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人格与职业
人格有着丰富的内涵。本节中我们提到的“人格”的概念主要包括气质和性格。许多心理学家在概念上把人格规定为人惯常表现出的具有一贯性、稳定性的行为模式或心理特征。也就是说,在个体内,人格具有跨时间、空间(情境)的一致性;在个体间,人格体现出了每个人所特有的独特性,是我们在心理层面区别于其他人的重要指标。所以,了解自己的人格,就是在回答“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的问题。
一、气质与职业
1.气质的概念
“气质”这一概念与我们平时常用的说法不同,在心理学中,气质不是指“仪表、内涵”,而更倾向于人们常说的“脾气、秉性”或“性情”。它是指个人心理活动的稳定的动力特征。这些动力特征主要指心理过程的强度、心理过程的速度和稳定性、心理活动的指向性等方面的特点。比如,人们常说的“冲动”与“文静”、“敏感”与“迟钝”、“急性子”与“有耐性”等,都是在描述气质特征。简单地说,就像我们每个人的体质不同,体力、速度、耐力都不同一样,心理过程表现出不同的素质特征。这些差异很大程度上源于心理过程的生理基础——神经活动过程的不同,因此,具有很强的独特性和稳定性。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指出:“气质是描绘一个人在获取他的目标时如何行动的特质,它决定了一个人的一般‘风格与节奏’,决定一个人的行动是温和的还是暴躁的。”气质仿佛使一个人的整个心理活动都涂上了个人独特的色彩,比如情绪急躁的学生总是还没想好答案就举手要发言、耐不住性子等待其他同学,不可能一丝不苟地去完成作业,这些是他的气质基础决定的一贯的风格。
俗话说:“江山易改,秉性难移。”一个人的气质类型和气质特征是相当稳定的。托马斯等人发现:“在许多儿童中这些气质的原始特征往往在随后的20多年发展阶段中保持着。”但是,气质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社会生活和教育条件影响下会发生着缓慢的变化,以符合社会实践的要求。因此,把握自己的气质类型对于我们的职业选择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从事与自己的气质类型相符的职业,可以事半功倍,如果从事与气质类型不相符的职业,虽然也可以通过主动努力去不断适应,但可能事倍功半。
2.气质的类型
(1)“四液说”分类。
早在古希腊时期,著名医生希波克拉底就提出“四液说”,认为人体内有四种性质不同的体液:血液、黄胆汁、黑胆汁和黏液,这四种体液以不同的比例混合,就形成了人不同的性质,这也是近代“气质”概念的来源。后人发展了他的体液说,形成了流行于今的四种气质类型:多血质、胆汁质、黏液质和抑郁质。四种类型的特点如下。
多血质:感受性低而耐受性高,反应速度快而灵活,外部表现明显。表现为活泼好动、不甘寂寞、善于交际、思维敏捷;易接受新事物,但印象不深;情感易产生也易变化,易外露,但体验不深刻。
胆汁质:感受性低而耐受性强,反应速度快、但不灵活,外倾性明显。表现为直率热情、精力旺盛、易冲动、脾气急躁;思维敏捷,但准确性差;感情明显外露,但持续时间不长。
黏液质:感受性低而耐受性高,反应性低、情绪兴奋性低,感应速度缓慢而不灵活,有明显的稳定性,可塑性小。表现为安静稳重、沉默寡言;善于克制自己;善于忍耐,不善于空谈;情绪不易外露。
抑郁质:感受性高而耐受性低,严重内倾,情绪兴奋性高,反应速度慢、不灵活。表现为好静、体验方式少,但体验深刻、持久;情绪不易外露、动作迟缓,但准确性高。
气质与职业之间具有一定的匹配关系,从事与自身气质类型相适应的职业,人们能够更好地适应职业情境,更加“得心应手”,大致而言,上述四种气质类型的人在职业上具有如下的倾向性:
多血质的人,比较适合做社交性、文艺性、多样化、要求反应敏捷且均衡的工作,而不太适应需要细心钻研的工作。他们可以从事的职业很广泛,如演员、歌手、文艺工作者、记者、服务员、公关人员、销售员等。
胆汁质的人,较适合作反应敏捷、动作有力、应急性强、危险性大、难度较高而费力的工作。可以成为出色的运动员、警察、消防员、节目主持人、演讲者、冒险家等,但是不宜从事稳重细致的工作。
黏液质的人,较适应做有条不紊、刻板平静、耐受较高的工作,而不宜从事激烈多变的工作。可从事的职业有:外科医生、法官、管理人员、出纳员、播音员、会计、调节员等。
抑郁质的人,能够兢兢业业地干工作,适合从事持久细致的工作,如技术员、排版工、检察员、登录员、化验员、雕刻工、机要秘书、保管员等。而不适合反应灵敏、需要果断处理的工作。
我们必须看到,上表所列的是四种典型的气质类型,多数人的气质类型没有这么典型,而是接近某种类型,或者是两种甚至三种类型相结合的中间性,比如胆汁—多血质、多血—黏液质、黏液—抑郁质等。我们需要更多地去把握相对主导的气质类型。同时,四种气质类型与职业的相关仅仅是相对的。如今,很多职业的人员素质要求也是复合的,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因此不能绝对地去理解这种匹配方式。
(2)外向型和内向型。
