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素质教育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素质教育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时间:2023-03-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素质教育对教师素质的要求如何使素质教育能够扎实有效地推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无疑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素质教育特别强调师生互动,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强壮的体魄,高素质的自我修养,健全的思维。

素质教育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素质教育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如何使素质教育能够扎实有效地推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无疑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教师是教育的实践者,当然也是素质教育的实践者,教师在素质教育中起着十分重要的导向性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素质教育的成败。因为,无论多么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目标以及教材,都必须通过教师的教学才能得以体现,教师只有合理充分地发挥自己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才能在素质教育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说教师素质的高低和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决定着素质教育的成效和走向。素质教育特别是我国为适应本世纪发展而正在进行的课程改革,要求我们的教师不能是只知“教书”的“教书匠”,而应该是拥有正确的教育理念,适应能力强,知识渊博,善于合作,具有较高修养的“全能型”的现代化教师——教育家。这一高标准的要求,是由素质教育的内涵所决定的,因为素质教育包含思品、科技、身心和劳技等部分,它由政治道德、科技、文化、身体、心理、劳技、审美、智能等基本素质和独立生活、动手操作、继续学习社会交往、健康生存等能力组成,这就要求实施素质教育的教师必须具备完整的认知能力、较强的外部行为能力、良好的内部个性心理修养能力等多方面综合素质,其中教育能力、教学能力、教育教学科研能力和合作能力是组成教师素质的几个最主要方面。

一、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必须具备的教育能力

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人的成长主要表现为精神的成长,培养人就是培养人的精神。因此素质教育应该是“尊重个性,发展个性”的教育,它不但需要知识,更需要情感、意志、信仰、交往、行为规范的培养和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全面发展和全面提高,也就是说,素质教育是塑造人的灵魂的教育,这就要求教师具备全面育人的能力。

(一)德育教育能力全面化

德育教育是教师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通过学生积极的认识、体验、身体力行,以形成他们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和自我修养能力的教育活动,它是教师完成素质教育任务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这是一个方向性的问题。

(1)必须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的洞察力。教师要按照社会的一定要求塑造高素质的人才,自身必须首先具备坚定的政治方向,强烈的爱国热情,优良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和道德素质,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真理,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教师只有具备上述素质才能转变应试教育观念,才能提高对素质教育的认识,才能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具备政治方向的洞察力,才能及时发现学生中出现的德育问题,对症下药,取得实效。

(2)要具有在教学中渗透德育的能力。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教育、遵纪守法教育、道德行为教育、劳动教育、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心理品质教育等。同时教师自身还必须具备献身精神、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等一系列职业道德,以此为潜移默化的影响力。

(3)还应具有进行针对性教育的能力。观察学生、了解学生、研究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开展教育,是教师进行德育教育的基础,是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力的体现。

(二)组织管理能力科学

组织管理能力是教师对学生进行组织、领导、监督和调控的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组织保证。科学化的组织管理能力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1)集体组织管理能力。在群体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对班集体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协调每个人的行为使其符合集体活动的目的、意义和要求,保证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保证良好班风的建立,这一点对班主任尤为重要。

(2)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能力。这里主要是指组织课堂活动的调控能力和课堂教学的调控能力。建立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是实施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前提,是形成好学上进的良好学风和保证教学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教师不但要教好,更要组织学生学好。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应具有使课堂秩序井然、气氛民主、精力集中和思维活跃,不但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能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的良好氛围。

(3)正确处理偶发事件的能力。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可能会发生一些教师无法预测的突发事件,这就需要教师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在处理偶发事件的过程中,教师应冷静、巧妙、机智,努力做到公平合理,以达到教育目的。

(三)表达能力艺术

教育教学是一门艺术,语言是表现这一门艺术的最主要方法和手段。语言是教师表达思想情感、传播知识文化、启迪学生智慧、塑造学生心灵的最基本工具和桥梁。教师的语言、文字、形象、行为等方面的表达能力是进行素质教育的主要手段。素质教育特别强调师生互动,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强壮的体魄,高素质的自我修养,健全的思维。如果将这4种表达能力融为一体,就能在教育教学中产生整体优美的艺术效应,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身”,入耳、入脑、入心,使学生受到美的感染和陶冶。

(四)审美能力要强化

审美能力是人对自然美、社会美、教育美、艺术美、科学美等的感受能力、鉴别能力、欣赏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总称。乌克兰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如果没有美,没有艺术,那是不可思议的。”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注意强化自身的审美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将美育与他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的素质得到真正的提高。

二、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必须具备的教学能力

素质教育要求教学决不仅仅是给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为此教师必须具备以下的教学能力。

(一)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能力

能否熟练地驾御教材是衡量教师业务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能否上好课的关键。新的课程标准和教材给出了最基本的内容和要求,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握教材整体结构,确定重点、难点、关键,要求教师做到重点和非重点内容详略得当和有机结合,课内与课外学习的合理配合,通过各种形式和手段使教学内容化难为易、化繁为简,通过课堂整体优化达到创造性使用教材的能力。

