更新知识,走上工作岗位后,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迫切需要。从市场经济角度看,会学习的人将更受社会的广泛欢迎,也更能满足市场经济的需要。
我们还应当清楚地看到仅靠学校所学知识是不够的,现在每隔5—7年,人类知识总量就要翻一番。但是,目前学校里所学的知识,因绝大部分是相对稳定的基础知识,与现代社会需要的知识相去甚远,故而,仅仅靠4年的大学教育学习一些现成的知识和技能,显然是远远不够的。下面有一个很生动的事例,或许会给我们的一生留下教诲。
这是美国一所大学毕业考试的最后一天。在教学楼前,有一群机械系大四的学生正在讨论几分钟后就要开始的考试。这是最后一场考试,接着就是毕业典礼了。有几个人说他们已经找到工作了,其他的人则在讨论他们想得到的工作。怀着对4年大学教育的肯定,他们觉得心理上早有准备,能征服外面的世界。他们的脸上显示出很有信心。在他们看来,即将进行的考试不过是轻而易举的事情。教授说可以带需要的教科书、参考书和笔记,只要求考试时不能彼此交头接耳。校铃响了,他们鱼贯地走进教室。教授把考卷发下去,学生都眉开眼笑,因为学生们注意到只有5个论述题。3个小时过去了,教授开始收集考卷。学生们似乎不再有信心,他们脸上有可怕的表情。没有一个人说话。而此时,教授手拿着考卷,面对着全班同学,并端详着面前学生们担忧的脸,问道:“有几个人把5个问题全答完了?”没有人举手。“有几个人答完了4个?”仍旧没有人举手。“3个,2个?”学生们在座位上焦躁不安起来。“那么1个呢?一定有人做完了1个吧?”仍然是沉默。教授放下手中的考卷说:“这正是我所预料的。我只是要加深你们的印象,即使你们已完成4年工程教育,但仍旧有许多有关工程的问题你们不知道。这些你们不能回答的问题,在日常操作中是非常普遍的。”于是,教授带着微笑说下去:“这个科目你们都会及格,但要记住,虽然你们是大学毕业生,你们的教育才刚刚开始。”
时间消逝,这位教授的名字已经模糊,但他的训诫却在学生们的心中永远闪亮。
现代科学知识迅猛发展,今天,“知识剧增”现象对教育领域中长期存在的“仓库理论”提出了质疑。“仓库理论”认为“脑子是贮存知识的仓库”,教学就是用知识去填满“仓库”,学习就是获取知识,智育就是知识的传授和积累。知识越多,则智力越高,越有学问。“仓库理论”十分重视记忆,认为记忆是积累知识的最佳方法。长期以来,大部分学生竟是数年如一日,拼命地将一些不感兴趣的东西塞入脑里,或机械地把它背下来,往往是以一成不变的埋头“猛抠”、“死啃”的习惯性旧方法来学习,应付功课。实际上,这种机械式的学习方式对莘莘学子只能说是一种时间浪费而已。至少可以这么说:“学校里老师所传授的知识,从教科书上所习得的一些东西,只不过是单纯的知识之素材而已。”如今,新知识洪流排山倒海般地涌现,使大脑这个“仓库”不可能包容如此巨量的信息。如果大学生在读书期间只是死记硬背,就是脑子里塞满了知识,充其量也只占一生中所需知识总量的15%左右。“知识剧增”的事实告诉我们,不能把大脑当作“仓库”去装知识,而必须增强学习能力,学会学习,掌握打开一个个知识“仓库”的钥匙。
所以说,仅靠学校所学知识是不够的。在学习中,大学生要逐步学会学习,树立现代学习观,真正做到终身学习、全面学习、自主学习、创新学习。
三、根据现代社会用人要求用现代学习观改造我们的学习
大学是传授知识培养人才之所,但掌握丰富的知识并不一定能成为人才,只有把所掌握的知识应用于社会、服务于社会,才能成为真正的人才。现代学校教育应把人的发展放在重要地位。人的发展指社会发展中的每个人在体能、智能和心理能力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实质是人的各种潜在能力的开发,人的潜在能力来源于人的基本素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76年提出教育要教人“学会生存”。人生就是一种选择,要学会在复杂的环境下健康成长。社会是复杂的,要教育学生择善而从。教育应使学生明确人生的目的、人生的态度、人生的价值。
马克思说:“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提出了要教人“学会共同生活”。人生的最大误区是:自我中心论。要教育学生“利居众后,责在人先”。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与人交往少了,人机对话多了。要成就一项事业,靠个把人、少数人是不行的,一支队伍、一个组织、一个群体的作用在上升。因此要培养人的情感素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又提出了要教人“学会认知”。不但要让学生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而且要让学生认识自己,帮助学生以开放的心态对待社会。要知道各种战争背后都有文化冲突背景,要让学生认识西方文明,更要认识中华文明,学校要占领文化市场。
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1998年在华盛顿世界经济学年会上说:“科技革命将带来一些新的挑战,它使那些不能获取这些知识或者不能为适应这些知识而接受培训的国家和地区变得更加落后。”未来在向我们挑战,教育必须改革,而且世界上没有人能够给你提供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案,就算有,那也是不完美的。
目前企业选择人才的标准有8条。
1.有强烈的进取心和责任感:追求进步,敢于承担责任,能坚忍不拔、独立自主地做好自己的工作。
2.有较好的组织才能:能领导并激励下属,能与同事之间有良好的工作关系和人际关系,并能帮助别人。