这种分类方式来自著名心理学家荣格的人格理论。荣格认为人都有一种来自本能的力量,称为力比多,力比多流动的方向就决定了人的气质类型。力比多倾向于流向外部世界的个体,是外向型;力比多倾向于流向自己内在心理活动的个体,是内向型。外向型的人,关注外部世界,兴趣爱好广泛,爱好社交、乐群、活跃,容易适应环境的变化,还可以进一步分为社交型、行动型、过于自信型、乐天型和感情型。内向型的人,更多地关注主观世界,经常进行自我反省,喜欢独处、沉思,比较沉默、孤僻,较难适应环境的变化,也可以进一步分为孤独型、思考型、丧失自信型、不安型和冷静型。大多数人属于兼有两者特征的中间性,在不同的场合下会表现出不同的倾向性。
(3)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
美国心理学家威特金发现,个体可以分为两种气质类型: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场依存型的人倾向于以外在参照物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他们易受环境或附加物的干扰,常不加批评地接受别人的意见,但是社会敏感性强,爱好社会交往;场独立性的人,更多地利用内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不易受外来事物的干扰,具有独立判断事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社交能力差、喜欢独处。例如,生活中经常有人总是不能很好地辨别方向,需要借助太阳、阳台等手段识别方向,而另外一类人,即使到了一个新的环境,也能很快辨别出空间方向,这就是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的一个表现。场依存性的人更适合从事社会型的工作,适合与人沟通,团队意识和团队合作性强,善于把握人际关系。场独立性的人更适合从事技术类、工程类的工作,有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思考问题深入、辨别力强,适合与物打交道,从事实业。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气质无好坏之分,不同气质的人都可以在各自的领域里取得伟大的成就,某种气质特征可以为一个人从事某类工作提供有利的条件。
二、性格与职业
1.性格的概念
性格是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我们通常讲的个性,主要指性格。性格是人的态度和行为方面的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是指一个人在生活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应的行为方式。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使用这个词汇。比如,人们常说的“勇敢”与“懦弱”、“轻信”与“多疑”、“谦逊”与“傲慢”等,都是在描述人的性格。
恩格斯说:“人物的性格不仅表现在他做什么,而且表现在他怎么做。”这句话简明而完整地阐述了性格的含义。人的性格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人对现实的态度,表明一个人追求什么、拒绝什么;另一方面是人的行为方式,表明一个人如何去追求他所得到的东西,如何去拒绝他所要避免的东西。因此性格与气质的不同在于,性格是人格中涉及社会评价的那一部分内容,更多地受环境影响,反映了社会文化的内涵。气质体现了人格的生物属性,性格则体现了人格的社会属性;气质反映了人的神经、生理机能,性格则反映了人的社会价值。(www.xing528.com)
性格的特点决定了它不是先天赋予的,而是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以及人的自身积极活动,才逐渐形成的。性格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但是一旦形成就比较稳定,而且会贯穿在个体的全部行动之中。
有人说:性格决定命运。的确,性格直接影响了个体处理外部信息和采取行为的方式。不同性格的人面对同样的情境,可能会采取截然不同的做法,从而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性格与气质不同,它不仅有类别之不同,还有优劣之区别。面对不同的事件,个体可能产生积极的态度和行为,也可能产生消极的态度和行为。个体的性格就有积极和消极的区别。所以,培养学生优良的性格是现代教育的重要职责。
2.性格的类型
(1)以心理机能优势分类。