(二)指导学法的能力

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既有现代化科学知识基础和基本技能,又有独立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四有”人才,它要求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学会学习。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交给学生“钥匙”,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制造“钥匙”,也就是说教师不但必须具备传授知识的能力,更需要具备很强的指导学生学习的能力,并通过这种指导把教师的辅导有效地转化为学生的自主行为。(www.xing528.com)

(三)课堂教学艺术能力

课堂教学艺术能力,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教学方法、技能、技巧的能力。教学艺术能力强的教师,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教有所获、点有所通、启有所发、导有所悟的最佳教学效果,能给学生带来令人振奋的愉悦和美的享受,能消除师生的焦虑感和疲倦感,保持师生的心理平衡和思维处于颠峰状态。它是实现愉快教学的核心,是实现美育的基础,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三、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必须具备的教育科研能力

“科研兴校”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必由之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扎扎实实地推进素质教育,教师就必须具备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自觉地、不断地进行教育教学科研。

(一)研究能力

从教师工作的特点看,教师应该具有进行研究的有利条件和机遇,在教师工作的许多方面如求知欲,主观能动性,具有演绎、归纳、类比等方面都显示出与科研人员工作的许多共同点。只要教师及时学习掌握一定的科研基础知识和方法,结合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就能开展卓有成效的教育教学科研活动。教师积极参加教育教学科研活动,对转变教育观念,坚定素质教育思想,提高自身素质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动手实践能力

教师的动手能力包括科研课题的确定、科研工作计划设计、在现实情境中对课题的研究、资料整理积累、撰写科研报告和文章等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教育现代化也要求教师必须能够熟练地进行多媒体操作以辅助教学,这就对教师提出了必须具备动手实践的职业技能等一系列较高动手能力的要求。

(三)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并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构思,以新的方式解决新问题的能力。科技和教育的发展,要求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方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而教师要培养创造型人才,无疑自己应该首先具备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并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发挥创新精神,锐意改革。既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又要敢于不断在实践中提出新问题和解决新问题,探索新形势下的教育教学规律。

(四)开展科普活动的能力

乌克兰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青少年迈上了科学思维的道路,是学生个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开展科普活动,能发挥学生的特长,增强学生的科技意识和能力;能培养学生的科技兴趣,增强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以及科技知识;能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能使具有竞争性、创造性的人才脱颖而出。

四、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善于合作的能力

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的基础教育的新课程改革提出了教师的工作方式应转变为教师与教师的合作、教师与学生的合作、教师与家长的合作。

(一)教师与教师合作的能力

教师曾被人描述为一种孤独的职业,这种描述似乎是不正确的,我们整日和满堂的学生在一起,怎么可能是孤独的呢?但是,尤其是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形式中,因为我们在课堂上位置和身份的差异,的确与学生有隔阂。我们还经常与学校中的其他教师有隔阂。像有的教师所说的那样:“在教师办公室里,除了寒暄和谈一些其他无关学生的事以外,我们不谈班级的事。我们不想让他人知道我们的问题,因为我们害怕他们认为我们是不称职的老师。”然而素质教育是要求教师培养出德、智、体、美、劳等诸方面全面发展的创造性的新型人才,无论哪个教师素质多么高,也不可能穷尽所有学科和知识,这就要求教师之间必须加强合作,因为我们有很多东西需要从彼此身上汲取获得。

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是很有益处的,如:能有人与自己共同分享成功、分担问题——心理支持;我们的同事是教育教学的信息和灵感的巨大源泉——新想法;给学生以身作则的影响:在教师说合作很有好处时,教师们也在身体力行着合作——示范作用;作为一个合作的集体,教师们可以获得比个人努力更多更好的成绩——力量;通过分享材料、计划及共同努力,教师们可以大大地减轻自己的工作负担——减少工作负担;当某个教师单独进行教学改革时,往往会有各种各样的困难,也很难取得突破和实效,而当教师集体参与,形成一股合力,教育教学改革会更成功——支持改革。

(二)教师与家长合作的能力

影响学生成长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学校的,也有社会和家庭的。同时教育虽然是一项专门的工作,它要求教师具备大多数家长所不具备的资格;但是,它又是一项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事业,家长在教育的过程中也应该和必须发挥积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和各种社会力量的合作,特别是与家长的合作。教师必须与家长建立密切的关系,有责任向家长解释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也有责任解释教育工作的安排和意图,经常及时地互通信息和教育观念以及教训。许多成功的经验显示:教育的成功,学校、家庭和社会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全民有责。我们在迎来新世纪的同时,也遇到了新的挑战,而迎接挑战需要培养和储备高素质的人才。由此“科教兴国”便成为我国新世纪谋求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战略,在这一战略背景下,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便成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旋律。而教师素质的高低和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决定着素质教育的成效与走向。愿我们的教师们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尽快实现由“教书匠”向“研究者”的转型,扎扎实实地推进素质教育,为“科教兴国”战略的实现,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2002.8.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