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广东仲元中学考察及几点思考

广东仲元中学考察及几点思考

时间:2023-03-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广东仲元中学考察记考察时间:2007年11月28日下午考察对象:广州市番禺区仲元中学,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高中一、引言合肥市“十一五”期间,初中、小学校长提高班的培训,在总结以往培训经验的基础上有所创新。1942年正式命名为“广东省立仲元中学”。1946年8月,广东仲元中学迁至番禺市桥镇西郊大沙地继续办学至今。仲元中学是广东省新课改省、市级样本学校。

广东仲元中学考察及几点思考

广东仲元中学考察记

考察时间:2007年11月28日下午

考察对象:广州市番禺区仲元中学,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高中

一、引言

合肥市“十一五”期间,初中、小学校长提高班的培训,在总结以往培训经验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培训共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合肥学院成人高等教育学院集中学习,时间约为一个月;第二阶段采取了异地培训的模式,远赴广州,在广东教育学院学习,时间为10天;第三阶段仍在合肥学院成人高等教育学院进行专题学习和研讨,时间约为20天。共历时两个月。为保证学员所在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除了第二阶段外,学员们在合肥学院成人高等教育学院学习的时间为每周的星期三至星期六,周一、周二所有学员回所在学校上班,处理各自学校的有关事务。本人参加的是合肥市“十一五”期间的第二期校长提高班培训,培训的模式如上所述。

广东是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广州市又是广东省的省会城市,番禺区原来是广州市管辖的一个县,由于与广州市比邻,且又经济发展迅速,随着广州市经济的迅速发展,是刚划入广州市作为广州市的一个行政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程度远比作为内地的合肥市要好得多自不待说。在广东教育学院学习期间,我们听取了多位专家、教授的报告,包括广东教育学院院长刘劲予教授、广东教育学院教育系两位博士主任周峰和龚学华等,中学校长们实地考察了广州市番禺区仲元中学。根据专家们的介绍和实地考察的广州市番禺区仲元中学的办学情况来看,相比较合肥市而言,广州市的社会经济和教育的发展都要超前得多,包括人们的教育理念、政府和市民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对教育的资金投入、在教育的发展过程中专家学者对教育和学校发展以及教师专业发展所发挥的专业引领作用,等等。

二、考察纪实

来到仲元中学后,我们首先参观了仲元中学的环境建设。仲元中学总面积和建筑面积并不是很大,占地70 050平方米,建筑面积61 280平方米。但其环境布置得非常精致独到、美丽幽雅,充分发挥了校园一草一木、一砖一石的教育功能。迎门是一个广场,面积不是很大但绿树影映。进门的左手是一栋一楼架空的教学楼(这一点和我校东校区相同,一楼架空是为了使得学生有更大的活动场所),进入一楼,左边设置了一个生物园,其中有多种植物动物标本。从教学楼出来,在林荫小道的右边,教学楼和运动场之间,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个中国版图的地理模型,我国的各省、直辖市的行政区划,山川、河流、沙漠、盆地,一目了然,原来这里是番禺中学的地理园。沿着林荫小道往前,左边又有两栋建筑物,分别是体育馆和学生公寓。右边是一个标准的有400米跑道的塑胶运动场,运动场与迎门广场之间有一湖,名曰“明德湖”,明德湖的尽头又有一水潭,流水潺潺,鱼翔浅底。绕过明德湖,我们来到了仲元中学的办公楼6楼会议室,听取了该校李副校长的办学介绍。

仲元中学始创于1934年春,是为纪念孙中山先生的得力助手、著名民主革命家邓仲元先生而命名的一所纪念中学,校址设在广州文德路广雅书局内(今广州中山图书馆附近)。1942年正式命名为“广东省立仲元中学”。1946年8月,广东仲元中学迁至番禺市桥镇西郊大沙地继续办学至今。仲元中学拥有优良的革命传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解放后一直是省、市、区的重点中学。1994年6月被首批评定为“广东省一级学校”,2006年4月首批通过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初期督导验收。学校师资力量雄厚,高级教师和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共88人,占专任教师的40%。学校拥有与办学规模相适应的校园和校舍,实验室、现代信息教育中心、艺术中心、体育中心、图书馆、探究性实验室、标准400米田径运动场、1000兆计算机互联网络等配套办学设施一应俱全。为适应现代化教育的需要,全校实现了计算机等“多机一幕”进课室,教师普遍使用计算机、多媒体组织教育教学活动。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重视学生素质培养,科研兴校,科研促教,先后承担了多项国家、省、市级研究课题,其中学生心理健康研究课题被中央教科所评为全国一等奖。学校先后获“广东省普教系统先进单位”“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先进学校”“广东省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广州市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办学规模为60个班,历年高考成绩优异,连续11年获广州市高三毕业班工作一等奖,2004年首次晋升为广州市A类学校。2006年高考再创新辉煌,高考综合评分获广州市高中毕业班工作一等奖第二名(仅次于华南师范大学附中),本科上线率为85.1%,大专上线率为98.5%,居广州市同类学校前列,梁妍钰、梁烨妮同学分别获2004年、2005年文科全省状元。学生田径队近6年来参加广州市(省一级学校)田径运动会,5次获团体总分第一名。广东仲元中学建校73年来,为国家培养了36 000多名高、初中毕业生,仲元校友遍及五湖四海,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学校以“因材施教、注重实际、全面发展”的办学风格赢得了社会各届的好评。(www.xing528.com)