3.有较强的分析能力:能全面思考问题,准确找出问题的实质,能对纷繁复杂的事件进行分析并得出合理结论。
4.有较强的表达和交流能力:能简明而有说服力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可对别人产生影响,同时又应有客观、开放的态度吸取别人的建议及反馈。
5.富有创造性:要有创意,有创造性地发挥,应有发现新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以及达到、实现某个目标最佳途径的能力。
6.有很好的团队精神:一个具有领导才能的人才,应能领导一个集体以取得最佳成果,懂得如何激发周围人的热情,令他们团结一心、协调合作,在工作中最好地发挥个人及集体的作用。(www.xing528.com)
7.具有正直的人格:优秀的人才不贪婪、不狡诈、不存私心,能有为所从事的工作或服务的公司竭尽全力的思想,在每项的工作中都努力遵循诚实和正直的原则。
8.有善于学习的能力:学习能使人增长知识、才干,以便协助公司达到所企望的目的。只有善于学习、不断学习,才能紧跟社会时代的脚步,才能适应企业不断发展的要求。
●体验活动
活动一:
【案例】
张天强: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1999年,张天强填报志愿时,却误入了“信息爆炸”的陷阱。那时候,正赶上大学扩招的热潮,各种热门专业、新兴专业遍地开花,张天强在网上查阅了一些新专业目录,根据自己的平时成绩,将主要目标锁定在二本的新兴专业上。
“当时的我填志愿真有着投机心理,我是这样想的,新兴专业才上马,如果我能作为前几批毕业生进入社会,一定会非常抢手。”张天强看到“信息资源管理”这个新兴专业后,意识到它的发展前景不错,就在二本批次上都报上这个专业。事实证明,这个专业的确不错,不过因为第一志愿没上线,录取他的是第二志愿——四川畜牧兽医学院(已被西南大学合并)。
张天强进大学的第一天,就有点心灰意冷,毕竟四川畜牧兽医学院听起来有点不顺耳,何况学校在偏僻的重庆荣昌县。作为一所农业学院,开办这样的专业实属试验阶段,在教学和就业方面的资源都比较薄弱,而且相对偏僻的校区,使得学生在拓展视野和接受前沿知识方面受到限制,不利于就业。
在大学4年里,张天强主要学习三方面的知识:经济、管理、计算机,简单地说,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手段,将信息进行管理、分类和总结,并运用到企业、政府的经营、管理上。张天强对记者抱怨了这门交叉型新兴学科的缺点:“比如在经济管理方面,竞争不过经管专业的毕业生;在信息方面,可能又竞争不过计算机方面的学生,属于一个‘杂家’。这还不是最大的缺陷,最大的缺陷在于专业没有依托,在一些实力雄厚的大学,如中国人民大学的这个专业偏向信息系统、知识管理、情报、图书与档案管理等方向,而西南财经大学、江西财经大学等高校则偏向电子商务方向,他们开设这个专业有自己的学科背景,能落到实处。四川畜牧兽医学院则缺乏这些宝贵的资源,因此这个专业的学生有‘悬空’之感。”
“不过顺境与逆境都是相对的,不管你选择了什么道路,抱怨选择是没有用的,只有走好每一步。”张天强现在还很感谢在学校那段去除浮躁后的宁静生活,在看到同学们找工作四处碰壁的艰难后,他沉下心来利用大四的最后一年考研,像当年高考那样再搏了一把。如今的张天强已作为硕士研究生从云南大学毕业,在重庆纪委从事信息管理工作。
他的本科同学们,在经历就业入行难的考验后,也都得到了不错的发展空间。因为这个专业兼具管理、经济、计算机三方面的特长,越来越得到社会的认可,属入行难但后劲足的专业。当年的同学们有的在政府机关、信息中心从事信息管理工作;有的在解放军某部做研究导弹计算机数据分析;还有的进入外企,从事市场数据分析工作。
【活动内容与要求】
1.学校、专业与职业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相互作用的?试联系上述案例加以说明。
2.你读了一个理想的学校还是一个理想的专业?
3.如果你所入学校与专业都不理想,你将怎样正确作为?
活动二:
【案例】
董潘:成功之路
东北财经大学投资系86级学生董潘,在大学期间不仅刻苦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同时还深入社会实践,积极从事与自己专业有关的科学研究工作,在短短几年里,他先后在中央和地方报刊上发表专业论文150多篇,主编、参编辞典、论著三部,共160多万字。他率先在国内提出了创建“投资法学”、“租赁经济学”、“服务租赁学”、“企业租赁学”等8门学科的设想,有的已经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董潘的研究成果,得到国内外著名经济学家的高度赞扬。美国颇有名气的《中国经济问题研究》杂志,曾多次来函索要他的经济学专著的英文译本。
【活动内容与要求】
1.试用现代学习观来分析董潘同学成功的原因。
2.董潘同学成功之路给你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哪些经验?
●参考资料
1.王言根主编:《学会学习》,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2.〔澳〕迈克尔等:《理解教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美〕戴安等:《职业指导》,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年版。
4.〔美〕萨莉:《如何查找文献》,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