英国的培因和法国的李波特根据理智、情绪、意志三种心理机能在人的性格中所占优势不同,将人的性格分为理智型、情绪型、意志型。理智型的人通常以理智来评价周围发生的一切,并以理智支配和控制自己的行动,处世冷静;他们总是按照最优化的原则去做事情,在情感因素面前,更加注重实效。情绪型的人通常用情绪来评估一切,重视人际关系,他们感情丰富、言谈举止易受情绪左右,容易感情用事,不能三思而后行;意志型的人通常行动目标明确,主动、积极、果敢、坚定、有较强的自制力,能够战胜困难和挫折,坚定地实现目标。除了这三种典型的类型外,在生活中大多数人是混合型。比如理智—意志型的人更容易达到目标、取得成功。
(2)MBTI(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
MBTI是目前国际上最普遍使用的人格类型测试。MBTI人格类型理论始于著名心理学家荣格,基于荣格关于人格中知觉、判断和态度的观点,后经Katharine Cook Briggs与Isabel Briggs Myers深入研究而发展成型。
日常生活中,我们会把注意力指向外部世界,也会指向自己的内心世界,在注意的基础上,我们通过感觉和直觉来获取外界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结合自己的价值观对事情作出选择和决断,最后组织自己的行为、实施行动。我们认识处理任何事物,一般都经历上述的四个过程:注意指向、获取信息、加工和决策、行动。MBTI认为在这四个维度上,针对每个维度人群中都可能有两种相对的表现:
注意力指向的维度:外倾(E)和内倾(I)
外倾:注意力和能量主要指向外部的人和事,习惯于外界活动,喜欢与人打交道。
内倾:注意力和能量主要集中于内心主观世界,喜欢独处、内省,孤僻、安静。
感知世界获取信息的维度:感觉(S)和直觉(N)
感觉:倾向于通过自己的五官获取环境的现实和信息,获取信息的方式是具体的、精确的、实际的,着眼于现在。
直觉:倾向于通过抽象、想象等超越感官知识的方式获取信息,偏好抽象的、意义的、未来的处理方式,注重事物价值和含义。
加工和决策的维度:思维(T)和情感(F)
思维:倾向于遵循逻辑和推理来做决定,理性的、公平公正的,有一套既定的行为准则。
情感:倾向于通过自己的价值判断来作决定,主观的、感情化的,因时因地制宜的决定。
计划和行动的维度:判断(J)和知觉(P)
判断:倾向于通过思维和情感去组织、计划和调控自己的生活,偏好所接触的事情都能条理分明、秩序井然,希望凡事都在掌握之中。
知觉:倾向于用感觉和知觉的方式作决定,态度总是灵活机动的、开放的,希望事情能保持弹性开放、任其自然发生,不受制于既定的轨道。
四个维度上八种态度的不同表现,组合出16种人格特质,如下表所示:
MBTI十六种人格类型
每种人格类型有自己的优点和缺陷,体现了我们对人、职业和生活的态度和取向,代表一种行为和态度的偏好。每种类型都对应了可能的职业兴趣和工作环境的偏好,而且它能够从人格分析的角度解释为什么我们喜欢这样的工作。因此,MBTI可以很好地帮助我们认识自己,从而更好地把握自己的职业倾向。
(3)特质论。
特质论的心理学家们认为性格是由很多特质组成的,人们在各个特质上量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性格。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最早提出人格特质学说。他认为,性格包括两种特质:一是个人特质,为个体所独有,代表个人的行为倾向;二是共同特质,是同一文化形态下人们所具有的一般共同特征。另一位心理学家卡特尔根据奥尔波特的观点,采用因素分析法,将性格的众多因素分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表面特质反映一个人外在的行为表现,是直接与环境接触、常随环境变化而变化的,不是特质的本质。他总结出35种表面特质。根源特质是一个人整体人格的根本特征,每一种表面特质都来源于一种或多种根源特质,而一种根源特质也能影响多种表面特质。他通过多年的研究,找出16种根源特质,它们是乐群性、聪慧性、稳定性、支配性、怀疑性、兴奋性、有恒性、敢为性、敏感性、幻想性、世故性、忧虑性、实验性、独立性、自律性、紧张性。根据这16种根源特质,卡特尔设计了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成为应用十分广泛的人格测试问卷。我们可以通过这份问卷,了解自身在16种根源特质上的分布状况,从而加深对自我性格特点的认识。
因此,性格影响着一个人的职业适应性,选择职业要考虑性格的职业品质,尽量选择适合自己性格特点的工作。不同的职业对人有不同的性格要求,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有利于个体顺利适应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能、增进个体对工作的满意感和认同感。另一方面,不论哪一种性格,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步形成的。职业也可以影响和造就从业者的性格,从而使得从业者更加适合职业的要求。在职业环境中,个体可以主动改变自己,主动塑造与职业相适应的性格特征,更好地适应职业环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