仲元中学是广东省新课改省、市级样本学校。在新课改的实施过程中,仲元中学始终坚持一个原则:积极稳妥的原则,即以积极的态度,扎实稳妥地推进新课程的改革,把新课改的理念、原则、实践等逐步内化为教师的自觉行为,使得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得以平稳地过渡到新课改中来。处理好两个关系:改革与传承的关系、理念与实践的关系,新课改的实施不是对原有工作的全面否定,应该是一种扬弃,是优良传统的继承、好的做法的完善,改革不利于学校、教师和学生发展的某些方面;要首先解决好理念上的问题,只有全体教师充分树立了新课改的理念,才能在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真正贯彻新课改的精神,真正实施新课改,否则,我们也只能是穿新课改的鞋,走传统教学的老路。把握新课改工作中的三个重点:一是认真研究课程设置方案,构建符合学校实际的课程计划。科学设计课程,为学生提供最佳课程组合;开展选修课开设研究,提供多样化的选修课程,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强校;积极开发校本课程,优化完善课程结构。二是开展学分认定方案的研究,构建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重在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三是多样化管理方法,构建适合学校发展的管理体系。学校的常规管理实行两级管理模式,校长室直接管理学校的各处室和各年级长(相当于我校的年级组长),年级长负责各年级的具体教育教学工作,各处室负责检查、督促、指导各年级的工作,并参与各年级长的管理工作;在班级管理上实行双轨制,即行政班(即通常意义下的班级)和教学班(针对选修课而设置的),行政班配备班主任,教学班配备导师(学习意义上的导师);同时实行导师(德育意义上的)制和“2+1”帮扶制。这里的导师制是各班每10名左右的学生选定一个老师,这个老师则负责这些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工作;“2+1”帮扶制是指两个优秀学生共同帮扶一个学困生。为保证新课改的积极稳妥推进,学校采取了四大措施予以保证:制订科学合理的方案,为实施新课程做好准备;加强校本研究,构建以校为本的教研模式;优化课堂教学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构建学校现代化管理平台,实施高效可行的数字化管理体制。

三、几点思考

思考之一:社会的经济发展和教育发展是一个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矛盾的两个方面。一方面由于整个广东省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相比较而言比内地的发展要超前得多,因此对于教育来说,无论是从省政府到市政府以及到各个县区,甚至是到各街道、各乡村,都普遍比较重视教育。这一点可从广州市天河区教育局局长王芹在给我们所作的报告时所举的例子中得到充分的证明。王芹局长说,在她担任广州市第89中校长时,一次,学校需要建设一个科技创新活动场所,缺资金十几万,当时的区教育局没有,怎么办?求助于学校所在的乡村,村长当即答应了下来。这一点在我们合肥市这个地方,据我所知是不可想象的。另一方面,广州市的教育,也为广州市的社会和经济发展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教育为广州市的改革开放、社会经济发展培养了大批人才,这些人才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有力地促进了广州市的社会经济发展,为广州市乃至广东省和整个我国东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这些已是不争的事实,无须我来多说。这里我只谈谈一些细节方面的问题。从我们所住的影星宾馆到广东教育学院,路途不远,途中要经过一座立交桥——客村立交桥。在广州学习的这些天中,我们发现,无论在广州市的街道上,亦或是在客村立交桥下,还是在广东教育学院内,都很干净,几乎没有垃圾。过往的人们,虽行色匆匆,但都非常遵守交通规则,因此广州市内行驶的车辆,速度都比较快。由此可以看出广州市民的综合素质普遍较高,这其中,教育功不可没。通过对仲元中学的考察,使我们更强烈地感受到了这种社会的经济发展和教育发展的相互促进作用。

思考之二:应充分发挥学校环境的育人功能。教育是一种社会活动,学校、家庭、环境等各方面因素,都对教育产生着重要影响,学校教育只是整个社会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并不是教育的全部。但学校教育又显然是整个教育中的一个无法替代的重要一环,如何使得学校教育功能最大化,包括尽可能发挥学校的环境育人功能,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学校管理者要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问题。仲元中学的环境布置是精致而又独到的,其管理者显然是很费了一番良苦用心的,如该校的“生物园”和“地理园”的设置,“明德湖”的建设等,无不体现了这一点,正如有的人所说的那样:学校里的任何设施,哪怕是一块石头的摆放都要经过深思熟虑。反过来看看我市,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校园面积太小(如我校)的学校我们姑且不说,然而对于一些政府投入较大、校园面积不小的学校,给人的感觉多少有点华而不实,如果不看其豪华的大门,如果没有看到学生,还以为是政府的办公场所。虽然本人也比较重视校园环境的育人功能的发挥,但由于种种原因,我校的校园环境建设是无法和仲元中学相提并论的。我校现有两个校区,两处面积之和还不足20亩(1亩芊667平方米),新校区为原省建三公司子弟学校于2003年划转社会后并入我校,老校区沿香港街围墙内2米范围,还不属于我校,我校只有这个地方的使用权。这种情况下,在我校校园内建设什么“生物园”“地理园”甚至是什么“明德湖”是不可能的。即使如此,我们仍然比较注重校园环境建设,比如,我们在新校区教学楼的墙上悬挂的不是伟人、圣人的画像、语录,而是我校学生自己的作品。前不久我又让科研处把我校的科技创新获奖作品制作成画,悬挂于墙上。伟人、圣人的教育作用我们是肯定的,但又有几人能有这样的成就,用孩子们身边的人和事来教育他们,看得见,摸得着,这样的榜样有血有肉,岂不是更能发挥教育的潜移默化作用。我校是合肥市特色学校,我校的特色是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追求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形成,营造创新教育的氛围,在环境教育中渗透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教育,是我们选择悬挂我校学生科技创新和科幻绘画等获奖作品的另一个方面的原因。

思考之三:制度符合校情,管理严抓细管,是取得成效的有力保证。仲元中学之所以能取得如前文所述的如此辉煌的成就,成为广东省、广州市的新课改样板学校,我认为应该取决于该校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一整套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措施,以及管理过程的精细化。首先是该校的两级管理制度,校长室直接管理学校的各个部门和各年级长,这样的管理体制,简化了该校的管理程序,避免了因管理环节过多而可能产生的管理失误,各部门负责对各年级工作的检查、督察和指导,又能使得学校的各项制度措施落到实处。如此管理模式,明显增强了该校的管理效益。其次是该校对于新课改的实施,是先从研究符合校情的各项方案如“课程设置方案”和“学分认定方案”等入手,避免了新课程实施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使得教师们在实施新课程时,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再次是班级管理中的双轨制、导师制和帮扶制的建立,使得学校的各项工作精细化、具体化。和绝大多数学校一致的班级形式——行政班级,配备班主任进行班级常规管理;为适应选修课程,避免选修课的混乱无序,按照选修课程实行导师制编班,设置一个导师(主要负责学生的选修课程的学习);同时为了使得不同的学生能得到不同的发展,学校还实行了一个教师负责10名左右的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生活的又一种导师制,以及“2+1”帮扶制,即两名优秀学生帮扶一名学困生。人们常说“细节决定成败”,但在工作中如何把握好细节,在细节上做文章下工夫,仲元中学的管理方法是值得我们学习、深思和借鉴的。

我市的初中是从2002年秋季开始实行新课改的,据我所知,能像广东仲元中学那样对待新课改的学校恐怕很少,也包括我所在的学校。就我市目前的状况来看,初中实施新课改已有6个年头,高中实施新课改也已两年,大部分学校仍是穿新课改的鞋,走传统教学的老路,也就是说,我们使用的是新的《课程标准》和教材,但方法基本还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新课改中裹足不前。原因固然很多,有体制和制度方面的,有社会环境和家长认识方面的,等等,其中与校长们、教师们的理念没有得到根本转变应该有直接的关系。然而新课改的实施、素质教育的推进是势在必行,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如何真正更新我们的观念,真正投入到新课改中来,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研究和践行,广东仲元中学的新课改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2008.1.2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